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学历类考试 > 高中历史
题目详情:
发布时间:2023-10-21 20:18:04

[简答题]

材料:自19世纪初,关于宪法是否明确授权联邦政府帮助地方治理河流问题,美国国会一直存在争论。1817年和1822年,美国总统两次否决了联邦政府资助地方改善交通的议案。1824年最高法院法官认定,宪法允许联邦政府资助和承担河道改良项目。但联邦政府的权限从改良河道扩大流域治理、防洪灌溉,又经历了一个多世纪。期间,仍有很多议员认为,联邦政府建设防洪工程过多的干预了各州的权利。1935年全国范围内发生洪灾,100多项防洪议案提交到国会。1936年总统签署《防洪法》,授权联邦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建设防洪工程,地方需要提供相应的建设土地和空间。

结合所学知识,从美国政治权利分配的角度,对材料进行解读。

更多"材料:自19世纪初,关于宪法是否明确授权联邦政府帮助地方治理河流问题,"的相关试题:

[简答题]

水是生命之源,它孕育了人类文明,启迪着人类智慧,影响着人类社会的进程。
自19世纪初,关于宪法是否明确授权联邦政府帮助地方治理河道的问题,美国国会一直存在争论,1817年和1822年,美国总统两次否决了联邦政府资助地方改善交通的议案,1824年最高法院法官认定,宪法允许联邦政府资助和承担河道改良项目,但联邦政府的权限从改良河道扩大到流域治理、防洪灌溉,又经历了一个多世纪。其间,仍有很多议员认为,联邦政府建设防洪工程过多干预了各州的权力。1935年全国内发生洪灾,100多项防洪议案提交到国会,1936年总统签署《防洪法》,授权联邦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建设防洪工程,地方需要提供相应的建设土地和空间。

结合所学知识,从美国政治权力分配的角度,对材料进行解读。
[单项选择]

美国国会于2011年4月12日公布了联邦政府2011财政年度预算案,指明政府削减开支的项目,避免了政府在8日因预算到期关门。近二十年来,由于国会与行政机关相互扯皮,美国政府曾六次面临关门的尴尬境地。上述材料表明()
①国会拥有立法权,是美国的最高权力机关
②美国总统的行政权受国会的制约
③美国总统必须对国会负责
④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导致效率低下源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简答题]2013年12月,美国国会众议院达成未来两个财年的联邦政府预算方案,双方同意减缓2014财年和2015财年政府开支削减幅度,并通过政府雇员增加养老金自付比例等方式“开源”。如果该方案能获得国会通过,将可以避免2014年1月15日再次出现联邦政府关门风险。美国总统奥巴马称,这是一个好的迹象,显示出共和党和民主党在国会可以共同努力,打破短视、危机驱动做决定的循环。运用美国国家制度的有关知识,分析联邦政府关门的原因。
[单项选择]195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首次授权总统可以宣布灾难状态,授权联邦政府对受灾的州和地方提供直接援助,是为美国公共安全管理的制度性立法,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
A. 灾难救济法
B. 全国产业复兴法
C. 全国洪水保险法
D. 联邦民防法
[简答题]

材料一20世纪初,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只有5%依靠科技进步,而在21世纪初的发达国家,这一比例是70%至80%。另据统计,全球高新技术专利及其巨额利润的70%以上均被发达国家掌握、分享;我国高新技术产值约占世界总产值的6%。
材料二2010年1月1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谷超豪和孙家栋两位院士获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胡锦涛主席分别为谷超豪和孙家栋两位院士颁发证书。温家宝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科技创新不仅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强大武器,也是经济持久繁荣的不竭动力。我们要始终坚持把自主创新作为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中心环节,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科技生产力。

结合材料,从《生活与哲学》的角度谈谈我国为什么要重视创新。
[单项选择]关于宪法和宪法宣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该进行宪法宣誓。
C. 部分国家工作人员在就职和离职时都应当进行宪法宣誓。
D. 国家的基本法律与《宪法》具有同等的效力。
[简答题]

1900年前后,世界整体化进程加速。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题。
材料一: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全世界基本完成了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为框架,以国际贸易和殖民主义为手段,以物资和物种交流、人口迁徙与种族融合、各种文化的交流与撞击、各种社会形态的冲突与选择为主要内容的一体化进程。
——人民出版社《历史必修Ⅱ》
材料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文化交流更加密切和频繁,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拉近了世界的距离,体现了文化的共融性。
——人民出版社《历史必修Ⅲ》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整体化的主要表现。
[单项选择]

有同学把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欧洲的17~18世纪、中国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放在一起寻找材料开展研究性学习。他的研究性学习主题应该包括()
①政治民主化
②阶级结构变化
③新旧思想观念冲突
④制度创新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多项选择]1999年我国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根据宪法的这一规定,下列关于“依法治国”的表述,正确的有()。
A. 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B. 依法治国的最终目标在于实现形式意义的法治
C. 依法治国要求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制化
D. 依法治国把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发扬人民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统一起来
E.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单项选择]1982年,我国《宪法》明确规定()。
A. 耕地属于国家所有
B. 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
C. 建设用地归集体所有
D. 城市郊区的土地归国家所有
[单项选择]下列关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历史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形成
B. 中外民族矛盾和国内阶级矛盾趋于合流
C. 资产阶级运动由改良到革命
D. 资产阶级维新派在改革失败后转向革命
[单项选择]2004年,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首次将()概念引入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A. 道德
B. 人权
C. 法治
D. 主权
[单项选择]1875年,法国共和派要求在宪法中明确写上“共和国”字样的议案被保皇派否决后,提出了一项宪法修正案:“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该议案以一票多数获得通过。由此可见()①保皇派复辟的道路就此在法律上被阻断②共和政体在法律上得以确立起来③共和政体是保皇派与共和派妥协的产物④总统和参议院权力很大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单项选择]()是我国《宪法》明确规定的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
A.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 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
C. 宪法至上
D. 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我来回答: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会员特权] 开通VIP, 查看 全部题目答案
[会员特权] 享免全部广告特权
推荐91天
¥36.8
¥80元
31天
¥20.8
¥40元
365天
¥88.8
¥188元
请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点击支付即表示同意并接受了《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系统将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订单号: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重要提示:请拍照或截图保存账号密码!
我要搜题网官网:https://www.woyaosouti.com
我已记住账号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