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解析] 痫证的基本病理因素是:风阳痰浊,蒙蔽心窍,流窜经络。
新事物必定能够战胜旧事物的原因有()
①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
②社会领域中的新事物从根本上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③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④新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下列文学作品中,按照生活的本来样式精确细腻地描写具体场景的是()
①《西游记》②《红楼梦》
③《人间喜剧》④《等待戈多》
该题为材料型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的信息提取与分析的能力。该题解答的关键题眼是“按照生活的本来样式精确细腻……”说明是现实主义风格,②③符
第24题: [单项选择]社会支持可分为四大类行为,下列不属于其中的一类是
A. 情感性支持
B. 物质性支持
C. 强化支持
D. 提高被评价人自信心的评价支持
E. 信息支持
参考答案:C
第25题:[单选题]不按工作票要求布置安全措施.工作负责人应负( )。
A.主要责任
B.次要责任
C.直接责任
D.连带责任
E./
F./
参考答案:A
第26题:[单选题]简单定位系统故障的方法,按优先级从先到后顺序是:1、使用网管进行故障定位 2、单站自环测试<br>3、逐段环回方法,注意单双向业务<br> 4、替换单板方法;以下顺序正确的是( )
A.1 2 3 4
B.4 1 2 3
C.1 3 2 4
D.3 2 1 4
参考答案:C
第27题:[单选题]将各网格风险等级在厂区平面布置图中利用红橙黄蓝四色进行标注,形成( )四色分布图。
A.风险
B.危险
C.危险源
D.风险点
参考答案:A
第28题:[多选题] 题目:这个世界,()成为时代潮流,旧的殖民体系土崩瓦解,冷战时期的集团对抗不复存在,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都再也无法单独主宰世界事务。
A.和平
B.发展
C.合作
D.共赢
E.
F.
参考答案:ABCD
---------------------------------------------------------------------------------------------
判断题:
第29题:[多选题]培育法治思维方式的途径有( )。
A.学习法律知识
B.掌握法律方法
C.参与法律实践
D.养成守法习惯
E.守住法律底线
参考答案:ABCDE
第30题:[多选题]机场消防站的工作方针是?( )
A.常备不懈
B.出动及时
C.救人第一
D.科学处置
参考答案:ABCD
第31题:[多选题]劳动安全责任体系包括()。
A.A.领导负责
B.B.专业负责
C.C.分工负责
D.D.岗位负责
参考答案:ABCD
《广铁(集团)公司工务系统劳动安全管理办法》(广工发〔2009〕242号)
第32题:[判断题]支模应按规定作业程序进行,模板未固定前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但可以在上下同一 垂直面上装、拆模。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B
第33题:[单选题]¥107000.53的大写为()。
A.人民币壹拾万零柒仟元零伍角叁分
B.人民币壹拾万柒仟元零伍角叁分
C.人民币壹拾万柒仟元伍角叁分
D.人民币拾万零柒仟元零伍角叁分
参考答案:B
第34题:[单选题]国产电力机车与内燃机车相同,其车体与转向架一般采取( )连接。
A.活动
B. 复钩
C.牵引杆
参考答案:A
第35题:[填空题]().钻时录井采集技术要求规定每单根或立柱校正一次测量井深。(出自Q/SY 128-2020)
参考答案:仪器
第36题: [单项选择]从( )开始,城市化在全世界范围内进入推广、普及和加快的阶段。
A. 1950年
B. 1940年
C. 1930年
D. 1920年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解析] 世界范围的城市化进程分为三个阶段:①1760年—1851年:城市化的兴起、验证和示范阶段。该阶段世界上出现了第一个城市化水平达到50%以上的国家——英国;②1851年—1950年:城市化在欧
第37题:[单选题]《铁运客运运价规则》中规定,行李、包裹变更手续费(装运后)为()元/票次。
A.4
B.5
C.6
D.10
参考答案:D
第38题: [简答题]现代社会存在多种风险,如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和火灾、踩踏等安全事故。事实上,灾害的发生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在对于这一话题的讨论中出现了两个观点:观点一:人类不能避免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浩劫。观点二:人类只有加强对风险的防范和管理,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才能避免和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请运用规律和联系的知识,评价以上两个观点是否准确,并加以分析说明。
参考答案:
规律是事物发展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人们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发挥主观能动性,更好地认识和利用规律。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
对观点一要作具体分析。人类的认识和实践水平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始终有待提高和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人类不能完全避免自然灾害。但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类一方面可以通过对规律的认识,预见自然灾害的发生,防范和限制自然灾害对人类的破坏作用。另一方面,人们可以通过改变或者创造条件,限制某些自然灾害发生破坏作用的范围。观点一强调了规律的客观性,而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因此观点一是片面的。
观点二强调了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的重要性。人类把握灾害发生的因果联系,能够提高防灾的自觉性和预见性。有了对后果的科学预见,才能知道自己的具体行动,促使事物向人们所期望的结果发展。因此观点二准确。
我来回答:
最新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