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以人口城镇化为支撑,能推进消费主导转型与改革,充分释放国内需求潜力,成为我国未来转型发展的突出优势和主要动力。请推导新型城镇化促进消费主导转型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路径()
①农民转为市民——从事第三产业——收入差距缩小——消费水平提高——消费主导转型
②农民转为市民——从事非农产业——收入增加——消费扩大——消费主导转型
③劳动力从农业流出——农业耕地扩大——机械化程度提高——农业现代化
④劳动力从农业流出——农村土地集中——规模效益提高——农业现代化
推动新型城镇化能推进消费主导转型与改革,释放国内需求潜力,是未来五年到十年转型发展的突出优势和主要动力。新型城镇化积极作用的传导路径正确的是()
①人口流出农村→农民失去土地→农民收入下降→社会不稳定
②人口流出农村→土地集中用于房地产开发→经济规模扩大→经济高质量发展
③农民转为市民→入城从事非农业→收人提高消费扩大→经济高质量发展
④劳动力摆脱零散生产经营→土地集中、科学规划使用→规模效益提高→农业现代化
二战后,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曾是全世界城镇化速度最快的地区。过度的城镇化进程使城镇人口数量大大超过工业化所能吸纳的程度,导致该地区出现诸如分配不公、失业高发、医疗和教育资源不足等社会问题,这被称为“拉美陷阱”。这启示我国要()
①科学把握城镇化推进的速度和节奏
②实现城镇化与工业化的良性互动
③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
④让城乡人民享受同样的公共服务
材料一城镇化是我国发展的一个大战略,城镇化不是简单的城市人口比例增加和面积扩张,而是要在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
材料二近十几年来,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城镇化进程逐步加快、城镇化水平日益提高。我国的城镇化水平以每年1%以上的速度提升,从1978年到2011年,城镇人口从1.72亿人增加到6.9亿人,城镇化率从17.92%提升到51.27%。
材料三在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中仍然存在诸多矛盾,如城镇体系发展不协调、大城市人口过度集中,资源环境承载力受到严重考验,小城镇建设遍地开花,相同职能类型的城镇重复建设,同时广大农村地区建设滞后。城镇化进程对资源消耗过大,对环境生态的破坏严重。城镇化速度与产业结构演进不协调、产业与居住配套不合理,各类产业园区、工业园区建设无序,既浪费珍贵的土地资源,又使生态环境恶化、同时园区的生活配套功能缺少,城市功能布局不合理等。城镇化速度太快,新增城市人口的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养老等配套需要健全,失地农民的补偿安置问题尚需改进等。这些矛盾阻碍了我国城镇化进程,妨碍了城镇化的健康发展,有悖于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的主旨。因此,我国必须走一条符合国情、具有创新精神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材料一城镇化率通常指一个地区常住于城镇的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城镇化过程是一个资源重新配置的过程。据有关专家预测,在我国,城镇化率每增加1个百分点,就意味着约有2000万农村人口进入城镇生活,带动交通、供水、供电、通信、文化娱乐等公用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住房、就学、就业需求的急剧增加。据统计,每增加1个城镇人口可带动投资2.5万元,每建设1平方公里的城镇基础设施可带动1.5亿元的投资。
材料二目前,我国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2.57%,城市人口历史性地超过农村人口。大量人口转为市民后,消费水平与方式发生变化,从买房、买家电、教育文化娱乐到吃穿用行,会产生巨大的消费转换效应,城镇化所能带动的内需是不可估量的。
联系材料一、材料二,运用财政作用的有关知识,简述城镇化进程对我国扩大内需的意义。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持续快速推进,城镇常住人口数量快速增长。目前我国近三成农业户籍人口居住在城镇,处于“半城市化”状态,普遍面临劳动保障和社会保障覆盖不足等问题。为此,我国政府正积极采取措施,努力实现新市民在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社会公平。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我国政府重视解决新市民问题的理由。
浙江省政府意识到城镇化不是简单的城市人口比例增加和面积扩张,而是要在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把提高浙江省城镇化的关键放在加快小城镇发展上;针对浙江省“一镇一品,一乡一业”的特色块状经济,走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具有浙江特色的“就地城镇化”之路。同时省政府将绍兴的柯桥、台州的路桥、诸暨的枫桥、温州的苍南等作为典型示范镇,从这些示范镇的城镇化过程中总结成功经验,并向全省推广。
材料中,浙江省政府在城镇化建设中遵循了“矛盾分析法”中的哪些道理?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这一要求的落实()
①有利于维护平等,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②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
③能够减少城市管理支出,减轻财政负担
④能够消除收入差距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