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培训考试
题目详情:
发布时间:2024-01-23 03:56:32

[单项选择]在人与自然的认识上,与西方“认识你自己”这一著名哲学思考接近同一时期的东方思想是:
A. 存天理,灭人欲
B.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C. 天人感应
D. 形灭神灭

更多"在人与自然的认识上,与西方“认识你自己”这一著名哲学思考接近同一时期的"的相关试题:

[单项选择]“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著名论断的提出者是()
A. 毛泽东
B. 邓小平
C. 江泽民
D. 胡锦涛
[多项选择]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柏拉图认为:“所有的研究,所有的学习不过是回忆而已。”对他的这一观点分析正确的是()。
A. 取消了认识能否通过主观反映客观的问题
B. 否认了认识的客观来源
C. 使认识神秘化从而歪曲了认识的本质
D. 是一种典型的唯心主义先验论
[单项选择]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以提倡自然科学和科学教育而著名,开辟了近代科学教育发展的道路的是()。
A. 斯宾塞
B. 爱尔维修
C. 洛克
D. 培根
[单项选择]维特根斯坦是剑桥大学著名哲学家穆尔的学生。有一天,哲学家罗素问穆尔:“你最好的学生是谁”穆尔毫不犹豫地说:“维特根斯坦。”“为什么”“因为在所有学生中,只有他听课时总是露出一副茫然的神色,而且总有问不完的问题。”后来,维特根斯坦的名气超过了罗素。有人问:“罗素为什么会落伍”维特根斯坦说:“他没有问题了。”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 怀疑和提问是成功的秘诀
B. 好奇心是研究的内在动力
C. 得到赏识是成才的重要因素
D. 发现问题是不断进步的前提
[单项选择]“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宝贵”。德国诗人莱辛的这一著名诗句所包含的哲理是( )。
A. 认识经历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B. 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C. 认识不能停滞,而应该不断拓展和深化
D. 改造世界比认识世界更重要
[简答题]著名的“哲学家就餐问题”是指:五位哲学家围圆桌就座,桌上每二人之间放一根筷子,任一位哲学家修学中饿了便可且只能拿起左右两边的筷子吃饭,餐后将两根筷子各放回原处,自己也继续做学问,如此往复,即对哲学家Pi(i=0,1,2,3,4)有循环进程Si:
Pi做学问;
Pi取左手的i号筷子和右手的(i+1)rood 5号筷子;
Pi就餐;
Pi将两根筷子分放回原处;
哲学家就餐问题是这样5个进程组成的系统。
将上述情况之一编写程序。
[填空题]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了著名的______。
[单项选择]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有一次在给自己的学生们授课时,对学生们说:“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做一件事情。”
学生们想:老师的要求肯定很难吧可是苏格拉底说的却是:“请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每人每天坚持甩手300下。”大家哄堂大笑,觉得老师让他们做这么简单的事情,是拿他们开涮。
第二天,苏格拉底问:“有多少人坚持甩手300下了”90%的学生都举手。一个月之后,苏格拉底再问第二次,有80%的学生举手。一年以后苏格拉底又问:“一年之前我说过每人每天坚持甩手300下,请做到的人举手。”这时候全场鸦雀无声,只有一个人举起了手,他就是后来成为古希腊又一著名哲学泰斗的柏拉图。
听到老师的题目,大家为何哄堂大笑
A. 认为大学者的水平不过如此
B. 觉得老师是在跟学生开玩笑
C. 嘲笑老师出题的水平太低了
D. 很高兴老师出这么简单的题
[单项选择]许多年前.清华园中有几位著名的人物,号称“清华三荪”,他们都是著名的单身汉。其中有个哲学家叫金龙荪的,也就是金岳霖。作者接下来最有可能主要介绍的是()。
A. 金龙荪的经历
B. 清华三荪的由来
C. 单身汉的爱情
D. 金龙荪的哲学思想
[单项选择]与共同构成中国诗歌传统源头《楚辞》,主要作者是因谗去国、被流放到荒蛮之地的屈原,他用“”这一著名诗句,表现了岁月蹉跎、时不我待的恐慌。文中画横线部分应一次填入:()
A. 《庄子》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B. 《庄子》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C. 《诗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D. 《诗经》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简答题]论说文:根据下述材料,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论说文,题目自拟。
中国现代著名哲学家熊十力先生在《十力语典》(卷一)中说:“吾国学人,总好追逐风气,一时之所尚,则群起而趋其途,如海上逐臭之夫,莫名所以。曾无一刹那,风气或变,而逐臭者复如故。此等逐臭之习,有两大病。一、各人无牢固与永久不改之业,遇事无从深入,徒养成浮动性。二、大家共趋于世所矜尚之一途,则其余千途万途,一切废弃,无人过问。此二大病,都是中国学人死症。”
[多项选择]公元前399年,在古雅典城内,来自社会各阶层的501人组成的法庭审理了一起特别案件。被告人是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其因在公共场所喜好与人辩论、传授哲学而被以“不敬神”和“败坏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在监禁期间,探视友人欲帮其逃亡,但被拒绝。苏格拉底说,虽然判决不公正,但逃亡是毁坏法律,不能以错还错。最后,他服从判决,喝下毒药而亡。对此,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 人的良知、道德感与法律之间有时可能发生抵牾
B. 苏格拉底服从判决的决定表明,一个人可以被不公正地处罚,但不应放弃探究真理的权利
C. 就本案的事实看,苏格拉底承认判决是不公正的,但并未从哲学上明确得出“恶法非法”这一结论
D. 从本案的法官、苏格拉底和他的朋友各自的行为看,不同的人对于“正义”概念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
[单项选择]概念模型是现实世界的第一层抽象,这一类最著名的模型是______。
A. 层次模型
B. 网状模型
C. 关系模
D. 实体-联系模型

我来回答: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会员特权] 开通VIP, 查看 全部题目答案
[会员特权] 享免全部广告特权
推荐91天
¥36.8
¥80元
31天
¥20.8
¥40元
365天
¥88.8
¥188元
请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点击支付即表示同意并接受了《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系统将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订单号: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重要提示:请拍照或截图保存账号密码!
我要搜题网官网:https://www.woyaosouti.com
我已记住账号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