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题: [单项选择]张某,15周岁,系某重点大学少年班学生,少年早熟,平常语言老练,对生活有自己的一套想法。偶尔在网络周刊上发表文章,赚一定的稿酬,一次骑车撞伤了人,就是用自己的稿酬1000元支付的医疗费。下列关于张某的说法中正确的有______ A. 张某已经具有意志能力,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B. 张某已经具有责任能力,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C. 张某已经能够赚取稿酬,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D. 张某已经达到一定年龄,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分类。 根据《民法通则》第12条的规定,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第11条规定,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如果能够以自己的劳动收
第15题: [单项选择]有些被公众认为是坏的行为往往有好的效果。只有产生好的效果,一个行为才是好的行为。因此,有些被公众认为是坏的行为其实是好的。 以下哪项最为恰当地概括了上述推理中存在的错误 A. 不当地假设:如果a是b的必要条件,则a也是b的充分条件。 B. 不当地假设:如果a不是b的必要条件,则a是b的充分条件。 C. 不当地假设:如果a是b的必要条件,则a不是b的充分条件。 D. 不当地假设:任何两个断定之间都存在条件关系。 E. 不当地假设:任何两个断定之间都不存在条件关系。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解析] 题干的论证结构是:有些被公众认为是坏的行为往往有好的效果,因此,一些被公众认为是坏的行为其实是好的。在题干的推理中,要从前提得出结论,必须假设:好效果是好行为的充分条件。但题干仅断定: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