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学历类考试 > 高中历史
题目详情:
发布时间:2023-11-21 07:45:43

[单项选择]英国皇家学会会员钱乘旦教授认为:“法国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法国就确立起议会制度,不再发生革命了。”这段阐述中凸显了()
A. 革命的风暴到此结束
B. 资产阶级共和派完全掌握了政权
C. 经济发展直接导致政权突变
D. 各政治派别认同了宪法的价值

更多"英国皇家学会会员钱乘旦教授认为:“法国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的相关试题:

[单项选择]英国皇家学会会员钱乘旦教授认为:“法国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法国就确立起议会制度,不再发生革命了。”这段阐述中凸显了()
A. 革命的风暴到此结束
B. 资产阶级共和派完全掌握了政权
C. 经济发展直接导致政权突变
D. 各政治派别认同了宪法的价值
[单项选择]中外历史上,国民大革命、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都被称为“大革命”。其主要的依据是()
A. 领导阶级的革命性
B. 革命具有深远的积极影响
C. 革命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D. 革命目标的高度一致性
[单项选择]

下列关于法国大革命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拿破仑继承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②启蒙运动是法国大革命的经济根源
③《人权宣言》是革命的重大贡献
④大革命发生在英国工业革命期间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简答题]法国大革命的意义
[单项选择]“法国大革命使德意志人敏锐地意识到国家。”这句话表明法国大革命()
A. 大大阻止了德国的建立
B. 摧毁了德意志的封建统治
C. 直接帮助德国完成统一
D. 促进了德意志民族意识的觉醒
[简答题]大革命中的报刊概况。
[填空题]法国()的封建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1789年,巴黎人民攻占(),法国大革命爆发;法国大革命纲领性的文件是《()》,巴黎人民举行了3次起义将革命不断推向高潮;1799年11月,()政变上台,1804年5月,建立资产阶级君主制国家——()帝国即法兰西第一帝国,他制定《()》,用法律形式肯定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并为其他国家制定民法典提供范本,1815年,帝国覆亡。
[简答题]简述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
[单项选择]法国史学家托克维尔在论述法国大革命曾指出:“人们应当预见,大革命不是由某些集体事件引导,而是由一些抽象的原则和普遍的理论所引导。”“抽象的原则和普遍的理论”主要是指()
A. 君权神授
B. 基督教思想
C. 启蒙思想
D. 马克思主义
[多项选择]法国大革命启蒙运动主张()
A. 人人平等
B. 天赋人权
C. 三权分立
D. 自由平等
E. 民主自由
[填空题]六个“学会”是指教会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劳动、学会生活。
[单项选择]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中指出,“有件事看起来使人惊讶:大革命的特殊目的是要到处消灭中世纪残余的制度,但是革命并不是在那些中世纪制度保留得最多、人民受其苛政折磨最深的地方爆发,恰恰相反,革命是在那些人民对此感受最轻的地方爆发的”。托克维尔的这一看法()
A. 反映封建统治垮台的必然性
B. 不符合史实,观点错误。
C. 说明了法国大革命的特殊性
D. 反映了法国资本主义发展
[单项选择]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对法国大革命进行了深刻的探讨:“当我考虑到这场革命摧毁了那样多与自由背道而驰的制度、思想、习惯,另一方面它也废除了那样多自由赖以存在的其它东西,这时,我便倾向于认为,如果当初由专制君主来完成革命,革命可能使我们有朝一日发展成一个自由民族,而以人民主权的名义并由人民进行的革命,不可能使我们成为自由民族。”由此推断,托克维尔认为()
A. 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优良的社会制度
B. 不同时期自由所依赖的社会条件不同
C. 主张法国革命应该在专制君主倡导下进行
D. 法国大革命的彻底性有其弊端
[简答题]

材料一:原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美国亚洲学会会长何柄棣先生在《明初以降人口及相关问题》一书中论述了玉米和甘薯对明清时期的移民开发和人口增长所产生的影响,他写到:“直到十八世纪初,南岭山脉的大部分丘陵和山岭还覆盖着森林,农业较少开发。东南沿海各省日益增加的人口压力,最终迫使东南的贫苦农民开垦长江流域内地省份的丘陵和山区,这一过程可能一直继续到太平天国时期。结果这两种比较新的作物变成使长江流域高地得到系统开发的主要手段。” ……垦荒的“棚民”在长江流域的省份和福建到处可见,但尤其集中在江西和湖南的山区。地方志的解释说:“大抵山之阳宜于苞谷(玉米),山之阴宜于番薯……可食至次年三月。棚民垦山,深者五六尺,土疏而种植十倍。然大雨时行,溪流湮淤。十余年后,沃土无存,地力亦竭。”这种连续大量种植玉米、甘薯的农业行为,到十九世纪初期已经使许多地方受到报酬递减规律之害。……汉水流域的垦荒和农业报酬递减加剧,使何柄棣先生得出了一个别有会心的结论:“这一地区及川北部分地区成为嘉庆元年至九年白莲教叛乱的中心,也许并非偶然的巧合。”
——摘编自《玉米与明清的移民开发》
材料二:历史上,中国没有遇到同期英国那样的较大规模的移民分流的机会。玉米、甘薯的输入使明清时期的中国移民走向了山岭。他们继续向自然伸手,在土里刨食。当十八世纪中国人口急剧增长的时候,朝廷和地方官员都把垦荒和推广种植玉米、甘薯作为缓解人口压力的重要途经。据有关统计资料,十八世纪末,中国养活了当时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还多。但是中国取得这样的成就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其影响至今犹存。何先生的著作完成于一九五七年,他的观点没有引起国内学界的注意,这不能不说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
——摘编自《玉米与明清的移民开发》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玉米和甘薯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我来回答: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会员特权] 开通VIP, 查看 全部题目答案
[会员特权] 享免全部广告特权
推荐91天
¥36.8
¥80元
31天
¥20.8
¥40元
365天
¥88.8
¥188元
请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点击支付即表示同意并接受了《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系统将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订单号: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重要提示:请拍照或截图保存账号密码!
我要搜题网官网:https://www.woyaosouti.com
我已记住账号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