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学历类考试 > 高中生物
题目详情:
发布时间:2023-10-05 13:32:43

[单项选择]已知小麦的高杆(D)对矮杆(d)为显性,抗锈病(R)对易染锈病(r)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有高杆抗锈病、矮杆易染病两纯系品种,要求培育出矮杆抗锈病的新品种。下列育种方式中最适宜的是()
A. 多倍体育种
B. 诱变育种
C. 杂交育种
D. 基因工程育种

更多"已知小麦的高杆(D)对矮杆(d)为显性,抗锈病(R)对易染锈病(r)为"的相关试题:

[单项选择]用纯种的高杆(D)抗锈(T)小麦与矮杆(d)易染锈病(t)小麦培育矮杆抗锈病小麦新品种的方法如下:高杆抗锈病×矮杆易锈病Fl雄配子幼苗选出符合要求的品种,下列有关此种育种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这种育种方法叫杂交育种
B. 过程④必须使用生长素处理
C. 这种方法的最大优点是缩短育种年限
D. ③过程必须经过受精作用
[单项选择]小麦高杆(H)对矮茎(h)是显性,现有两株高杆小麦,它们的亲本中都有一个矮杆小麦。这两株小麦杂交,在F1中出现纯合体的几率为()。
A. 75%
B. 50%
C. 25%
D. 12.5%
[填空题]某农科所欲利用纯合的抗病高杆小麦和易染病矮杆小麦进行杂交,培育出抗病矮杆的高产品种。已知抗病(T)对易染病(t)为显性,高杆(D)对矮杆(d)为显性,其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请分析回答:

该农科所欲培育的抗病矮杆个体的理想基因型是(),该基因型个体占F2中该表现型个体的()。


[单项选择]普通小麦中有高杆抗病和矮杆易感病两个品种,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用显性纯合子高秆抗病小麦和矮秆易感病小麦杂交得F1,F1自交或测交,预期结果不正确的是()
A. 自交结果中高秆抗病与矮秆抗病比例为9:1
B. 自交结果中高秆与矮秆比例为3:1,抗病与易感病比例为3:l
C. 测交结果矮秆抗病:矮秆易感病:高秆抗病:高秆易感病为l:l:l:l
D. 自交和测交后代出现四种相同表现型
[单项选择]水稻和小麦是不同的物种,但都具有高杆、矮杆,紫色花药和白色花药等性状,这是由于基因突变的()特征决定的。
A. 重演性
B. 平行性
C. 多方向性
D. 有利性
[单项选择]假如水稻高杆(D)对矮杆(d)为显性,抗稻瘟病(R)对易感染瘟病(r)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现用一个纯合易感染稻瘟病的矮杆品种(抗倒伏)与一个纯合抗稻瘟病的高秆品种(易倒伏)杂交,F2中出现既抗倒伏又抗病类型的比例为:()
A. 1/8
B. 1/16
C. 3/16
D. 3/8
[单项选择]已知小麦抗锈病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让一株杂合小麦自交获得F1,淘汰掉其中不抗锈病的植株后,再自交获得F2,从理论上计算,F2中不抗锈病的植株占总数的()
A. 1/4
B. 1/6
C. 1/8
D. 1/16
[单项选择]已知小麦抗锈病是由显性基因控制,让一株杂合子小麦自交得F1,淘汰掉其中不抗锈病的植株后,再自交得F2,从理论上计算,F2中不抗锈病占植株总数的()
A. 1/4
B. 1/6
C. 1/8
D. 1/16
[单项选择]已知小麦中高秆对矮秆(抗倒伏)为显性,抗病对不抗病为显性。以纯合高秆抗病小麦和纯合矮秆不抗病小麦为亲本,培育矮秆抗病小麦,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单倍体育种利用了花粉细胞具有全能性及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等原理
B. 杂交育种过程需要不断筛选、自交,直到矮秆抗病个体的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C. 利用射线、亚硝酸盐等处理矮秆不抗病小麦种子可实现人工诱变,但成功率低
D. 育种中筛选过程实质上是通过自然选择实现种群中抗病基因频率的定向提高
[多项选择]已知小麦中高秆对矮秆(抗倒状)为显性、抗病对不抗病为显性,在以纯合高秆抗病小麦和纯合矮秆不抗病小麦为亲本,培育抗病抗倒状小麦的过程中()
A. 单倍体育种方法最快,原理是花粉细胞具有全能性及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等
B. 杂交育种过程需要不断筛选、自交,直到矮秆抗病个体的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C. 利用射线、亚硝酸盐等处理矮秆不抗病小麦种子可实现人工诱变,但成功率低
D. 育种中筛选过程实质上是通过自然选择实现种群中抗病基因频率的定向提高
[单项选择]有高杆抗锈病(DDTT)和矮杆不抗锈病(DDtt)的两个品种的水稻,欲在两三年内获大量稳定遗传的矮杆抗锈病的新品种,通常采取的育种程序是()
[填空题]

玉米的抗病和不抗病(基因为A、a)、高杆和矮杆(基因为B、b)是两对独立遗传的相对性状。现有不抗病矮杆玉米种子(甲),研究人员欲培育抗病高杆玉米,进行以下实验:取适量的甲,用合适剂量的γ射线照射后种植,在后代中观察到白化苗4株、抗病矮杆1株(乙)和不抗病高杆1株(丙)。将乙与丙杂交,F1中出现抗病高杆、抗病矮杆、不抗病高杆、不抗病矮杆。选F1中的抗病高杆植株上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选出纯合二倍体的抗病高杆植株(丁)。另一实验表明,以甲和丁为亲本进行杂交,子一代均为抗病高杆。请回答:

对上述1株白化苗的研究发现,控制其叶绿素合成的基因缺失了一段DNA,因此该基因不能正常(),功能丧失,无法合成叶绿素,表明该白化苗的变异具有()的特点,该变异类型属于()。

我来回答: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会员特权] 开通VIP, 查看 全部题目答案
[会员特权] 享免全部广告特权
推荐91天
¥36.8
¥80元
31天
¥20.8
¥40元
365天
¥88.8
¥188元
请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点击支付即表示同意并接受了《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系统将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订单号: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重要提示:请拍照或截图保存账号密码!
我要搜题网官网:https://www.woyaosouti.com
我已记住账号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