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而划分的通货膨胀的类型也是多种多样的,但最主要的是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和结构型通货膨胀。
①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西方经济学家早期主要从需求方面分析通货膨胀的成因,认为当经济中需求扩张超出总供给增长时所出现的过度需求是拉动价格总水平上升、产生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通俗的说法就是“太多的货币追逐太少的商品”,使得对商品和劳务的需求超出了在现行价格条件下可得到的供给,从而导致一般物价水平的上涨。社会总需求的增加可以从实际因素和货币因素两个方面考察:从实际因素来看,总需求由消费支出、投资支出和政府支出构成,因此,总需求增加包括了消费需求增加、投资需求增加和政府需求增加。由于国民收入分配向消费倾斜,使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快于国民收入增长速度,同时消费品供给不能满足消费需要而引起的物价水平整体上涨,称之为消费需求膨胀;由于积累率过高、投资规模扩大引起的通货膨胀,称之为投资需求膨胀;由于政府过度支出而引起需求膨胀,则称之为政府需求膨胀;从货币因素来看,总需求的膨胀主要产生于两个方面:第一,经济体系对货币的需求大大减少,即使货币供给不增长,货币存量也会相对增加,从而导致总需求相对增大;第二,货币需求量不变时,货币供给增加过快,也会导致总需求相对增大。货币供给过多造成需求膨胀与投资需求膨胀导致的物价上涨效果是相同的,但对利率的影响是不同的。投资需求膨胀会导致利率上升,而货币供给过多会造成利率下降。
②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它主要从总供给或成本方面分析通货膨胀的生成机理。该理论认为,通货膨胀的根源并非由于总需求过度,而是由于总供给方面生产成本上升所引起。因为,在通常情况下,商品的价格是以生产成本为基础,加上一定的利润而构成。因此,生产成本的上升必然导致物价水平的上升。在现代经济中,有组织的工会和垄断性大公司对成本和价格具有操纵能力,是提高生产成本并进而提高价格水平的重要力量。工会要求企业提高工人的工资,迫使工资的增长率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企业则会因人力成本的加大而提高产品价格以转嫁工资成本的上升,而在物价上涨后,工人又会要求提高工资,再度引起物价上涨,形成工资―物价的螺旋式上升,从而导致“工资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垄断性企业为了获取垄断利润也可能人为提高产品价格,由此引起“利润推进型通货膨胀”。此外,汇率变动引起进出口产品和原材料成本上升以及石油危机、资源枯竭、环境保护政策不当等造成原材料、能源生产成本的提高也会引起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③混合推动型通货膨胀。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与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都是在供求的交替作用下产生的,而且都与较高的货币增长率相联系。尽管理论上可以区分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与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但在现实经济生活中,需求拉上的作用与成本推进的作用常常是混合在一起的。因此,人们将这种总供给与总需求共同作用情况下的通货膨胀称之为供求混合推进型通货膨胀。实际上,单纯的需求拉上或成本推进不可能引起物价的出现上涨,只有在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共同作用下,才会导致持续性的通货膨胀。
④结构型通货膨胀。一些经济学家从经济部门的结构方面来分析通货膨胀的成因,发现即使整个经济中总供给和总需求处于均衡状态时,由于经济部门结构方面的变动因素,也会发生一般物价水平的上涨,即所谓的“结构型通货膨胀”。该理论的基本观点是,由于不同国家的经济部门结构的某些特点,当一些产业和部门在需求方面或成本方面发生变动时,往往会通过部门之间的相互看齐的过程而影响到其他部门,从而导致一般物价水平的上升。这种结构型的通货膨胀又可分为三种情况:a.需求转移型通货膨胀。由于社会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一部分需求转移到其他部门,而劳动力和生产要素却不能及时转移。这样,原先处于均衡状态的经济结构可能因需求的移动而出现新的失衡。那些需求增加的行业,价格和工资将上升;另一些需求减少的行业,由于价格和工资刚性的存在,却未必会发生价格和工资的下降,最终结果导致物价的总体上升 。b.部门差异型通货膨胀。是指经济部门(如产业部门和服务部门)之间由于劳动生产率、价格弹性、收入弹性等方面存在差异,但货币工资增长率却趋于一致,加上价格和工资的向上刚性,从而引起的总体物价上涨。许多西方经济学家相信,工人对相对实际工资的关心要超过对绝对实际工资的关心。因此,货币工资的整体增长水平便与较先进部门一致,结果就是落后部门的生产成本上升,并进而推动总体价格水平上升。还有一种情况是由“瓶颈”制约而引起的部门间的差异。如在有些国家,由于缺乏有效的资源配置机制,资源在各部门之间的配置严重失衡,有些行业生产能力过剩,而另一些行业如农业、能源、交通等部门却严重滞后,形成经济发展的“瓶颈”。当这些“瓶颈”部门的价格因供不应求而上涨时,便引起其他部门,包括生产过剩部门的价格上涨 。c.外部输入型通货膨胀。一国经济部门可分为开放性部门(与世界市场联系密切的部门)和非开放性部门(与世界市场没有直接联系的部门)。对于小国经济(其经济对世界市场没有重要影响作用)而言,外部通货膨胀会通过一系列机制传递到其开放性部门,使其通货膨胀率向世界通货膨胀率看齐。而小国开放性部门的价格和工资上涨后,又会使其非开放性部门的价格和工资向开放性部门的价格和工资看齐,从而导致全面性通货膨胀 。
值得注意的是,结构型通货膨胀的发生仍然要以货币扩张为条件。因为,在货币总量不变的条件下,这些结构性的因素也只能导致相对价格的变化,而不是整体价格的上涨。
我来回答:
最新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