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多选题]王某亲眼目睹了三人实施盗窃及当场被公安机关抓获的过程事后,侦查人员找到王某取证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王某有义务作证
B.王某有权要求对自己的姓名在整个刑事诉讼过程中保密
C.王某有权要求公安司法机关保障自己的安全
D.王某有权要求公安司法机关保障自己近亲属的安全
参考答案:ACD
第2题:
[单选题]()是指为了人事安全,将电气装置中平时不带电但可能因为绝缘损坏而带上危险的对地电压的外露导电部分与大地电气连接。
A.工作接地
B.保护接地
C.保护接零
D.工作接零
参考答案:B
第3题:
[单选题]订单现金过渡账户异常挂账,原则上至迟于( )完成后续处理,支付时应将订单业务办理时采集的影像与客户进行核对。
A.下一工作日
B.下一日
C.月末
参考答案:A
第4题:
[判断题]立焊操作方便,焊缝成形条件好,容易获得优质焊缝并具有高的生产率,是最合适的位置。( )(中)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B
第5题:
[判断题]临时用电作业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三级最低(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A
第6题: [多项选择]
在我国,导游人员可以分别按()进行分类。A. 业务范围
B. 归属关系
C. 使用语言
D. 职业性质
E. 技术等级
参考答案:A, B, C, E
第7题:
[单选题]运算器的组成部分不包括().A.A:控制线路
B.B:译码器
C.C:加法器
D.D:寄存器
参考答案:B
第8题: [单项选择]
蓄电池单独向负荷供电,蓄电池放电允许最低度值称为()。A. 浮充电压
B. 均衡电压
C. 终止电压
D. 感应电压
参考答案:C
第9题:
[单选题]车辆发行指将车辆信息录入系统写入ETC卡/签并( )。A.开通
B.激活
C.使用
D.录入
参考答案:B
第10题:
[多选题]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对重大危险源重新进行辨识、安全评估及分级A. 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已满三年的
B. 构成重大危险源的装置、设施或者场所进行新建、改建、扩建的;
C. 危险化学品种类、数量、生产、使用工艺或者储存方式及重要设备、设施等发生变化,影响重大危险源级别或者风险程度的
D. 外界生产安全环境因素发生变化,影响重大危险源级别和风险程度的
参考答案:ABCD
第11题: [单项选择]
“十一五”时期,东北地区人均GDP年均增长( )。A. 16.8%
B. 6.6%
C. 8.8%
D. 7.4%
参考答案:D
第12题:
[单选题]()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A.职业道德
B.家庭美德
C.社会公德
D.集体主义
参考答案:C
lztljpxpt06363003003
第13题:
[判断题]抱轴瓦变形,刮瓦不合格,可引起轴箱发热。 (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B
第14题:
[单选题]冻土爆破施工离高压电线( )。A.50m
B.100m
C.150m
D.200m
参考答案:D
第15题:
[单选题]列车牵引系统检测空转/滑行是通过( )进行检测。
A.同一节车上4个轮对中任意两轮对间的速度差
B.同一单元车上12个轮对中任意两轮对间的速度差
C.四个动车上16个轮对中任意两轮对间的速度差
D.同一列车上32个轮对中任意两轮对间的速度差
参考答案:A
第16题: [单项选择]
在交流电路中,总电压与总电流的乘积叫做交流电路的()。A. 有功功率
B. 无功功率
C. 瞬时功率
D. 视在功率
参考答案:D
第17题:
[多选题]现场急救的方法有( )。A.人工呼吸法
B.胸外心脏挤压法
C.脱落电源法
D.掐人中
参考答案:AB
第18题:
[多选题]现场工作开工前,工作负责人应组织全体作业人员学习标准作业卡,重点交代()等。A.人员分工
B.关键工序
C.安全风险辨识
D.预控措施
参考答案:ABCD
第19题:
[判断题]纯电车起步时,驾驶员只要松开驻车制动阀,车辆就会自动起步。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A
第20题:
[单选题]糖皮质激素与抗生素合用治疗严重感染的目的是( )( )A.增强抗生素的抗菌作用
B.增强机体防御能力
C.拮抗抗生素的某些不良反应
D.通过激素的作用缓解症状,度过危险期
E.增强机体应激性
参考答案:D
第21题: [单项选择]
下列属于细菌传染病的是()A. 麻疹
B. 梅毒
C. 带状疱疹
D. 爱滋病
参考答案:B
第22题: [单项选择]
中药制剂的微生物污染主要来源于()A. 原辅料
B. 包装材料
C. 生产过程
D. 贮藏过程
E. 以上均是
参考答案:E
第23题:
[简答题][问答] (问答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哪些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说明了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十大成就。第一,中国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使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第二,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公平公正和民生就业问题,越来越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关注。第三,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取得重大进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并日益完善。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基本分配制度。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第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稳步推进。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基层民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取得显著成就,以宪法为基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在逐步完备。第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第六,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得到全面贯彻。认真坚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尊重和保护各民族宗教信仰自由,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第七,祖国统一大业取得重大进展。根据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构想,1997年和1999年香港、澳门相继回归祖国。2005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高票通过《反分裂国家法》,将中国人民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的坚强决心通过立法形式表达出来。第八,国防和军队建设迈出新步伐。以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为主线,以军事斗争准备为龙头,按照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精兵之路。国防实力和军队防卫作战能力进一步提高。第九,积极开展全方位外交。中国的国际影响日益扩大,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在国际社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国已同160多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第十,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推进。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2)取得这些成就说明: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实践充分证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确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是完全正确的。第二,居安思危,长期艰苦奋斗。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
第24题:
[单选题]面点制作程序为粉料加调料.和面.揉面.搓条.( ).制皮.上馅.成型.熟制装盘。A.切剂
B.下剂
C.拉剂
D.剁剂
参考答案:B
第25题:
[判断题]安全短绳的结构、强力要求等与工作绳相同。(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A
第26题:
[单选题]下面所列功能中,( )功能不是操作系统所具有的。A. CPU管理
B. 成本管理
C. 文件管理
D. 存储管理
参考答案:B
第27题: [单项选择]
试验设计和调查设计的根本区别是()A. 试验设计以动物为对象
B. 调查设计以人为对象
C. 试验设计可以随机分组
D. 试验设计可以人为设置处理因素
E. 两者无区别
参考答案:D
第28题:
[判断题]生产建设单位未经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或方案未经批准的,项目不得开工。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A
第29题: [单项选择]
小腿腐烂坏死,有浅棕色混浊稀薄脓液,并有恶臭气味,则可能是()。A. 透脓
B. 走黄
C. 烂疔
D. 瘘管
E. 窦道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小腿腐烂坏死,有浅棕色混浊稀薄脓液,并有恶臭气味,则可能是烂疔。
第30题: [单项选择]
补体活化替代途径开始于( ),A. C1的活化
B. C2的活化
C. C3的活化
D. C4的活化
E. C567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解析] 补体活化替代途径又称旁路途径,它与经典途径的不同之处主要是越过C1、C4和C2,直接激活C3,然后完成C5~C9的过程。
第31题:
[判断题] 制动时,只要把脚踏在制动板上,ABS 会自动进入制动状态。这时,制动踏板会有振动或听到一点噪声,这些现象是不正常的。( )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B
第32题: [名词解释]
社会资本参考答案:
是90年代以后西方产生的城市社会学新观点,特指能够给社会带来公共利益的信任、规范、网络等各种社会资源。
第33题:
[单选题]顶部驱动钻井装置起下28m立柱可减少( )上卸螺纹时间。A. 1/3
B. 2/3
C. 1/4
D.1/6
参考答案:B
第34题:
[判断题]泵体需要检修时只需要泄压后就可检修。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B
第35题:
[简答题]防止焊缝出现气孔的预防措施有哪些?参考答案:1.彻底清洁待焊钢轨的两个端面。
2.严格防止焊接材料受潮。
3.封箱泥不得太湿,涂抹不易过多。
4.钢轨预热温度需达到800~900℃。
5.提前将焊剂倒入坩埚,准备好高温火柴,预热完毕后,立即放置坩埚,点火浇注。
第36题:
[判断题]站场横向测量中,同组硬横跨支柱中心的连线应与正线中心垂直。( )(职工)(应知应会-铁总运[2017]9号,第一百三十一条.)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