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学历类考试 > 高中历史
题目详情:
发布时间:2023-10-14 06:48:02

[单项选择]“黄宗羲是明代最后岁月里士大夫中走得最远的人。……代表了宋明之世知识分子批评精神的最后一阵隆隆潮音”。黄宗羲的“走得最远”指的是()
A. 喊出了“工商皆本”的市民心声
B. 代表了知识分子批评君权的极端
C. 实现了唯心到唯物的思想转换
D. 提升了反礼教非儒学的理论水平

更多"“黄宗羲是明代最后岁月里士大夫中走得最远的人。……代表了宋明之世知识分"的相关试题:

[单项选择]“黄宗羲是明代最后岁月里士大夫中走得最远的人。……代表了宋明之世知识分子批评精神的最后一阵隆隆潮音”。黄宗羲的“走得最远”指的是()
A. 喊出了“工商皆本”的市民心声
B. 代表了知识分子批评君权的极端
C. 实现了唯心到唯物的思想转换
D. 提升了反礼教非儒学的理论水平
[单项选择]清代尚书汪由敦曾说,明代士大夫奏章往往言辞激烈,或指斥皇帝、或弹劾高官,目的多是沽名钓誉,不符合为臣之道。这一观点表明汪氏()
A. 鼓励清代官员谏诤
B. 力图维护君主的权威
C. 反对当时的文字狱
D. 赞赏明代的清明政治
[单项选择]长期以来,儒学一直为少数士大夫所垄断。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这说明李贽()
A. 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
B. 倡导只为下下人说
C. 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
D. 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代以后士风颓糜,诸多士大夫狂荡不羁、沉溺声色,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迷恋于戏曲。明人陈琬《旷园杂记》说,嘉靖四年(1525年)有一位解元周诗,当乡试发榜时,别人都争去省门看榜,他却在戏园里演戏,“门外呼周解元声百沸,周若弗闻,下场始归。”
材料二戏曲通过参与祭祀社火等民俗活动,成为一种与民众的宗教仪式、年节庆典、春祈秋报、红白喜事浑融一体的民俗艺术,成为民间文化娱乐方式的主要承载物。清人焦循说:“郭外各村,于二八月间,递相演唱,农樵渔夫,聚以为欢,由来久矣。”是对当时平民戏曲生活的生动写照。
材料三乾隆五十五年,三庆徽班进京,逐渐吸收了京、秦二腔,独擅梨园,因此京剧的前身即为徽剧。道光年间汉调进京,于是形成徽、汉合流,促成湖北的汉调与安徽的徽调融合,京剧逐渐形成。京剧艺术在文学、表演、音乐、唱腔、化妆、脸谱等各个方面,经过几辈艺术家的长期舞台实践,执着探索,最终成为代表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材料四京剧被称为“国剧”、“国粹”,逐渐走向世界,被世界所认可。但有人认为,京剧发展到今天,已不适应现代人的欣赏口味,任其衰亡就是了;另一种观点认为,京剧是原汁原味的国粹,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应该原封不动地加以保存。

根据材料一、二归纳明清时期戏曲艺术繁荣的原因。
[单项选择]李洵认为:“明代江南地区的‘士大夫’是十六世纪以来中国历史上有特点的社会势力。他们凭借着江南地区发达的经济文化的有利条件,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政治上的功名,然后扩展经济实力,他们改变原有的轻商观念,涉足商业谋利,引领当时的社会风潮,在江南社会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材料中“角色”的定位最准确的是()
A. 既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促进者又是阻碍者
B. 学而优则仕的典型
C. 明代中后期的早期资本家
D. “离经叛道”的进步思想家
[单项选择]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这说明李贽()
A. 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
B. 倡导只为下下人说
C. 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
D. 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单项选择]非洲俗谚道:“如果你想走得快,就一个人走,因为没有人打扰;如果你想走得远,就要和大家一起走,因为可以互相帮助。”“想走得远,就要和大家一起走。”这告诉我们()
A.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B. 人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价值
C. 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提高自己的才能
D. 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是有条件的
[简答题]中华汾酒源远流长,在5000多年的岁月里,从没有间断过,请你简述一下汾酒的四次成名史?
[单项选择]人生由两条路汇聚而成,一条用心走,叫梦想;一条用脚走,叫现实。心走得太快,现实会苍白;脚走得太慢,梦不会高飞。因此,要实现精彩人生必须()
A. 正确把握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B. 在个人和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C. 努力寻找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D. 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
[判断题]宋代士大夫的地位极低。
[单项选择]士大夫的本业是什么()
A. 道家
B. 佛教
C. 法家
D. 儒家
[单项选择]明代《古今图书集成》记载,节妇烈女宋代有267人,到明代猛增至36000人。这反映出明代理学()
A. 弘扬了宋朝理学的精髓
B. 与朱熹的理学思想不同
C. 将宋朝理学推向了极端
D. 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单项选择]苏轼在《石钟山记》一文中就士大夫没有正确认识到“钟声”产生的原因时提出: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这告诉我们()
A.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 认识正确与否只能通过实践来检验
D. 一个人要有所知,必须要亲自实践

我来回答: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会员特权] 开通VIP, 查看 全部题目答案
[会员特权] 享免全部广告特权
推荐91天
¥36.8
¥80元
31天
¥20.8
¥40元
365天
¥88.8
¥188元
请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点击支付即表示同意并接受了《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系统将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订单号:

截图扫码使用小程序[完全免费查看答案]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重要提示:请拍照或截图保存账号密码!
我要搜题网官网:https://www.woyaosouti.com
我已记住账号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