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学历类考试 > 比较文学
题目详情:
发布时间:2023-10-11 23:14:58

[判断题]“言之无文,行之不远”中的“文”,是指要有实际的内容,要言之有物。

更多"“言之无文,行之不远”中的“文”,是指要有实际的内容,要言之有物。"的相关试题:

[名词解释]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填空题]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要以学习()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学会、学以致用的目的。
[判断题]散文的“形散”是指散文内容的表现不拘泥于事件过程的完整叙述,“神不散”指要能将这些兴之所到的内容聚合到写作者所要表达的特定的思想情感上来,使作品具有庥中、鲜明的整体表达效果。
[单项选择]“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出自( )。
A. 《大学》
B. 《中庸》
C. 《学记》
D. 《孟子》
[单项选择]“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思想的提出者是()。
A. 孔子
B. 杜威
C. 昆体良
D. 思孟学派
[判断题]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是孔子。
[填空题]博学之,审问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简答题]“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这句话出自荀子著作中的哪一篇?
[简答题]“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口能言之,身不能行,国用也。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治国者敬其宝,爱其器,任其用,除其妖。”这段话出自荀子32篇中的哪一篇?
[填空题]《中庸》一书中分为“()、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单项选择]()关于学习的观点概括起来,成为学习过程的五个步骤:“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A. 朱熹
B. 老子
C. 孟子
D. 孔子
[单项选择]“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这是()的观点。
A. 朱熹
B. 王守仁
C. 颜元
D. 王夫之
[单项选择]《礼记•中庸》中描述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是指现代教学论中的()。
A. 教学过程
B. 教学内容
C. 教学目标
D. 教学方法
[单项选择]“然后恭敬以先之,忠信以统之,谨慎以行之,端悫以守之,顿穷则从之疾力以申重之。”出自荀子的()。
A. 《非相篇》
B. 《仲尼篇》
C. 《衰公篇》
[单项选择] 公司债券完成首期发行后,剩余数量应在()发行完毕。 Ⅰ自首期发行完成之日起12个月内 Ⅱ自核准发行之日起12个月内 Ⅲ自核准发行之日起24个月内 Ⅳ自首期发行完成之日起24个月内 Ⅴ自首期发行完成之日起18个月内
A. Ⅰ
B. Ⅲ
C. Ⅰ、Ⅴ
D. Ⅱ、Ⅳ
E. Ⅲ、Ⅴ
[判断题]会议纪要依据会议的实际内容可以增减或更改内容。
[单项选择]“知之深,爱之切,行之坚。”这说的是()三者的关系。
A. 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个性特征
B. 感知、情感和行动
C. 认知、情感和意志
D. 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向过程
[多项选择]新闻工作者要“三贴近”,是指要()
A. 贴近生活
B. 贴近实际
C. 贴近群众
D. 贴近人民
[单项选择]“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这句话告诉我们()
A. 认识来源于实践
B. 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 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我来回答: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会员特权] 开通VIP, 查看 全部题目答案
[会员特权] 享免全部广告特权
推荐91天
¥36.8
¥80元
31天
¥20.8
¥40元
365天
¥88.8
¥188元
请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点击支付即表示同意并接受了《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系统将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订单号: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重要提示:请拍照或截图保存账号密码!
我要搜题网官网:https://www.woyaosouti.com
我已记住账号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