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详情
-
心电学技术专业知识-12
-
[单项选择]患者男性,12岁,发热、心悸两天就诊。心电图如图3-14-11所示,应诊断为()
A. 房性心动过速
B. 房性期前收缩二联律
C. 交界性心动过速,干扰性房室分离
D. 窦性心动过速,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E.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
[单项选择]关于2:1房室传导阻滞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 2:1阻滞既可能是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也可能是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
B. 2:1阻滞一定是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
C. 若记录到3:2阻滞,而PR间期恒定,则2:1阻滞为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
D. 静注阿托品后,变为3:1、4:1下传,则为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
E. 静注阿托品后,变为3:2下传,PR间期逐渐延长,则为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
-
[单项选择]患者女性,63岁,冠心病。因发作头昏、胸闷就诊。心电图如图3-14-9所示,应诊断为()
A. 窦性心动过缓
B. 多源房性心动过速
C. 心房颤动合并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室性逸搏心律
D. 心房颤动合并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交界性逸搏心律
E. 心房扑动
-
[单项选择]
患者男性,64岁,头晕、胸闷2天。心电图如图3-14-18所示。
其发生机制为()
A. 有效不应期延长
B. 相对不应期延长并>PP间距
C. 相对不应期和有效不应期均延长,以相对不应期延长为主
D. 有效不应期显著延长,只留下很短的相对不应期
E. 有效不应期极度延长,大于逸搏间期
-
[单项选择]关于不完全性干扰性房室脱节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P波与QRS波群完全无关
B. 可见心室夺获
C. 部分P波与QRS波群无关,心室率大于心房率
D. QRS波群形态可为室上性,亦可宽大畸形
E. 部分P波与QRS波群无关的原因是由于干扰所致
-
[单项选择]心房颤动出现缓慢而规整的心室率提示
A. 合并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B. 合并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
C. 合并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D. 合并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E. 干扰现象
-
[单项选择]患者男性,47岁,胸闷。心电图如图3-14-7所示,应诊断为()
A. 二度Ⅰ型窦房阻滞
B. 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
C. 二度Ⅱ型窦房阻滞
D. 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
E. 房性期前收缩未下传
-
[单项选择]患者女性,68岁,风湿性心脏病。应用洋地黄治疗的过程中,出现胸闷、憋气,心电图如图3-14-4所示,诊断为()
A. 窦性心动过缓,室内阻滞
B. 窦性心动过缓,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交界性逸搏心律
C. 心房颤动,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D. 心房颤动,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交界性逸搏心律
E. 心房颤动,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室性逸搏心律
-
[单项选择]下列心律失常听诊时节律可不整齐,但应除外
A. 室性期前收缩
B. 心房颤动
C. 心房扑动呈2:1~4:1下传
D.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E. 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
-
[单项选择]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与干扰性房室分离的主要区别是
A. 房室分离
B. P波与QRS波群无关
C. 室性逸搏心律
D. PP间距小于RR间距
E. 心室夺获
-
[单项选择]患者男性,39岁,心悸1周就诊。动态心电图记录如图3-14-13所示,正确的诊断是()
A. 短阵房性心动过速
B. 房性期前收缩伴室内差异性传导,间歇性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C. 间歇性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室性期前收缩
D. 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室性期前收缩
E. 间位性室性期前收缩,干扰性PR间期延长
-
[单项选择]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发生机制是
A. 不应期正常
B. 相对不应期延长并且>PP间距
C. 相对不应期和有效不应期均延长,以相对不应期延长为主
D. 有效不应期显著延长,只留下很短的相对不应期
E. 有效不应期极度延长,大于逸搏间期
-
[单项选择]患者女性,43岁,头昏1周就诊。动态心电图记录如图3-14-15所示,结合上、下图房室传导现象,应诊断为()
A. 房性期前收缩未下传
B. 干扰性房室分离
C. 间歇性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D. 顿挫型3:2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
E. 间歇性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
[单项选择]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表现为
A. PR间期延长且固定,无QRS波群脱落
B. PR间期逐渐延长至QRS波群脱落
C. PR间期恒定,突然出现QRS波群脱落
D. PR间期缩短
E. PR间期不固定,心房率快于心室率
-
[单项选择]关于干扰现象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干扰是指激动因遇病理性延长的不应期而引起传导延迟或中断的现象
B. 干扰是指激动因遇生理性不应期而引起传导延迟或中断的现象
C. 心房率过快,心房周期<交界区生理不应期时,可发生干扰
D. 心室率快于心房率时,可发生干扰
E. 窦性心律的频率慢于潜在的逸搏心律的频率时,可发生干扰
-
[单项选择]患者男性,51岁,因急性心肌梗死入院,住院期间发生阿-斯综合征。心电图如图3-14-6所示,应诊断为()
A. 房性心动过速,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B. 窦性心动过速,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C. 窦性心动过速,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D. 心房扑动,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E. 窦性心动过速,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室停搏,室性逸搏
-
[单项选择]患者男性,70岁,胸闷、心悸3天。心电图如图3-14-5所示,其阻滞部位最可能在()
A. 窦房结
B. 结间束
C. 房室结
D. Bachmann束
E. 束支水平
-
[单项选择]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特征性的心电图表现是
A. PR间期恒定,QRS波群突然脱落
B. PR间期逐渐延长,QRS波群脱落
C. 长RR间距<2倍短RR间距
D. RR间距逐渐缩短,直至一次长的间距
E. 长间距后第1个RR间距大于长间距前的RR间距
-
[单项选择]患者男性,38岁,头昏、胸闷。心电图如图3-14-10所示,应诊断为()
A.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B. 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C. 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
D. 交替下传的文氏周期
E. 干扰性房室分离
-
[单项选择]典型的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表现是
A. PR间期逐渐延长
B. RR间距逐渐缩短
C. PR间期的增量逐次减少
D. 含受阻P波的长RR间距<2倍短RR间距
E. 以上都是
-
[单项选择]患者男性,52岁,头昏半个月就诊。心电图如图3-14-12所示,应诊断为()
A. 窦性心律,几乎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室性期前收缩
B. 窦性心律,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交界性逸搏,室性期前收缩
C. 非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干扰性房室分离,室性期前收缩
D. 窦性心律,高度房室传导阻滞,交界性逸搏,室性期前收缩
E. 窦性心律,间歇性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室性期前收缩
-
[单项选择]房室结双径路引起一段时间内PR间期持续延长的原因是由于
A. 分别经快慢径传导
B. 分别经慢慢径传导
C. 慢径路传导速度慢
D. 快径路连续被慢径路下传的激动逆行隐匿除极
E. 慢径路连续被快径路下传的激动逆行隐匿除极
-
[单项选择]以下最易引起阿-斯综合征的是
A.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B. 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C. 心房扑动
D.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E. 窦性心动过速
-
[单项选择]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发生机制是
A. 不应期正常
B. 相对不应期延长并且>PP间距
C. 相对不应期和有效不应期均延长,以相对不应期延长为主
D. 有效不应期显著延长,只留下很短的相对不应期
E. 有效不应期极度延长,大于逸搏间期
-
[单项选择]患者女性,37岁,体检。动态心电图记录如图3-14-14所示,正确的诊断是()
A. 完全性干扰性房室分离
B. 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C.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D. 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
E. 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
-
[单项选择]以下为不典型的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表现,但应除外
A. 心室漏搏后的第一个PR间期不恢复反而延长
B. RR间距进行性缩短
C. PR间期延长无一定规律
D. 心室漏搏前的PR间期意外地延长
E. 出现连续2次心室漏搏
-
[单项选择]关于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阻滞部位均位于希氏束以下的束支系统
B. 是由于房室传导系统某一部分有效不应期极度延长,大于逸搏间期
C. 心电图表现为PR间期不固定,心房率快于心室率
D. 如果逸搏心律的QRS波群增宽,阻滞部位大多发生在希氏束以下的部位
E. 少数情况下可同时存在两个逸搏起搏点,引起逸搏心律不匀齐
-
[单项选择]
患者女性,56岁,头晕、心悸3天就诊。心电图如图3-14-17所示。
该患者一度房室传导阻滞的部位最可能在()
A. 房室结
B. 希氏束
C. 右束支
D. 左束支
E. 结间束
-
[单项选择]以下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表现,但应除外
A. P波与QRS波群无关
B. PP间距小于RR间距
C. 房室分离
D. 交界性或室性逸搏心律
E. 可见心室夺获
-
[单项选择]关于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发生机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A. 有效不应期延长
B. 相对不应期延长并>PP间距
C. 相对不应期和有效不应期均延长,以相对不应期延长为主
D. 有效不应期显著延长,只留下很短的相对不应期
E. 有效不应期极度延长,大于逸搏间期
-
[单项选择]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最主要的心电图表现是
A. PP间距逐渐延长
B. RR间距逐渐缩短
C. PR间期逐渐延长至QRS波群脱落
D. P波与QRS波群无关
E. 有心室漏搏
-
[单项选择]关于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发生机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A. 有效不应期极度延长,大于逸搏间期
B. 相对不应期延长并且>PP间距
C. 相对不应期和有效不应期均延长,以相对不应期延长为主
D. 有效不应期显著延长,只留下很短的相对不应期
E. 有效不应期延长
-
[单项选择]关于房室传导比例3:1的房室阻滞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3:1阻滞提示阻滞部位在双束支水平可能性大
B. 当伴逸搏形成不完全性房室分离时,心室夺获的PR间期固定不变,则为二度Ⅱ型
C. 可以是二度Ⅱ型,亦可以是二度Ⅰ型
D. 属于不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E. 药物亦可引起3:1房室传导阻滞
-
[单项选择]关于钩拢现象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是指副节律点对主导节律点产生正性变时作用的干扰现象
B. 两种节律之间的影响是通过电和机械共同作用而产生的
C. 时相性窦性心律不齐属于钩拢现象
D. 发生钩拢现象一定出现等频心律
E. 非阵发性房室交界性心动过速伴有钩拢现象在临床上相对多见
-
[单项选择]一度房室传导阻滞表现为
A. PR间期延长且固定,无QRS波群脱落
B. PR间期逐渐延长至QRS波群脱落
C. PR间期恒定,突然出现QRS波群脱落
D. PR间期缩短
E. PR间期不固定,心房率快于心室率
-
[单项选择]关于魏登斯基现象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是两个节律点之间的正性传导的干扰现象
B. 发生在有传导阻滞的情况下
C. 促进传导改善的激动可以是一次期前收缩
D. 促进传导改善的激动可以是一次逸搏
E. 常可以使原来存在的传导阻滞完全消失
-
[单项选择]传统的三度房室阻滞的诊断标准不能排除二度房室阻滞伴干扰引起的房室分离。以下为有些学者建议的更严格的诊断三度房室阻滞的标准,其中错误的是
A. 逸搏心率需<45次/分
B. 必须是室性逸搏心律
C. 逸搏周期≥2倍PP间期
D. 心房率<135次/分
E. 心房率>心室率
-
[单项选择]
患者男性,64岁,头晕、胸闷2天。心电图如图3-14-18所示。
与上述心电图表现容易混淆的是()
A. 交界性期前收缩
B. 一度窦房阻滞
C. 二度窦房阻滞
D. 干扰性房室分离
E. 窦性停搏
-
[单项选择]患者男性,38岁,因晕厥就诊。心电图如图3-14-8所示,应诊断为()
A.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室性逸搏心律
B.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交界性逸搏心律
C. 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左束支阻滞
D. 室性逸搏心律
E. 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室性逸搏
-
[单项选择]关于房室传导阻滞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指房室传导时间延长,但每个心房激动均下传心室
B. 二度房室传导阻滞指部分P波不能下传心室
C. 依据下传的PR间期有无变化,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分为Ⅰ型和Ⅱ型
D. 心电图上呈现3:1房室传导一定是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
E.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是指所有心房激动均不能下传心室
-
[单项选择]
男性,33岁,心悸1周就诊。动态心电图检查如图3-14-16-A、B、C所示。
图3-14-16-A应诊断为()
A. 窦性心动过速
B. 窦性心动过速,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C. 房性心动过速,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D. 窦性心动过速,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
E. 窦性心动过速,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
-
[单项选择]干扰性PR间期延长见于
A. 发生较早的房性期前收缩
B. 房性心动过速
C. 间位性期前收缩后第1个窦性搏动的PR间期延长
D. 隐匿性希氏束期前收缩或分支性期前收缩引起的“伪一度房室阻滞”
E. 以上都是
-
[单项选择]患者男性,72岁,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如图3-14-1所示,应诊断为()
A. 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
B. 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
C. 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室性逸搏心律
D.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室性逸搏心律
E.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交界性逸搏心律
-
[单项选择]患者女性,32岁,胸闷、头昏。心电图如图3-14-3所示,应诊断为()
A. 完全性干扰性房室脱节
B. 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C. 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
D.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交界性逸搏心律
E. 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房室分离
-
[单项选择]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发生机制是
A. 不应期正常
B. 相对不应期延长并且>PP间距
C. 相对不应期和有效不应期均延长,以相对不应期延长为主
D. 有效不应期显著延长,只留下很短的相对不应期
E. 有效不应期极度延长,大于逸搏间期
-
[单项选择]以下情况可引起PR间期延长,但应除外
A. 病理性房室传导阻滞
B. 房性心动过速
C. 间位性期前收缩后第1个窦性搏动的PR间期延长
D. 房室结双径路蝉联现象
E. 预激综合征
-
[单项选择]关于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表述,错误的是
A. P波规律出现
B. QRS波群规律出现
C. PR间期不固定
D. 心室率快于心房率
E. 出现交界性或室性逸搏心律
-
[单项选择]患者男性,25岁,感冒后3天,因心悸就诊。心电图如图3-14-2所示,诊断为:()
A. 房性心动过速
B. 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不完全性干扰性房室分离
C. 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完全性干扰性房室分离
D.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E. 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
[单项选择]高度房室传导阻滞通常是指
A. 房室传导比例≥2:1的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B. 房室传导比例≥3:1的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C. 房室传导比例≥3:2的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D. 房室传导比例≥4:1的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E. 房室传导比例≥5:1的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
[单项选择]关于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的表述,正确的是
A. P波与QRS波群无关
B. 无QRS波群脱落
C. PR间期恒定,间断出现QRS波群脱落
D. 房室传导比例常为3:1~4:1
E. 房室传导比例不会出现3:2或4:3
-
[单项选择]关于一度房室传导阻滞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成人PR间期>0.20s
B. 老年人PR间期>0.22s
C. 同一患者心率相同时PR间期延长>0.04s
D. 如果QRS波群形态无异常变化,房室传导阻滞的部位一定在房室结或希氏束
E. QRS波群形态畸形,房室传导阻滞部位多位于希浦系统
-
[单项选择]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表现为
A. PR间期延长且固定,无QRS波群脱落
B. PR间期逐渐延长至QRS波群脱落
C. PR间期恒定,突然出现QRS波群脱落
D. PR间期缩短
E. PR间期不固定,心房率快于心室率
-
[单项选择]心电图表现RR间距不规则的是
A.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B. 心房扑动伴2:1传导
C.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D. 窦性心动过速
E. 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
-
[单项选择]
患者女性,56岁,头晕、心悸3天就诊。心电图如图3-14-17所示。
该患者2:1阻滞的部位最可能在()
A. 窦房结
B. 房室结
C. 结间束
D. 希氏束
E. 束支水平
-
[单项选择]
患者男性,64岁,头晕、胸闷2天。心电图如图3-14-18所示。
心电图诊断应为()
A. 显著窦性心动过缓
B. 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
C. 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
D. 高度房室传导阻滞,交界性逸搏
E.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交界性逸搏心律
-
[单项选择]心电图上表现RR间距规则的是
A. 心房颤动
B. 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
C. 心房扑动呈2:1~3:1下传
D.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E. 不完全性干扰性房室脱节
-
[单项选择]关于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突然P波下传受阻,QRS波群脱落
B. 下传的PR间期恒定
C. QRS波群形态大多正常
D. 听诊可发现有间歇性心搏脱漏
E. 常见的病因为急性心肌梗死、病毒性心肌炎、急性风湿热等
-
[单项选择]以下不符合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改变的是
A. PR间期缩短,QRS波群起始有delta波
B. PR间期延长>0.20s,无QRS波群脱落
C. PR间期逐渐延长至QRS波群脱落
D. PR间期恒定,突然脱落QRS波群
E. 心房率>心室率,交界性逸搏心律,心室率为43次/分
-
[单项选择]
患者女性,56岁,头晕、心悸3天就诊。心电图如图3-14-17所示。
心电图诊断应为()
A. 窦性停搏
B. 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C.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D.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
E. 房性期前收缩未下传,呈二联律
-
[单项选择]关于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发生机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A. 有效不应期显著延长,只留下很短的相对不应期
B. 相对不应期延长并且>PP间距
C. 相对不应期和有效不应期均延长,以相对不应期延长为主
D. 有效不应期延长
E. 有效不应期极度延长,大于逸搏间期
-
[单项选择]
患者男性,64岁,头晕、胸闷2天。心电图如图3-14-18所示。
该患者发生阻滞的部位在()
A. 窦房结
B. 结间束
C. 房室结或希氏束
D. 左、右束支
E. 不能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