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类考试 > 中学历史(统考)
题目详情:
发布时间:2023-10-14 10:48:21

[单项选择]唐代均田制规定,丁男与中男,每人受田一百亩。唐初,唐太宗幸灵口(今陕西临潼县境),见“村落逼侧(拥挤),问其受田,丁三十亩。”这一现象()
A. 反映了唐初人多田少的客观事实
B. 说明政府对土地买卖的放任
C. 奠定租庸调制推行的良好基础
D. 促进了政府垦荒政策的实施

更多"唐代均田制规定,丁男与中男,每人受田一百亩。唐初,唐太宗幸灵口(今陕西"的相关试题:

[单项选择]古代某田令规定:“丁男、中男给一顷,……寡妻妾三十亩。若为户者加二十亩。所授之田,十分之二为世业,八为口分。……世业之田,身死则承户者便授之。”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A. 政府按性别、年龄把土地分给农民
B. 国家不再收回其中百分之二十的世田
C. 法令意在缓和古代土地兼并现象
D. 该法令造成了地权与劳动者分离
[简答题]

【材料一】唐代法律明文规定:“食禄之家,不得与下人争利;工商杂类,不得预于士伍。”
——《旧唐书》卷48
【材料二】唐人吕志向“强志于学,每卖药,即市阅书,遂通古今。玄宗开元十年,召入翰林。”宋代“长安百姓常安民,以镌字为业。”宋代增城人崔世明,试有司连黜,放弃科举,曰:“不为宰相,则为良医。”宋代方惟深“乡贡第一,试礼部不第,即弃去,有田一廛,与其弟躬耕,闲则读书”。
——资料来自《宋书》等
【材料三】黄梅戏《天仙配》中有这样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根据材料一指出唐代对于参加科举的读书人身份有什么限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限制的理由。
[单项选择]唐太宗李世民规定,谏官可以随宰相入朝议事,谏官事实上已进入了唐代中央政权的决策层。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唐初重视法律制度建设
B. 唐初明确划分官员职责
C. 唐初重视选官制度建设
D. 唐初注重监察制度建设
[单项选择]按照唐代有关兵役法规定,男子二十一岁为成丁,开始服兵役,六十岁免兵役。有一次简点使右仆射(丞相)封德彝等人要把当年征兵范围扩大到十八岁,虽然唐太宗已同意,诏敇也已草成,但受到魏征的坚决抵制。“敇三、四出”,魏征拒不署敇,严词反驳唐太宗说:“竭泽而渔,非不得渔,明年无渔。”最终此提案没有通过,由此可以看出()
A. 当时魏征供职于门下省
B. 中书省草拟的诏敇超越其部门的权限
C. 当时唐朝已具备君主立宪制的特征
D. 体现了三权分立、制衡的原则
[单项选择]唐代多有严禁各级官员从事工商业的规定,而宋代则多有皇室成员利用权力之便从事商业的记载。这说明()
A. 唐代工商业秩序管理规范
B. 宋代工商业者社会地位提高
C. 唐代注重保护民间工商业
D. 宋代的工商业政策较为宽松
[简答题]从唐代女装的设计特点,分析唐代女装的设计风格。
[多项选择]唐代的舞蹈可谓盛极一时,以下属唐代健舞的有()
A. 《胡腾》
B. 《胡旋》
C. 《柘枝》
D. 《绿腰》
E. 《兰陵王》
[单项选择]唐代尚书省对各类文书的签发与检核有明确的日程规定:“凡内外百司所受之事,皆印其发日,为之程限,一日受,二日报。小事五日,中事十日,大事二十日,狱案三十日,其急务者不予焉。”这一规定旨在()
A. 提高行政办事效率
B. 加强中央集权
C. 减少中央行政决策失误
D. 加强君主专制
[简答题]唐代文学兴盛的原因
[单项选择]唐代坊市制度严格,《唐律疏议》规定,“凡官私斗、秤、度尺,每年八月诣寺校印署,无或差谬,然后听用之”。这说明唐代()
A. 坊市制度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
B. 法律仅有维护封建统治的作用
C. 坊市管理有利于商业的发展
D. 实行较为严格的重农抑商政策
[简答题]简述唐代的音乐机构。
[单项选择]唐代医学教育机构()
A. 太医院
B. 御药院
C. 提举司
D. 太医署
[简答题]简述唐代佛寺的特点。
[单项选择]唐代人均寿命多少()
A. 25.0
B. 35.0
C. 45.0
D. 55.0
[单项选择]东晋南朝诗人的作品在唐代成为模仿的对象。下列唐代诗人中,与东晋陶渊明诗歌风格相近的是()
A. 陈子昂
B. 岑参
C. 王维
D. 李白
[简答题]简述唐代女子着男装风尚。

我来回答: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会员特权] 开通VIP, 查看 全部题目答案
[会员特权] 享免全部广告特权
推荐91天
¥36.8
¥80元
31天
¥20.8
¥40元
365天
¥88.8
¥188元
请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点击支付即表示同意并接受了《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系统将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订单号: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重要提示:请拍照或截图保存账号密码!
我要搜题网官网:https://www.woyaosouti.com
我已记住账号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