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题目详情:
发布时间:2024-04-21 05:59:09

[单项选择]

当前人们还不能准确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世人还在为地震困扰。这说明()
①有些事物的产生和发展还不能预知
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③认识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④人类认识运动是永无止境的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更多"当前人们还不能准确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世人还在为地震困扰。"的相关试题:

[单项选择]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造成巨大人员伤亡。时至今日,人们还不能准确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这说明()
①有些事物产生、发展是不可预知的
②如果掌握地震规律,就可以防止地震的发生
③认识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④人类认识运动是永无止境的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单项选择]

2010年4月14日,我国青海省玉树发生了里氏7.1级大地震。遗憾的是,人类还不能准确预测地震,更不能控制地震,但随着人类素质的提高和科技水平的进步,总有一天,人类会掌握地震的规律,使人类少受其害。这说明()
①主、客观因素制约着人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②人们可以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改变规律
③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人们还无法把握事物的本质
④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单项选择]有人认为要准确预测地震的发生,需要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下,研究地震科学,深入研究地壳运动规律。这是因为()
A. 地震科学是人们从事哲学研究的前提和基础
B. 哲学能为地震科学研究提供正确指导
C. 马克思哲学是进行地震科学实验的基础
D. 马克思主义哲学能为地震科学的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单项选择]有人认为要准确预测地震的发生,需要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下,研究地震科学,深人研究地壳运动的规律。这是因为()
A. 地震科学是人们从事哲学研究的前提和基础
B. 哲学能为地震科学研究提供正确指导
C.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进行地震科学实验的基础
D. 马克思主义哲学能为地震科学的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单项选择]地震,在进入新世纪以来,已经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危害,而到现在人们却对地震不能做到准确的预测。()
A. 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即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和历史条件下,人们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应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认识
B. 有些自然规律是无法掌握的
C. 地震的出现是一种偶然现象,并无规律可循
D. 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预测到地震的发生
[单项选择]海地、智利在不到一个半月时间内相继发生大地震,人们对地震防不胜防,无法准确得知其发生的时间地点强度。这说明()
A. 自然是强大的,人类是渺小的
B. 人的认识能力既无限又有限
C. 有些自然现象无规律可循
D. 地震的发生与人的活动无关
[单项选择]地震发生时,人们最先感受到的地震波是()。
A. 纵波
B. 横波
C. 面波
D. 纵波与横波同时感受到
[单项选择]

近年来,由于地震的频繁发生,有人寄希望于有关部门能够提前作出准确预报,以便人们早做准备,预防地震。但有人认为“地震预测根本不存在准确预报的可能”。对于这一观点,你的看法是()
①可以赞同,因为事物的本质及规律是隐藏在内部的,需要经过多次反复认识和实践才能得到
②可以赞同,因为人的认识要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科技条件、认识能力、知识水平等限制
③不能赞同,因为人具有抽象思维能力,能够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
④不能赞同,因为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A. ①③
B. ②④
C. ③④
D. ②③
[单项选择]

“准确预测”是地震科学研究的最高境界,也是人类孜孜以求的期盼,但这种预测目前还做不到。这说明()
①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②主观能动性受各种因素的制约
③真理性的认识是具体的
④真理和谬误往往是互相包含的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名词解释]地震长期预测
[单项选择]在人寿保险保险费厘定过程中,定价假设因素的确定既困难又有一定的风险,这是因为对未来不能准确预测,因而各种假设因素具有的特征是()
A. 风险特征
B. 确定特征
C. 概率特征
D. 恒定特征
[单项选择]在地震发生时人们首先要保护的身体部位是()。
A. 头部
B. 胸部
C. 双手
D. 双脚
[单项选择]地球上,每年发生的人们能感觉到的地震次数约有()
A. 10万次
B. 100万次
C. 50万次
D. 200万次
[单项选择]

3月11日日本地震发生之后,网上一则消息开始疯传,称此次地震,日本提前10秒就预测出来了。果真如此吗?3月12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地震局局长陈建民表示:“这是一个非常不专业的问题,所谓提前10秒预测出来,那是不可能的,也绝无此事。日本做的是‘预警’,由于地震波传播需要时间,这里地震,发生之后可以告诉你,多少秒之后能传到你那里,信息提前告知给你。”陈局长对于预测地震可能性的明确表态是()
①错误的,他否认了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
②正确的,他做到了从当前科技水平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③错误的,他否认了人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认识和发现客观规律
④错误的,他否认了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A. ①③④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简答题]材发生在海地和智利的大地震造成众多人员和财产的损失,准确预报地震,防患于未然一直是人类的梦想。公元132年,中国的张衡发明了“候风地动仪”,这是世界上最早观测地震方位的仪器。到现代,全球地震台网逐渐建立,许多国家也有自己的监控台网,人类观测预报地震有了重要进展。但准确预报地震仍是一个世界难题。辨题:地震是不可准确认识的。
[单项选择]地震发生时,在鄱阳湖的一艘渔船上人们感觉到()
A. 左右摇晃
B. 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C. 上下颠簸
D. 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简答题]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了9.0级特大地震,大地震发生的海啸给人类带来严重灾难,伴随地震发生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特别是核辐射问题,引起了全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同时人类也陷入深思:人类能否准确预测地震呢?研究人员永不言弃,虽然到目前为止,人类并未发现非常有效的准确预报地震的方法,但绝大部分科学家坚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一定能够找到一种准确预测的方法,绝大部分科学家对地震预测持乐观态度。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有关知识说明人们为什么会对地震预报产生疑虑,科学家又为什么会对地震预测持乐观态度。
[单项选择]根据地震波的传播,当陆地上发生地震时,在震中的人们会感到()
A. 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B. 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C. 只左右摇晃
D. 只上下颠簸
[单项选择]

汉朝张衡已经发明了地震仪,现代的人也制造出了许多地震预警监测方面的仪器。但是远没有达到精确预测地震的目的。这是因为()
①对地震的认识受到人的认识水平的制约和限制
②对地震活动规律的探究活动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地壳运动规律的暴露与展现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④对地震的预测取决于地震工作者的科学素养和能力


A. ①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

我来回答: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会员特权] 开通VIP, 查看 全部题目答案
[会员特权] 享免全部广告特权
推荐91天
¥36.8
¥80元
31天
¥20.8
¥40元
365天
¥88.8
¥188元
请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点击支付即表示同意并接受了《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系统将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订单号: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重要提示:请拍照或截图保存账号密码!
我要搜题网官网:https://www.woyaosouti.com
我已记住账号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