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题目详情:
发布时间:2023-11-25 02:32:24

[简答题]

背景材料:
4岁的小亮在电视上看到小哥哥在大海里游泳很羡慕,第二天他在幼儿园里告诉老师和小朋友们说,他去大海里玩了。

问题:
(1)请分析小亮这一行为的性质和产生这一行为的可能原因。
(2)如果你是老师,将如何对待小亮的这一行为?


更多"背景材料: 4岁的小亮在电视上看到小哥哥在大海里游泳很羡慕,第二天"的相关试题:

[简答题]

背景材料:
阅读下列三段高中化学中有关“硫及其化合物”的材料。
材料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的内容标准:通过实验了解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材料二“硫的转化”一节位于人教版《化学1》第四章第三节,以硫及其化合物的转化为线索,探索硫在自然界中的转化、硫在实验室中的转化,以及硫在生产生活中的转化。
材料三对于“硫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内容.教学中应突出“不同价态的硫元素”及“硫的转化”这种以元素为核心的教学观点,从硫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转化,从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的大视野出发,介绍硫及其化合物的有关知识。从认识硫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转化到在实验室里自己设计实验,实验含有不同价态硫元素物质之间的转化,再到硫的转化在工业生产中和环境保护中的运用,这样多角度多层面的介绍才能够真正提高学生对化学的理解力。

问题: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硫的转化”这一教学内容的有关任务:
(1)试确定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2)说明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3)说明本节课教师可以使用的教学方法。
(4)请给出对本课内容进行“硫的转化”教学活动的设计思路。


[简答题]如何选择与选题有关的背景材料?
[简答题]

背景材料:
阅读下列三段高中化学教学中有关"硫及其化合物"的材料。
材料一《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的内容标准:通过实验了解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材料二"硫的转化"一节位于鲁科版《化学1》第三章第三节,以硫及其化合物的转化为线索,探索硫在自然界中的转化、硫在实验室中的转化,以及硫在生产生活中的转化。
材料三对于"硫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内容,教学中应突出"不同价态的硫元素"及"硫的转化"这种以元素为核心的教学观点,从硫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转化,从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的大视野出发,介绍硫及其化合物的有关知识。从认识硫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转化、到在实验室里自己设计实验,实验含有不同价态硫元素物质之间的转化,再到硫的转化在工业生产中和环境保护中的运用,这样多角度多层面的介绍才能够真正提高学生对化学的理解力。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硫的转化"这一教学片段的有关任务:

问题:
(1)试确定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2)说明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3)说明本节课教师可以使用的教学方法。
(4)请对本课内容进行"硫的转化"的教学活动设计。


[简答题]什么是新闻的背景材料?其作用是什么?
[单项选择]

背景材料中最先进的要属()系统。


A. 渐变背景纸
B. 连地背景纸
C. 抽象背景布
D. 背景合成
[简答题]背景材料的运用对新闻作品有哪些影响和作用?
[简答题]

背景材料:
阅读下列三段高中化学教学中有关“铁的重要化合物”的材料。
材料一:《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的内容标准: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
材料二:“铁的重要化合物”内容属于高中化学必修阶段的无机元素化合物教学内容,必修化学课程中的无机元素化合物知识安排在《化学1》的“主题3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中。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使用教科书《化学l》的目录(略)。
材料三:以下是某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1:创设情景,利用铁及其化合物的图片引入,阅读教科书“资料在线”栏目。
教学活动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铁元素有3种价态。
教学活动3:阅读“方法导引”栏目内容.引导学生列举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有哪些。
教学活动4:学生阅读“工具栏”内容,思考如何鉴别二价铁与三价铁,教师演示氯化亚铁、氯化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和KSCN溶液反应的实验,学生观察、思考。
教学活动5:教师引导学生设计Fe→Fe2+、Fe2+→Fe、Fe3+→Fe、Fe→Fe3+、Fe2+→Fe3+、Fe3+→Fe2+转化的实验方案。
教学活动6:学生分成3个大组(2人为1小组),分别完成Fe→Fe2+、Fe2+→Fe、Fe3+→Fe、Fe→Fe3+、Fe2+→Fe3+、Fe3+→Fe2+的实验。
教学活

[简答题]

背景材料:
阅渎下列三段高中化学教学中有关“铁的重要化合物”的材料。
材料一《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的内容标准: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
材料二“铁的重要化合物”内容属于高中化学必修阶段的无机元素化合物教学内容,必修化学课程中的无机元素化合物知识安排在《化学1》的“主题3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中。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使用教科书《化学1》的目录: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第三节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材料三以下是某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关于铁的氧化物的介绍,利用分类法归纳FeO、Fe2O3、Fe3O4的性质,并填写表格。
【学生实验1】氢氧化铁、氢氧化亚铁的制备与Fe3+离子检验(整合实验)。
【问题情景1】阅读课文,结合实验现象,思考与讨论:
1.利用KSCN溶液,可以根据什么现象检验溶液中Fe3+的存在?Fe2+离子遇到KSCN会产生相同的现象吗?
2.FeSO4溶液滴加KSCN溶液一段时间后,再次观察溶液的颜色,出现了什么变化?该变化说明了什么?由此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3.Fe(OH)2沉淀是什么颜色?为什么往Fe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后生成的沉淀会出现颜色变化?
【师生小结】
【问题情景2】
1.从Fe2+被O2氧化为Fe3+

[简答题]

背景材料:
阅读下列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有关"化学能与热能"的材料。
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
一、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
1.化学反应的本质
化学反应的过程,本质上就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
2.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物质的化学反应与体系的能量变化是同时发生的。
3.决定化学反应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的因素
(1)微观
取决于所有断键吸收的总能量与所有新键形成放出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2)宏观
化学能的变化取决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二、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1.两条基本的自然定律
(1)质量守恒定律
(2)能量守恒定律
一种形式的能量可以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能量,总能量保持不变。化学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热能和电能等。
2.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主要表现为热量的变化--吸热或放热
(1)放热反应: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2)吸热反应: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三、化学能的应用
1.利用热量进行生活、生产和科研。
2.利用热能使很多化学反应得以发生。

问题:
(1)写出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获得怎样的知识与技能。
(2)说明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3)设计一个运用旧知识引入新课的教学片段。


[判断题]事务处理训练是针对某个特定的问题,向参加者展示真实背景,提供大量背景材料,由参加者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简答题]

背景材料:
材料1: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食品安全问题直接影响着消费者的生命和健康,然而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较为完善的食品安全教育体系,公民主要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大众媒体了解食品安全信息。而大多数食品安全问题都与化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化学教学中进行食品安全教育是一个可行的方式。
材料2:2011年9月5日,央视财经频道《消费主张》栏目一则题为“杂味儿的味精”的报道,披露了青岛两家味精厂生产的味精中谷氨酸钠含量严重不足,除此之外,还含有超标的硫酸镁和食盐等杂质。

问题:
(1)在化学教学中进行食品安全教育,体现了化学新课程的什么基本理念?
(2)列举一个可以渗透食品安全教育的化学教学内容。


[简答题]

背景材料:
材料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内容标准】通过实验了解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活动与探究建议】(1)查阅资料并讨论:减少向大气中排放氮氧化合物、二氧化硫的措施。
(2)讨论:自然界碳、氮循环对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
材料二教科书的知识结构体系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1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第2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第3节硫和氮的氧化物
第4节硝酸硫酸
材料三某版本高中实验教科书,《化学》第四章第四节"氨硝酸硫酸"
第一部分片段
硫酸
硫酸除了具有酸的通性之外,还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浓硫酸具有很强的腐蚀性,且能与很多物质反应。图4.27向蔗糖中加入浓硫酸时,蔗糖变黑,体积膨胀,变成疏松多孔的海绵状的炭,并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实验4-9】
在一个带导管的胶塞侧面挖一个凹槽,并嵌入下端卷成螺丝状的钢丝。在试管里加入2ml浓硫酸,盖好胶塞,使铜丝与浓硫酸接触,加热。把放出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或紫色石蕊溶液中,观察现象。向上拉铜丝,终止反应,冷却后,把试管里的液体慢慢倒入盛有少量水的另一支试管里,观察溶液的颜色。

问题:
(1)确定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2)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3)写出【实验4-9】的现象,并列出化学方程式。
(4)由上述反应可以得出浓硫酸有哪些特性?怎样稀释浓硫酸?
(5)给这一节课设计一个导入方式。


[简答题]

背景材料:
迅猛发展的化学已成为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信息科学等领域的重要基础,它在解决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有关问题、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促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高中学生会接触到很多与化学有关的生活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实际,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开阔思路,综合运用化学及其他学科的知识分析解决有关问题。

问题:
(1)请举例说明,化学课程是与生产、生活等实际息息相关的。
(2)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做到与实际相联系?


[简答题]简述《祁连山北的旅行》一文背景材料的使用特色。
[简答题]

背景材料:
材料一高中化学《化学1》教材"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原文(略)。
材料二人教版化学1教材结构体系
引言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第三节氨硝酸硫酸

问题:
(1)简要分析教材中该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2)写出本课的化学三维教学目标。
(3)设计本节内容关于"氯气的性质和用途"的教学过程。


[简答题]

背景材料:
材料一化学知识是描绘化学的客观图景,化学事实、规律和理论等是描绘的结果,是人类通过化学研究得到的共同知识。化学认识是认识主体从化学视角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化学知识描述客观世界,解决的是什么;化学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解决的是怎么认识,认识到什么。化学知识是偏向静止的,在相对较长的时间内不会发展变化;化学认识是偏向动态的,是可以发生改变的,尤其是随着学习行为的开展而发生改变。化学知识是偏向客观的,是公认的:化学认识是偏向主观的,具有明显的个体性。
材料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师】两支烧杯中分别盛装同浓度(0.1mol/L)的盐酸和醋酸,你认为二者有什么不同?
【生】盐酸是强酸,醋酸是弱酸。
【师】(演示:分别测定盐酸和醋酸的pH)盐酸的pH为1,醋酸的pH为3。通过这个实验,你对盐酸和醋酸又有哪些新的认识?
【生】盐酸全部电离为H+和Cl-,醋酸部分电离,除了有H+、CH3COO-之外,还有CH3COOH。
【师】醋酸部分电离,电离程度如何?
【生】电离程度很微弱,因为pH=3,说明溶液中c(H+)=0.001mol/L,大约只有1%电离。

问题:(1)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对于学生转变认识、凝聚思维等有着积极的意义,化学教师应如何设置认知冲突?
(2)材料二中,教师运用什么方法来转变学生的认识?
(3)试以中学化学某一知识为例,写出认识该知识的基本思路。


[简答题]

背景材料:
以下是《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的教学过程。
引入--淡化结构对性质的影响,突出知识与用途的结合。
投影元素周期表,碳和硅元素被称为元素中的豪门二杰,碳统领了有机界,硅统领了地壳。
展示岩石、“金镶玉”、泳帽、航天飞船、瓷房子的图片,指出硅元素构成的物质的材料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学案自学、小组展示
学案包括以下八项内容:学习目标、知识回顾、新课导入、阅读理解、实验(问题)探究、思考交流、反馈练习、知识框图,结合初中学生已经有了关于二氧化碳的知识,学案从物质分类和化合价变化的角度回顾二氧化碳的性质,从而引出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可以与碱、碱性氧化物反应,但不溶于水,根据化合价判断它有弱氧化性,利用学案和课本引导学生阅读自学。
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学生自主完成二氧化硅的有关化学性质的化学方程式,小组互查,然后学生展示所书写的化学方程式,教师进行反馈矫正,学生的主要问题是二氧化硅和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不正确,个别同学认为二氧化硅和水反应。
交流与反馈
在自学的基础上,通过交流学生认识到可以利用硅酸钠和盐酸反应制备硅酸,教师为学生提供了相应的试剂,同学们小心翼翼地做实验,但是事与愿违同学们根本没有看到预想的结果。是什么原因导致实验的失败?教师继续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中的实验步骤。
教学中的展示、交流、反馈几个环节一般是交替进行的,例如:关于二氧化硅的性质教学,学生先交流然后展示,对展示中的问题教师及时予以反馈,还有硅酸的制备学生交流、实验、再学习,然后教师反馈强化。
总结
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板书进行总结,并归纳在学案上。

问题:
(1)请你分析本教学过程符合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哪种学习方式,其优点是什么?
(2)该种教学理念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3)教师在贯彻该教学理念时应怎样做?


[单项选择]

背景材料:某材料的全干质量为150g,吸水饱和后的质量为200g,自然状态下的体积为50cm3,绝对密实状态下的体积为40cm3

该材料的孔隙率为()
A. 20%
B. 80%
C. 75%
D. 25%

我来回答: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会员特权] 开通VIP, 查看 全部题目答案
[会员特权] 享免全部广告特权
推荐91天
¥36.8
¥80元
31天
¥20.8
¥40元
365天
¥88.8
¥188元
请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点击支付即表示同意并接受了《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系统将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订单号: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重要提示:请拍照或截图保存账号密码!
我要搜题网官网:https://www.woyaosouti.com
我已记住账号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