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学历类考试 > 中国法律思想史
题目详情:
发布时间:2023-10-07 13:37:23

[单项选择]根据史料记载,五刑已完备的是在()
A. 朝
B. 西周
C. 夏朝
D. 尧

更多"根据史料记载,五刑已完备的是在()"的相关试题:

[单项选择]秦朝设郡的数目,《史记》记载是36郡。后世学者根据其他史料记载又有46郡等说法。新近出土的秦简,进一步印证了秦郡设置的数目前后是有变化的。这说明()
A. 《史记》和出土秦简都是第一手资料
B. 出土秦简的史料价值高于文献记载
C. 考古资料通常可以验证或补充文献记载
D. 新近出土文物史料价值高于以前出土文物
[名词解释]五刑
[简答题]五刑指什么?
[简答题]简述西周的五刑制度。
[单项选择]秦汉的“具五刑”指的是()
A. 五种刑罚具备
B. 适用五刑中的一种
C. 一种特殊的死刑
D. 五种刑法名称
[单项选择]用于表明会计业务已办妥、结算过程已终止、资金流转已结束、账务记载已完成后,加盖于客户回单、原始转账凭证以及记账凭证上的会计印章是:()。
A. 存款专用章
B. 会计业务专用章
C. 转讫章
D. 业务受理章
[单项选择]

据《论语》记载,春秋时期已有“百工之肆”。这表明当时()
①手工业分工细致
②民营手工业有较大发展
③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④中国手工业生产领先世界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简答题]

材料一我国户籍制度源远流长,最早的户籍制度起源于古代赋税制度和征兵制度。据甲骨文记载,商王朝已开始实行人口登记制度,有“登人”或“登众”,即临时征集兵员的记载。春秋战国时期,为了敛收田赋和征集兵员,各诸侯国采用“编户”和“定籍”等办法进行人口控制,秦国创建了“士农工商”四民体系,不迁不移,恒业不变,确立了以“立户分户”、“什伍连坐”和“使民无得擅徙”为内容的户籍管理制度。汉代实行“编户齐民”制度,并且在中央地方设置户籍管理的专职官员。隋唐时期,统治者为防止民户逃亡,在继续推行北魏时期“三长制”的基础上,实施“大索貌阅”,大量隐漏户口被查出,增加了政府控制的人口和赋税收入。到了宋朝中叶,运用保甲法来管理户籍,目的是加强人口控制,增加税收和改革兵制。元朝的户籍制度出现了新的特点,它将居民按职业划分为若干种户,不同类别的种户具有不同特权。明清的黄册登记制度同样强调不同人的不同特权。随着雍正王朝“摊丁入亩”税收政策的实施,国家税收由人头税转向财产税和土地税。
材料二到了近代,巡警制度开始在全国推广,以巡警体制主管的户口登记非常严密,户口登记内容包括户数、口数以及户内成员的姓名、年龄、职业、籍贯等。1911年,晚清政府在考察欧美各国之后,认识到“宪政之进行无不以户籍为依据,而户籍法编订又必由民法与习俗而成”,出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户籍法》单行法规,但晚清政府的灭亡,《户籍法》随之搁浅。北洋时期,政府将保甲制度与近代警察制度相结合,制定并颁布了《警察厅户口调查规则》(1915年)、《县治户口编查规则》(1915年)、《京兆各属户口编查单行细则》(1916年)等条例。南京国民政府参照英、美、德、日等国户籍及人事登记的法律制度,于1931年正式颁布了《户籍法》。但由于国民党发动了内战,《户籍法》在国统区被《剿匪区内各县编查保甲户口条例》(1932年)、《保甲条例》(1937年)、《县保甲户口编查办法》(1941年)所代替。《户籍法》在实践中未能得

[填空题]青秀山历史悠久,据()记载,东晋时期已有道人罗秀在此炼丹,山上建有寺庙。明代刑部主事董传策被贬到南宁,他常游青山,留下《青山歌》等放多诗篇,之后青秀山盛及一时。
[填空题]西周的学校已形成完备的系统:分为(),小学,大学,乡校。
[判断题]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中已有针砭、艾灸治疗记载。
[单项选择]

《汉书》中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①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②商品经济的发展客观上促进了商人地位的提高
③农民的政治地位处在社会最底层
④商人受歧视压制的现象开始转变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名词解释]先秦校勘记载
[单项选择]

《汉书》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尊农夫,农夫已贱矣”。这段话表明当时()
①重农抑商
②商业比农业更能获利
③商人在政治法律上受歧视
④农民在政治法律上受尊重保护
⑤农民比商人更有社会地位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
[名词解释]任意记载事项
[判断题]票据金额的中文大写记载与数字记载有差异时.以中文大写记载的金额为准。
[单项选择]《汉书•食货志》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这表明()
A. 朝廷重农,百姓抑商
B. 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皆重农抑商
C. 重农抑商政策出现背离现象
D. 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我来回答: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会员特权] 开通VIP, 查看 全部题目答案
[会员特权] 享免全部广告特权
推荐91天
¥36.8
¥80元
31天
¥20.8
¥40元
365天
¥88.8
¥188元
请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点击支付即表示同意并接受了《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系统将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订单号: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重要提示:请拍照或截图保存账号密码!
我要搜题网官网:https://www.woyaosouti.com
我已记住账号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