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培训考试
题目详情:
发布时间:2023-10-02 00:34:25

[简答题]材料一:2013 年1 月8 日,甲与乙订婚。2013 年2 月1 日,甲父出资200 万元购买了 一套房屋以作为甲与乙结婚的新房,该房屋登记在甲父名下。2013 年4 月8 日,甲与乙办理了结婚登记手续;结婚当日,甲父赠送给甲、乙一辆汽车作为新婚礼物。2013 年4 月9 日,甲与乙住进了登记在甲父名下的房屋。 2014 年2 月10 日,甲驾驶机动车上班途中与丙运输公司的雇员丁驾驶的运输货车相撞,甲当场身亡,此时乙已经怀胎八月。2014 年3 月28 日,甲、乙的孩子戊出生。当日,甲父与乙签订书面协议:“①戊年满十八周岁前,甲父提供登记在自己名下的该房屋给乙和戊居住;乙居住期间,可以对该房屋占有、使用、收益;②作为乙居住、并就该房屋取得收益的条件,乙保证不再婚,以专心抚养戊;乙再婚的,应当向甲父承担违约责任,赔偿甲父30万元”。 2014 年6 月1 日,乙将该房屋中的一间房出租给了已,双方签订了房屋租赁合同,租期为1 年,租金为6 万。 2015 年7 月1 日,乙再婚。甲父得知后,向乙提出如下请求:①请求乙承担违约责任,赔偿30 万元;②要求乙返还因房屋出租所获得的租金6 万元,并补缴自2014 年2 月10 日以来的乙居住该房屋产生的租金。 材料二:2017 年3 月15 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国家主席签署第66 号主席令予以公布。民法总则自2017 年10 月1 日起施行。 民法总则是民法典的开篇之作,在民法典中起统领性作用。民法总则贯彻全面依法治国要求,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从我国国情和实际出发,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总结继承我国民事法治经验,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全面系统地确定了我国民事活动的基本规定和一般性规则。 问题: 1.甲死亡时,关于甲父赠送的汽车,应当如何分割?各权利人各自能够分得份额是多少? 2.应由谁承担致甲死亡的侵权赔偿责任?承担侵权赔偿责任时,应如何确定赔偿责任? 3.甲父主张乙承担违约责任,赔偿30 万元的请求,应否得到支持?请说明理由。 4.甲父要求乙返还6 万元租金的请求和要求乙补缴租金的请求,应否得到支持?请说明理由。 5.结合材料二和《民法总则》的相关规定,试论述根据我国民法的要求,民事主体在行使民事权利时应当受到哪些方面的限制?(要求逻辑清晰、说理充分、文字通畅;总数不得少于500 字)

更多"[简答题]材料一:2013 年1 月8 日,甲与乙订婚。2013 年2"的相关试题:

[简答题]阅读材料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年轻的女士,有些非难我的人,说我不该一味只想讨女人家的欢喜,又那样喜欢女人。我公开承认:你们使我满心欢喜,而我也极力想讨好你们的欢心。我很想问问这班人,难道这也是值得大惊小怪的事吗?亲爱的女士,我说我们曾经多少次消受甜蜜的接吻、热情的拥抱、以及同床共枕;就光是我能经常瞻仰你们的风采、娇容、优美的仪态,尤其是亲近你们那种女性的温柔文静,这份快乐不就足够叫人明白我为什么这样想、这样做吗……要说从前我发誓要把自己的力量全部贡献给你们,为你们的欢乐而效劳,那么我现在这份意志就格外坚决了;因为凡是有理性的人都会说:我爱你们,就跟别的男人爱你们一样,是出于天性。谁要是想阻挡人类的天性,那可得好好儿拿点本领出来呢。如果你非要跟它作对不可,那只怕不但枉费心机,到头来还要弄得头破血流。 ——薄伽丘:《十日谈》   材料二:   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莎士比亚全集》(九)   材料三:   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当其原因不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勇气与决心去加以运用时,那么这种不成熟状态就是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了。Sapeve aude(勇于思考——引者注)!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   问题:   (1)材料一表达了欧洲中古后期什么样的生活观念?这种观念在当时有什么意义?(10分)   (2)材料一“人类的天性”与材料二“高贵的理性”分别指什么?(6分)   (3)概述上述材料关于人的认识在西方的发展。(14分)
[简答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公使朱尔典致英国外交部长格雷的信: 在一座已辟为条约口岸的成都市,行政管理权一旦由清政府转入革命军手中,所征收的税款有被用来支持起义军的军事行动或满足其他紧急需要的严重危险。……作为一项临时措施,必须扣留该收入,听候海关总税务司或领事团的命令。 材料二 英国公使馆陆军武官韦乐沛中校的报告: 各国分遣部队共有45门野战炮……他们驻在天津起了稳定形势的作用。 材料三 英国外交部长格雷致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的电报: 我们对袁世凯怀有很友好的感情和敬意,我们希望看到,作为革命的一个结果,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能够与各国公正交往……使在中国建立起来的贸易获得进展。这样一个政府将得到我们能够提供的一切外交上的支持。 六国领事分别递交给南北议和代表的同文照会: 中国继续当前的斗争,不仅严重损害中国本身,也严重损害到外国人的物质利益和安全……本国政府在继续采取它迄今所采取的绝对中立态度的同时,认为有责任非正式地吁请双方代表注意,需要尽快达成一项旨在结束目前冲突的协议。 请回答: (1)材料一提出的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表明了英国的态度是什么? (2)材料二各国的行动对哪一方有利?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说明英国对华政策有何变化?出发点是什么? (4)材料四表达了各国的一致态度是什么?综合四个材料指出各国“中立态度”的实质。
[多选题]企业购买原材料一批,价值40000元,以银行存款30000元支付材料款,余款未付,材料验收入库。作会计分录如下:()。
A.借:原材料40000贷:银行存款40000
B.借:原材料40000贷:应付账款40000
C.借:原材料40000贷:银行存款30000应付账款10000
D.借:银行存款30000应付账款10000贷:原材料40000
E.借:原材料30000贷:银行存款30000借:原材料10000贷:应付账款10000
[简答题]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条 在权利方面,人们天生就是自由、平等的。在公共利益的基础上会产生社会的差别。   第二条 所有政治联合的目的是保护人们自然和不可剥夺的权利。这些权利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对压迫的反抗。   第三条 所有主权国家的根源存在于国民。任何团体或个人都不得行使非直接来自于国民授予的权力。   第四条 自由由自主从事一切不损害任何人的行为所组成。因此,除了保证其他社会成员能享受同样的权利之外,每个人自然权利的行使并不应受到限制。对自然权利的限制仅只由法律所决定。   第五条 法律仅只禁止有害社会的那些行为。不被法律禁止的事情,不应该受到阻碍,没有人可以被迫从事非法律所规定的事情。   第六条 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达。所有公民都有权亲自或通过其代表参与法律的创立。无论是进行保护还是处罚,法律对所有人都是公平的。所有公民在法律面前是平等的,除了他们的美德和天赋之外,对所有公共的职位和职业,有通过他们的能力来进行的无分别、平等参与的资格。   第七条 除了在法律所规定的情况下,没有人应该受到控告、逮捕或囚禁。凡动议、发布、执行或令人执行专断命令者应受处罚;但根据法律而被传唤或被拘留的公民应当立即服从;抗拒则构成犯罪。   第八条 法律应规定确实的和显然需要的惩罚,除非根据在犯法前已经制定和公布的且系依法施行的法律以外,任何人不应当承受惩罚。   第九条 因为所有人被公开宣布犯罪以前被认为无罪,如果逮捕被认为是必须的,那么所有不利于囚犯安全的残酷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严格控制。   第十条 假如发表的意见不妨碍由法律所确定的公共秩序,任何人不应该因其观点,包括其宗教见解而受到干扰。 ——《人权宣言》(1789年)   材料二:   第一条 对于现在共和国境内尚属自由的一切嫌疑犯,在本法令公布之后,应立即加以逮捕。   第二条 有下列情形者均视为嫌疑犯:(一)凡行为、关系、言论或著述表现拥护专制政治、联邦制及敌视自由者;(二)未能按照本年三月二十一日法令之规定来证明其生活方法及其已履行其公民义务者;(三)被拒绝发给爱国证者;(四)被国民大会或其特使停职或撤职尚未复职的官吏,特别是根据本年八月十二日法律曾予或应予撤职的那些官吏;(五)属于前为贵族无论其为夫、妻、父、母、子、女、兄弟、姊妹,或亡命者的代理人而未经常表现其热爱革命者;(六)自1789年7月1日至1792年4月8日法律公布之时其间出走的亡命者,包括该法律规定期限内或以前返归法国者在内。 ——《嫌疑犯法令》(1793年)   问题:   (1)指出《嫌疑犯法令》违反了《人权宣言》中的哪些原则。   (2)概括《嫌疑犯法令》对雅各宾政权的影响。
[简答题]阅读材料 材料一 公元111~113年担任罗马比提尼亚一本都行省总督的小普林尼致皇帝图拉真的书信: 陛下,每当遇有疑虑,卑职惯于请示于您,乃因您最能除忧解惑,令卑职茅塞顿开。……眼下对于被指控为基督徒者,卑职的做法是亲自询问于彼,“汝为基督徒否?”彼若曰然,则再而三相询,并以刑罚相威胁。彼若顽固而又曰然,则令推出处死。盖因无论其信仰若何,其固执与倔强如斯,理当受到处罚。亦有他人愚昧如彼者,因其为罗马公民,卑职乃签署命令,遣其至罗马受审。 然而事情通常如此。自卑职处理此类问题以来,控告日增,花样迭出。又有匿名名册出现,罗列诸多被指为基督徒者。……彼等(基督徒)宣称,其全部罪证或过错不过定期于拂晓相聚,轮流吟唱赞美基督之颂歌,一如赞美神明,且宣誓相约,非为犯罪之勾当,而为禁止欺诈、偷盗、通奸、谎报借贷、及拒不归还借贷之物。依其习俗,仪式之后,彼等散去,未几再聚而食,亦为寻常无害之食物。……卑职发现此无它,仅为堕落而无节制的崇拜而巳。 卑职因此而推迟审查,速速请示陛下。乃因卑职以为有此之必要,尤其考虑到所涉之人甚众。属于各个年龄、各个阶级的众多男女均遭受指控,且仍会如此。不仅城市受到此种卑劣崇拜之感染,村庄和农庄亦如此。 ——小普林尼:《书信集》,X,96 材料二 图拉真皇帝给小普林尼的复信: 爱卿普林尼,汝亲自审讯被控为基督徒者,所做甚是。盖不能以固定之形式,定普遍之原则。彼等不应受到搜捕。若彼被控于你,且罪证确凿,则理应受罚。但若彼否认为基督徒,且以祈祷吾邦神明而为证,则无论其过去可疑与否,亦将因其悔悟之意而获赦。然匿名之册不应用之于指控,此类污物产生极为恶劣之影响,不合吾朝精神耳。 ——小普林尼:《书信集》,X,97 根据上述史料,回答以下问题: (1)公元2世纪初期罗马帝国境内基督教的发展状况。 (2)罗马帝国政府对于基督教的政策。
[简答题]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太祖皇帝當令後院一薰籠,数日不至。帝責怒,左右對以事下尚書省,尚書省下本部,本部下本寺,本寺下本局,覆奏,又得旨,依方下製造,乃進樂,以經歷諸慮故也。帝怒,問宰相趟普曰:“我在民間時,用数十錢可賣一薰籠,今為天子,乃数曰不得。何也?”普曰:“引是自来條貫,不为陛下設,乃為陛下子孫設。使後代子孫若非理製造奢侈之物,破壞錢物,以經諸處行遣,須有台諫理會。此條貫深意也”。太祖大喜曰:“此條貫極妙”。 ——宋《楊萬里集》   材料二:   宋官制載:嬪御久不得遷,屢有斡請,上答以無典故,朝廷不肯行。或對曰:“聖人出口為敕,誰敢不從?”上笑曰:“汝不信,試為降旨政府。”政府奏無法,上收以示嬪御日:“凡事必與大臣歙議,方為詔敕。”或有只請御筆進宮者,上取綵箋書某官某氏特轉某官。眾忻謝而退。至給俸時,各出御書請增俸,有司不用,退還。復訴於上前,上笑曰:“果如是。”諸嬪對上毀其御書曰:“元來使不得。”上笑而遣之,時咸服仁宗之聖斷。 ——(元)盛如梓《庶齋老學叢談》   问题:   (1)解释材料中五处加下划线的词句。   (2)概括材料所体现的北宋前期有关制度运行的特点,并谈谈你的认识。
[简答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于国体挟一爱憎之见,而以人为的造成事实,以求以其爱憎相应,则祸害之于国家,将无已时……在现行国体之下,而思以言论鼓吹他种国体,则无论何时皆反对之。 引自梁启超《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 材料二 国人职责,惟在讨袁。 引自蔡锷《誓告国人文》 材料三 袁氏未去,当与国民共任讨贼之事;袁氏既去,当与国民共荷监督之责,决不肯使谋危民国者复生于国内。 引自孙中山《第二次讨袁宣言》 请回答: (1)材料一所说的“他种国体”指的是什么?粱启超对此有何看法? (2)结合材料说明,孙中山与梁启超、蔡锷在对待袁世凯及其复辟帝制的态度和认识上有何异同?
[简答题]据材料分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必然性。 材料一 主义初起时,大都是一种救时的具体主张,后来这种主张传播出去,传播的人,要图简便,便用一两个字代替这种具体的主张,所以叫他做某某主义,主张成了主义,便由具体的计划,变成一个抽象的名词。 多研究些具体的问题,少谈些抽象的主义。一切主义,一切学理,都该研究,但是只可认作一些假设的见解,不可认作天经地义的信条;只可认作参考印证的材料,不可奉为金科玉律的宗教;只可用作启发心思的工具,切不可用作蒙蔽聪明、停止思想的绝对真理。 ——摘自《三论问题与主义》(《胡适全集》第21卷) 我觉得“问题”与“主义”,有不能分离的关系。因为一个社会问题的解决,必须靠着社会上多数人的共同运动。那么,我们要想解决一个问题,应该使他成了社会上多数人共同的问题。要想使一个社会问题,成了社会上多数人共同的问题,应该使这社会上可以共同解决这个那个社会问题的多数人,先有一个共同趋向的理想、主义,作他们检验自己生活上满意不满意的尺度(即是一种工具)。那共同感觉生活上不满意的事实,才能一个一个成了社会问题,才有解决的希望。 ——摘自《再论问题和主义》(《李大钊选集》) 材料三 中国人找到马克思主义,是经过俄国人介绍的。在十月革命以前,中国人不但不知道列宁、斯大林,也不知道马克思、恩格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一这就是结论。 —摘自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1)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 (2)根据材料三,说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必然性。
[简答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毛泽东 材料二过去搞民主革命,要适合中国情况,走毛泽东同志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 ——邓小平(1979年) 问题: (1)概括材料一的主要观点。 (2)依据材料二,指出毛泽东对中国民主革命道路的探索做出的贡献。 (3)材料二中邓小平认为,在革命和建设中应该注意的相同问题是什么
[简答题]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材料一:[意]亚米契斯《爱的教育》:倡导谅解与友爱。 材料二:陶行知:“爱满天下。” 材料三:丰子恺在谈到他的老师时说,李叔同先生是“爸爸的教育”,夏丐尊先生是“妈妈的教育”。 材料四:冰心:“有爱就有教育。” 请联系现实和自己生活体验,围绕“爱与教育”,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论说文,题目自拟。 要求:观点明确,分析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
[简答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有人说过去搞社会主义改造,速度太陕了。我看这个意见不能说一点道理也没有。比如农业合作社,一两年一个高潮,一种组织形式还没巩固呢,很快又变了。从初级合作社到普遍办高级社,就是如此。如果稳步前进,巩固一段时间再发展,就可能搞得更好些。1958年大跃进时,高级社还不巩固,又普遍搞人民公社,结果六十年代初不得不退回去。 一一摘自邓小平同志同中央负责工作人员的谈话 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特别是安徽,中国领导阶层开始了叫“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责任进一步下放到家庭中。……到1983年底,甚至这些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在私人和集体之间划分收入已没有什么意义,因为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的。 ——以上摘自《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 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合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可以肯定,只要生产发展了,低水平的集体化就会发展到高水平的集体化,集体经济不巩固的也会巩固起来。关键是发展生产力,要在这个方面为集体化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一一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农村生产关系中的什么教训? (2)材料二所述的是我国农村生产关系方面怎样的变革?它是否意味着从所有制上否定了前者的成果?为什么? (3)材料三评论农村政策的基本着眼点是什么?为什么?
[简答题]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年青的女士,有些非难我的人,说我不该一味只想讨女人家的欢喜,又那样喜欢女人。我公开承认:你们使我满心欢喜,而我也极力想讨你们的欢心。我很想问问这班人,难道这也是值得大惊小怪的事吗?亲爱的女士,不说我们曾经多少次消受甜蜜的接吻、热情的拥抱以及共床同枕;就光是我能经常瞻仰你们的风采、娇容、优美的仪态,尤其是亲近你们那种女性的温柔文静,这份快乐不就足够叫人明白我为什么这样想、这样做吗……要说从前我发誓要把自己的力量全都贡献给你们,为你们的欢乐而效劳,那么我现在这份意志就格外坚决了;因为凡是有理性的人都会说:我爱你们,就跟别的男人爱你们一样,是出于天性。谁要是想阻挡人类的天性,那可得好好儿拿点本领出来呢。如果你非要跟它作对不可,那只怕不但枉费心机,到头来还要弄得头破血流。 ——薄伽丘:《十日谈》 材料二 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莎士比亚全集》(九) 材料三 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当其原因不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勇气与决心去加以运用时,那么这种不成熟状态就是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了。Sapere aude(勇于思考——引者注)!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 问题: (1)材料一表达了欧洲中古后期什么样的生活观念?这种观念在当时有什么意义? (2)材料一“人类的天性”与材料二“高贵的理性”分别指什么? (3)概述上述材料关于人的认识在西方的发展。
[简答题]材料一 英国一西欧;比利时、法国一中欧;德国(包括奥地利)一东欧;俄国一日本。与法、德同时的还有美国,这样的一条工业化浪潮扩散的路线是颇堪玩味的……为什么不是英国一法国一西班牙、葡萄牙……呢?难道比利牛斯山太高了吗?但阿尔卑斯山并不低……为什么工业化浪潮不是在法国之后穿过地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呢?是地中海太宽了吗?果真如此,那么大工业为什么又能横渡大西洋而到北美生根开花? ——摘自《从曼彻斯特到硅谷》 《权利法案》,全称《国民权利与自由和王位继承宣言》,是英国宪法中重要的一部法律,由威廉三世于1689年签署,威廉三世被宣布为“光荣革命”之后英国国王的前提就是必须接受由议会所提出的这部《权利法案》。 《权利法案》的主要内容有:英国人民拥有不可被剥夺的民事与政治权利,包括了国王不得干涉法律;没有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征税;人民有向国王请愿的权利;人民有配带武器以用以自卫的权利;人民有选举议会议员的权利;国王不得干涉议会的言论自由;人民有不遭受残酷与非常惩罚的自由;人民有在未审判的情况下不被课罚金的自由,国王必须定期召开议会。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分析材料一中提到的事件所带来的意义,你认为材料中的问题的答案是什么? (2)从历史发展角度,分析两个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
[简答题]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意志帝国首相俾斯麦说:“我们位于欧洲中部,我们至少有三条会遭到进攻的战线,而法国却只有一条东部的国界,俄国只有在西部边界线有遭到进攻的可能。”“我们所需要的是法国让我们安宁,要防止法国——假如它不愿和我们保持和平的话——找到盟友。只要法国还没有盟友,法国对我们就没有什么危险。”“除了法国以外.各国都需要德国,德国应尽力利用它们的彼此关系,不让它们联合起来反对自己。” ——迪特尔·拉夫《德意志史》 1888年即位的新皇帝威廉二世与首相不和.迫使俾斯麦于1890年辞职。他曾说:“我认识到我身负严峻的任务,来拯救王位摆脱首相的巨大阴影……我把他们推翻在地” ——迪特尔·拉夫《德意志史》 俾斯麦下台后,威廉二世表明其对外政策时说。“在我们德意志军旗的保护标志之下,我们有理由提出要求:凡是外国人给予一切其他国家的某些权利,也同样是德意志商业、德意志商人和德意志船只所要取得的权利。” ——《世界近代史参考资料》 威廉二世的外交大臣比洛说:“当其他国家分割世界时……我们不会消极的躲在一旁。……如果英国人谈大不列颠,法国人谈新法兰西,俄国人侵占亚洲,那么我们要求建立大德意志。” ——《世界近代史教学资料选辑》(二)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据材料一,俾斯麦对外政策的主要着眼点在哪里?对外政策的核心是什么? (2)据材料三、四,德国对外政策有了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种变化? (3)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三、四,如何理解材料二的内容?
[简答题]【材料一】一只灰喜鹊一年可以吃掸15000条松毛虫,保护一亩松林;在棉田放马蜂,可减少四次用 药;一只青蛙,一天吃掉七八十条害虫;一只成鸭1小时可消灭2000条虫子。当前不少地方利用这些害 虫的天敌来防治农作物害虫,既节省人力、物力,又保护生态平衡。 【材料二】对森林资源的滥砍滥伐,不仅造成了资源的减少和缺乏,而且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 早年的滥伐植被是造成现今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请用有关哲学原理分析说明上述材料。
[简答题]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文。   材料一:道德可以弥补智慧的缺陷,但智慧却弥补不了道德的缺陷。   材料二:一名学生不想上选修课,跑进教室换球鞋。老师看见他说:“就算只有你一名学生,我也要坚持上课。”于是,学生很无奈的上完课,但是那位老师却很认真的上完课。   材料三:医院病房里,一名护士正在帮助一名著名的外科大夫给病人缝伤口,护士突然说“不行,还有一块纱布没取出来,一共是12块纱布,现在只取出了11块。”大夫说:“我取出来了,缝伤口。”护士坚持不让。过了一会,大夫伸出手说:“我要的护士就是这样的!”原来另一块纱布在他的掌心里。   根据材料,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观点明确。
[简答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辛丑条约》签订以后,帝国主义列强要求清政府改革新政,总税务司赫德就向清政府提出:要“认真改革方是最好的办法”,并且煞费苦心写了一份《更新节略》……拟出了具体“更新”的方案和措施。清政府……表示:“吾国现议力行新政,正期图报各大国之惠于后目……”。 ——摘自徐凤晨、赵矢元《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新政”的一部分措施,是以缓和统治者和人民之间的矛盾为目的……如废科举、设学校、派留学生、裁冗员、设立商部(1903年9月)、颁布提倡和保护民族工业的一些办法……在另一方面,“新政”的整个精神则是赋予中国政治以更多的买办性。……当时所颁布的铁路章程和矿务章程,对于“华洋官商”都是一体“保护”。 “新政”的另一重要内容是练兵筹饷。……无论中央、地方,每项“新政”都是以加重旧捐税或另增新捐税来充经费,其中以练兵款项为最大。各省陆续招练新军的结果就是一些新军阀的产生。……直隶总督北洋大臣袁世凯势力最大,成为新兴军阀的最有力者。……当时清政府中枢力量日就衰微……北京新成立的外务部、练兵处等机构实际都在袁世凯掌握之中。 ——摘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请回答: (1)从以上材料中,可以看出清政府实行“新政”的动机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政”,主要措施对清末民初历史变迁的影响。 (3)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清末“新政”的认识。

我来回答: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会员特权] 开通VIP, 查看 全部题目答案
[会员特权] 享免全部广告特权
推荐91天
¥36.8
¥80元
31天
¥20.8
¥40元
365天
¥88.8
¥188元
请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点击支付即表示同意并接受了《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系统将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订单号:

截图扫码使用小程序[完全免费查看答案]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重要提示:请拍照或截图保存账号密码!
我要搜题网官网:https://www.woyaosouti.com
我已记住账号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