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题:
第1题:
[判断题]( )209T转向架弹簧托梁加修时,纵裂纹开槽焊修,焊缝打磨平整。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A
第2题:
[判断题]LEL检测仪上显示的100%是可燃气体的浓度达到气体体积的100%,而不是达到了LEL的100%,即相当于可燃气体的最低爆炸下限。( )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B
第3题:
[判断题]二手房资金交易托管协议有效期内,托管账户可以办理转让、抵押、质押。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B
第4题:
[填空题]司机室广播主机供电电压范围( )-( )V。参考答案:77|137.5
第5题: [多项选择]
企业外部招聘的优点有()。A. 能够为企业带来新鲜空气
B. 可能招聘到更优秀的人才
C. 为员工提供了晋升的机会和空间
D. 有助于企业挑选和培养管理者和接班人
E. 能够使企业快速招聘到所需要的人才
参考答案:A, B, E
答案解析:外部招聘具有如下优点:
(1)能够为企业带来新鲜空气,注入新鲜血液,有利于企业拓展视野。外部人员较少受企业陈规旧俗的限制,能大胆地引入新的管理方法和经营理念。
(2)可能招聘到更优秀的人才。外部招
第6题:
[单选题]转向架侧架斜楔挡( )时调修,裂纹时焊修或更换。A.磨耗
B.腐蚀
C.损坏
D.弯曲
参考答案:D
第7题:
[多选题]在带电的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上工作时,以下做法正确的是()。A.严格防止短路或接地
B.应使用绝缘工具,戴手套
C.必要时,工作前申请停用有关保护装置、安全自动装置或自动化监控系统
D.接临时负载,应装有专用的刀闸和熔断器
参考答案:ABCD
第8题:
[单选题]下列黄酮类化合物中,共轭链最短的是A.查耳酮
B.二氢黄酮
C.黄酮醇
D.黄酮
E.花青素
参考答案:B
二氢黄酮是黄酮2,3-位双键加氢还原的产物,结构中交叉共轭体系被破坏。
第9题: [判断题]
根据误差产生的原因及性质可分为系统误差与偶然误差两大类。参考答案:对
第10题: [填空题]
The Chinese people are sure to ______ (reality)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ir country.
参考答案:realize
答案解析:[分析] to后要用动词原形。
第11题:
[多选题]个人通信内容信息:A.姓名、身份证件号码
B.、手机号码、职业、所属单位名称
C.位置信息、服务密码
D.账单和清单
E.短信、彩信
F.飞信、电子邮箱的内容
参考答案:EF
第12题:
[单选题] 依据《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职业健康管理办法》(Q/CSG210001—2018)第九条规定:各单位应全面辨识不同工种、不同区域的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组织相关专业人员核定危害因素普查结果。对辨识出的危害因素,根据其属性采取定量检测或( )分析。A.定人
B.定岗
C.定区域
D.定性
参考答案:D
第13题: [简答题]
本题为必选题,请在Ⅰ、Ⅱ两道试题中选取一道作答。
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儿童学会用绳子打结不属于解决问题。那么,你认为什么才叫解决问题呢有哪些因素会影响问题的解决请你谈一谈如何来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参考答案:
问题解决是指对问题形成一个新的答案或解决方案。这一答案不是简单应用已经学过的规则,而是对已有的知识、技能或概念、原理进行重新改组,形成一个适应问题要求的方案。 (1)问题解决的特点 ①问题解决所遇到的问题是新问题,即第一次遇到的问题。 ②问题解决是一个思维的过程,它将已掌握的概念、原理根据当前问题的要求进行重新转换或组合。 ③问题解决是形成解决问题的原理或规则,并成为认知结构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问题解决是更为高级的一种学习形式。 鉴于问题解决的以上特点,可以判断:儿童学会用绳子打结不属于解决问题。因为问题解决是一个思维的过程,是一种高级的学习形式,而儿童学会用绳子打结是通过动作进行学习的过程,是一般学习形式,其中并没有对已有的知识、技能或概念、原理进行重新改组,形成一个适应问题要求的方案。 (2)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 问题解决过程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有关的知识经验、个体的智能与动机、问题情景与表征方式、思维定势与功能固着以及原型启发与酝酿效应。 ①有关的知识经验。有关的背景知识,能促进对问题的表征和解答。只有依据有关的知识才能为问题的解决确定方向、选择途径和方法。探索的技能在解决问题中不能替代实质性的知识。 ②个体的智能与动机。智力水平的高低对问题解决有重要的作用。智力中的推理能力、理解力、记忆力、分析能力等对问题解决有重要影响,认知特点即对问题的敏感性、灵活性、冲动性、反省性等特点,对问题解决也有一定影响。动机也影响问题的解决,对问题持漠然的态度,既不能发现问题也不能解决问题。但动机过于强烈,会使人处于高度的焦虑状 态,也会阻碍问题的解决。 ③问题情景与表征方式。问题中的事件和物体将以某种特点呈现,如空间、位置、距离、时间顺序等,这些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将影响你对问题的理解和表征。某些呈现方式能直接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便于寻找解答的方向、途径和方法。某些呈现方式则可能掩蔽或干扰了解决问题的线索,增加解答的难度,甚至导入歧途。 ④思维定势与功能固着。反应定势有时也称定势,指以最熟悉的方式做出反应的倾向。定势有时有助于问题的解决,有时会妨碍问题的解决,定势使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刻板化。 功能固着是由德国心理学家邓克尔提出的,它是指一个人看到某个制品有一种惯常的用途后,就很难看出它的其他新用途。人们通常不能解决这个问题是由于他们很少考虑具有特定功能的物品的不平常的用途,这就是所谓的功能固着性。 ⑤原型启发与酝酿效应。原型启发:类似事物即称原型,它对人的创造活动所起的作用叫原型启发,原型启发经常成为人们创造活动的催化剂。原型所以能起启发作用,一是由于原型与所要创造的新事物之间具有共同之处或类似之处,二是由于人们可以从原型中发现某种原理,从而引起模仿。原型启发法就是通过与假设的事物具有相似性的东西,来启发人们解决新问题的途径。 酝酿效应:当反复探索一个问题的解答而毫无结果时,把问题暂时搁置几小时、几天或几星期,然后再回过头来解决,这时常常可以很快找到解决方法,这种现象称之为酝酿效应。酝酿效应打破了解决问题不恰当思路的定势,从而促进了新思路的产生。 (3)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①充分利用已有经验,形成知识结构体系。知识和能力内在关系的规律揭示出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受制于两个因素,一个是教师对学生知识基础状况的精确洞察与把握,另一个是在此基础上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的知识准备。把握学生智力水平的重要性提示教育者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增强师生间的沟通与了解,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状况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是从事高效率教学的基础,也是课堂设疑的前提。奥苏伯尔提出“先行组织者”的概念,苏霍姆林斯基提出课堂教学要为学生埋下“思维导火线”,其目的都是企图通过一定的知识准备,在新旧知识间搭起桥梁,为课堂学习新内容、解决新问题提供智力支持。 ②分析问题的构成,把握问题解决规律。教学生分析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对问题的分析主要集中于“已知是什么”、“要达到什么目的”。教学生分析问题的步骤是:教师先带着学生分析问题,然后和学生一起分析问题,最后让学生独立分析问题。 对问题解决规律的把握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问题解决规律可以分为普遍规律和具体规律两种。普通规律是适应一切学习问题解决的规律,反映的是问题解决中的共性。教学活动中,学生缺乏问题解决的知识及方法论基础,教师就要做一定的知识铺垫,最终达到学生的完全独立自主。具体规律是指适应于某一学科、某一方面的问题解决规律,如解决历史学习中的问题必须掌握比较深厚的历史知识基础和知识网络系统,并且理解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③开展研究性学习,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所谓研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或途径,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从学习、生活及社会生活中去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去探索、发现和体验。同时,学会对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增强思考力和创造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研究性学习能够使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④教授问题解决策略,灵活变换问题。策略指的是人在思维过程中,从大的角度来考虑思维方向的思想方法。好的问题解决策略是人们长期问题解决的经验总结,它对于解决特定问题很有效。因此,教师要经常教给学生一些好的问题解决的策略。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自觉地总结自己解决问题时所使用的策略,并灵活运用。 ⑤允许学生大胆猜想,鼓励实践验证。在解题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对问题大胆猜想、多向思考。合理、科学的猜想是直觉思维的重要形式,也是科学发现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教学中,要根据教材编写的特点和学生的认识规律,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激发学生猜想的欲望,培养学生猜想的兴趣,鼓励学生勤于观察,大胆地提出猜想,允许学生提出各种“异议”,启发学生进行多向猜测、多向思考。 此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对自己的猜想进行实践验证。学生在实践中一方面能对自己的猜想进一步分析判断,从而验证猜想是否正确;另外一方面,能够进一步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14题:
[判断题]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人员不包括外协人员。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B
第15题:
[单选题]依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 )应当制定本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与所在地方人民政府组织制定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相衔接,并定期组织演练。
A.国家安全监督管理部门
B.工会组织
C.生产经营单位
D.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参考答案:C
第16题:
[填空题] 省管产业单位安全生产职责:建立健全( )和( )机制。参考答案: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奖惩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关于印发省管产业安全生产管理职责的通知》(赣电集管〔2020〕600号)
第17题:
[多选题]必需脂肪酸是指:( )A.人体不可缺少
B.自身不能合成
C.通过食物供给
D.多不饱和脂肪酸
E.饱和脂肪酸
参考答案:ABCD
第18题:
[单选题]《营业日报单》归档保存后需要( )。A. 提交部门领导
B. 永久封存不得翻阅
C. 定期稽核确认
D. 尽快核算净利润
参考答案:C
第19题:
[判断题]甲被判处有期徒刑和管制,有期徒刑执行完毕后,管制无须再执行。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B
第20题:
[单选题]下列有关车钟记录簿的记载与管理不正确的是A.驾驶台和机舱必须校对车钟并记录
B.记录用车的时间精确到0.5min
C.记录应使用规定的符号
D.每页下面由记录者签字
参考答案:B
第21题:
[判断题]检修设备停电,应将各方面的电源完全断开,允许在只经断路器断开电源或只经换流器闭锁隔离电源的设备上工作。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B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Q/CSG510001-2015)第7.2.1.1条:a)各方面的电源完全断开。任何运行中的星形接线设备的中性点,应视为带电设备。不应在只经断路器断开电源或只经换流器闭锁隔离电源的设备上工作。
第22题:
[单选题]已知
A、B两地间只有铁路和民航两种运输方式,假设去年6月份
A、B两地间民航票价下降10%,当月该线路民航运量上升6%,铁路运量下降8%,则
A、B两地间铁路、民航运输需求的交叉弹性系数为( )。
A.0.75
B.0.8
C.1.3
D.1.25
参考答案:B
本题考査交叉弹性的计算。运输需求的交叉弹性是用来衡量某种运输方式运输需求量变动相对于其他运输方式运价变动的敏感程度。将数值代入,求得E=-8%/-10%=0.8。
第23题:
[单选题]高压汽轮机运行中,若发现在相同的流量下监视段压力增加( )以上,必须进行通流面的清洗。A.5%;
B.15%;
C.20%;
D.30%。
参考答案:A
第24题:
[单选题]矿车偏载严重,信号把钩工违章发出开车信号,车辆运行途中发生掉道。该风险属于斛井信号把钩工岗位的( )风险。A.一般
B.重大
C.较大
参考答案:B
第25题:
[多选题] 下列对工业水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工业水也即原水
B.工业水可直接加入冷却循环水系统
C.工业水不能直接作为饮用水使用
D.工业水可直接加入锅炉水系统
参考答案:AD
第26题:
[多选题]计算机通信网按服务对象可分为( )。A.局域网
B.公用网
C.专用网
D. 私人网
参考答案:BC
第27题:
[单选题]根据调查需要,经( )批准,可以进行现场实验。A. 公安机关负责人
B. 火场勘查负责人
C. 负责火灾事故调查的消防救援机构负责人批准
参考答案:C
第28题:
[判断题]考卷题判断题( )施工现场内的脚手架、斜道板、跳板和交通运输道路,如果有雨水、冰雪,要随时采取铺设草垫等防滑措施。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A
第29题: [单项选择]
多发性硬化的中枢神经系统主要基本病变是()A. 白质脱髓鞘
B. 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
C. 病变淋巴浸润
D. 病变区可见格子细胞
E. 神经元纤维缠结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B和C见于流行性乙型脑炎,D见于脑梗死和多发性硬化但不是基本病变,E见于parkinson病。
第30题: [单项选择]
在实验室里,氢氧化钠溶液应储在( )内。A. 铁制容器
B. 玻璃塞棕色瓶
C. 橡胶塞玻璃瓶
D. 上述均不行
参考答案:C
第31题:
[判断题]允许机动车驾驶人转借驾驶证,但不准涂改或伪造驾驶证。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B
第32题:
[单选题]操作系统是()和()的接口,同时也是计算机硬件和其它软件的接口。A.用户、计算机
B.用户、软件
C.计算机、程序
D.程序、软件
参考答案:A
第33题:
[判断题]I didn’t go, because I am afraid.这句话的汉语翻译是:我不是因为害怕才不去的。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B
第34题:
[判断题]专用箱包括保温箱、罐式箱、干散货箱和按货物种类命名的集装箱等。 ( )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B
第35题: [多项选择]
要约有下列( )情形之一的,要约不得撤销。A. 要约中规定了承诺期限
B. 要约以其形式明示要约不得撤销
C. 要约没有规定承诺期限以及是否可以撤销
D. 受要约人有理由认为要约是不可撤销的,并且已经为履行合同作了准备
参考答案:A,B,D
第36题:
[单选题]经内踝后方至足底的是( )A.胫神经
B.腓总神经
C.股神经
D.隐神经
E.坐骨神经
参考答案:A
第37题:
[判断题]按规定编制探放水设计与专项措施;井下探放水执行“三专两探一撤”的要求。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