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学历类考试 > 中国文学
题目详情:
发布时间:2023-10-22 10:45:35

[填空题]教材指出:孟子认为必须首先使作者具有精神品格之美,培养作者高尚的人格和道德品质,然后才可能写出好作品,因此提出了对后世文学批评影响较大的“()”说。

更多"教材指出:孟子认为必须首先使作者具有精神品格之美,培养作者高尚的人格和"的相关试题:

[单项选择]教材指出:孟子“以意逆志”的“意”.从他的思想体系及他说诗的状况来看,乃是指()。
A. 读者之意
B. 作品之意
C. 作者之意
D. 古人之意
[单项选择]孟子认为恻隐之心是()
A. 智之端
B. 仁之端
C. 义之端
D. 礼之端
[填空题]教材指出:王士禛认为()和()是具有神韵的诗歌境界的审美特征。
[单项选择]教材认为:孟子的“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中的“养气”,当是指作家应该()。
A. 静心修养,达到“虚静”、“物化”的精神状态
B. 通过修炼,培养自己的阳刚之气
C. 通过修炼,达到阴阳二气和谐一致
D. 从人格修养人手,培养自己高尚的道德品质
[单项选择]刘勰对文学本质的看法,集中表现在《文心雕龙·原道》篇里。教材指出:刘勰认为文学的本质是()。
A. 反映社会生活和阶级斗争
B. 反映人类在与自然界的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英雄气概
C. 道是其内容,文是其表现形式
D. 美是根本的,朴素是首要的
[填空题]教材指出:谢榛认为诗有()、()、()、()四格。这四格其实就是诗歌的四种审美类型。
[名词解释]孟子
[填空题]孟子认为人都有“四心”,即()。
[填空题]刘勰对文学本质的看法,集中表现在《原道》篇中。教材指出:刘勰认为文学的本质是:()是其内容,()是其表现形式。
[填空题]教材指出:李贽认为:“《水解传》者,()也。”将之与司马迁的“()”的传统联系起来,给予它与正统诗文同等的地位。
[单项选择]孟子认为有无()是人和禽兽相区别的重要标志。
A. 知识
B. 先天善良本性
C. 才能
D. 财富财富
[填空题]教材指出:谢榛认为持有()四要素,他说:“四者之本,非养无以发其真,非悟无以入其妙。”(《四溟诗话》卷一)
[单项选择]孟子认为()是社会伦常秩序得以建立的基础和基石。
A. 教育
B. 政治
C. 经济
D. 军事
[单项选择]教材指出:钟嵘在《诗品序》里提出“滋味”说,而要创造出作品中深厚的滋味,钟嵘认为关键在于()
A. 如何运用新兴的五言诗的形式来写作
B. 如何综合运用赋、比、兴的方法来写作
C. 如何吸收并运用四言诗“文约义广”的经验来写作
D. 如何学习并灵活运用《诗经》和《楚辞》的语言形式来写作
[单项选择]孟子认为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
A. 是非之心
B. 进退之心
C. 悲喜之心
D. 善恶之心
[单项选择]教材指出:《毛诗大序》认为:诗歌创作要合乎“发乎情,止乎礼义”的原则,而在揭露和批评黑暗方面,又必须()。
A. “怨而怒”
B. “主文而谲谏”
C. “劝百而讽一”
D. “风以动之,教以化之”
[填空题]教材指出:李清照对当时有些人认为词与诗并无本质区别,词即长短句之诗的观点持不同看法,著《()》一篇,主张严格区分词与诗的界限提出了词“()”的著名观点。
[填空题]在人性的假设上,我国古代思想家孟子认为:人之初,性本()。
[填空题]教材指出:苏轼在“知”与“能”、“道”与“艺”的关系上,有着十分可贵的见解,认为,创作的实现是“道”与“艺”的结合,并将“道”,“艺”关系转化为实际创作时的“()”、“()”关系

我来回答: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会员特权] 开通VIP, 查看 全部题目答案
[会员特权] 享免全部广告特权
推荐91天
¥36.8
¥80元
31天
¥20.8
¥40元
365天
¥88.8
¥188元
请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点击支付即表示同意并接受了《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系统将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订单号: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重要提示:请拍照或截图保存账号密码!
我要搜题网官网:https://www.woyaosouti.com
我已记住账号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