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单项选择]
石油炼制工艺流程的仪表控制中,I、R、C、A作为后继字母所代表的功能含义是()A. 指示;记录;调节;报警
B. 记录;指示;调节;报警
C. 记录;指示;报警;调节
D. 指示;记录;报警;调节
参考答案:A
第2题:
[单选题]入室搜索前,开门时保护武器的正确做法是()。A.枪入套
B.背后拿枪
C.举枪对准门
D.收于腰间,枪口指向门
参考答案:D
第3题:
[多选题] 机组的振动方向有( )A.斜向
B.垂直
C.横向
D.轴向
参考答案:BCD
第4题: [单项选择]
女性,12岁。术中出现心跳、呼吸骤停。复苏中紧急采取的循环支持措施是()。A. 心脏按压
B. 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
C. 积极补液,保证重要脏器灌注
D. 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
E. 以上都是
参考答案:E
第5题: [简答题]
在MME上配置ENODEB,需要规划并配置哪些数据?参考答案:
首先,需要确定MME侧的S1mme地址和enodeb侧的S1-C地址段;
其次,确定SCTP通信端口;
还有,TAC清单与SGW归属关系。
得到以上基本的规划数据后,在MME里需配置本地地址,SCTP端口号,S1-C路由,及TAC等。
第6题: [判断题]
在编制预计资产负债表时,对表中的年初项目和年末项目均需根据各种日常业务预算和专门决策预算的预计数据分析填列。( )
参考答案:错
答案解析:[解析] 预计资产负债表中年初数是已知的,不需要根据日,常业务预算和专门决策预算的预计数据分析填列。
第7题: [单项选择]
()是反映井下最直观、最实际的第一手资料。A. 岩屑
B. 岩心
C. 钻时曲线
D. 颜色
参考答案:B
第8题:
[多选题]倒闸操作前应核对( ),执行监护复诵制度。A.A-设备名称
B.B-编号
C.C-位置
D.D-状态
参考答案:ABC
第9题:
[单选题]是磷酸二羟丙酮的异构物( )A.1,3-二磷酸甘油酸
B.3-磷酸甘油醛
C.磷酸甘油
D.2,3-二磷酸甘油酸
E.3-磷酸甘油酸
参考答案:B
第10题: [填空题]
降低地下水位的方法一般可分为明排水法、人工降低地下水位两大类;每一级轻型井点的降水深度,一般不超过()m。
参考答案:6
第11题: [简答题]
对比论述两次世界大战。(性质、起因、过程、重大事件后果和影响)参考答案:重要专题——
两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简称一战,1914年8月~1918年11月),是一场主要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全世界的世界大战,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卷入了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
一战的性质。
战争的性质是根据战争的目的而定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争霸性质的掠夺战争。
一战的起因和过程。
↘普法战争
1870~1871年,普鲁士与法国爆发普法战争,德法两国结怨,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
↘互立阵营
普法战争后,普鲁士首相俾斯麦担心法国报复,因此他采取结盟政策,围堵法国。德奥联盟后,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与意大利王国三国缔结“三国同盟”。
1907年,法国、英国和俄国因受到德国在奥斯曼帝国的力量威胁,组成“三国协约”。
争夺殖民地
20世纪初,帝国主义兴起,威廉二世即位,俾斯麦被罢,实行“世界政策”触犯了老牌殖民大国英国和法国的利益,德、法两国为了争夺在摩洛哥的利益,引发了两次摩洛哥危机。
↘欧洲火药桶——巴尔干
波斯尼亚事件:1908年10月6日,奥匈帝国以保护侨民为理由吞并托管的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这激起了想获得这两地的塞尔维亚的强烈反奥情绪。
两次巴尔干战争:使得大战一触即发。
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是欧洲爆发全面战争的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海上战争
虽然英德两国在战前争建无畏舰,但在整个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却只有一次大规模的舰队主力决战,那就是日德兰海战。舍尔海军上将率领的德国大洋舰队以相对较少吨位的舰只损失击沉了更多的英国舰只,取得了战术胜利,杰利科海军上将指挥的英国主力舰队成功地将德国海军封锁在了德国港口,在战争后期几乎毫无作为,从而取得了战略上的胜利。
德国在1917年1月决定恢复无限制潜艇战,即凡是在英国水域的船只,不论是敌方或是中立国的,都有可能被德国潜艇击沉,这大大影响了美国商船的航行,而且亦有美国商船被击沉的纪录,因此德美关系恶化,美国正式对德宣战。
日本出兵: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里投向协约国,向德国宣战,以获得德国在中国的山东的权益,并出兵占领青岛。日本的这种举动结果引起了中国民众的不满,并于其后导致了五四运动的发生。
其他国家参战:在美国参战后,拉丁美洲各国亦跟随美国向同盟国宣战,结果使这场战争的范围再度扩大。但这些国家大多在名义上参战,并未实际投入战争。
中国参战:1917年6月14日,张勋复辟,为段祺瑞所镇压,在英法的支持下,参加了协约国,对同盟国宣战。
德国革命
1918年8月~9月,不断传来的军事失败的消息使德国国内的矛盾加剧。9月,兴登堡建议在德国议会提出要“结束战争”。但德军的最高统帅部却仍死心不息,意图用剩余的海军舰只与英国海军进行最后决战。结果德国水兵因不愿送死,在基尔港发生起义,并迅速蔓延到整个海军及全国。11月9日,德国首都柏林亦发生十一月革命,德皇威廉二世只得宣布退位,并逃至荷兰,德国社会民主党组成临时政府,宣布成立魏玛共和国。11月11日,《贡比涅森林停战协定》签订,德国投降。
一战的后果和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持续了4年零3个月的时间,参战国达30多个,15亿人被卷入战争。这场人类历史上空前的磨难从政治、经济和外交关系上都对世界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
第一,大战所带来的最直接、最明显的后果是人力、物力的巨大损失和破坏。直接死于战争的军人达900万,另有2000多万受伤,350万终生残疾。另外,大战期间因饥饿和瘟疫而死的大约有1000万。从经济的角度估计,大战带来的损失也是非常惨重的。由于生产遭到严重打击,欧洲的工业发展倒退了8年。
第二,大战导致欧洲地位下降,使德、奥、俄帝国毁灭,英、法实力进一步削弱,美国和日本兴起,国际关系出现新的格局,开始了对欧洲霸权的削弱。
第三,一战最重要的政治后果之一就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在俄国的胜利,以及受俄国影响的一系列无产阶级革命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爆发。
第四,一战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如中国的五四运动、土耳其的凯末尔革命、印度的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等。
一战后人类的进步过程加速了,这当然是战争的发动者所始料未及的。但是,战后世界仍然存在着众多问题。战败的德国并不甘心自己的失败,苏俄要打破封锁包围,推进世界革命;中欧、东欧地区新诞生的国家还很脆弱,彼此间存在着众多矛盾和纠纷。此外,还有欧洲地位的下降,以英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的衰落。
所有这些都足以表明:一战后的世界将面临一个动荡时期和调整时期。
二战主要事件:
苏德战争初期,苏联失利的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专题
苏军在初期失利的原因,既有政治上对战争时机估计失误,也有经济军事上的准备不足以及敌我双方总实力对比上的差异等。其具体原因在于:
(1)在战争之初德苏实力对比上,德国大大超过苏联。
(2)德军在兵力武器装备方面占优势,事先又做了周密的部署和准备,特别是击败法国之后,解除了两线作战的后顾之忧,德军官兵都有近两年的实战经验,一开始就掌握了主动权。
(3)苏联对当时的战略形势估计不足,对德国闪击战认识不足,对德军主攻方向判断错误,对有关的重要情报分析错误,以致造成苏军的种种被动和失利。
(4)苏联的“肃反”殃及大批军队指挥人员,严重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5)希特勒德国总是施展一种突然袭击的战术,这种突然袭击的战术同现代化的军事技术(空军、坦克和机械化装备)相结合,使得苏联在初期产生了较为明显的溃败。
苏联建立“东方战线”的过程及其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专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后,苏联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先后侵占了6个邻近国家的全部或部分领土,建立了一条从波罗的海沿岸到黑海问的弧形“东方战线”。
1939年9月17日,苏联政府照会有关国家,宣布在大战中奉行中立政策,同时开始调整西部疆界:
(1)1939年9月17日,波兰政府逃亡国外的当天,苏联以波兰国家已不复存在为由,越过边界占领了波兰东部,后将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归并于苏联。
(2)1939年9月28日~10月10日,苏联先后同波罗的海沿岸的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三国订立《互助条约》,苏联可在三国建立海、空军基地驻扎军队,后三国加盟。
(3)1939年10~11月,苏联建议将芬兰边界向北推移20~30公里,要求以每年800万芬兰马克租借芬兰的汉科半岛30年。芬兰政府拒绝,苏芬战争爆发,最终芬兰战败求和。芬兰将苏芬边界中部的一块领土割让给苏联,苏联共获得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此外,芬兰以30年为期将汉科半岛及其附近岛屿租给苏联作为海军基地。
(4)1940年6月,苏联政府以罗马尼亚统治集团的政策严重威胁苏联边界的安全为由,要求将比萨拉比亚“归还”苏联,同时作为罗马尼亚统治比萨拉比亚22年的“补偿”,将布科维纳北部“移交苏联”,后两地分别并入苏联的摩尔达维亚和乌克兰加盟共和国。
这样,从1939年9月到1940年8月,苏联通过上述一系列行动,把西部边界向西推移了150~400公里,扩大了约37万平方公里面积的领土和2000多万的人口。这就是历史上“东方战线”的建立。
“东方战线”的建立,其影响是十分严重的:
(1)从当时的国际环境看,苏联的这些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西部防线。
(2)苏联用军事行动和武力威胁扩大疆界的大国沙文主义行为,损害了其他民族的主权,引起了恶感,所谓的“东方战线”并没有起到预期的作用。
(3)苏联损害了自己在世界上的形象。两国之间的国界,不能单凭实力任意改变。特别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大国在国际处境较为困难时,在对外政策上更应实行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以便团结更多的国家和民族,共同反对法西斯。
二战全面爆发、扩大、进一步扩大及达到最大规模的标志性事件。——第二次世界大战专题
(1)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9月3日,英法对德国法西斯宣战,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2)1940年4~5月,德国发动对北欧丹麦、挪威,对西线法国、比利时、卢森堡、荷兰的战争,标志着二战规模的扩大。
(3)1941年6月,德国发动对苏联的战争,把战火烧到整个欧洲地区,标志着战争规模的进一步扩大。
(4)1941年12月,日本发动侵略美国的太平洋战争,包括美国、中国以及拉美、大洋洲各国在内的反法西斯国家对德意日法西斯宣战,英、法、苏等国也对日宣战,二战达到了最大规模。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过程。——第二次世界大战专题
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是反法西斯国家取得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重要因素之一。
(1)战争初期,西欧诸国迅速沦亡后,波兰、挪威、荷兰、比利时等国就相继在英国建立了流亡政府,在国外继续反法西斯的斗争。这可以被看做西方反法西斯同盟的最初模型。
(2)法国的迅速败降对尚未卷入战争的美国震动很大。1941年春天,美国国会通过了《租借法》,以借贷的形式向英国提供援助。随后,英美共同制订了ABC—1计划,确定两国“先欧后亚”战略,标志着英美结成了事实上的反法西斯同盟。
(3)1941年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关键时期。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后,美英两国签署了《大西洋宪章》,宣称不承认法西斯国家通过侵略所造成的领土变更,10月,美、英、苏在莫斯科签订美英以武器装备供应苏联的第一个议定书,三国首次采取联合行动。
(4)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正式参战,反法西斯阵线迅速扩大。1942年1月1日,美、英、中、苏等26个反法西斯国家在华盛顿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此后有21个国家签字,保证运用自己全部的军事和经济资源,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互相合作。
这一宣言的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
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第二次世界大战专题
二战后期,美、苏、英三大国为了协调军事行动,争取尽快打败法西斯,重新安排战后的国际事务而先后召开了三次重要的国际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
(1)1943年底,在反法西斯战争取得了有利于反法西斯阵营的根本性转折的情况下,美、英、苏三国首脑会议在伊朗的首都德黑兰进行。德黑兰会议商讨了开辟第二战场问题。会议还就彻底歼灭德国法西斯、如何处置战败后的德国、波兰疆界的变迁、建立国际组织、苏联参加对日作战等问题交换了意见。会后通过《德黑兰宣言》。
(2)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是在德国败局已定的情形下召开的,三大国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举行会议,就如何处置战后德国、波兰的疆界及其政府、联合国的机构及安理会国家组成、苏联参加对日作战等问题基本达成协议。它对协调盟国加快战胜德、日法西斯的步伐,确保早日打败法西斯,建立联合国都起到了进步作用。
作为苏联参加对日作战的条件,美苏背着中国签订了以中国领土主权作为交易的秘密协定,暴露了雅尔塔会议的强权色彩。
(3)第三次大国首脑波茨坦会议是在德国投降、欧战结束、日本垂死挣扎的情形下,于1945年7月在柏林附近的波茨坦召开的。此次会议着重讨论了战后世界的安排、欧洲各国政府组成、国际组织、战争赔款等问题,还讨论了对日作战等问题,签署了敦促日本立即投降的《波茨坦公告》。这是二战期间召开的时间最长的一次会议。
综观这三次会议,尽管大国首脑会议均有大国主宰国际事务、划分势力范围、争利争霸的倾向,但二战期间大国首脑会议在主流上都是为了加强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有利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从而加速了法西斯国家的溃败,积极推动了二战的早日全面胜利结束,并为战后世界的和平与安全、新的世界秩序的建立做了必要的准备,因而是值得充分肯定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第二次世界大战专题
人类历史上至今出现了两次世界大战,两次世界大战最大的不同是性质的差异:
(1)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两个帝国主义军事集团同盟国与协约国,为了瓜分殖民地、争夺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市场而进行的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法西斯德国、意大利以及日本对反法西斯国家发动的一场规模更大的侵略战争。
(2)对于遍布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的反法西斯国家来说,它们所进行的战争,就是为了维持世界和平与进步,因此,第二次大战自始至终都是一场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
从法西斯发动局部战争、英法美苏参战前,世界人民就展开了反对法西斯的正义战争。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埃塞俄比亚人民的反意斗争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3)二战不仅打败了法西斯主义,更教育了世界人民,使争取和平进步的民主思想深入人心,战争期间所确立的新秩序也较多地倡导了和平、民主、独立的原则,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二战性质的进步性。
(4)也有学者认为二战性质不是一成不变的,如二战初期,当战争局限于欧洲部分地区时,德意与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进行的战争,属于帝国主义战争的性质;当苏美参战、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才演变成一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地位或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意义。——第二次世界大战专题
(1)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曾经出现的规模最大、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次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充分暴露了法西斯主义的罪恶本性,二战的胜利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不可一世的德、意、日法西斯被彻底打败,主宰世界格局几百年的传统资本主义强国英、法等国也遭到了很大的削弱。
(2)第二次世界大战使社会主义政治和民族民主政治得到了新的发展。社会主义越出了苏联一国的范畴,欧亚社会主义国家连成了一片。中国人民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极大地壮大了世界革命的力量,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3)规模空前的二战使占世界人口大多数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参加了这场正义战争,从而促进了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空前高涨。战后,世界殖民体系解体,亚非拉一系列独立国家相继出现,加快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4)第二次世界大战推动了战后世界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战争显示了经济的决定性作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催化剂,战争期间,各国政府均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推动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大国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战专题
中国军民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早在1931年,日本就发动了侵略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1937年又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在欧战爆发和核抵抗运动之前,就进行了反法西斯侵略的武装斗争。
(2)中国第一个建立了广泛的反法西斯侵略的民族统一战线,以自己的斗争挫败了法西斯国家的速胜战略,在纳粹德国闪击欧洲之前,使日本法西斯陷入了长期战争的泥潭。
(3)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牵制了日军主力,阻碍了日德法西斯的进一步勾结,抗战使日本无暇西顾,从而将德日两个法西斯主力国力量分割孤立,打乱了法西斯的战略安排。
(4)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还使反法西斯盟国“先欧后亚”的战略方针得以实现,用巨大的牺牲,减轻了法西斯势力在东方对英、法、美的压力,推迟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使苏联避免了两线作战的局面,从而对整个战争的进程和结局发生了重大影响。
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大国之一,是亚洲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主力,是亚洲太平洋战场的主要承担者,抗击和牵制了日本海外军事力量的主力。
中国人民在抗战中创造的被压迫民族打败帝国主义强国的经验,对世界各国人民,特别是被压迫的国家和人民具有普遍的意义。
战争后期大国会议在对未来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安排上把中国作为常任理事国之一,是由于中国人民对反法西斯二战做出了卓越贡献。
第12题: [多项选择]
“客户信息-查询-账户-对私-账户信息”交易可以实现以下()功能。A. 活期账户信息查询
B. 一本通主账户查询
C. 定期账户信息查询
D. 卡信息查询
参考答案:A, B, C, D
第13题:
[单选题]《铁路客车运用维修规程》(铁运〔2006〕27号)自()起施行。A.2006年4月l日
B.2006年5月l日
C.2006年6月l日
D.2006年7月l日
参考答案:C
第14题:
[单选题]患儿,男,8岁。水肿,尿蛋白(+++),RBC 0~2个/HP,血白蛋白19g/L,胆固醇6.8mmol/L,血压不高
A.原发性肾病(单纯型)
B.原发性肾病(肾炎型)
C.先天性肾病
D.继发性肾病
E.遗传性家族性肾炎
参考答案:A
第15题: [单项选择]
色素失禁是指黑素颗粒移行至()A. 基底层
B. 颗粒层
C. 真皮内
D. 皮下组织
参考答案:C
第16题: [单项选择]
按照项目管理学的基本理论,项目管理的核心任务是项目的目标()。A. 管理
B. 规划
C. 控制
D. 比较
参考答案:C
第17题: [多项选择]
如果海淀区法院对此案作出判决后,王莫婵才得知自己的权利被侵犯,下列表述中哪些是正确的( )A. 王莫婵可以向上级法院提起诉讼
B. 王莫婵可以王萧峰、王乔峰为被告重新提起诉讼
C. 如果王萧峰、王乔峰提起上诉,王莫婵可以参加二审
D. 要求原审法院再审
参考答案:B,C
答案解析:[解析]本题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57条,第58条规定。
第18题:
[判断题]临时处理插入的短轨,不宜在线路上长时间保留,应在不超过一个月的时间内采取焊接短轨的方法进行永久处理(非提速区段)。 ( )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A
第19题:
[判断题]钻磨冲砂洗井时要加强坐岗,防止高压产层暴露导致溢流。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A
第20题:
[判断题]动火作业间断或终结后,应清理现场,方可离开。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B
第21题: [单项选择]一般与设备伪影
无关的因素是
A. 机器主磁场强度
B. 磁场均匀度
C. 软件质量
D. 机器设备的安装、调试
E. 机器生产日期
参考答案:E
答案解析:设备伪影是指机器设备所产生的伪影。它包括机器主磁场强度、磁场均匀度、软件质量、电子元件、电子线路以及机器的附属设备等所产生的伪影。设备伪影主要取决于生产厂家设计生产的产品质量,某些人为因素如机器设备的
第22题: [判断题]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的专职警察机构是清政府于1905年在北平建立的“巡警部”。 ( )参考答案:对
答案解析:[解析] 公安机关依法享有使用警械、武器实施管理、守卫、保护、制服和杀伤的权力,有权依法对警卫、守卫、守护目标采取武装保卫措施,以确保其绝对安全。
第23题: [多项选择]
在Excel中,公式SUM(B1:B4)等价于( )。A. SUM(A1:B4 B1:CA)
B. SUM(B1+B4)
C. SUM(B1+B2,B3+B4)
D. SUM(B1,B2,B3,B4)
参考答案:C,D
答案解析:[解析] 题中公式是对四个单元格的数据求和。只有C、D项是对的。
第24题:
[单选题]下列风险中,属于建筑工程保险责任的是( )。A.因意外事故造成邻近地区第三者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
B.错误设计引起的损失、费用和责任
C.原材料缺陷或工艺不善引起的保险财产本身的损失
D.全部停工或部分停工引起的损失、费用或责任
参考答案:A
此题考查建筑工程保险责任。建筑工程保险责任可以分为物质损失和第三者责任部分的保险责任。物质损失部分的责任为保险单列明保险期限和工地范围内保险财产,除责任免除之外的任何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的物质损失,保险人均负责赔偿。第三者责任保险包括在保险期间因建筑工程发生意外事故造成工地以及邻近地区第三者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而依法应当由被保险人承担的赔偿责任,以及事先经保险书面同意的被保险人因此而支付的诉讼费用和其他费用,但是不包括任何罚款。
第25题: [单项选择]
开工前,()必须对工作面安全情况进行全面检查,确认无危险后,方准人员进入工作面。A. 班组长
B. 安全员
参考答案:A
第26题:
[多选题]UPS电源由()等组件构成。A.整流模块
B.逆变器
C.蓄电池
D.静态开关
参考答案:ABCD
UPS电源由(整流模块、逆变器、蓄电池、静态开关)等组件构成。
第27题: [单项选择]
()很可能是学习动机缺乏的主要表现之一。A. 考试焦虑
B. 注意力不集中
C. 失眠
D. 抑郁
参考答案:B
第28题: [单项选择]
在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中,可以帮助组织建立基本秩序和准则的是()工作。A. 标准化
B. 计量
C. 质量教育
D. 质量信息
参考答案:A
第29题: [单项选择]
下列黄酮类化合物水溶性最大的是()A. 查耳酮
B. 二氢黄酮
C. 异黄酮
D. 花青素
E. 黄酮醇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了黄铜类化合物的溶解性大小。一般情况下,黄酮、黄酮醇、查耳酮平面性强的分子,分子间作用力较强,难溶于水;二氢黄铜和二氢黄酮醇因非平面性分子,分子排列不仅米,分子间作用力较小,溶解度稍大。花色苷
第30题: [多项选择]
下列有关食物与药物相互作用的描述正确的是()A. 各种白酒与呋喃唑酮同用会出现呼吸困难、头痛、恶心
B. 乳酪食品与苯乙肼同用会出现高血压危象和脑出血
C. 葡萄柚汁与特非那丁同用可造成心律失常而中毒死亡
D. 服用布洛芬时用咖啡水或可乐同服有利于机体止痛
E. 茶叶与硫酸亚铁同用可生成难溶性化合物
参考答案:A, B, C, E
答案解析:葡萄柚汁对肝药酶有抑制作用,从而抑制了特非那丁的代谢,使体内特非那丁的浓度突然升高,造成心律失常而中毒死亡。茶叶中含有大量鞣酸,易与铁结合,形成不溶性鞣酸铁,从而阻碍铁的吸收。呋喃唑酮可抑制乙醛脱氢酶
第31题:
[单选题]处置台风灾害时需要调集的力量不包括( )A.消防队(站)
B.车辆装备
C.专家队伍
D.社会力量
参考答案:C
第32题: [填空题]
优质汽酒的特点是酒液色泽正、酒香浓爽、(),开瓶时汽足泡多。参考答案:纯清透亮
第33题:
[单选题]在电分段、软横跨等处作业,中性区及一旦断开开关有可能成为中性区的停电设备上均应接地线,但当中性区长度小于( )m时,在与接地设备等电位后可不接地线。(职工)(应知应会-《高速铁路接触网安全工作规则》第六十七条)
A.10
B.12
C.16
D.24
参考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