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学历类考试 > 高中历史
题目详情:
发布时间:2023-10-23 23:18:09

[单项选择]宋代“参知政事宜于宰相分日之印,押正(百官朝会时领班,管理百官朝会位次)衙班。……遇宰相、使相、亲王得议军国大政,并得升都堂。”材料直接反映了()
A. 宰相权力的分割
B. 皇帝权力的加强
C. 中央集权的加强
D. 宰相权力的加强

更多"宋代“参知政事宜于宰相分日之印,押正(百官朝会时领班,管理百官朝会位次"的相关试题:

[单项选择]宰相参知政事的编制最多可达()
A. 1-2年
B. 2-3年
C. 5-6年
D. 4年
[单项选择]《明史·职官志》记载:“洪武九年,汰平章政事、参知政事。十三年正月,诛丞相胡惟庸,遂罢中书省。其官属尽革,惟存中书舍人。”明太祖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是()
A. 加强中央集权
B. 强化君主专制
C. 提高行政效率
D. 实现权力制衡
[填空题]()登上帝位后,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王安石变法的目的是()。
[单项选择]

反映我国君主专制制度发展趋势的排列是()
①参知政事的设置
②丞相制度的废除
③军机处的设立
④三省六部制的创立


A. ①②③④
B. ④②③①
C. ②④①③
D. ④①②③
[单项选择]下列属于宋朝分割宰相权力的举措有()①设立刺史②增设参知政事③设立中书省④设立枢密院⑤设立三司
A. ②④⑤
B. ①②④
C. ①②③④⑤
D. ②③④⑤
[单项选择]王安石于公元1042年中进士,先后做过苏州通判,常州知州等地方官,公元1069年被提拔为参知政事。以下对王安石仕途中职位的描述,错误的是()
A. 通判负责监督知州
B. 知州管理地方行政
C. 通判的设置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 参知政事行使地方监察权
[单项选择]

我国封建社会君主专制制度发展的趋势是逐渐加强,下列能反映这一趋势的排列是()
①参知政事的设立②丞相制度废除③军机处设立④三省六部制创立


A. ①②③④
B. ④②③①
C. ②④①③
D. ④①②③
[单项选择]

下列是有关加强我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的措施,按其先后顺序排列的是()
①设置参知政事②废丞相、设内阁③设立军机处④创立三省六部制


A. ①②③④
B. ④②③①
C. ②④①③
D. ④①②③
[单项选择]太宗在贞观年间常以品位较低的官员同三省长官共议国政,加以“参知政事”、“参预朝政”等名号,执行相职。以后又出现“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宰相名号。从唐太宗开始的这些做法表明()
A. 皇帝任用宰相的范围缩小了
B. 皇帝任用宰相的范围仅限于三省长官
C. 宰相成员增多导致皇权旁落
D. 便于集思广议,又使之互相牵制
[单项选择]“王沔,字楚望,齐州人。……加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户部侍郎,参知政事。”此段文字中的王沔应该是()
A. 汉朝人
B. 唐朝人
C. 宋朝人
D. 清朝人
[名词解释]宋代
[单项选择]“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这则材料说明唐朝三省制()
A. 不能节制和约束君权
B. 诏令须由政事堂决议
C. 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
D. 门下省单独决策国事
[单项选择]某学者评唐朝三省制时指出:“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这里所谓“违制”的论断,主要指皇帝背离了()
A. 诏令须由政事堂议决的制度
B. 门下省执掌诏令草拟的职能
C. 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
D. 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
[名词解释]政事堂
[名词解释]政事堂会议
[名词解释]政事堂议事

我来回答: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会员特权] 开通VIP, 查看 全部题目答案
[会员特权] 享免全部广告特权
推荐91天
¥36.8
¥80元
31天
¥20.8
¥40元
365天
¥88.8
¥188元
请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点击支付即表示同意并接受了《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系统将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订单号: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重要提示:请拍照或截图保存账号密码!
我要搜题网官网:https://www.woyaosouti.com
我已记住账号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