题目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培训考试
题目详情:
发布时间:2024-07-02 22:13:13

[简答题]阅读“青藏地区”教学片断,回答问题。 教师提出一个问题:“青藏地区”是什么样的 【活动1】在青藏地区示意图上填注以下地理事物 (1)填注主要经线、纬线的度数。 (2)填注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塔里木河、金沙江、塔里木盆地。 【活动2】说出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 (1)用经纬线来描述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强调青藏地区包括青藏高原和柴达木盆地;讨论经纬线的地理意义,如所属热量带等) (2)用山脉来描述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 (3)通过方位来描述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呈现中国四大区域图和相关数据,学生描述青藏地区方位并得出青藏地区地广人稀的特征) 问题: (1)评析上述片段中两个活动安排的合理性。(3分) (2)从上述片段中概括出在进行地理位置描述的教学时一般应从哪几个方面来设计 (4分)

更多"[简答题]阅读“青藏地区”教学片断,回答问题。 教师提出一个问题:"的相关试题:

[简答题]案例: 下面是一位老师在讲“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的教学片断,请阅读后回答问题: 创设问题情境,从学生熟悉的古诗入手,引出课题。 多媒体显示: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师:大家看大屏幕,一起朗读这首诗。 师:哪位同学能说说苏东坡是怎样观察庐山的吗?都有什么感觉? 生:横看,侧看,远看,近看,高看,低看。都得到不同的效果。 师:回答得非常好。可能有些同学会纳闷,今天老师上数学课怎么会念起古诗来?其实.这首诗隐含着一些数学知识。它教会了我们怎样观察物体,这也是我们这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写板书)。 问题: (1)该教师的课堂引入有什么特色,对教学有什么好处?(10分) (2)简单谈谈数学教学过程中怎样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习兴趣。(10分)
[简答题]观看小学低年级《戈壁滩上古长城》教学片断(视频略),并按要求回答问题(一)、(二)。 视频对话内容大致如下: 老师:同学们,大家听完课文有什么问题吗?小的时候,我的老师告诉我,发现一个问题要比解决十个问题都要好。 学生:为什么古长城变矮了? 老师:这个问题问得好,还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为什么打仗的时候士兵一点儿笑容都没有? 老师:这个问题也很好。 学生:为什么打仗的时候战场上叮叮当当的? 问题(一):请谈谈对“教学即对话”的理解。 问题(二):试说明教师在教学对话中的角色定位。
[单选题]阅读下面一位教师关于《五柳先生传》的一个教学设计片断,回答下面的问题。 师:在这篇课文里,作者多次使用了一个字,你能在听完课文录音后就找到它吗 生1: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生2:好读书,不求甚解。 生3: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生4: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生5: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生6: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生7: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呈现这几句话) 师:作者在这样一篇不到200字的文章里“不”字出现了9次。这9个“不”字究竟在向我们展示着怎样的一个五柳先生呢以上这几个句子是从哪几个方面写五柳先生的 学生归纳概括:思想性格、兴趣爱好、生活状况。 师:上面这几个否定句里,哪句是总起概括五柳先生的性格特征的 学生讨论后明确: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关于上述教学片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找准教学的切入点,有利于学生对文本主旨的把握
B.采用以“疑”为主要手段的疑问导学法,能真正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C.课堂上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不仅直观、形象,还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D.教师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没有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
[简答题]材料: 下面是吴老师在初中“西北地区”一课中的教学片断: 师:西北地区虽然气候干旱,但当地人们能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发展农业生产,许多农产品在国内甚至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你们知道西北地区的农产品有哪些 生:哈密瓜、葡萄……(学生齐声回答) 生:鄂尔多斯羊绒,温暖全世界。(一个调皮的插话,把其他学生都逗乐了) 师:(微笑)鄂尔多斯羊绒衫属于农产品吗 生:属于工业产品。 师:对呀.所以,鄂尔多斯羊绒衫和当地农业生产之间没有任何关系,对吗 生:不对.鄂尔多斯羊绒衫的原料来源于畜牧业。 师:(微笑)这位同学的思路很清晰,鄂尔多斯羊绒衫和当地农业生产之间有关系。西北地区的内蒙古高原、天山等地,草场广阔,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畜牧业又带动了当地相关部门发展,大家能否知道西北地区的主要牧区和畜种有哪些呢 除了畜产品,西北地区的瓜果也比我们这里东部沿海地区的香甜,同学们熟知的有哈密瓜、葡萄、石榴、香梨等,另外还有小麦、棉花甜菜等,产量高、质量好。(展示哈密瓜、葡萄、长绒棉丰收的图片)大家又能否知道这是为什么呢 生:(安静无语) 师:接下来,先请大家各自阅读教材和地图,了解西北地区的主要牧区和畜种有哪些。然后,前后排四人一组讨论“西北地区的瓜果为什么产量高、质量好”。 问题: (1)上述教学片段中,运用了哪些教学方法 (6分) (2)上述教学片断中,哪些行为体现了因材施教 (6分) (3)在学生四人一组讨论“西北地区的瓜果为什么产量高、质量好,教师应如何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8分)
[简答题]材料: 下面是吴老师在初中“西北地区”一课中的教学片断: …… 师:西北地区虽然气候干旱,但当地人们能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发展农业生产,许多农产品在国内甚至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你们知道西北地区的农产品有哪些? 生:哈密瓜、葡萄……(学生齐声回答) 生:鄂尔多斯羊绒,温暖全世界。(一个调皮的插话,把其他学生都逗乐了) 师:(微笑)鄂尔多斯羊绒衫属于农产品吗? 生:属于工业产品。 师:对呀,所以,鄂尔多斯羊绒衫和当地农业生产之间没有任何关系,对吗? 生:不对,鄂尔多斯羊绒衫的原料来源于畜牧业。 师:(微笑)这位同学的思路很清晰,鄂尔多斯羊绒衫和当地农业生产之间有关系。西北地区的内蒙古高原、天山等地,草场广阔,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畜牧业又带动了当地相关部门发展,大家能否知道西北地区的主要牧区和畜种有哪些呢?除了畜产品,西北地区的瓜果也比我们这里东部沿海地区的香甜,同学们熟知的有哈密瓜、葡萄、石榴、香梨等,另外还有小麦、棉花甜菜等,产量高、质量好。(展示哈密瓜、葡萄、长绒棉丰收的图片)大家又能否知道这是为什么呢? 生:(安静无语) 师:接下来,先请大家各自阅读教材和地图,了解西北地区的主要牧区和畜种有哪些。然后,前后排四人一组讨论“西北地区的瓜果为什么产量高、质量好”。 …… (1)上述教学片段中,运用了哪些教学方法? (6 分) (2)上述教学片断中,哪些行为体现了因材施教?(6分) (3)在学生四人一组讨论“西北地区的瓜果为什么产量高、质量好”时,教师应如何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8 分)
[简答题]材斜: 下面是“中国的民族”一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片断: 【课前安排】 1.收集并观察1980年版人民币上的人物分属于哪个民族。 2.收集反映部分少数民族文化和习俗的图文音像资料。 3.调查我国民族文化和习俗的图文音像资料。 (导人新课,播放歌曲《56个民族56朵花》) 教师:同学们,歌曲中唱到的56朵花,就是我国民族大家庭的构成,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中国的民族,课前我给同学们留了调查题,下面就请同学们展示一下调查的结果。(教师出示1980年版1角、2元、5元、10元等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图片) 学生:我经过查找资料,了解到10元左侧是蒙古族,右侧是汉族。 学生:5角左侧是苗族,右侧是汉族。 学生:1角左侧是高山族,右侧是满族。 …… 教师:好,刚才大家回答的非常好,可见大家课前的调查是非常认真的。下面,假如你是你所熟悉的那个少数民族,你来给我的讲一下你们民族的情况。 学生:我为大家介绍一下藏族,根据我的调查,藏族人口459万,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以及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省,藏族历史悠久,文化灿拦,公元七世纪唐朝文成公主和藏王松赞干布联姻,从此藏族地区与中央政府往来密切。 学生:我为大家介绍一下豪古族的那达慕大会…… 学生:我为大家介绍苗族的服饰?…… 教师:大家了解的真多,有很多知识是老师都不知道的,希望大家能把这种探索的精神和习惯保持下去。下面我们播放一组歌曲,看谁能最先说出它们分别是哪个民族的教曲。(播放事先串接在一起的歌曲:《草原牧歌》《乌苏里船歌》《珠穆朗玛》《大阪城的姑娘》《刘三姐》《五朵金花》等)。 (1)从课程资源开发的角度,说明该教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特点。(9分) (2)举例说明该教师利用这些资源的形式及其所起的作用。(7分) (3)评述课前布置的第三个活动要求及其课堂实施情况。(4分)
[简答题]下面是某中学两位老师关于“天气符号”的教学片断: (1)王老师的教学片段 教师:天气是多变的,所以我们时常需要收看天气颈报。为了方便大家收看天气预报,常用一些符号来表示天气特征。你们认识这些天气符号吗?先把书翻到第42页,一起来认识天气符号……接下来,老师就来考考大家,请将下列一些天气的符号和所表示天气状况连接起来,看看谁最快,最准确。 学生争着举手完成天气符号连线题。 (2)陶老师的教学片断: 教师:你们看得懂电视台播放的天气预报图吗? 学生:天气预报上的天气符号看不懂。 教师显示“天气符号”投影片 教师:现在请同学们展开丰富的想象,畅所欲言,这些特定的天气符号和特定的天气如何联系? 学生:晴天嘛,太阳光芒四射。 学生:阴天,乌云密布看不见天日。 学生:雪的符号真像雪花。 学生:三角形的东西砸在身上很疼,用来表示“冰雹”很形象。 学生:沙尘暴的“沙”字拼音第一个字母是“S”,而且沙尘暴是随风前进的,所以是“S”上加一个“→”来表示。 …… 教师:同学们尽情地发挥想象力来记忆天气符号,说的非常好。下面我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风向、风级表示的方法…… (1)初中阶段,为了加深学生对地理事物的记忆,一般可以采取哪些方法?概述两位教师对“天气符号”教学方式的不同点。(8分) (2)哪一位教师的教学方法更符合新课程理念?为什么?(8分)
[单选题]地跨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省是(??)
A.青海
B.四川
C.陕西
D.甘肃
[简答题]阅读下面关于“城市化”的教学过程,回答问题。 多媒体展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上海1911、1949、1990年城市用地图。 引导学生质疑:1.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用地规模有什么变化 2.上海城市用地规模有什么变化 3.它们的变化反映什么趋势 4.城市化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5.它们的变化是否符合城市化的特征 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提问。 学生回答。 师生交流。 教师点评。 教师设疑: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上海土地利用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学生小组讨论。 教师提问。 教师设疑:城市化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哪些 城市化最主要的标志是什么 教师点拨。 学生思考、学生讨论:城市人口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教师设疑:城市化的标志中哪一条可用来衡量城市化的水平 学生思考、教师点拨: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可用来衡量城市化的水平。 多媒体展示习题、学生练习。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承转过渡。 阅读资料:人教版地理必修2世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1800--2000年)。 教师设问: 1.城市化进程主要分为哪几个阶段 2.各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学生思考探究。 思维引申。 多媒体展示:上海1911、1949、1990年的城市扩展。 教师设疑:解释上海1911、1949、1990年的城市扩展。 多媒体展示:家乡城镇建设、交通改善图以及住房图等,家乡城市有何变化 城市化中是否产生了一些问题 请提出合理化建议。 课堂巩固练习。 教师讲评。 课堂小结。 (1)分析本次教学过程设计的成功之处。(8分) (2)具体说明本节教学内容如何实现教学的三维目标。(12分)
[简答题]观看视频《故宫》片断,回答问题。视频解说内容:紫是古人心中的王者之星,紫薇来自天上;禁是权力,来自于人,也施之于人;城是这一片连绵殿宇,在大地上的辉煌建设。太和门广场和它身后的太和殿广场,构成了紫禁城的中心。广场在中国的传统里叫做庭院,庭院源于古人聚居的居住形式。在共同的空间里,一家人围拢的不单是安全,更是中国文化里相互关怀、照应和守望的伦理价值和亲情。一般来讲,家庭越大,院子也就越大,就像一棵大树一样,分枝抽条,开枝散叶,秩序分明。皇帝以天下为自己的责任,以国为家,他所住的皇宫庭院也层层相依、紧紧相连,成为现在我们所见到的伟大宫殿。帝王所在,便是宫廷,在家为庭,在宫为廷。 传统民居中轴对称、院落重门的格局没有改变,放大的空间,营造出超越民居的大格局,不仅是应对这个庞大家庭现实生活的需要,还处处殚精竭虑,把王朝的秩序和信仰纳入其中,让帝王的生活成为权力的展示和伦理的示范,这里曾经是皇帝的大庭院,体现着天下一人的权威,古代帝王以无限权力在他的家国里俯仰天下,就体现在这一个又一个巨大的空间里。 问题(一故宫又称紫禁城,“紫”和“禁”各指什么? “紫禁”体现了什么?(4分) 问题(二):谈谈你对紫禁城的建筑“源于古人聚居的居住形式”而又“超越民居”的理解。(10分)
[简答题]阅读下列历史教科书的教学内容,回答问题。 西晋末年到十六国时期,中原地区的世家大族多修筑坞壁,拥有家兵、役使众多的佃客、部曲,这些佃客、部曲没有户籍,是地主的“包荫户”,地主则被称作“包荫户”的宗主,地主既是宗 族的宗主,也是土地的主人。北魏初期,就承认了宗主对于包荫户的统治权,于是就形成“宗主督护制”。当时实行的赋税制度又叫作九品混通法。即根据贫富,将民户分成9等征收,正税为每户平均纳调帛2匹,絮2斤、丝1斤、粟20斤。此外另有附加税.每户平均纳帛1匹2丈。作为调外之费。可是,事实上在征收中,官吏与大族豪门相勾结,向广大农民转嫁负担。同时,徭役频繁,凶年国民无法生活。 北魏前期,吏治混乱,地方守宰不论政绩优劣,一律任期六年,而且没有俸禄。官吏到任后,任意搜刮。改革后规定:地方守宰的任期按政绩好坏为准,不拘年限,制定俸禄制度,严惩贪赃枉法者。 为了稳定社会制度,制止大量人口流动,保证赋税征收。规定丁男(15岁以上的男子)授露田40亩,桑田20亩;妇女20亩露田加倍或加2倍以备休耕,年满70岁还田于官府。桑田为世业,不需还官。按照规定,桑田需种植一定数量的桑、榆、枣树等,不宜桑田的地区,改授麻田,男子10亩,妇人5亩。 废除宗主督护制度,规定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其职责是检查户口、田亩,以便征收租调和征发徭役。 废除九品混通制,规定一夫一妇,纳户调帛一匹,田租粟二石,未婚男女4人,从事耕织劳动的奴婢8人,耕牛20头,每租调分别相当于一夫一妇之家的数量。 494年,迁都洛阳,凡迁都洛阳的鲜卑人即洛阳为籍贯,不得归葬平城。下令改革鲜卑族的习俗。定姓族,确认汉人士族的合法地位,同时改变鲜卑族原来的姓氏为汉姓,鼓励鲜卑皇族和贵族与汉人士族通婚,禁止鲜卑人穿胡服,改穿汉服,禁止在朝廷中讲鲜卑语,改为汉语,如有违反,加以降黜。 改革曾遭到鲜卑族保守势力的反对,但力量甚微,很快被平息下去。 (1)概述上述教学内容的主题。(2分) (2)请为该材料撰写一份教学提纲。(9分) (3)如果讲授上述教学内容,你打算采取哪些方式呈现 (5分)
[简答题]【教学片断】 朱老师教高一年级的体育课,按体育教学常规,学生因生病或受伤等原因无法上课时需要请假,经老师批准后,……,当时朱老师也懒得理他,就当没有听见,组织全班同学继续上课,过了一会儿,一位同学大叫起来:“朱老师,姚明山真的生病了!”只见他脸色苍白,豆大的汗珠从额头上冒出来,朱老师和同学们赶紧将他送往医院。 …… 通过对本案例中师生教学活动的了解,请你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1.你对朱老师处理见习生的这种做法作何理解? 2.根据以上陈述的时间,结合新课程倡导的理念,对本案例进行评析? 3.本案例对你今后从事体育教学工作有和启发?
[简答题]阅读以下关于“如何突出地域性特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课堂教学,回答问题。 导入:我国北方人的主食是面食,南方人的主食是米饭,这种差异与我国的哪些地理环境因素有关呢 提问:除了气温会影响农作物的分布外,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农作物的分布呢 引导学生分析影响农作物分布的因素:气温、水资源、地形、社会经济发展条件等。 出示课件:中国农业生产的地区分布。 师生总结:粮食作物中的水稻、小麦的地区分布呈现“南稻北麦”的格局; 油料作物形成了长江油菜带和黄淮花生地区两大生产区: 糖料作物则呈现明显的“南甘北甜”的分布特点: 棉花生产形成了新疆南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三大棉区。 问题: (1)结合材料,分析上述课堂教学运用了何种导人方法。(6分) (2)谈谈运用该导入方法的时候,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10分)
[简答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下面是王老师“南极地区”一课的教学片段: 教师: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些图片,从图中判断南极地区有哪些丰富的资源 【课件展示一南极地区动物景观图片,其中有一张PPT上“躺在绿地上的海豹”和“站在冰原上的企鹅”】 学生:老师,海豹的图片是动物园里拍的,冰雪覆盖的南极怎么会有绿地呢 教师: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是不是老师搞错了呢 有没有同学帮老师解释一下 学生:这张图片应该是在南极大陆外围靠近边缘的地方,有绿色的地衣和苔藓。说明这时是南极地区一年中气温最高的季节,有露出地表的湿地,说明有些冰雪融化了。 教师:回答得很好,这是南极洲暖季时拍摄的照片,想一想这时是几月份 学生:南半球的季节与北半球相反,应该是南极地区的11月到第二年的3月左右。 教师:对。当然,南极洲即使在暖季,气温还是很低的,平均气温大多在0℃以下,比我们上海的冬季还要冷。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南极地区还有哪些资源。 【课件展示一矿产资源宝库。教师指导学生观看南极地区矿产分布图的图例和矿产分布。 此时,又有学生提出疑问】 学生:南极地区怎么还有这么多的煤 教师:问得好.大家讨论一下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煤的形成需要大量的绿色植物,单靠地衣和苔藓是不可能形成煤的。 学生:说明南极大陆过去某个阶段气候还是很温暖和湿润的。能生长高大的树木,形成茂密的森林。 学生:可能南极大陆过去在纬度很低的地方,后来因为大陆漂移到现在的位置。 教师:总结(略)。 问题: (1)在这个教学片段,中王老师运用了哪些教学方法 (8分) (2)举例说明王老师是如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维的 (12分)
[简答题]案例: 根据《时代风采——中国油画》一课的教学片段回答问题。 (1)导入:利用视频仪放大当代优秀的油画作品。 请学生欣赏。发表个人观点。 设问:油画是由欧洲传入中国,中国现代油画如此精彩,它经历了什么样的发展过程 (2)教师讲述中国油画发展史。 (3)学生欣赏名家油画作品,谈体会。学生重点欣赏常书鸿《G夫人像》、司徒乔的《放下你的鞭子》、罗工柳的《地道战》、王式廊的《血衣》等。 (4)和学生坐一起讨论中国油画的民族化问题。 问题:本堂课采用了哪些教学方法 其优点有哪些
[简答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下面是两个教学设计案例: 案例一江浙平原地区的农村住宅,选择宅基地的最佳条件是:房屋面向东南,前后视野开阔,房前或房后有河流流经。 提出问题:江浙平原这样选择宅基地的原因是什么 相关知识:“气候资源与建筑”(必修本上册P56)等。 学习方式:讨论式学习 讨论分析: (1)房屋为什么要面向东南,而不是坐北朝南 (2)房屋前后为什么要视野开阔 (3)房屋前后为什么要有河流流经 案例二程庄路交通状况分析:丰台区实验学校门前的程庄路.位于北京西四环路以西。京石高速路以南,北连卢沟桥路,南连丰台西路。长期以来,这条道路拥堵现象十分严重,特别是在上下班高峰期,车辆停滞可长达十几分钟至几十分钟,给沿线学校、居民、工厂、机关的出行造成极大的不便。 提出问题:程庄路交通的现状及未来 相关知识:“城市交通运输”(必修本下册P80)等。 学习方式:网络式学习 讨论分析: (1)程庄路交通堵塞的原因。 (2)北京城市道路网与程庄路交通的关系。 (3)改善北京城市交通环境与程庄路交通状况改变的关系。 问题:请对以上两个教学案例进行分析与点评。(20分)
[简答题]根据下列材料设计教学片断。 材料一?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知道《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主要内容,理解南北战争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材料二? 课文摘录: 19世纪中期,美国通过各种手段进行领土扩张,成为一个东临大西洋,西濒太平洋的大国。美国独立后,南北存在两种经济形式,即北方工业资本主义经济和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在领土扩张过程中,美国北方工业资本家和南方种植园主都获得很大利益。但是,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北方和南方围绕着奴隶制的存废问题斗争日趋激烈。双方的矛盾无法调和,最终导致了南北战争。 1860年,主张限制奴隶制的共和党候选人林肯当选美国总统。种植园主叫嚣奴隶制是立国基础,南部11州相继脱离联邦政府,并在弗吉尼亚另立政权。1861年4月,叛军炮轰联邦军队驻守的要塞,挑起内战。 内战初期,尽管北方军占有明显优势,却接连失利,首都华盛顿也险些被叛军攻破。为了取得战争的胜利。林肯政府于1862年签署了《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规定从1863年1月1日起,废除叛乱诸州的奴隶制,允许黑人,允许黑人奴隶作为自由人参加联邦政府的军队。宣言的发表,大大的激发了广大农民和黑人参加的积极性。 来看政府的措施深得民心,成为扭转战局的关键。1863年,南北双方在首都以北的葛底斯堡激战了3昼夜。联邦军重创叛军,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1865年4月,北方军攻占叛军老巢里士满,南方投降。 答题要求: 根据《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要求的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并说明设计意图。
[单选题]阅读《背影》教学实录(节选),按要求答题。 师:同学们,在你们心中,父亲是什么样的 谁能举一个生活中的例子,来说一说你的父亲 (生举手回答) 师:可怜天下父母心。相比于母爱,父亲的爱也许更内敛,更深沉,但是我们都能感受到父亲对我们深深的爱。那么,大作家朱自清的父亲是什么样的呢 是不是和我们的父亲一样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7课——《背影》。 对该教学实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运用这样的导入,与课文内容紧密联系,加深学生对于课文感情基调的了解
B.导入体现了师生互动交流的新的教学理念
C.导人中互动较多,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见解,但不够简洁
D.学生通过导人环节,能够引起情感上的共鸣

我来回答: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会员特权] 开通VIP, 查看 全部题目答案
[会员特权] 享免全部广告特权
推荐91天
¥36.8
¥80元
31天
¥20.8
¥40元
365天
¥88.8
¥188元
请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点击支付即表示同意并接受了《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系统将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订单号: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重要提示:请拍照或截图保存账号密码!
我要搜题网官网:https://www.woyaosouti.com
我已记住账号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