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学历类考试 > 高中历史
题目详情:
发布时间:2023-11-22 04:32:18

[单项选择]《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中写道:“两个学说都发现了变化的原因在于斗争——生存竞争和阶级斗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生存竞争”学说取代了人类对宗教的信仰
B. “阶级斗争”学说改变了全人类的政治制度
C. 两个学说都产生于19世纪末期
D. 两个学说都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更多"《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中写道:“两个学说都发现了变化的原因在于斗争——"的相关试题:

[单项选择]《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中有这样的评述:“两个学说都发现了变化的原因在于斗争——生存竞争和阶级斗争。”这两个学说最终形成于()
A. 17世纪初期
B. 18世纪中期
C. 19世纪中期
D. 20世纪初期
[单项选择]《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中有这样的评述:“两个学说都发现了变化的原因在于斗争——生存斗争和阶级斗争。”材料中“两个学说”是指()
A. 亚当·斯密《国富论》和卢梭“社会契约论”
B. 牛顿经典力学和哥白尼太阳中心说
C. 《物种起源》和《共产党宣言》
D. 相对论与量子理论的提出
[单项选择]《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中有这样的评述:“两个学说都发现了变化的原因在于斗争——生存竞争和阶级竞争。”这两个学说最终形成于()
A. 17世纪晚期
B. 18世纪中期
C. 19世纪中期
D. 20世纪初期
[简答题]

材料一:(19世纪中期)两个学说都发现了变化的原因在于斗争……生存竞争和阶级斗争。”
——沃纳姆著《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马克思在总结巴黎公社的经验时指出,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巴黎公社在实行无产阶级专政方面“过于老实”。当凡尔赛大肆屠杀革命人士的时候,公社寓于迂腐的仁慈而未对市内的反革命分子采取坚决措施。
——列宁《国家与革命》
材料三:当代学者罗燕明系统论述了《共产党宣言》与中国的三次结合。他指出第一次结合发生在建党前后,……第二次结合发生在建党以后的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次飞跃。第三次结合发生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表现为生产力观点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的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二次飞跃。
——李军林《〈共产党宣言〉在中国:十年研究述评》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巴黎公社政权的性质及失败的原因。
[简答题]简述世界近代史中存在的三大世界性矛盾。
[简答题]简述世界近代史发展的四个阶段。
[单项选择]苑书义在《中国近代史新编》中记载:“官僚地主杨宗濂兄弟在(19世纪)90年代初期,既投资棉纺织工业,又大量购买田产,增强自己的地主地位。”杨氏如此选择的最重要原因是()
A. 受传统重农抑商思想的影响
B. 受到近代工业利润的驱使
C. 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D. 中国处于半封建社会转型时期
[单项选择]世界近代史上开成文宪法先河的国家是()
A. 英国
B. 法国
C. 德国
D. 美国
[简答题]

材料一:(19世纪中期)两个学说都发现了变化的原因在于斗争……生存竞争和阶级斗争。”
——沃纳姆著《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马克思在总结巴黎公社的经验时指出,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巴黎公社在实行无产阶级专政方面“过于老实”。当凡尔赛大肆屠杀革命人士的时候,公社寓于迂腐的仁慈而未对市内的反革命分子采取坚决措施。
——列宁《国家与革命》
材料三:当代学者罗燕明系统论述了《共产党宣言》与中国的三次结合。他指出第一次结合发生在建党前后,……第二次结合发生在建党以后的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次飞跃。第三次结合发生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表现为生产力观点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的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二次飞跃。
——李军林《〈共产党宣言〉在中国:十年研究述评》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两个学说的作者,并概括材料一中“阶级斗争”学说发表的意义。
[单项选择]公元1500年以后的世界史,历史学家称其为“近代史”。下列选项最能代表近代历史发展特色的是()
A. 人文主义兴起,社会走向世俗化,宗教信仰失去了存在的理由
B. 工业发达以后,农业的产值日减,导致工业国家不再重视农业
C. 封建制度解体,民族国家兴起,政治权力结构由分权走向集权
D. 中产阶级是工业革命的新产物,也是近代社会变化的主要推手
[简答题]世界近代史研究的线索及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单项选择]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出版的世界通史教材,对世界近现代史的分期先后出现过两种主要做法:一是近代史开始于1640年,现代史开始于1917年;二是近代史开始于1500年前后,现代史开始于1900年前后。影响上述两种不同“历史认识”的主要因素是()
A. 资料来源
B. 研究方法
C. 史学观念
D. 作者立场
[单项选择]有人形象地说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对于南京,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1853年太平天国在此定都
B. 1912年孙中山在此宣告中华民国成立
C. 1927年蒋介石在此发动“四一二政变”
D. 1949年解放南京,国民党政权覆灭
[单项选择]有人形象地说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下列能够反映这种说法的两个历史片段是()①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在南京江面的英舰上签定不平等条约②洪秀全在南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③孙中山在南京主持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第一次国务会议④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④
[单项选择]

有人形象地说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下列能够佐证这种说法的两个历史事件是()
①在南京江面签订了《南京条约》
②洪秀全在南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③孙中山在南京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④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④

我来回答: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会员特权] 开通VIP, 查看 全部题目答案
[会员特权] 享免全部广告特权
推荐91天
¥36.8
¥80元
31天
¥20.8
¥40元
365天
¥88.8
¥188元
请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点击支付即表示同意并接受了《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系统将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订单号: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重要提示:请拍照或截图保存账号密码!
我要搜题网官网:https://www.woyaosouti.com
我已记住账号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