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培训考试
题目详情:
发布时间:2024-06-22 20:37:58

[单选题]《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中有这样的评述:“两个学说都发现了变化的原因在于斗争——生存竞争和阶级斗争。”这两个学说最终形成于(  )。
A.17世纪初期
B.18世纪中期
C.19世纪中期
D.20世纪初期

更多"[单选题]《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中有这样的评述:“两个学说都发现了变化"的相关试题:

[单选题]林园小区有住户家中发现了白蚁。除非小区中有住房家中发现白蚁,否则任何小区都不能免费领取高效杀蚁灵。静园小区可以免费领取高效杀蚁灵。以下哪项据此不能断定真假?(  ) I.林园小区有的住户家中没有发现白蚁 Ⅱ.林园小区能免费领取高效杀蚁灵 Ⅲ.静园小区的住房家中都发现了白蚁
A.只有I
B.只有Ⅱ
C.Ⅱ和Ⅲ
D.I、II和Ⅲ
[单选题]‐年在青海冻土带又发现了( ),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在陆地上发现该资源的国家。
A.“可燃冰”资源
B.钾镁盐矿
C.石棉
D.镁盐
[单选题]19世纪中叶起,世界上掀起了一股寻找人类祖先的风潮。1929年北京周口店发现了第一颗猿人头骨。北京猿人的发现将人类历史提前了50万年,这一发现使中国成为了当时全人类的发源地,那种骄傲和自豪多年都保留在中国人的心中。 这段文字主要支持的一个观点是:
A.北京猿人的发现将人类历史提前了50万年,这一发现令中国人骄傲和自豪多年。
B.19世纪中叶起,世界上掀起了一股寻找人类祖先的风潮,中国人也参与了其中。
C.北京猿人的发现将人类历史提前了50万年。
D.1929年北京周口店发现了自19世纪中叶起人类发现的第一颗猿人头骨,一发现令中国人骄傲和自豪多年。
[单选题]清末明初,一批西方人跑到中国西南山区进行科学考察或偷猎活动,他们中有人在山区发现了一种体形较小的有尾熊,由于当地人称其为“山地熊”或“猫熊”,他们在文章中也就称其为“猫熊”,“猫熊”后来为什么叫成“熊猫”了呢?民国以后,有些传统的书刊由竖排改为横排,有人由于左右行文的不同,把“猫熊”读成了“熊猫”。不过,其根本原因还是因为动物学界没有对它进行明确的分类。 这段文字主要是:
A.论述熊猫如何进入研究视野
B.介绍“熊猫”一词的由来
C.表明应对熊猫科学分类
D.说明对“熊猫”的误称由来已久
[单选题]清末民初,一批西方人跑到中国西南山区进行科学考察或偷猎活动。他们中有人在山区发现了一种体型较小的有尾熊,由于当地人称其为“山地熊”或“猫熊”,他们在文章中也就称其为“猫熊”,“猫熊”后来为什么叫成“熊猫”了呢?民国以后,有些书刊由传统的竖排改为横排,有人由于左右行文的不同,把“猫熊”读成了“熊猫”。不过,其根本原因还是因为动物学界没有对它进行明确的分类。 这段文字主要是:
A.论述熊猫如何进入研究视野
B.介绍“熊猫”一词的由来
C.表明应对熊猫进行科学分类
D.说明对“熊猫”的误称由来已久
[简答题]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
[单选题]人在认识客观世界时,能在活动中有目的、有计划地改造世界。这种自觉的能动性,是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心理学把这种自觉地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有意识地支配和调节行为的心理过程,叫做( )。
A.意志过程
B.行动过程
C.认知过程
D.情绪过程
[判断题]经济全球化意味着世界各国的相互依存将进一步加深,主要国家之间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紧密联系。
A.正确
B.错误
[不定项选择题]①1492年,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后人将此定位为“世界的开端”和“全球化进程的开始”。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当哥伦布开启这次创造历史的伟大航行时,竟然是揣着香料梦想上路的。香料是推动欧洲国家探索世界的催化剂,对香料的渴望和欲求激发了葡萄牙、西班牙等国家的全球探索,成为改变世界的原动力。 ②香料为何具有如此大的魅力?过去的解释大致是:欧洲中世纪末期,食物容易腐败,使用香料不仅可以掩盖异味,还可以起到防腐保鲜的作用。然而,这种解释仍然无法让我们理解当时香料在欧洲人心目中的分量。一种物品引发的极度欲望,单看使用价值是无法理解和解释的。如果香料仅仅是一种调味品,永远不可能带来“世界的开端”。 ③事实上,哥伦布时代的欧洲人对香料的渴求,更多的是基于某种神秘的想象。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前,欧洲人一直在使用东方的香料。香料来自神秘的东方,为这种想象提供了空间。而且欧洲中世纪有一种说法流传甚广:天堂中飘着香料的味道,基督教众神和死去的帝王们,身上也都带有香料之气。 ④因此,人们认为,香料必然产自天堂。所以,当哥伦布向西航行的时候,他认为自己是在向着天堂航行。如果能够找到香料,就证明他抵达了天堂。直到去世,哥伦布始终固执地认为,他离天堂只有一步之遥。 ⑤香料也是欧洲贵族彰显身份的标志。在欧洲基督时代之前的希腊时期,就有一条从印度通向欧洲大陆的香料之路,不过当时输入到欧洲的香料数量较少,自然成为奢侈品。直到罗马帝国时期,随着香料大量涌入,香料价格开始下降。但是尽管如此,对罗马人而言,香料仍是品味、地位和财富的象征,是罗马帝国贵族显示排场的法宝,以至于罗马帝国后期的哲人批评香料使人变得虚弱,消磨阳刚之气,导致罗马帝国出现奢靡之风。 ⑥那时候欧洲人甚至用香料来治病。在欧洲黑死病爆发时期,人们佩戴装有香料的香盒,认为可以抵制瘟疫。当时主导欧洲的医学学说还是希波克拉底的“体液学说”,认为人体由血液、粘液、黄胆汁和黑胆汁四种体液组成,维持四体液的平衡是健康的基础,四体液脱离自然的正常状态,是发生疾病的原因。依据“体液学说”,人的衰老是“内部热力”不断减少的过程,而使用具有温热作用的香料足以延缓衰老过程。 ⑦香料后来失宠了,原因显得很吊诡。欧洲人最初对香料的狂热欲求,开启了纷纷涌向东方寻找香料的历史,也陆续见证了欧洲几大帝国的兴衰。几百年的反复争夺,使得香料产地扩散,产量剧增,再也无法成为某个帝国的摇钱树了。 ⑧香料的失宠的另一个原因,则在于新航路开辟后,可以调和味道的蔬菜出现,取代了香料的功能。十六、十七世纪时,人们产生了新的嗜好,先是烟草风靡全球,随后则是咖啡和茶,这些商品比香料更加有利可图。 ⑨随着香料在基督教中象征意义的消失和欧洲消费主义的发展,贵族们彰显地位的消费品转向了首饰、音乐、服装、住房、艺术和交通工具。新的时代到来,人们烹饪偏好的改变,更使香料的烹饪功能丧失殆尽。欧洲中世纪的烹饪,寻求的是食物味道的转化,后来寻求的则是食物的原汁原味。随着民族意识的崛起,食物被贴上了民族的标签。香料被欧洲看作异域的标志,只有耽于感官享受的民族才会热衷于此。与之相反,欧洲理性主义时代最为贬斥的就是一味追求感官享受,而不诉诸理性。 根据所给材料,十六、十七世纪的欧洲生活中最不可能出现的场景是:
A.厨师用美洲的红辣椒代替胡椒调味
B.商人通过茶叶贸易获得了大量利润
C.新的音乐形式成为贵族热衷的话题
D.城郊的异域风情餐厅开始受人追捧

我来回答: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会员特权] 开通VIP, 查看 全部题目答案
[会员特权] 享免全部广告特权
推荐91天
¥36.8
¥80元
31天
¥20.8
¥40元
365天
¥88.8
¥188元
请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点击支付即表示同意并接受了《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系统将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订单号: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重要提示:请拍照或截图保存账号密码!
我要搜题网官网:https://www.woyaosouti.com
我已记住账号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