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新唐书·百官志》载:“两京诸市署:令一人,从六品;丞二人,正八品上."的相关试题:
[单项选择]《新唐书.百官志》载:“两京诸市署: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轻重„„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击钲三百而散。”这说明的主要问题是()
A. 唐通过有效管理促进城市商业发展
B. 唐商品经济繁荣
C. 唐抑制城市商业发展
D. 唐对“市”的贸易不加任何限制
[单项选择]《新唐书•百官志》载:“两京诸市署: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轻重……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而散。”这段材料主要说明()。
A. 唐政府限制城市商业的发展
B. 唐政府重视城市商业的发展
C. 唐政府重视商品的质量
D. 唐代城市实行严格的等级管理
[单项选择]《新唐书·百官志》所言:“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据此,对古代宰相的理解错误的是:()
A. 宰相就是皇帝的总管家,替皇帝管理国家大事
B. 宰相与皇帝是分开的,宰相是政府领袖,代表政府
C. 皇帝与宰相是一体的,皇帝是主,宰相是辅
D. 宰相只是协助,辅佐皇帝,决策权只掌握在皇帝手中
[单项选择]“官街鼓”又称“咚咚鼓”,是一种报时信号。《新唐书·百官志》)记载:“唐制……日暮鼓八百声而门闭。五更二点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启。”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十载:“京都街鼓今尚废,后生读唐诗文及街鼓者,往往茫然不能知。”唐宋街鼓的这一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A. 唐朝市受官府的严格监管,宋代坊市制度的崩溃
B. 宋代不重视商业发展
C. 宋代在城市管理上出现了倒退
D. 宋代出现了草市、集镇,纸币广泛流通
[单项选择]据北宋欧阳修等史学家编撰的《新唐书·百官志》记载:“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而散。”而唐代诗人王建有诗《夜看扬州市》写道:“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对这两段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A. 前者是正史,后者是文学体裁,应以前者为准
B. 前者是后世人编撰的,后者写于唐代,应以后者为准
C. 两者所载内容均需经过进一步考证才能确定史料价值
D. 两者记载的史实相违背,必有其一是伪史
[单项选择]《通典》记载:汉文帝十三年,以御史不奉法,下失其职,乃遗丞相史出刺并督监察御史。《新唐书·百官志》记载:左右丞“掌辩六官之仪,纠正省内,劾御史举不当者。”《金史》记载:乙卯,制纠弹之官知有犯法而不举者,减犯人罪一等,关亲者许回避。上述材料说明:()
A. 弹劾是中国古代监察的一项重要权力
B.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重视官员的素质
C. 中国古代监察机构的权力来自皇权
D.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逐步走向完善与成熟
[单项选择]据《新唐书》卷46《百官志》记载:唐代以三省首长“品位既崇,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以他名”。唐代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 凸显宰相位高权重地位
B. 利于解决皇帝和宰相的分歧
C. 强化皇权对相权的控制
D. 借助强化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单项选择]对联“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中“两京”指的是()。
A. 北京和西安
B. 北京和沈阳
C. 北京和南京
D. 北京和洛阳
[单项选择]明朝时期,()迁都北平改名为北京,与南京对应,形成“两京十三布政使司”。
A. 朱元璋
B. 朱标
C. 朱允炆
D. 朱棣
[单项选择]安禄山造反,两京失陷,唐朝没有借助西方的哪一势力平定叛乱。()
A. 沙陀
B. 吐蕃
C. 突厥
D. 回纥
[单项选择]唐前期规定“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后期则规定:“中县户满三千以上,置市令一人、史二人,其不满三千户以上者,并不得置市官。若要路须置,旧来交易繁者,听依三千户法置”。由此可见唐后期()
A. 市的建置制度已有所调整
B. 县不满三千户绝不许设市
C. 市的交易不再受官府监管
D. 只有州县所在地才许设市
[单项选择]有一古地图名为《天下九边分野,人迹路程全图》,图中标注有“天下两京十三省府州县路程”字样。下列选项中,最有可能是该图绘制朝代的是()
A. 元朝
B. 唐朝
C. 宋朝
D. 明朝
[单项选择]唐代在两京及州县以上地方置“市”,设“市令”“丞”,到宋代发展为在京城及地方路府州县镇市置“税务”来管理市场。上述变化反映出宋代政府()
A. 不再直接监管市场交易
B. 垄断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C. 摒弃传统重农抑商政策
D. 通过征税来直接监管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