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判断题]对电压比和短路电压不相同的变压器,在任何1台都不会过负荷的情况下可以并联运行。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A
第2题:
[单选题]一张工作票中, ( )不得互相兼任。A.工作许可人与工作负责人
B.工作票签发人与工作许可人
C.工作票签发人与工作负责人
D.工作票签发人、工作负责人、工作许可人
参考答案:A
第3题:
[单选题]( )是通信工作方式之一。A.全双工通信
B.全单工通信
C.半单工通信
D.单双工通信
参考答案:A
第4题:
[多选题]为了番茄红素的摄入,西红柿最好的烹饪手段是?A.生吃
B.煮汤
C.煎炒
D.清炖
参考答案:BCD
番茄红素在番茄、西瓜和葡萄、柏等食物中含量很高。它具有抗氧化、抑制突变、降低核酸损伤、减少心血管疾病及预防癌症等多种功能。但是科学家发现生吃番茄却步具有上述功能,原来,番茄红素得和含有脂肪的食物一起烹饪,才能被人体充分吸收。原来,番茄红素得和含有脂肪的食物一起烹饪,才能被人体充分吸收。番茄红素是脂溶性色素,生食时番茄红素的吸收率很低,而且番茄红素存在于细胞的有色体中,需要破碎细胞壁才能够被释放出来,生食往往达不到充分效果。对于多数果蔬来说,加热食用会造成其中的维生素C大量损失,但番茄是个例外。由于其中含有较多的有机酸,对Vc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不论炒煮营养损失都很小。同时,烹调处理不仅能促进番茄红素的释放,而且使其易于人体吸收。同时适当加油烹调对番茄红素更有益处番茄红素属于脂溶性物质,烹饪时如果能够加一点植物油,或是与含脂肪较多的食物一起烹调,能促进其在人体内的吸收利用,以便真正发挥番茄红素的保健作用。此外,番茄中还含有少量的胡萝卜素,它也需要油脂来帮助吸收,所以炒食番茄是相当科学的烹调方法。推荐菜肴:番茄炒鸡蛋、番茄炸酱面、番茄炒肉片、番茄蛋汤等。
第5题: [填空题]
严禁由地面()的变压器或发电机直接向井下供电。参考答案:中性点直接接地
第6题:
[多选题]大型养路机械司机驾驶运行时,“八不开”:( );( );( );( );各工作装置锁定不到位,安全锁链栓挂不良不开;通讯、信号、防护用品不齐不开;大机“主动位”与“被动位”转换未到位、未锁定、防溜措施未撤除不开;三项设备不良不开。
A.车站值班员不承认不开
B.不确认信号(凭证)不开
C.司乘人员缺员不足不开
D.制动、走行不良不开
参考答案:ABCD
第7题: [多项选择]
我国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A. 从患病率来说,南方高于北方
B. 东北是高发区
C. 华北是高发区
D. 男性高血压多于女性
E. 从患病率来说,北方高于南方
参考答案:B, C, E
第8题:
[多选题] 以下关于精神病人犯罪的说法正确的是()。A.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不负刑事责任
B. 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C. 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D. 犯罪的时候精神正常,犯罪后患精神病的人,应当负刑事责任
参考答案:ABD
第9题: [多项选择]
岩症常用的治疗法则为A. 清热解毒法
B. 活血祛瘀法
C. 化痰散结法
D. 疏肝理气法
E. 扶正补虚法
参考答案:A,B,C,D,E
第10题:
[单选题] 2019年2月16日起实施的维保公司《运营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实施细则》中规定,()是根据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有针对性的开展对某种设备、设施及专项工作进行的专项检查。
A.集中检查
B.专项检查
C.日常检查
D.定期巡查
参考答案:B
第11题:
[单选题]在开关柜内挂接地线后,应在开关柜的门上悬挂()的标示牌。A.禁止合闸、有人工作
B.止步,高压危险
C.已接地
D.禁止攀登,高压危险
参考答案:C
第12题:
[多选题] 机动车在有禁止掉头或者禁止左转弯标志.标线以及在铁道路口、人行横道、桥梁或者不得掉头。 ( )
A.急弯
B.陡坡
C.隧道
D.容易发生危险的路段
参考答案:ABCD
第13题:
[判断题]带电作业工作票不准延期。(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A
第14题:
[不定项选择题]A.肝
A.心
B.脾
C.肺
D.肾
E.具有司呼吸功能的脏是( )
参考答案:D
第15题: [单项选择]
______ for you help, we' d never have been able to get over the difficulties.
A. Had it not been
B. If it were not
C. Had it not
D. If we had not been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本题主句的谓语为 would never have been able to...,表示过去的虚拟情况,因此,从句中的谓语表示的也应为过去的虚拟情况,谓语动词应为had+过去分词。
第16题: [简答题]
房屋修缮包清工工程,能否计取人工补差费和施工流动津贴?参考答案:
根据沪建定(94)第046号文件精神,房修包清工工程可计取人工补差和施工流动津贴,即:人工补差费为2.40元/工日,施工流动津贴为2.50元/工日。
第17题:
[判断题]扑救B类火灾,如汽油、柴油等液体燃烧的火灾,应选用干粉、泡沫、水雾(水系)灭火器。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A
第18题:
[单选题]经原决定机关负责人批准,公安机关收缴和追缴的财物(),由县级以上公安机关主管部门组织销毁或者交有关厂家回收
A.属于被侵害人或者善意第三人的合法财物的
B.没有被侵害人的
C.是违禁品、没有价值的物品,或者价值轻微,无法变卖或者拍卖的物品的
D.是无法变卖或者拍卖的危险物品的
参考答案:D
第19题:
[多选题]北客站ATS分机的IP地址是多少()A.20.21.10.20
B.20.22.10.20
C.20.21.10.21
D.20.21.10.22
E.以上都不对
参考答案:ABCD
第20题:
[判断题]在大资管取印中,对方单位的企业公章是必须提供的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A
第21题:
[判断题]防割手套可以洗涤,洗涤时使用普通洗涤剂即可。(1.0分)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A
第22题:
[填空题]直流屏、蓄电池屏是为变电所设备控制、信号、自动装置以及某些执行机构提供 控制电源的设备。
参考答案:DC220V
第23题:
[单选题]( )车站应开展旅客携带品搬运业务。A.客流量较大的
B.三等以上
C.特、一等
D.一等
参考答案:A
第24题:
[判断题]热继电器不能用于短路保护。(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A
第25题:
[单选题]每个铁路职工都要用“( )”的宗旨塑造自己的形象。A.为人民服务
B.三个代表
C.科学发展观
D.人民铁路为人民
参考答案:D
第26题: [单项选择]
月经病的诊断要点主要是 ()A. 月经的期和量的异常变化
B. 月经的色和质的异常变化
C. 月经的期、量、色、质的变化
D. 月经期的伴随症状
E. 全身症状和舌脉
参考答案:A
第27题: [填空题]
工业“三废”指的是废气、废水、()。参考答案:废渣
第28题:
[填空题]《铁路旅客运输办理细则》(铁运〔1997〕103号)规定,对已带入车内的猫、狗、猴等宠物,应安排在列车( )由旅客自己照看,宠物发生意外或伤害其他旅客时,由携带者负责。
参考答案:通过台
第29题:
[单选题]队列条令是消防救援队伍队列生活的( )。A.细则
B.依据
C.准则
D.标准
参考答案:C
第30题:
[判断题]已经达到出院标准的医保病人因自身原因考虑不愿意出院,可以允许其继续按医保住院治疗。这种说法正确吗?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B
第31题: [简答题]
试述重整停油的步骤?(KHD://事故判断处理及应变能力)参考答案:
⑴10~15℃/h的速度降低重整各入口温度至450℃。
⑵以10t/h的速度降低重整进料至50%负荷,产品改至不合格线出装置。
⑶各反以15~20℃/h的速度至400℃时停重整进料,停注氯、注水,保持400℃恒温赶油4小时。
⑷重整高分无液面后,关闭液控阀。
⑸停油后压力低于指标值的80%时,要补入氢气,维持压力。⑹放净高分、进料线及系统各低点存油,以40~50℃/h速度升温至510℃,进行下一步的热氢脱硫。
第32题: [多项选择]
下列哪些货物可以减征或免征关税:A. 数量零星,每次总值在人民币400元及以下的货样
B. 由于运输装卸等因素,桶装液体货物出现渗漏情事,造成货物短少的
C. 外商投资企业在投资总额内进口的各种设备
D. 开展科研教学活动使用的仪器、设备及用品
参考答案:A,B,D
答案解析:[解析] 参见《关税条例》。
第33题: [单项选择]
甲状腺术后最危急的并发症是()A. 甲状腺危象
B. 手足抽搐
C. 喉返神经损伤
D. 喉上神经损伤
E. 术后呼吸困难和窒息
参考答案:E
第34题:
[单选题]水剂类化妆品在配制、存储和使用过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有( )、刺激皮肤、干缩甚至析出香精等。
A.浑浊沉淀、变色变味
B.浑浊沉淀、黏度变化
C.霉变发胀、变色变味
D.浑浊分层、黏度变化
参考答案:A
第35题: [单项选择]
患者头痛伴有下列情况,其中属于症状的是()A. 肌力4级
B. 喷射样呕吐
C. 视乳头水肿
D. 踝阵挛
E. 脑膜刺激征
参考答案:B
第36题: [单项选择]
法的规范作用可以分为指引、评价、教育等几个方面,其中教育作用是指()A. 法有对违法行为进行制裁和惩罚的功能
B. 法作为一种社会规范为人们提供某种行为模式
C. 法的实施可以对准备采取同类行为的人或一般人产生积极的影响
D. 法的稳定性和普遍性可以使人们对外部主体某种行为进行预先分析和预测
参考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