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学历类考试 > 高中历史
题目详情:
发布时间:2023-10-09 03:31:05

[单项选择]有学者认为:(这一时期)文艺淡化了社会实用的功利色彩,更加关注文艺的自身规律和创作技巧,出现了为文艺而文艺思潮,出现了中国第一批专门探讨文艺问题的著述,是继先秦以来中国文艺发展的第二个转折时期。据这位学者的观点分析,这一时期应该是()
A. 秦汉时期
B. 魏晋南北朝时期
C. 隋唐时期
D. 明清时期

更多"有学者认为:(这一时期)文艺淡化了社会实用的功利色彩,更加关注文艺的自"的相关试题:

[简答题]

材料:史学界对17,18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状况有着不同的看法。一些学者认为这一时期
的中国社会几乎陷于停滞状态。早在18世纪,亚当·斯密就认为中国社会似乎“停滞于静
止状态”了。德国哲学家赫尔德在1787年出版的《关于人类历史哲学的思想》中,也对当
时中国社会的状态持同样的看法,认为这个帝国的“体内血液循环已经停止,犹如冬眠的动
物一般”。而早期近代化研究者认为,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状况具有双重特点,一方面它标
志着中国传统社会达到了繁荣昌盛的顶峰;另一方面,它将明朝中后期以来中国社会从传统
向近代的转型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摘编自罗文兴《被误读的中国历史》

评价材料中关于17,18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状况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简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史学界对17,18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状况有着不同的看法。一些学者认为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几乎陷于停止状态。早在18世纪,亚当·斯密就认为中国社会似乎“停滞于静止状态”了。德国哲学家赫尔德在1787年出版的《关于人类历史哲学的思想》中,也对当时中国社会的状态持同样的看法,认为这个帝国的“体内血液循环已经停止,犹如冬眠的动物一般”。而早期近代化研究者认为,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状况具有双重特点,一方面它标志着中国传统社会达到了繁荣昌盛的顶峰;另一方面,它将明朝中后期以来中国社会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型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摘编自罗文兴《被误读的中国历史》中国档案出版社
评材料中关于17,18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状况的观点。(12分)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单项选择]有学者认为,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的一次重要的文明转型时期。这一时期出现的新现象有()
A. 铁犁牛耕+庄园经济+贵族政治体制+儒道法意识形态
B. 铁质农具+小农经济+官僚政治体制+百家争鸣的局面
C. 男耕女织+城市商业+垂直管理体制+宗法和礼乐制度
D. 精耕细作+重农抑商+分封制度体系+大一统思想观念
[单项选择]有学者认为: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性影响到社会开放的程度。从这一观点出发,唐朝社会开放程度较高,主要得益于实行()
A. 三省六部制
B. 科举制
C. 察举制
D. 均田制
[单项选择]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提出了“唐宋变革说”,把五胡十六国至唐中叶定为中世纪,宋以后为近世纪,认为这一时期的变革在政治上主要表现为“贵族政治的衰落和君主权力的确立。”下列制定变革可作为其论据的是()
A. 从分封制到郡县制
B. 从世卿世禄制度到官吏任免制度
C. 从宗法制到君主专制
D. 从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的发展
[单项选择]有学者认为宋代的中国是一个平民兴起的社会。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文化现象包括()①印刷术的改进推进了文化的普及工作②词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③京剧等剧种成为民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④《清明上河图》等市井风俗画的出现()
A. ①②③④
B. 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单项选择]有学者认为,明清时期江南市镇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存在于农村经济的基础上面,是农村专业经济发展的结果。由此可见,这一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整体特点是()
A. 农村经济仍然以自然经济为主
B. 自然经济已退居次要地位
C. 商品化趋势明显
D. 市镇是进行农贸商品交换的场所
[单项选择]有学者认为,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是脱胎于汉魏以来察举制度的母体之中的。二者的渊源关系表现在()
A. 体现才能惟上的原则
B. 体现择优选拔的原则
C. 体现程序公平的原则
D. 体现平等竞争的原则
[单项选择]有学者认为,先秦时期某学派主张积极救世,做事讲求道德;另一学派以其超凡脱俗、自在生活的美感和灵性弥补了前一学派的缺陷。该学者评述的是()
A. 儒家、道家
B. 儒家、墨家
C. 法家、儒家
D. 法家、墨家
[单项选择]从气候变迁的角度讲,1400年—1900年是第三个大的气候时期,即寒冷时期。著名学者竺可桢称这一时期为()
A. “纪传时期”
B. “编年时期”
C. “方志时期”
D. “纪事本末时期”
[简答题]

“社会主义”这一概念原本是19世纪西欧资本主义工业化的产物,有学者认为其本意是“自由主义精神的延续:改革社会秩序,以发展、扩张并确保主要的自由主义价值”。随着历史的发展,在欧美资本主义中心地区,社会主义逐渐演变成一种通过促进社会改革去争取中下层劳动者阶层民主权力和更好待遇的改良运动;在资本主义边缘地区,社会主义则在一系列国家中建立起共产党执政的国家,它们通常既取得了显著成绩,也经历了挫折。在以上两种基本运动之外,在广阔的第三世界,20世纪中期以后兴起了形形色色的“模仿的”社会主义。
——据(张光明等)《关于社会主义回顾与前瞻的对话》整理

列举19世纪上半期兴起的两大社会主义思潮,并分析当时社会主义思潮日益流行的原因。
[单项选择]有学者认为,明代中国开始进入“近代社会的前夜”。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这一判断的是()
A. 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
B. 明成祖设立内阁制度
C. 黄宗羲提倡“工商皆本”
D.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简答题]

“社会主义”这一概念原本是19世纪西欧资本主义工业化的产物,有学者认为其本意是“自由主义精神的延续:改革社会秩序,以发展、扩张并确保主要的自由主义价值”。随着历史的发展,在欧美资本主义中心地区,社会主义逐渐演变成一种通过促进社会改革去争取中下层劳动者阶层民主权力和更好待遇的改良运动;在资本主义边缘地区,社会主义则在一系列国家中建立起共产党执政的国家,它们通常既取得了显著成绩,也经历了挫折。在以上两种基本运动之外,在广阔的第三世界,20世纪中期以后兴起了形形色色的“模仿的”社会主义。
——据(张光明等)《关于社会主义回顾与前瞻的对话》整理

二战后,英国工党以其标榜为“社会主义”的竞选纲领(包括国有化,增加就业,推行社会保障等)赢得大选。你如何评价工党标榜的“社会主义”?
[单项选择]对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动荡,有学者认为:“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下之害也。然则崇此害亦何用生哉?以不相爱生。”为此他提出的解决方法是()
A.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B.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盗
C. 既以非之,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
D. 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
[单项选择]中国早期人文主义的形成,多数学者认为在晚明时期。其主要依据是()
A. 对传统专制主义的批判
B. 传统自然科技发展到顶峰
C. 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
D.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发展
[单项选择]《中国社会史》认为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一种“积极而又务实的思潮”,“这一思潮基本上紧扣帝国建立前两百年整个政治生活所关心的两大实际问题:一是‘富国’(为君主提供富强的物质手段),二是‘强兵’(以兵力确保君主广泛的霸权或主权)。”掀起“这一思潮”的学派是()
A. 道家
B. 儒家
C. 墨家
D. 法家

我来回答: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会员特权] 开通VIP, 查看 全部题目答案
[会员特权] 享免全部广告特权
推荐91天
¥36.8
¥80元
31天
¥20.8
¥40元
365天
¥88.8
¥188元
请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点击支付即表示同意并接受了《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系统将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订单号: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重要提示:请拍照或截图保存账号密码!
我要搜题网官网:https://www.woyaosouti.com
我已记住账号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