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题: [单项选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某犯重大责任事故罪被判有期徒刑5年,执行3年后假释,在假释考验期结束后,被发现其在考验期内犯盗窃罪,依法应当撤销甲某的假释,根据“先并后减”的原则进行数罪并罚 B. 乙某犯绑架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1年,在执行原判刑期7年以后,可以假释 C. 丙某犯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刑满释放后4年内义犯盗窃罪被判有期徒刑 7年,在执行4年后,丙某可以假释 D. 丁某犯故意伤害罪被判有期徒刑7年,执行4年后假释,在假释考验期结束后,丁某被发现在判决宣告以前还犯有抢劫罪。因此,首先撤销丁某的假释,适用“先并后减”的原则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考点] 假释 [解析] A选项中.考验期满后才发现在考验期内犯新罪的,应该撤销假释,按照刑法第71条的规定数罪并罚;B选项中,因暴力性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不得假释;C选项中,丙某属
第13题: [单项选择]有关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概念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在首次吸入含结核分枝杆菌的微滴后,是否感染取决于细菌的毒力 B. 在巨噬细胞内繁殖的结核分枝杆菌,2~12周后可发生细胞免疫反应 C. 肺泡内巨噬细胞的吞噬杀菌能力是决定是否感染结核分枝杆菌的因素 D.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者仅10%左右发生结核病 E. 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者常提示患有结核病 参考答案:E
第24题: [单项选择]唐《斗讼律》中,“六杀”中的“故杀”指的是: A. 直接故意的杀人 B. 间接故意的杀人 C. 有杀人意却无预谋的情急杀人 D. 存在一定值得同情理由的杀人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考点] 六杀
[解析] 唐《斗讼律》中,“六杀”的含义:“谋杀”是指预谋杀人;“故杀”是指事先虽然没有预谋,但是情急杀人时已经有杀人的意念;“斗杀”指的是在斗殴中过于激愤而失手将人杀死;“误杀”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