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学历类考试 > 高中历史
题目详情:
发布时间:2023-10-24 06:27:59

[单项选择]理学家朱熹强调“格物致知”;陆九渊强调“本心体悟,发明本心”;王守仁主张“致良知”。他们探讨的共同主题是()
A. 净化个人心灵
B. 树立独立人格
C. 解决百姓生计
D. 解释世界本源

更多"理学家朱熹强调“格物致知”;陆九渊强调“本心体悟,发明本心”;王守仁主"的相关试题:

[单项选择]宋代的朱熹与陆九渊曾进行多次辩论。朱熹认为,事物不在人的主观意识之中,“理”是事物存在的根据。陆九渊则认为,世界的本原便是“吾心”,“理”是离不开心的。此处所示的“朱陆之争”实质上属于()
A.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B.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C. 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分歧
D. 朴素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分歧
[单项选择]

宋代的朱熹与陆九渊曾经进行多次辩论。朱熹认为,“未有此气,已有此理”,“理生万物”。陆九渊则认为,“宇宙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两人的观点()
①都坚持意识第一性,但对意识有不同的理解
②体现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③折射了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分歧
④反映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对立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单项选择]宋代的朱熹与陆九渊曾经进行多次辩论。朱熹认为,事物不在人的主观意识之中,“理”是事物存在的根据。陆九渊则认为,世界的本原便是“吾心”,“理”是离不开心的。此处所示的“朱陆之争”实质上属于()
A.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B. 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分歧
C.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D. 朴素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分歧
[名词解释]致良知
[单项选择]朱熹强调“格物致知”,认为格物就是穷尽事物之理,致知就是推致其知以至其极;陆九渊则从“心即理”出发,认为格物就是体认本心。由此可见二者争执的关键是()
A. 穷理的方法问题
B. 理是否存在的问题
C. 理气的关系问题
D. 理的基本内涵问题
[单项选择]对朱熹“格物致知”与王阳明“致良知在格物”两种思想主张解读合理的是()
A. 二者思想没有区别
B. “知”的本质是儒家伦理
C. 二者思想完全对立
D. 格物是致知的根本途径
[单项选择]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这里的“良知”是指()
A. 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
B. 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
C. 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
D. 存在于外部世界的规律
[单项选择]提出“致良知”学说的是()
A. 董仲舒
B. 朱熹
C. “二程”
D. 王阳明
[单项选择]王守仁(阳明)思想的核心是致良知。关于“良知”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良知的丧失主要在人的私欲
B. 良知主要是后天养成的
C. 良知就是存在于自己心中的理
D. 良知主要是天生的
[单项选择]“致良知”是理学家()提出的颇有特色的学说。
A. 朱熹
B. 程颢
C. 王守仁
D. 王夫之
[单项选择]宋代的朱熹与陆九渊曾经进行过多次辩论。朱熹认为,事物不在人的主观意识之中,“理”是事物存在的根据。陆九渊则认为,世界的本原便是“吾心”,“理”是离不开心的。此处所示的“朱陆之争”实质上属于()
A.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B.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C. 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分歧
D. 朴素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分歧

我来回答: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会员特权] 开通VIP, 查看 全部题目答案
[会员特权] 享免全部广告特权
推荐91天
¥36.8
¥80元
31天
¥20.8
¥40元
365天
¥88.8
¥188元
请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点击支付即表示同意并接受了《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系统将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订单号: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重要提示:请拍照或截图保存账号密码!
我要搜题网官网:https://www.woyaosouti.com
我已记住账号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