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类考试 > 中学历史(统考)
题目详情:
发布时间:2024-02-27 20:32:19

[简答题]秦国的商鞅变法

更多"秦国的商鞅变法"的相关试题:

[单项选择]战国时期的秦国商鞅变法共进行了几次:()
A. 4.0
B. 3.0
C. 2.0
D. 1.0
[单项选择]秦国商鞅变法的内容中体现了重农抑商政策的是()
A. 奖励军功
B. 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度
C. 废除奴隶主的特权
D. 鼓励耕田织帛,生产多的,免除徭役
[单项选择]商鞅变法是商鞅在秦国实施的改革,对战国末年秦国的崛起,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商鞅变法的时间是:()
A. 公元前354年
B. 公元前345年
C. 公元前356年
D. 公元前365年
[名词解释]商鞅变法
[单项选择]秦能完成统一的历史原因有:①秦国经商鞅变法后日益强大;②春秋战国时期争霸、兼并战争使诸候国数目减少;③长期战争使人民渴望统一;④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③
[简答题]通过商鞅变法,认识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2)课文摘录: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法律规定: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战国时期,各国经过变法,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地主阶级统治代替了奴隶主贵族统治,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我国封建社会形成了。要求: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根据下列材料设计教学片段:(1)《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
[单项选择]商鞅变法始于()。
A. 公元前366年
B. 公元前369年
C. 公元前359年
D. 公元前356年
[简答题]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和意义。
[单项选择]()是商鞅变法的一个重要内容。
A. 强制解散大家庭
B. 强制苛捐杂税
C. 强制征收土地
D. 强制合并小家庭
[单项选择]商鞅变法主要的策略是什么?()
A. 立法,职分,定一
B. 职分,定一,守法
C. 正名,职分,定一
D. 正名,执法,守法
[单项选择]下列对商鞅变法叙述正确的是:()
A. 加强了王的集权化。
B. 重视农业生产。
C. 削弱贵族权利。
D. 上述三项都对
[单项选择]商鞅变法内容分为:正名、职分和()。
A. 定一
B. 统一
C. 归一
D. 同一
[单项选择]商鞅变法中主要为了加强君主权力的是()。
A. 建立县制
B. 奖励耕织
C. 奖励军功
D. 严刑峻法
[单项选择]

古人评价商鞅变法说,变法具有“禁游宦之民(指不守本业、游散求官的人)而显耕战之士”的作用。具有相应作用的措施是()
①“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②“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③“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④“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单项选择]商鞅变法中“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措施的最重要意义是()
A. 从法律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B. 增强了秦国的经济实力
C. 打破了原来的土地疆界
D. 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
[单项选择]商鞅变法后“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立锥之地”。这一现象的根源是()
A. 商品经济的发展
B. 土地私有
C. 土地国有
D. 土地集团所有
[简答题]

材料一:商鞅变法明确规定了重农抑商的原则。此后中国古代历朝大都执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高一历史必修二)
材料二:永乐二年,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私载海船,交通外国,因以为寇,郡县以闻。遂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
——《永乐实录》

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古代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原因是什么?该政策的含义是什么?


我来回答: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会员特权] 开通VIP, 查看 全部题目答案
[会员特权] 享免全部广告特权
推荐91天
¥36.8
¥80元
31天
¥20.8
¥40元
365天
¥88.8
¥188元
请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点击支付即表示同意并接受了《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系统将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订单号: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重要提示:请拍照或截图保存账号密码!
我要搜题网官网:https://www.woyaosouti.com
我已记住账号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