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培训考试
题目详情:

[单选题]第一个和新中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西方国家是( )。
A.法国
B.瑞典
C.丹麦
D.英国

参考答案:B

热门试题:

第1题:[多选题]推动应急演练常态化,创新演练模式,逐步实现桌面推演与()、专项演练与()、常态化演练与()相结合。
A.现场演练
B.实战演练
C.综合演练
D.示范性演练
E.略
F.略
参考答案:BCD


第2题:
[判断题]增大晶闸管整流装置的控制角a,输出直流电压的平均值会增大。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A


第3题: [单项选择]
陈某,男,40岁。右口角旁肿痛2天,面部肿胀甚,口难张,右口角旁有一红肿约3cm,根深而硬,伴发热,体温38.7℃。应诊为()
A. 头面部丹毒
B. 头面发
C. 头面疔疮
D. 有头疽
E. 痈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考点:1.颜面部疔疮是指发生在颜面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特征是疮形如粟,坚硬根深,如钉丁之状,多发于额前、颧、颊、鼻、颏等部位,部位不同,则名称各异,疖虽亦好发于颜面部,但红肿范围不超过3~6cm,无明

第4题:
[多选题]修复后的零件必须保证足够的( ) ,并不影响零件的使用寿命和性能。
A.A、强度
B.B、刚度
C.C、形状精度
D.D、耐磨性
E.E、尺寸允差
F.F、导热性
参考答案:AB


第5题:
[单选题]下列哪项是首次急性发作腰椎间盘突出症首选治疗()
A.避免负重
B.绝对卧床休息
C.口服镇静止痛药物
D.醋酸泼尼松龙局部封闭
E.手术治疗
参考答案:B


第6题:
[判断题]( )对铁路技术设备进行防寒过冬检查、整修,并及时做好包扎管路等工作。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B


第7题: [简答题]
注浆方法有哪些?
参考答案: 注浆按施工条件和工艺可分为地面预注浆、工作面预注浆、壁后注浆、特大涌水封堵注浆、直接堵漏和旋喷注浆。
注浆按注浆材料可分为水泥注浆、粘土注浆、热融沥青、化学注浆。

第8题:
[单选题]【A1型题】《素问·经脉别论》所言的肺通调水道理论,对治疗水肿病的方法有重要启迪的是
A. 温阳利水
B. 攻逐水饮
C. 渗淡利水
D. 提壶揭盖
E. 以上均是
参考答案:D

试题类型: 练习题难度: 较难难度系数: 0.31
关键词:住培考核/住院医师(中医)/公共理论/中医经典导读/温病学

第9题:
[单选题]《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规定,行政机关公务员在对外交往中损害( ),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
A.国家荣誉和利益
B.民族团结
C.个人名誉
D.机关形象
参考答案:A


第10题:
[单选题]‐年SAYTRAX在针对客舱乘务员的评审中,南航公务舱服务位列全球第
A.15
B.21
C.27
D.18
参考答案:B


第11题:
[单选题]精子产生的部位是
A.白膜
B.睾丸网
C.精曲小管
D.睾丸间质
E.附睾
参考答案:C


第12题:
[简答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参考答案:(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定义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定义为"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上述定义是一个狭义定义,从广义上而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如鼠疫、霍乱、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等)、群体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影响公共安全的毒物泄露事件,放射性危害事 件,重大动物疫情,以及由于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社会治安等突发事件引发的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公共卫生事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突发事件的一种,突发事件根据发生过程、性质及机制,可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社会安全事故四种。 重大传染病疫情,是指某种传染病在短时间内发生、波及范围广泛,出现大量的患者或死亡病例,其发病率远远超过常年的发病率水平。比如,1988年,在S市发生的甲型肝炎暴发;2004年,QH鼠疫疫情等。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是指在短时间内,某个相对集中的区域内,同时或者相继出现具有共同临床表现患者,且病例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又暂时不能明确诊断的疾病。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发生之初,由于对病原方面认识不清,虽然知道这是一组同一症状的疾病,但对其发病机制、诊断标准、流行途径等认识不清,这便是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的典型案例。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才逐步认识到其病原体是由冠状病毒的一种变种所引起。 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事件,是指由于食品污染和职业危害的原因,而造成的人数众多或者伤亡较重的中毒事件。如2002年9月14日,NJ市发生一起特大投毒案,造成395人因食用有毒食品而中毒,死亡42人。2002年初,BD市发生苯中毒事件,箱包生产企业数名外地务工人员中,陆续出现中毒症状,并有6名工人死亡。 新发传染性疾病,狭义是指全球首次发现的传染病。广义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新发生的、新变异的或新传入的传染病。世界上新发现的32种新传染病中,有半数左右已经在我国出现,新出现的肠道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对人类健康构成的潜在危险十分严重,处理的难度及复杂程度进一步加大。 群体性预防接种反应和群体性药物反应,是指在实施疾病预防措施时,出现免疫接种人群或预防性服药人群的异常反应。这类反应原因较为复杂,可以是心因性的、也可以是其他异常反应。 重大环境污染事故,是指在化学品的生产、运输、储存、使用和废弃处置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引起化学品从其包装容器、运送管道、生产和使用环节中泄漏,造成空气、水源和土壤等周围环境的污染,严重危害或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如2004年4月,发生在CQ市某企业的氯气储气罐泄漏事件,造成7人死亡,15万人疏散的严重后果。 核事故和放射事故,是指由于放射性物质或其他放射源造成或可能造成公众健康严重影响或严重损害的突发事件。如1992年,SX省钴一60放射源丢失,不仅造成3人死亡,数人住院治疗,还造成了百余人受到过量辐射的惨痛结局。 生物、化学、核辐射恐怖事件,是指恐怖组织或恐怖分子为了达到其政治、经济、宗教、民族等目的,通过实际使用或威胁使用放射性物质、化学毒剂或生物战剂,或通过袭击或威胁袭击化工(核)设施(包括化工厂、核设施、化学品仓库、实验室、运输槽车等)引起有毒有害物质或致病性微生物释放,导致人员伤亡,或造成公众心理恐慌,从而破坏国家和谐安定,妨碍经济发展的事件。如1995年,发生在日本东京地铁的沙林毒气事件,造成5510人中毒,12人死亡。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 1.突发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都是突然发生、突如其来的。一般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是不易预测的,除了发生时间和地点具有不可预见性外,它的形成常需一个过程,开始可能其危害程度和范围较小,对其蔓延范围、发展速度、趋势和结局也很难预测。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与转归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2.公共属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危及的对象,不是特定的人,而是不特定的社会群体。所有事件发生时在事件影响范围内的人都有可能受到伤害。 3.危害的严重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对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等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这种危害既可以是对社会造成的即时性严重损害,也可以是从发展趋势看对社会造成严重影响的事件。 4.多元属性、我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复杂,导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种类也呈多元化特点。。 另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还有群体性、综合性和系统性、意外性、频发性和国际性等特点。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划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级。分级原则是危害第一、区域第二、行政区划第三。 1.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级)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 (1)肺鼠疫、肺炭疽在大、中城市发生并有扩散趋势,或肺鼠疫、肺炭疽疫情波及2个以上的省份,并有进一步扩散趋势。 (2)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并有扩散趋势。 (3)涉及多个省份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并有扩散趋势。 (4)发生新传染病或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发生或传入,并有扩散趋势,或发现我国已消灭的传染病重新流行。 (5)发生烈性病菌株、毒株、致病因子等丢失事件。 (6)周边以及与我国通航的国家和地区发生特大传染病疫情,并出现输入性病例,严重危及我国公共卫生安全的事件。 (7)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Ⅱ级)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Ⅱ级):(1)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一个平均潜伏期内(6天)发生5例以上肺鼠疫、肺炭疽病例,或者相关联的疫情波及2个以上的县(市)。 (2)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疑似病例。 (3)腺鼠疫发生流行,在一个市(地)行政区域内,一个平均潜伏期内多点连续发病20例以上,或流行范围波及2个以上市(地)。 (4)霍乱在一个市(地)行政区域内流行,1周内发病30例以上,或波及2个以上市(地),有扩散趋势。 (5)乙类、丙类传染病波及2个以上县(市),1周内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2倍以上。 (6)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发生或传入,尚未造成扩散。 (7)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扩散到县(市)以外的地区。 (8)发生重大医源性感染事件。 (9)预防接种或群体预防性服药出现人员死亡。 (10)一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100人并出现死亡病例,或出现10例以上死亡病例。 (11)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50人以上,或死亡5人以上。 (12)境内外隐匿运输、邮寄烈性生物病原体、生物毒素造成我境内人员感染或死亡的。 (13)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3.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级)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级): (1)发生肺鼠疫、肺炭疽病例,一个平均潜伏期内病例数未超过5例,流行范围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以内。 (2)腺鼠疫发生流行,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一个平均潜伏期内连续发病10例以上,或波及2个以上县(市)。 (3)霍乱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发生,1周内发病10~29例,或波及2个以上县(市),或市(地)级以上城市的市区首次发生。 (4)1周内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乙、丙类传染病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1倍以上。 (5)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发现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6)一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100人,或出现死亡病例。 (7)预防接种或群体预防性服药出现群体心因性反应或不良反应。 (8)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10~49人,或死亡4人以下。 (9)市(地)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4.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Ⅳ级)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Ⅳ级): (1)腺鼠疫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发生,一个平均潜伏期内病例数未超过10例。 (2)霍乱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发生,1周内发病9例以下。 (3)一次食物中毒人数30~99人,未出现死亡病例。 (4)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9人以下,未出现死亡病例。 (5)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上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都要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网络直报。 (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报告范围与标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报告范围,包括可能构成或已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其确认、分级由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实施。 1.传染病 (1)鼠疫:发现1例及以上鼠疫病例。 (2)霍乱:发现1例及以上霍乱病例。 (3)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发现1例及以上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患者或疑似患者。 (4)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发现1例及以上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 (5)炭疽:发生1例及以上肺炭疽病例;或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3例及以上皮肤炭疽或肠炭疽病例;或1例及以上职业性炭疽病例; (6)甲肝/戊肝: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及以上甲肝/戊肝病例。 (7)伤寒(副伤寒):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及以上伤寒(副伤寒)病例,或出现2例及以上死亡。 (8)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3天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病例,或出现2例及以上死亡。 (9)麻疹: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麻疹病例。 (10)风疹: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风疹病例。 (11)流行性脑脊髓膜炎:3天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3例及以上流脑病例,或者有2例及以上死亡。 (12)登革热:1周内,一个县(市、区)发生5例及以上登革热病例;或首次发现病例。 (13)流行性出血热:1周内,同一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高发地区10例)及以上流行性出血热病例,或者死亡1例及以上。 (14)钩端螺旋体病:1周内,同一自然村寨、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及以上钩端螺旋体病病例,或者死亡1例及以上。 (15)流行性乙型脑炎:1周内,同一乡镇、街道等发生5例及以上乙脑病例,或者死亡1例及以上。 (16)疟疾:以行政村为单位,1个月内,发现5例(高发地区10例)及以上当地感染的病例;或在近3年内无当地感染病例报告的乡镇,以行政村为单位,1个月内发现5例及以上当地感染的病例;在恶性疟流行地区,以乡(镇)为单位,1个月内发现2例及以上恶性疟死亡病例;在非恶性疟流行地区,出现输入性恶性疟疾感染病例。 (17)血吸虫病:在未控制地区,以行政村为单位,2周内发生急性血吸虫病病例10例及以上,或在同一感染地点1周内连续发生急性血吸虫病病例5例及以上;在传播控制地区,以行政村为单位,2周内发生急性血吸虫病5例及以上,或在同一感染地点1周内连续发生急性血吸虫病病例3例及以上;在传播阻断地区或非流行区,发现当地感染的患者、病牛或感染性钉螺。 (18)流感:1周内,在同一学校、幼儿园或其他集体单位发生30例及以上流感样病例,或5例及以上因流感样症状住院病例,或发生1例及以上流感样病例死亡。 (19)流行性腮腺炎: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中发生10例及以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 (20)感染性腹泻(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中发生20例及以上感染性腹泻病例,或死亡1例及以上。 (21)猩红热: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中,发生10例及以上猩红热病例。 (22)水痘: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中,发生10例及以上水痘病例。 (23)输血性乙肝、丙肝、HIV: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发生3例及以上输血性乙肝、丙肝病例或疑似病例或HIV感染。 (24)新发或再发传染病:发现本县(区)从未发生过的传染病或发生本县近5年从未报告的或国家宣布已消灭的传染病。 (25)不明原因肺炎: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2.食物中毒 (1)一次食物中毒人数30人及以上或死亡1人及以上; (2)学校、幼儿园、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数5人及以上或死亡1人及以上。 (3)地区性或全国性重要活动期间发生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数5人及以上或死亡1人及以上。 3.职业中毒发生急性职业中毒10人及以上或者死亡1人及以上。 4.其他中毒出现食物中毒、职业中毒以外的急性中毒病例3例及以上的事件。 5.环境因素事件发生环境因素改变所致的急性病例3例及以上。 6.意外辐射照射事件出现意外辐射照射人员1例及以上。 7.传染病菌、毒种丢失发生鼠疫、炭疽、非典、艾滋病、霍乱、脊灰等菌毒种丢失事件。 8.预防接种和预防服药群体性不良反应 (1)群体性预防接种反应:一个预防接种单位一次预防接种活动中出现群体性疑似异常反应;或发生死亡。 (2)群体预防性服药反应:一个预防服药点一次预防服药活动中出现不良反应(或心因性反应)10例及以上;或死亡1例及以上。 9.医源性感染事件医源性、实验室和医院感染暴发。 10.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2周内,一个医疗机构或同一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有相同临床症状的不明原因疾病3例及以上。 11.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是指长期、连续、系统地收集疾病与健康相关事件、危险因素的信息资料,包括突发的、直接关系公众健康和社会安全的公共卫生事件。对信息资料进行核对后,分析疾病和健康相关事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分布及动态变化,并及时将这些信息反馈给卫生行政部门、信息提供者,以及其他一切应当知道的人,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各级医疗、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和出入境检疫机构应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日常监测工作。 各级人民政府的卫生行政部门应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和要求,结合实际,组织开展重点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动监测,包括病媒生物监测、自然疫源性疾病疫情监测、自然灾害地区的重点传染病和卫生事件监测、主要症状和重点疾病的医院哨点监测等。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的信息来源包括卫生系统内和卫生系统外的信息。 1.卫生系统内的信息 (1)各类疾病与公共卫生监测信息系统:目前,我国的监测系统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疾病监测,一类是健康危害因素监测。通过这些常规的监测活动,了解已知疾病、不明原因疾病及其相关因素在不同地域、不同时间、不同特征人群中的分布,及时发现异常情况或时间、空间聚集性,一旦发现达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指标时,立即做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并提出预警的建议。两类信息应密切结合,综合监测与分析。 (2)行政部门领导指示与部门之间信息交流。 2.外部信息 (1)社会举报:这类信息需由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门的监测机构对报告事件进行识别,确认后再进行正式报告。 (2)媒体报道:通过广播、电视、互联网络等新闻媒体报道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必须由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门监测机构对报告事件进行识别,确认后再进行正式报告。 (3)国际通报:这类信息应根据国家相关的政策或决策进行处理。 各种监测信息,经专业部门核实、甄别、确认后,应及时报告相关部门,以及时采取措施。 (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 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关键是及时发现突发事件发生的先兆,迅速采取相应措施,将突发事件控制在萌芽状态。 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机制就是以监测为基础、以数据库为条件、采取综合评估手段、建立信息交换和发布机制,及时发现事件的苗头,发布预警,快速做出反应,达到控制事件蔓延的目的。 1.制定监测信息的早期预警指标各地可根据当地实际,制定适合当地情况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最低级别的预警线指标。按照分级管理、分级响应的原则,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严重性、影响区域范围、可控性,所需动用的资源等因素,应设定分级预警指标。 2.早期预警指标的敏感性各级应通过对疾病及健康相关事件的历史数据的分析,进一步验证预警指标的敏感性。预警指标敏感性过低,将起不到早期预警目的;预警指标敏感性过高,会使应急响应过度;预警频繁,会产生预警疲劳,降低预警的响应性。适宜预警指标的设定,需要通过实践、评价、验证、再修订、再实践、再评价、再验证不断反复循环的过程,最终达到建立科学预警的目的。 3.实时预警系统的实现及时收集准确的事件及相关因素监测信息、分析信息、并报告分析结果,可及时发现异常情况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先兆及其发展变化情况,为决策部门提供制定控制策略和措施的科学依据。 (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内容、方法和时限 1.报告内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分为首次报告、进程报告和结案报告。应根据事件的严重程度、事态发展、控制情况,及时报告事件的进程,内容包括事件基本信息和事件分类信息两部分。不同类别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分别填写基本信息报表和相应类别的事件分类信息报表。 报告内容包括事件名称、事件类别、发生时间、地点、涉及的地域范围、发病人数、死亡人数、年龄、性别和职业分布、主要症状和体征、可能的原因、已经采取的措施、事件的发展趋势等。 首次报告尚未调查确认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可能存在隐患的事件相关信息,应说明信息来源、波及范围、事件性质的初步判定及拟采取的措施。 经调查确认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应包括事件性质、波及范围(分布)、危害程度、势态评估、控制措施等内容。 初次报告要求快,有很强的时效性,信息可以简单,应在获取信息最短时间内完成,目的是尽快使上级部门了解发生的事件,争取现场调查控制的时间。县级疾控中心接到报告后,做好记录,进行核实,立即启用网络报告系统进行报告。 进程报告要求新,报告次数不限,但是重大及特别重大事件至少按日进行进程报告,附件信息必不可少,体现措施的落实和评价,反映疫情的动态。 结案报告是在事件调查处理结束后,对整个事件调查处理工作的全面回顾与总结,它的报告要求是全,基本信息、详细信息、附件信息要求全面。结案总结报告应在确认事件终止后2周内上报。 2.报告方法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可通过《中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网上直接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提高报告的及时性。同时,按照相关规定通过电话或传真、报告卡等方式逐级报告。县以上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事件报告后,应逐级及时审核信息、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并汇总、统计、分析,按照有关规定向同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3.报告时限和程序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及有关单位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区县级人民政府的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卫生行政部门在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后,应在2小时内向同级人民政府报告;同时,向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应立即组织进行现场调查,确认事件的性质,及时采取措施,随时报告事件的进展态势。 (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的管理 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的管理,是保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有效运行的主要手段,也是各级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及时掌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提高处置速度和效能的保证。 1.组织机构的管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报告信息的管理应遵循"网络直报,分层管理,逐级审阅,分级处置"的原则。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作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监测与管理的归口单位,具体承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的日常监测工作。 县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设置专门的报告、举报电话,接受社会各界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咨询和监督,并指定专门的部门或机构、配备专职人员负责收集、核实、分析辖区内各种来源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 2.监测信息的收集、报告县及县以上各级信息归口部门接到监测信息报告后,应逐级及时审核信息、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并汇总统计、分析,按照有关规定报告本级人民政府的卫生行政部门。 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指定专门的部门或机构收集公众、单位及新闻媒体发现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 各类监测机构在常规的监测活动中,收集和分析已知疾病或不明原因疾病及其相关因素在不同地域、不同时间、不同特征人群中的分布及动态变化、异常情况或聚集性情况,如发现达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指标时,通过电话、传真或网络向属地卫生行政部门或其指定的机构报告。 3.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 (1)责任报告单位 1)县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机构; 2)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 3)卫生行政部门; 4)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5)其他有关单位,主要包括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单位、与群众健康和卫生保健工作密切相关的机构,如检验、检疫机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环境保护、监测机构、教育机构等。 (2)责任报告人:执行职务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人员、个体开业医生。 4.信息监控、分析与反馈各级信息归口部门对突发事件的分析结果应以定期简报或专题报告等形式,向上级信息归口部门及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较大级以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随时进行专题分析,并上报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及上一级信息归口部门,同时反馈到下一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信息归口部门,必要时,应通报周边地区的相关部门和机构。


第13题:
[判断题]防止静电危害,在易燃环境中最好不要穿化纤织物。( )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A


第14题:
[单选题]浆膜主要分布于:( )。
A.关节囊内层
B.鼻腔
C.气道
D.胸膜
参考答案:D


第15题:
[单选题]氯沙坦降压作用原理是阻断
A.I1受体
B.α受体
C.β受体
D.AT1受体
E.AT2受体
参考答案:D


第16题: [单项选择]
拔牙创的血块开始机化的时间为()。
A. 15分钟
B. 30分钟
C. 45分钟
D. 24小时
E. 46小时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解析] 拔牙创的愈合就是靠血块的机化来实现。拔牙创内充满血液,约15分钟即可开始形成血凝块,数小时后牙龈组织收缩使拔牙创口变小,24小时后血凝块开始极化逐渐有结缔组织长入,3~4天后牙龈上皮由周围向血凝块表面生长并完全覆盖。2周后逐渐有骨组织生长。

第17题:
[判断题]列车第一机车的自动制动机损坏,交由第二机车操纵时,应进行自动制动机的简略试验。 ( )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A


第18题: [判断题]
当圆柱体的轴线垂直于水平投影时,圆柱螺旋线的俯视图投影是一个圆;主视图投影是一条标准的正弦曲线。( )
参考答案:对

第19题: [多项选择]
混凝土有()等特点
A. 抗拉强度较高 
B. 耐久性好 
C. 不易燃、耐火性好 
D. 造价低于砖砌体 
E. 易满足结构造型要求
参考答案:B, C, D
答案解析:

本题考核点为混凝土的特性。混凝土之所以被广泛应用于建筑业,是因为它具有很多优点。①原材料来源广且造价低。②具有良好的可塑性。③可调配性好。④抗压强度高。⑤与钢筋的共同工作性

第20题:
[填空题]电弧跨越换向器或电刷装置表面,飞跃到换向器压圈、前端盖、磁极铁心或机座等处而接地,这种现象称为( )。
参考答案:飞弧


第21题:
[单选题]站线上的轨距加宽在困难条件下可按( )递减。
A.1.5‰
B.2‰
C.2.5‰
D.3‰
参考答案:B


第22题:
[单选题](单选题)间接验电时,应有( )非同样原理或非同源的指示且均已同时发生对应变化,才能确认该设备已无电;但如果任一指示有电,则禁止在该设备上工作。
A.一个
B.两个及以上
C.三个及以上
D.四个及以上
参考答案:B


第23题: [单项选择]
金山运输公司因业务量扩大,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在外地设立一分支机构,获得批准并依法取得营业执照。后来,该分支机构因经营范围变化,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进行了变更登记。一年后,该分支机构经营管理不善,又申请了注销登记。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A. 分支机构领取营业执照后16日内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
B. 税务机关在收到申报之日后30日内发给税务登记证件
C. 分支机构自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变更登记后20日内向税务机关办理变更登记
D. 分支机构在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报办理注销登记前,即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注销税务登记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着重考查税务机关审核并发给税务登记证件的期限,为30天,《税收征收管理法》第15条和第16条之规定,企业在外地设立的分支机构自领取执照之日起30日,持有关证件,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税务机关

第24题:
[判断题]进入设备容器内作业必须办理进入设备检修作业许可证。( )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A


第25题:
[单选题]储存、搬运、使用氧气瓶、乙炔瓶时,正确的做法是( )。
A.气瓶、阀门、焊具、胶管等应均匀涂抹油脂
B.压力表、安全阀、橡胶软管和回火保护器等不必定期校验或试验
C.气瓶与实际焊接或切割作业点的距离应大于5m
D.气割作业氧气瓶与乙炔瓶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5m
参考答案:D


第26题:
[判断题]限界包括车辆限界车站限界、建筑限界。(一般)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B
专业设备基础知识《电客车司机岗位培训教材》通用

第27题: [多项选择]
下列属于律师保守委托人秘密义务的例外情形的是:( )
A. 律师在代理委托人民事诉讼的过程中,发现委托人涉嫌走私毒品犯罪,并企图转移毒品。随后,律师向公安部门举报了委托人的犯罪行为
B. 因被怀疑参与组织犯罪嫌疑人之间的串供,律师向公安部门披露了委托人的有关信息,以证实自己的无辜
C. 在委托人的授权下,律师向媒体披露了委托人与某明星已经离婚的信息
D. 在委托关系结束后,律师接受新闻记者采访并透露有关委托人的一些生活细节问题
参考答案:A,B,C
答案解析:[解析] 根据《律师执业行为规范(试行)》第56条至第58条规定,A、B、C项为正确答案。根据该法第59条规定:“律师代理工作结束后,仍有保密义务。”可知,D项错误。因此,A、B、C项当选。

第28题:
[填空题]设备周期检查作业必须使用监控设备进行过程监控。其中,( ) )关键部位全断面探伤检查、道岔薄弱处所手工检查、无损加固等检查作业应使用视频监控。
参考答案:道岔及钢轨伸缩调节器巡视、焊缝探伤、道岔(含钢轨伸缩调节器


第29题:
[多选题]在智慧变电站智能管控建设中,智能巡视需要实现对哪些问题进行智能识别?
A.异物挂搭
B.锈蚀
C.烟火
D.人员行为
参考答案:ABCD


第30题: [多项选择]
下列叙述中属于旷课的情况有()
A. 凡未请假而擅自不出勤者
B. 请假未获准而擅自不出勤者
C. 超过假期不办理续假手续而擅自不出勤者
D. 无故不参加生产劳动、社会调查等活动
参考答案:A,B,C,D

第31题:
[单选题]心衰病人应采取的饮食
A.高热量,低胆固醇,低钠,高蛋白饮食
B.高热量,低胆固醇,低钠,低蛋白饮食
C.低热量,低胆固醇,高钠,低蛋白饮食
D.高热量,低胆固醇,低钠,高蛋白饮食
E.低热量,低胆固醇,低钠,高蛋白饮食
参考答案:E


第32题: [单项选择]
在工程量清单计价方式中,清单项目的工程量计算通常是计算其( )。
A. 实体工程量
B. 实际工程量
C. 实体工程量+损耗工程量
D. 实体工程量+需要增加的工程量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解析] 在工程量清单计价方式中,招标人计算工程量时不考虑施工技术问题,只考虑施工后的成果,因此所有清单项目的工程量应以实体工程量为准,并以完成后的净值计算。投标人在投标报价时,在单价中考虑施工中的各

第33题: [简答题]
屋面卷材施工的沥青胶选用什么沥青最适宜
参考答案:屋面防水卷材施工对沥青胶选用应与被粘结材料的沥青种类相同,一般选用10号、30号建筑石油沥青和60号道路石油沥青或混合使用。

第34题:
[单选题]集中监测设备和车站联锁设备、区间闭塞设备应几倍良好的()
A.A、电气隔离
B.B、物理隔离
C.C、机械隔离
D.D、状态隔离
参考答案:A


第35题:
[单选题]不同场合的手持电动工具的使用,根据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采用类绝缘型手持电动工具。
A.I.III
B.I.II
C.II.III
参考答案:C


第36题: [单项选择]
安索夫的“战略四要素说”认为战略的构成要素包括()
A. 产品与市场范围、增长向量、协同效果、竞争优势
B. 产品与市场范围、增长向量、供应链、竞争优势
C. 产品与市场范围、增长向量、价值链、竞争优势
D. 产品与市场范围、增长向量、人力资源、竞争优势
参考答案:A

我来回答: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会员特权] 开通VIP, 查看 全部题目答案
[会员特权] 享免全部广告特权
推荐91天
¥36.8
¥80元
31天
¥20.8
¥40元
365天
¥88.8
¥188元
请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点击支付即表示同意并接受了《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系统将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订单号: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重要提示:请拍照或截图保存账号密码!
我要搜题网官网:https://www.woyaosouti.com
我已记住账号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