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倒闸作业命令
[解析] 设计统计分组的原则有:①强调分组的科学性,即统计分组一定要根据研究的目的,突出现象在各方面存在的差异,这要通过正确选择分组标志和正确划分组界限来实现;②统计分组要具备完整性,即每
第27题:[单选题]HXD2型电力机车车顶距轨面高度( )mm。
A.3874
B.3974
C.4074
参考答案:A
第28题:[多选题]以下哪些选项属于内部自行策划的优点?
A.熟悉情况
B.针对性强
C.保密性好
D.节省费用
E.灵活方便
参考答案:ABCDE
第29题: [单项选择]男,35岁。右膝关节内侧疼痛、肿胀半年,曾在外院摄X线片,见右胫骨上端内侧有一5cm×4cm大小透光区,中间有肥皂泡沫阴影,骨端膨大。近1个月来肿胀明显加重,夜间疼痛难忍,右膝关节活动受限。入院后X线摄片示胫骨上端病变扩大,肥皂泡沫阴影消失,呈云雾状阴影,病变侵入软组织。复查时,最重要的检查项目是()
A. 血尿常规
B. 胸部X线检查
C. 局部检查
D. 血碱性磷酸酶测定
E. 尿本-周蛋白测定
参考答案:B
第30题:[判断题]根据 GB/T 228.1-2021 规定,圆形截面试样仲裁度 ≥L0+d0/2。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B
第31题: [单项选择]经营过期的医疗器械,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5000元的,处()的罚款。
A. 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
B. 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
C. 2倍以上5倍以下
D. 3倍以上5倍以下
参考答案:A
第32题: [多项选择]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在()上有新的突破,对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A. 观念
B. 思想
C. 理论
D. 实践
参考答案:C, D
第33题:[单选题]《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创作的纸本水墨画,于1350年绘制完成,后几经易手,并因“焚画殉葬”而身首两段,前半卷为____,后半卷为:《无用师卷》。
(出题单位:常熟理工学院推荐单位:江苏学习平台)
A. 《有用师卷》
B. 《剩山图》
C. 《丹崖图》
D. 《石壁图》
参考答案:B
第34题:[填空题]钢直尺可用于测量( )的尺寸。
参考答案:一般工件
第35题: [简答题]对比分析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苏联经济改革、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和外交“新思维”。
参考答案:赫鲁晓夫改革。
(1)赫鲁晓夫领导时期,苏联的政治经济改革不是赫鲁晓夫的个人行为,而是一场深刻的社会运动。是一场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社会改革运动。
(2)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二战后苏联模式被推广到欧亚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赫鲁晓夫所领导的改革是在苏联内部对苏联传统模式进行的第一次大规模改革。
(3)我们不能因改革过程中发生的问题和错误,简单地加以否定,更不能因其在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问题上发生错误而斥之为背叛社会主义的资本主义复辟行动。
(4)是苏联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顺应时代潮流、反映人民愿望的革命运动,它揭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序幕。
赫鲁晓夫时期的改革有成功,有失败,有教训,有错误,处于不成熟的试验中。作为改革“斯大林模式”的先驱者,赫鲁晓夫难以完全摆脱沉重的历史负担。
他既是斯大林的批判者,而在某种意义上又是斯大林政策的继续者和维护者,他所改革的主要是斯大林模式最极端最暴露的弊病,并未触及旧体制的本质,也无法防止斯大林现象的复活。但它在苏联和国际共运改革史上的开创性功绩是不能抹煞的。
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苏联经济改革。
1964年10月,勃列日涅夫执政后,在经济领域进行了一些改革。
从1965年起推行“新经济体制”的改革,初期取得一定成效,国民经济有了较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军事和综合国力大为增长,一跃而成为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
20世纪70年代中期后,经济改革趋于停顿,国民经济不断滑坡。主要原因是:
(1)僵化的教条主义的束缚。在理论上仍坚持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不相容、截然对立的观点,把市场调节当作“市场社会主义”加以否定,这就从根本上阻塞了改革的深入发展。
(2)改革缺乏宏观的整体性,各项措施未能综合配套,而是零敲碎打,应急而就,顾此失彼,产生严重负效应,或衍生新的矛盾,无法收到预期的效果。
(3)政治体制改革没有同经济改革相协调,勃列日涅夫片面追求“稳定”,政治改革步伐严重落后于经济改革,没有触动过分集权的政治体制。
(4)官僚主义日盛,因循守旧的保守主义情绪蔓延滋长,以权谋私,贪污腐化等腐败现象成风,国家管理的正常运转失灵。
总之,以上种种严重阻碍了经济改革的深化,到勃列日涅夫执政晚年,苏联的经济改革近乎偃旗息鼓,经济陷于停滞,社会矛盾激化,人民不满情绪增长,国家处于危机前的困境。
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初始,打算政治改革与经济改革同步进行,以经济改革为重点。两年后改革重点转到了政治方面,正是政治改革导致了苏联解体。因为政治改革直接引发了三种结果:
第一,引起了人们思想的极大混乱。大力宣扬“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并把“民主化”、“多元化”、“公开性”作为三面旗帜,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泛滥,党内发生了分裂。
第二,培育了各种各样的反对派。思想上的多元化导致了政治上的多元化,各种反对党派纷纷成立,联合其他势力,策划组织一系列大规模游行集会,夺取了一些地方的领导权。
第三,戈尔巴乔夫的“民主化”、“多元化”、“公开性”的口号,揭开了苏联各民族、各地区之间旧有矛盾的盖子,催化了民族分离主义。
以上导致武装冲突不断,波罗的海三国公开要求独立,以俄罗斯为代表的各共和国纷纷发表主权声明,联盟陷入了瘫痪状态。面对混乱、紧张的局势,戈尔巴乔夫步步退让。“8·19”事件后,各共和国宣布独立,苏联于1991年12月25日正式解体。
戈尔巴乔夫外交“新思维”。
实践活动:戈尔巴乔夫外交“新思维”的基本目标:一是为国内的改革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缓和国际紧张局势;二是保持超级大国的地位,发挥对世界的主导性影响。
为了达到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戈尔巴乔夫在涉及对外关系的诸领域中,以“新思维”为指导,进行了广泛的活动,概括起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以大规模的撤军、裁军作为改善对外关系、改善国际形象、缓和国际局势的基础。
第二,把放弃苏美对抗、谋求苏美合作的“伙伴关系”作为外交工作的重点。
第三,在“欧洲大厦”的口号下,处理对欧洲国家的关系,谋求同西欧的合作,谋求西方国家的经济援助。
第四,在苏联与东欧各国的关系方面,戈尔巴乔夫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的勃列日涅夫主义政策,赞许东欧发生的“改革浪潮”。
第五,主动改善同亚洲地区各国的关系,提出了一系列减少亚太地区军备竞赛、军事对抗、建立安全机制的建议和主张。
第六,停止在亚非拉地区的扩张。在西方的要求下,减少和停止了对原亲苏国家的援助和支持,开始和美国协商解决亚非拉一些国家的问题。
戈尔巴乔夫外交“新思维”的负面影响。
戈尔巴乔夫外交“新思维”所带来的撤军、裁军、停止对亚非拉的扩张、与一些国家实现双边关系正常化等,对缓和国际紧张局势、改善苏联的国际形象和处境是大有益处的。
由于指导思想是错误的,戈尔巴乔夫的外交实践也造成了一系列对世界和苏联自身极其不利的后果。
东欧的剧变、与苏联保持友好合作的一些国家所遇到的困难都同戈尔巴乔夫的政策有关。这种剧烈的变化对世界共产主义运动是十分不利的,对世界力量的平衡也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更为严重的是,为了建立和保持同西方大国的“伙伴关系”,苏联在重大问题上一步步向西方靠拢,做出了一系列让步和妥协。到戈尔巴乔夫执政后期,苏联在外交上已开始沦为“二流国家”。
第36题:[判断题]( ) 机车、车辆因压轨道电路,调车信号机不能开放,而前方进路又须行经道岔时,调车指挥人应取得车站值班员同意并口头通知司机,方准进行作业。( )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A
第37题:[判断题] 可以用三相三柱式电压互感器测量相对地电压。()[1.0分]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B
第38题: [判断题]一切财产,或为动产,或为不动产。对动产与不动产的划分,通常是依据其使用性质是否可以自由移动为标准的。 ( )
参考答案:错
我来回答:
最新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