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培训考试
题目详情:
发布时间:2024-03-19 07:46:43

[单选题]在课堂上,某教师注重创造自由氛围,鼓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不把自己的意识强加给学生,该教师对课堂管理的领导方式属于()。
A.参与式
B.监督式
C.放羊式
D.控制式

更多"[单选题]在课堂上,某教师注重创造自由氛围,鼓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不把"的相关试题:

[单选题]在课堂上,某教师注重创造自由气氛,鼓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该教师对课堂管理的领导方式属于()。
A.参与式
B.监督式
C.放羊式
D.控制式
[简答题]某教师开展了题为《格尔尼卡》的自主性美术学习活动,教师先让学生自由组合,然后搜集作品相关资料并进行分析与探究,最后以学生分组汇报的形式结束活动。这节课气氛活跃,学生热情高涨,积极参与……然而观摩此课的老师却提出了一些批评。如:这样的课堂学习效率过低,不利于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知识:学生的答案“异想天开”,偏离教材中的解释太远…… 问题:针对上述案例,请你谈一谈自主性学习美术活动的利弊,如果你是美术老师,如何更好地开展此类美术活动。
[简答题]某教师开展了题为《格尔尼卡》的自主性美术学习活动。教师先让学生自由组合,然后让其搜集作品相关资料并进行分析和探究,最后以学生分组汇报的形式结束活动。这节课气氛活跃,学生热情高涨,积极参与……然而观摩此课的教师却提出了一些批评,如:这样的课堂学习效率过低,不利于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知识;学生的答案“异想天开”,偏离教材中的解释太远…… 针对上述案例,请你谈一谈自主性美术学习活动的利弊;如果你是美术教师,如何更好地开展此类美术教学活动?
[单选题]某教师在思想品德课堂上特别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善于提问学生,并通过多样的话语评价每个学生的回答,比如“声音很洪亮”“善于观察生活”“概括总结能力较强”等。该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体现了()要求。
A.强调学生既是评价对象。也是评价主体
B.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
C.对学生的能力发展给予肯定性评价
D.把对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评价放在突出位置
[简答题]下面是某教师的教学活动片段,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某教师在讲授“What can you do”一课时,是这样进行教学的。 (1)教师用媒体播放歌曲“Good morning to you”,播放完毕后向所有学生问好。 (2)首先复习一些学过的短语,并播放相关的幻灯片。 (3)教师借助幻灯片创设情境并分别引入教学材料。 (4)结课前,播放所学课文的音频,再次回顾本次课的内容。 问题: (1)该教师采用了什么形式进行课堂教学? (2)请依据新课程理念,谈谈这种形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优缺点。
[单选题]头脑风暴法(  )的目的是创造一种自由、宽松、祥和的氛围。
A.准备阶段
B.热身阶段
C.畅谈阶段
D.解决问题阶段
[简答题]阅读以下某教师制定的地理期末总评成绩加分规则,回答问题。 某教师为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曾制定过一项“地理期末总评成绩加分规则”,在每学期的第一节课向学生公布。具体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如果你在课堂上提出1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或有创意地解答1个问题,期末成绩加1分: (2)如果你结合地理学习内容撰写1篇小论文并在班级演讲,期末成绩加2分; (3)如果你给班级出1期地理黑板报或墙报,期末成绩加2分; (4)如果你策划并组织1次地理班会,期末成绩加2分; (5)如果你在全校范围内组织1次地理课外兴趣活动,期末成绩加5分。 问题: (1)结合材料分析这项加分规则的优点。(10分) (2)指出这项加分规则的缺陷或弊端。(6分)
[单选题]阅读某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材料,按要求答题。 某教师想借助《说“木叶”》这篇课文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阅读能力,围绕节选的重点段落设计批判性阅读任务。课文节选内容如下: 从“木叶”发展到“落木”,其中关键显然在“木”这一字,其与“树叶”或“落叶”的不同,也正在此。“树叶”可以不用多说,在古诗中很少见人用它;就是“落叶”,虽然常见,也不过是一般的形象。原来诗歌语言的精妙不同于一般的概念,差一点就会差得很多;而诗歌语言之不能单凭借概念,也就由此可见。从概念上说,“木叶”就是“树叶”,原没有什么可以辩论之处;可是到了诗歌的形象思维之中,后者则无人过问,前者则不断发展;像“无边落木萧萧下”这样大胆的发挥创造性,难道不怕死心眼的人会误以为是木头自天而降吗?而我们的诗人杜甫,却宁可冒这危险,创造出那千古流传、形象鲜明的诗句;这冒险,这形象,其实又都在这一个“木”字上,然则这一字的来历岂不大可思索吗?在这里我们就不得不先来分析一下“木”字。 围绕上述内容设计的相关批判性阅读任务,合适的是(  )。
A.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段文字
B.勾画出体现诗歌语言特征的关键语句
C.概括“木叶”与“落叶”的内涵差异
D.评析作者论述“木叶”相关问题的思路
[单选题]某教师在学习苯的结构的课堂上,让学生自由讨论,提出自己对苯分子结构的猜想。有的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但是又有学生提出不同的看法,并以参考书为依据。老师激发学生讨论说:“大家有分歧是允许的,最好能说出自己观点的依据。”这个教学片断体现了教学互动方式的(  )。
A.单向性
B.双向性
C.多向性
D.成员性
[单选题]某教师在讲述“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时,选取了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引导学生思考《格萨尔王传》的创作和流传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参与。该教师运用的教学方法是()。
A.谈话法
B.导学法
C.案例法
D.讲授法
[简答题]某教师“DNA分子的结构”的教学片段: (1)问题情境创设:看似麻花卷的DNA为什么能成为高科技的标志 它是怎么储存遗传信息的 又是怎样决定生物性状的 (2)出示资料,并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1:沃森和克里克利用了前人的哪些经验和科学成果 这对你理解生物科学的发展有什么启示 问题2:他们在建构模型的过程中出现过哪些错误 他们是如何对待和纠正这些错误的 问题3:沃森和克里克默契配合,他们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过程,作为科学家合作研究的典范,在科学界传为佳话。他们的这种工作方式给予你哪些启示 其对DNA分子结构具有什么意义 (3)出示课本的结构模式图,引导学生读取图中的信息,并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1:观察DNA由几条链构成 这两条链的位置关系如何 它们的方向一致吗 它具有怎样的立体结构 问题2:DNA的基本骨架由哪些物质构成 分别位于DNA的什么部位 问题3:什么是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碱基位于DNA的什么位置 问题4:脱氧核苷酸的三个组成成分怎样连接 脱氧核苷酸间又是如何连接的 (4)模型建构,四人小组自备材料合作构建模型,组内、组间合作与交流,及时反馈学习效 果,引证所学概念,并引发新的问题探究。 问题情境创设: 问题1:发现组员出错时有什么感受 你对你们的成功(不成功)的经验有什么感想 问题2:每个小组的DNA相同吗 DNA之间的差异主要在哪里 问题3:大家的组装方式有什么不同吗 问题4:你觉得细胞在形成新的DNA分子时会以哪种方式进行 回答以下问题: (1)围绕上述材料内容,谈谈该教师创设问题情境的目的与作用。 (2)材料中提到的建构DNA双螺旋模型,属于哪一种模型 请结合高中生物教材内容,列举两种同类型的模型实例。
[单选题]创造创新氛围的途径不包括(  )。
A.保护员工创新积极性
B.适当提出批评
C.建立开放式的沟通渠道
D.给予员工充分的信任
[单选题]某教师衣着邋遢,不讲个人卫生,他认为教师课教好就行了。教师的言行违反了哪一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
A.教书育人
B.为人师表
C.严谨治学
D.爱岗敬业
[单选题]某教师衣着邋遢,不讲个人卫生,他认为教师课教好就行了。该教师的言行违反了哪一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
A.教书育人
B.为人师表
C.严谨治学
D.爱岗敬业

我来回答: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会员特权] 开通VIP, 查看 全部题目答案
[会员特权] 享免全部广告特权
推荐91天
¥36.8
¥80元
31天
¥20.8
¥40元
365天
¥88.8
¥188元
请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点击支付即表示同意并接受了《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系统将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订单号: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重要提示:请拍照或截图保存账号密码!
我要搜题网官网:https://www.woyaosouti.com
我已记住账号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