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除事故调查外,职业卫生基本情况调查和专题调查的工作步骤基本相似,但专题调查安排的更周密。完整的专题调查可分为准备、实施和总结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
(1)制订计划:计划内容包括:
1)调查目的、试图寻求的答案和可能遇到的困难。
2)调查对象、对照的选择,样本大小和抽样原则。
3)调查方法。
4)调查项目、观察指标和检查测定方法,所需器材、经费和人力。
5)人员培训,调查队伍组织领导及协作关系。
6)现场联系及时间安排。
7)预期结果。
8)数据处理,资料整理、分析和总结。
(2)查阅文献:围绕调查内容和目的,认真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充分掌握现有资料,借鉴别人经验,使调查工作更有的放矢,效率更高。有条件者可考虑运用现代文献检索手段,如联机检索、光盘检索、国际互联网等,以便更准确、及时地了解全世界有关职业卫生与职业病方面的资料,查找到最新文献。并可随时与世界各地的职业卫生与职业病专家讨论专题的有关内容。
(3)拟定表格:应根据调查目的、内容及统计方法,周密设计调查表格的项目及形式。每一调查项目都必须用意明确,而非可有可无。调查表格的完善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反应了调查计划的完善与否。因此,拟好的表格最好先进行试点调查,并根据试调查效果作必要的修改,使其更趋完善。为便于计算机处理,调查项目尽可能量化,可在表格偏旁位置预留空格,以便填入各项目的"量值"。另外,为验证调查对象回答内容的可靠性,可在询问项,如主观症状中,随机穿插与接触-反应(效应)完全无关的内容,作为"干扰性项目"。整理分析时,分别算出"症状分"与"干扰分",供判断参考。调查表的内容一般包括:
1)调查表的名称。
2)一般项目: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出生地、民族、文化程度、工作单位名称、职业、车间、工种及家庭住址。
3)调查项目:根据调查目的而定,一般包括职业史及接触史、疾病史、目前健康状况、不良生活方式、环境监测、针对该项调查的体检和化验项目。
4)调查者对调查结果的可信度估计。
5)结束部分:包括调查人签字和调查日期。
(4)对象选择:根据调查目的,选择不同对象。一般原则是:
1)根据研究目的,确定样本大小和抽样方法。
2)以密切接触有害因素的人群为观察对象,并选择同等条件非接触人群为对照组。
3)在评价检测指标对反应环境浓度或机体反应的灵敏性和可靠性时,尽可能分别选择接触高、中、低浓度(或强度)的接触者为对象。
4)凡同时接触可干扰效应的其他因素者',不应列为对象。
5)慢性职业病调查应特别注意潜伏期,现有接触人群或曾经接触者均应列为调查对象。
6)对照的选择应注意可比性,即性别、年龄、工龄等应合乎统计学要求。
(5)试点调查:在正式调查全面展开前,最好先进行一次规模较小,但其他均与正式调查计划相同的小型试点调查。其目的是:①检查所预定计划是否完善,切实可行;②及时发现问题,如调查表格项目是否合适,测定仪器功能是否完好,以及调查对象是否合作等;③锻炼和考核整个队伍,积累经验,估计不同检查者之间的差异,进一步统一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2.实施阶段:在总结试点调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按照调查计划,全面开展工作。这一阶段应特别注意现场调查的质量控制。最好制订调查工作手册,内容包括调查员工作须知、调查项目的各项标准及操作规程等,调查员必须严格遵守调查工作手册中所定的各项规章。专题调查组要建立各级分工负责的组织网络,如由项目负责人一现场调查督导人一调查员、摘抄员、检验员组成的三级工作网。调查中随时可抽查原始记录,及时复核补漏,汇总和整理调查资料。此外,尚需掌握工作进度,注意工作中的密切配合与协调,确保按质按量如期完成调查任务。
3.总结阶段
(1)资料整理与统计
1)资料检查:检查调查表格中的原始资料,内容包括:①资料的完整性,即全部项目必须符合调查设计的要求并逐项填齐;②资料的可靠性,即调查方法正确,疾病诊断明确,测定数据准确等;③资料筛选的原则性,即资料剔除不能带有主观性,取舍要有一定的原则。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予以剔除:①项目不全;②记录欠正确;③对照人群曾接触被调查的有害因素;④接触人群曾接触足以影响调查结果的其他因素。
2)资料整理:按以下步骤进行整理和分析:①在同质的基础上,按调查设计分组;②按分组要求拟定整理表,对资料进行归并、组合;③资料分析,按统计学原则,根据资料特征及分析目的,选用合适的统计方法和参数,探讨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联系及其强度,并阐明混杂效应及其程度。
(2)调查汇总:根据调查结果写出全面总结,向所调查企业和有关上级部门汇报。报告应针对所发现的问题做出卫生学评价,提出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建议,力争把通过调查所得到的科学结论,反馈到企业职业卫生工作中去。
(3)论文撰写:作为一项科学研究,应结合调查发现,进一步复习有关文献,深化感性认识,把调查报告提炼成一篇或几篇科学论文。科学论文一般由以下几部分组成:①论文的题目:尽可能的反映出研究的对象、方法和内容;②摘要和关键词:在摘要中简明扼要地介绍调查的目的、对象和方法、主要内容和结果。关键词要简洁明了,其目的亦是为了介绍论文的主要内容;③前言:说明该项研究的国内外概况、该项调查研究的动因;④调查对象和方法;⑤结果:描述观察到的事实、现象和所获得测试数据;⑥讨论:对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进行综合分析、解释、论证和概括,说明事实和现象之间的联系,并与已报道的资料进行比较,将调查结果资料提高到理论高度;⑦近期重要的有关参考文献:目的是指出引证资料和论点出处,为读者进一步阅读提供线索。
(4)上报调查报告:对于事故应急调查,根据调查资料,做出事故发生原因的综合分析,提出处理意见,以书面形式上报上级机关。
我来回答:
最新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