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输过程危险化学品事故现场处置时,特勤人员要根据泄漏物的特性佩戴符合要求的防毒面具和其它防护器材才能进入现场,禁止在情况不明或无任何防护的情况下盲目进入现场。在排险堵漏过程中要有监护人,并视情况采取下列措施:
(1)撒漏的爆炸物品应及时用水润湿,撒以锯末或以棉絮等松软物质轻轻收集后,由公安消防部门集中处理。有火灾危险时,应尽可能将爆炸品转移或隔离,不能转移隔离时,应组织人员疏散。扑救时,禁用砂土等物压盖,不得使用酸碱灭火剂。
(2)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泄漏,应先检查阀门并拧紧,如无法拧紧时应设法堵漏。在确保万无一失的情况下,迅速将车辆转移到空旷安全处,并带上防毒面具在上风处抢险操作;易燃、助燃气体泄漏时,严禁火种靠近。气瓶卷入火场时,应向气瓶大量浇水,使其冷却并移出危险区域。漏气钢瓶未经冷却前,因高压气流急剧外逸,摩擦生热,可能产生较高的温度或者爆炸。因此,拧紧开关时要防止发生意外。若不能迅速制止泄漏,应根据气体的性质立即将钢瓶浸入水中或相应的溶液中,如氯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硫化氢、氟化氢等酸性气体,可浸入过量的石灰乳等碱性溶液中;氨等碱性气体,可浸入稀盐酸等酸性溶液中;光气若发生微量漏逸且无防毒面具时,可向空中喷洒水雾,以降低光气浓度,大量泄漏时,可用液氨喷雾解毒。
(3)对于易燃液体,容器有渗漏现象时,应及时将渗漏部位朝上并移至安全通风处,进行修补或更换包装,撒漏物用砂土覆盖后扫净。灭火时一般不宜用水,但比重大于水或溶解于水的易燃液体,可用雾状水或水;如毒性较大的液体着火时,应带防毒面具,站在上风处。对于用槽车运输的易燃有毒液体泄漏时,要根据气象情况和泄漏程度,禁火区的半径至少应为100米以上,方圆800米实行隔离。并检查汽车发动机是否熄火,槽罐要做好接地准备工作,以防燃烧爆炸。
对处在火场中的槽罐车,应从侧面撒水并冷却之。并用带支架的自动水龙头或喷水机进行灭火。这些做不到时,人员撤离,尽量让它燃烧。发现安全阀发出声音或槽罐变色,立即避难。泄漏时,危险区域禁止明火和穿着产生静电的工作服。不要触摸泄漏物,若无危险,应进行止漏。为了减少有害蒸气的产生,应进行洒水。对少量泄漏物,用大量水冲洗有泄漏物的地方,但却忌往容器里放水。对大量泄漏物,先筑堤将泄漏物围住,待日后进行销毁处理。
(4)对于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发生撒漏时,不得随意遗弃,应根据不同特性妥善收集,并转移到安全*区域,更换或整理包装。有撒漏物处,不得在上面堆放物品或行走。这类货物中的一些金属粉未、金属有机化合物、氨基化合物及遇湿燃烧物着火时,禁止用水和泡沫灭火,也不能用二氧化碳和酸碱灭火剂。
(5)对于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撒漏时,先用砂土覆盖,打扫干净后,收集的撒落物不得倒入原包装内。万一着火时,严禁用水扑救。有机过氧化物应用砂土覆盖,再用干粉或雾状水扑救。其它氧化剂用水灭火时,防止水溶液流至其它易燃、易爆物品处。禁止用高压水柱直接射向火源。消防人员应穿带防毒面具,站在上风方向处进行抢救。
(6)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撒漏时,固体物品应及时谨慎收集,液体物品应用砂土覆盖后再收集妥善处理。撒漏物不准投向河、井或溪沟里,被毒物污染的车辆、机器、防护用品应单独清洗消毒。救援场地的车辆进出口应设洗消站,防止发生二次污染。毒害品发生火灾时,应采取有效的灭火措施,对散发有毒气体的火灾,施救人员应全身防护,站在上风处进行扑救,对遇水能发生反应,生成易燃或有毒气体的物品(如金属铊、锑粉、铍粉、磷化锌、磷化铝、氟化汞、三氯化磷等等)不得用水灭火。对无机氰化物(如氰化钠、氰化钾、氰化亚铜等)不得用酸碱泡沫灭火。以免生成氰化氢剧毒气体造成中毒。
(7)对于放射性物品,放射性矿石、矿粉撒漏时,应将撒漏物收集,并调换包装。放射性试剂、化工制品撒漏时,应由熟悉物品性质的专职人员处理。被污染的场所(包括车辆、设备)要清扫、洗刷干净。放射性同位素内容物外露时,应立即划出适当的安全禁区,并报告卫生监督机构和公安部门协助处理。人员受到大剂量照射时,应立即送医院治疗。
自强不息是国富民强的原因;养精蓄锐是旗开得胜的原因,内修政德是远人来服的原因。
我来回答:
最新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