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类考试 > 中学历史(统考)
题目详情:
发布时间:2023-10-24 03:48:01

[单项选择]台湾诗人于光中的《乡愁》吟道:“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为早日结束两岸分离局面,实现祖国统一,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下列哪份文件阐述了这一构想?()
A.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
B. 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
C. 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问题的决议》
D. 1984年《政府工作报告》

更多"台湾诗人于光中的《乡愁》吟道:“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的相关试题:

[单项选择]台湾著名爱国诗人余光中先生在《乡愁》一诗中写到:“…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诗中的“海峡”是指()
A. 琼州海峡
B. 朝鲜海峡
C. 台湾海峡
D. 渤海海峡、
[单项选择]余光中先生在《乡愁》一诗中写道:“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乡愁》这首诗之所以深深地打动中国人的心,一个重要文化原因是()
A. 海峡两岸人民拥有共同的传统文化,具有共同的民族心理
B. 两岸都认同一个中国的原则
C. 两岸人民一致反对“台独”分裂主张
D. 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一部分
[简答题]阅读洪镇涛老师在执教《乡愁》一课,针对第四节中“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一句,设计的教学环节,完成问题。师:我觉得“浅浅的”用得不好,我想改为“深深的”,我这样一改就强调了台湾跟大陆隔离的状况,大家赞不赞成?赞成我的举手(一个也没有);不赞成的举手(哟,100%)那你们说说理由,要说服我!噢,这位学生已经举过多次手了。生1:因为“浅浅”的海峡,比喻可以逾越的一种希望,作者的希望是有一天台湾可以回归嘛!师:回归?生:台湾回归到祖国母亲的怀抱!师:纠正一下,“回归祖国怀抱”说法不妥。香港、澳门被外国人占领了,后来回归到祖国的怀抱。台湾曾经被日本人占领,抗战胜利后,已经回到祖国的怀抱,现在还是中国人在掌权呢,不是外国人,台湾与大陆是“统一”问题,不是“回归”祖国怀抱的问题。明白吗?这句话说得不妥当。但是,她表达的意思很好,觉得用“浅浅的”,祖国统一就有希望。生2:我觉得这是一种反衬手法,前面“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都是反衬,“浅浅的”反衬出那一代人对回归祖国的乡愁的深度。师:用“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反衬作者乡愁之浓、之深。还有没有?你们开始说服我了。确是“浅浅的”好像更好,不仅是跟前面的用词取得一致,还说明台湾、大陆本来就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现在的分裂完全是人为的原因造成的。大陆和台湾一定要统一,一定会统一。你对洪老师在学生思考发言过程中的引导点拨有何看法?
[单项选择]台湾著名作家于光中先生在《乡愁》中写道:“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目前指导我国解决“乡愁”问题的政策是()
A.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B. 建立经济特区
C. 推行“一国两制”
D. 推动民众公投
[单项选择]下列诗人中被称为“乡愁诗人”的是()
A. 徐志摩
B. 海子
C. 余光中
D. 戴望舒
[单项选择]“乡愁是一碗水,乡愁是一杯酒,乡愁是一朵云,乡愁是一生情。”2015年初播出的纪录片《记住乡愁》讲述了100个村落故事。每集讲述一个传统村落的生活故事和文化传承,片中浓浓的乡愁、细腻的故乡情感、厚重的文化沉淀,引发海内外众多观众共鸣。这种共鸣()
A. 是对中华文化认同感与归属感的反映
B. 显示了中华文化具有极大包容性
C. 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D. 是推动中华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
[单项选择]()段誉被鸠摩智挟持到苏州城外,脱口吟道:“波渺渺,柳依依,孤村芳草远,斜日杏花飞”,段誉吟的《江南春》是谁的作品?
A. 段誉作的
B. 柳永
C. 陆游
D. 寇准
[单项选择]乡愁是海峡两岸不断走近的源头,是几代中共领导人与台湾有识之士推动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根底所在,它的含义随着历史的滚滚车轮发生变迁。材料表明()
A. 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
B. 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C. 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D. 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交融、相互影响
[单项选择]阅读某教师关于《乡愁》的教学导语,按要求答题。1972年的一个深夜,诗人余光中听着那潇潇的冷雨,愁绪万千:离开大陆二十多年了,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够回去。此时他心潮澎湃,用了不到二十分钟就写下了这首让无数人动容的诗歌--《乡愁》。后来,直到60多岁了他才重新回到大陆……今天,让我们走近余光中,走进这首诗,去感受他的乡愁。对上述课堂导入评价不恰当的是()。
A. 该导入容易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帮助学生快速进入诗歌的情境氛围
B. 该导入介绍了诗歌的创作背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情感
C. 该导入体现了语文教学的特色,紧扣教学内容,凸显了学习重点
D. 该导入紧扣诗题,完全从解题入手,能够快速地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主旨
[单项选择]

“海峡浅浅,明月弯弯。一封家书,一生的想念。......近乡更知故土甜。少小离家,如今回来,双手颤抖,你捧着的一坛坛不是老兵遗骨,而是满满的乡愁”。这是2013年《感动中国》栏目组对台湾老兵高秉涵的颁奖词。这说明()
①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发展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
③两岸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
④团结统一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②③
[单项选择]

“乡愁抹不去,乡愁又回不来。”回首30多年来的神州大地,许多远离故乡,漂泊打拼于异地他乡,乡愁何寄?乡愁是不可泯灭的记忆,是挥之不去的乡音缭绕,是故乡的风土人情在灵魂上的烙印。由此可见()
①乡愁的影响深远持久
②乡愁增进了文化归属感
③乡愁是乡土文化的标志
④乡愁是民族文化的灵魂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单项选择]

纪录片《记住乡愁》选取全国100个古村落进行拍摄,以生活化故事为依托,以乡愁为情感基础,真实再现中国古村落的人文故事。《记住乡愁》的播出引发社会强烈反响,唤起了无数海内外华人的家乡记忆。材料说明了()
①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具体的、有形的
③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功能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各种文化活动


A. ①②③
B. 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③
[简答题]阅读文本材料和具体要求,完成问题。余光中《乡愁》原文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注释:选自《余光中诗选》(海峡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余光中,台湾诗人。课文导语乡愁是王维登高的茱萸,是李白床前的月光,是琦君童年的一杯春酒。乡愁是一种美丽的故乡情结。不论你漂泊何处,也不论你身在何方,故乡始终魂牵梦萦在你心灵最深处。那么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又是怎样的呢?单元导语爱国思乡之情,人所共有。这一组以爱国与思乡为主题的诗歌,蕴涵着诗人深沉而炽烈的情感,感动了无数读者。吟诵并欣赏这些诗歌,可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加深对祖国和家乡的感情。学习新诗,要关注诗中饱含着诗人思乡情感的具体形象。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诗人表达的思乡感情,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欣赏凝炼的诗歌语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相关规定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课后练习一、《乡愁》一诗中,诗人抓住“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这四种物象表达内心情感。说说诗人所抒写的“乡愁”是怎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一步步加深、升华的。二、下面这首诗,也是抒写乡愁的,说说它与课文在表达特点上各有什么不同。乡愁席慕容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别离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学生情况九年级,班级人数45人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条件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幻灯片,播放视频、音频文件等。1.回答上述材料中的“课后练习”第二题。2.请为本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并说明依据。3.请为本诗歌设计一节探究课,探究主题为:合作探究,品味乡愁。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台湾诗人余光中《乡愁》
材料2:按照:“一国两制”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符合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尽管两岸尚未统一,但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中国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家园,两岸同胞理应携手维护好、建设好我们的共同家园。台湾任何政党,只要承认两岸同属一个中国,我们都愿意同他们交流对话、协商谈判,什么问题都可以谈。
——胡锦涛十七大报告
材料3:鉴百年来的屈辱积耻、血泪斑斑交织的中国近代史,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弱国惨痛,以及缅怀祖先以往之光荣,怎不令人亟思奋发!窃感要使中国强大和光荣,实为我国当前最主要之急务,也是大家久郁心中一致之呼声及共同之渴望,并感到只要我们团结统一,共同对外,发奋图强,富强康乐光荣之新中国指日可待,因此,中国需要统一。
——台湾《中国时报》载文《读近代史感悟——兼谈中国统一》
请回答:

根据材料2,概要指出中国共产党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单项选择]

回首三十多年来的神州大地,许多人远离故乡,漂泊打拼于异地他乡,乡愁何寄?乡愁是不可泯灭的记忆,是挥之不去的乡音缭绕,是故乡的风土人情在灵魂上的烙印。由此可见()
①乡愁的影响深远而持久
②乡愁增进了文化归属感
③乡愁是乡土文化的标志
④乡愁是民族文化的灵魂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单项选择]恩格斯称某位诗人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这位诗人是()。
A. 但丁
B. 歌德
C. 莎士比亚
D. 普希金

我来回答: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会员特权] 开通VIP, 查看 全部题目答案
[会员特权] 享免全部广告特权
推荐91天
¥36.8
¥80元
31天
¥20.8
¥40元
365天
¥88.8
¥188元
请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点击支付即表示同意并接受了《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系统将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订单号: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重要提示:请拍照或截图保存账号密码!
我要搜题网官网:https://www.woyaosouti.com
我已记住账号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