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类考试 > 中学音乐(统考)
题目详情:
发布时间:2023-11-19 20:06:35

[简答题]

【课题名称】《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汉族民歌》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汉族民歌的学习与探究,激发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2)通过欣赏、演唱、比较、探究、交流等活动,感受和了解汉族南北民歌的风格特点、形成原因及发展。
二、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了解汉族南北民歌的风格特点。
(2)用探究的学习方式了解汉族南北民歌风格特点的形成原因。
三、教学过程
(一)以“小舞台”的形式导入
(1)用“中国民歌赛歌会”的表演方式,与学生共同演唱一组中国民歌。
(2)教师参与“小舞台”表演,演唱江苏民歌《茉莉花》。
(3)赛歌会小结,引出课题:《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汉族民歌》。
(二)探究汉族南北民歌的风格特点
(1)欣赏江苏民歌《茉莉花》。
(2)比较两首《茉莉花》。
①学唱东北、江苏《茉莉花》的主旋律。
②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两首《茉莉花》在旋律进行、节奏、风格上各自的特点。
③交流总结。
南方民歌:细腻、柔和,旋律以级进为主。
北方民歌:豪放、粗犷,旋律起伏较大。
(3)欣赏分辨北方民歌和南方民歌。
①欣赏南方民歌《孟姜女》《无锡景》和北方民歌《脚夫调》《上去高山望平川》。
②请学生区分其不同并进行交流。
(三)探究汉族南北民歌风格形成的原因
(1)讨论形成汉族南北民歌不同风格的原因。
(2)师生交流。
①地理环境与民歌风格的形成有关。
②地方方言与民歌风格的形成有关。
③补充影响民歌风格形成的其他因素。
④小结:地理环境对民歌风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地方方言与民歌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人们的性格、生产方式等都影响了民歌风格的形成。
(四)民歌的发展
(1)请学生说说运用民歌素材创作的歌曲曲目。
(2)唱唱运用民歌素材创作的歌曲。
(3)从不同角度欣赏几首运用民歌素材创作的比较有影响力的音乐作品。
①女子十二乐坊演奏的《花儿与少年》片段。
②大型山水实

更多"【课题名称】《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汉族民歌》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的相关试题:

[填空题]汉族民歌按体裁分为:号子、山歌和()三类。
[简答题]

【课题名称】《沂蒙山小调》
【教学内容】
(1)《沂蒙山小调》。
(2)有关民歌的音乐知识。
教学目标:
(1)聆听学唱《沂蒙山小调》,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认识民歌的变异性特征。
(2)在感受、体验中原民歌音乐风格的基础上,认识民歌的地方风格与语言特点有密切的关系。
重点和难点:
学唱《沂蒙山小调》;理解这首民歌的地方风格。
相关准备:
多媒体设备、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教师演示本课课件,出示课题。
一、问题探究
(1)请学生说说我国中原地区的几个省份有哪些民歌。
(2)教师点评。
中原地区主要有山东、河南、河北等省。这里民歌丰富,地方风格相当浓郁。
三、作品鉴赏--《沂蒙山小调》
(1)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上的有关文字,教师适当补充。
20世纪40年代,抗日战争处于相持阶段。在山东临沂地区出现了一个反动的武装组织--黄沙会。为揭露黄沙会的反动面目,山东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文工团的音乐工作者,选用传统的民歌《十二月调》的旋律,填上了《打黄沙会》的歌词,很快在鲁南地区传播开来。后来,有人将歌词做改动,删去了揭露黄沙会反动本质的内容,保留了歌颂共产党的内容,增补了赞美沂蒙风光的内容。于是,《沂蒙山小调》这首民歌终于定型。
(2)聆听歌曲。
两个版本,分别由王世慧、彭丽媛演唱。教师请学生比较各自的风格和特点。
(3)请同学谈谈感受。
(4)教师点评。
王世慧的演唱采用了方言、按原来的小调四四拍,在风格上表现得高亢嘹亮、粗犷豪放,乡土味颇浓。彭丽媛唱的是这首歌的一个变体四三拍,演唱时不仅在速度上有所变化,处理得也比较细腻,在风格上显得轻快活泼、热情洋溢。
(5)学唱歌曲。
(6)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结构、旋律特点。
歌曲中四个乐句构成。每个乐句两小节,除第四句外,前三句的节奏基本相同,而第四句的变化也是为了歌曲最终的稳定需要。因此,其结构形式工整、严谨,具有方整性的特征。从音乐的逻辑上看,每个乐句的尾部都有一个依势下行的拖腔。

[单项选择]我国汉族民歌有多种体裁和样式,按其体裁来分,主要有()三大类。
A. 小调、长调、山歌
B. 劳动号子、山歌、小调
C. 长调、劳动号子、短歌
D. 花儿、短调、信天游
[简答题]写出丽水民歌音乐代表作的名称。
[简答题]

【课题名称】《爵士音乐》教学目标让学生自主收集有关爵士音乐文化的资料(文字、音响),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与交流,共同探讨爵士音乐的风格特点,并了解其相关文化及艺术价值;引导学生用开放的心态,正确审视美国黑人爵士音乐文化,增强学生对多元文化的接纳与包容的意识。
教学重点
由于某些历史与社会的原因,学生对爵士音乐接触比较少,对其没有太多的感性认识,虽然进行了大量的资料收集,但仍缺乏对音乐本身的感受和理解。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音乐,让学生初步了解爵士音乐的音乐特点(特别是即兴性),鼓励学生进行简单的即兴创作和表演活动。
教学过程
一、听辨导入
(1)对比听赏:管弦乐《北风吹》和爵士乐《北风吹》。
师:请大家分辨一下,两段音乐有什么不同?
(2)学生谈对音乐的理解。
(3)引出课题:“什么是爵士乐?”(说明:对比听赏可以反馈出学生经过学习后对爵士乐的理解,并自然导入课题)
二、交流与探讨
(一)学生的交流①学生展示各自的作业(手抄报、网页资料、课件及喜爱的音乐等),并互相交流。②由课代表主持,按组自选介绍的内容,并选出代表进行作业展示:爵士乐的起源,使用的乐器,发展与流派,演奏形式,风格与特点,代表人物及其作品……(说明:此环节可以让学生相互介绍、了解彼此的作业情况)
(二)学生分组展示并作介绍由于没有在介绍的内容上做硬性的规定,教师应灵活掌握,根据学生介绍的情况、内容,及时、灵活地进行交流、切磋和补充。
着重在以下三方面做适当引导、交流:
(1)感受、体验布鲁斯与拉格泰姆的音乐特点:
空虚布鲁斯(1923年“布鲁斯女王”贝西?史密斯原版录音)
①学生根据派发的歌谱,随音乐哼唱,并模仿长号的吹奏。
②学生谈感受:忧郁、悲伤;难唱、变化音多、节奏复杂、难掌握。
③学唱一两句,体验黑人宣泄情感的方式。
④引导学生对比哼唱课件展示的谱例,感受降三音、降七音的音乐色彩。
⑤学生总结:“布鲁斯”的风格特点。
“枫叶”拉格泰姆(作者:“拉格泰姆之王”--司各特?乔普林)
①说出聆听的感受--适合跳舞的舞曲音乐。

[多项选择]定好课题名称应注意()
A. 描述过程
B. 意义准确
C. 突出主题
D. 简单明了
[简答题]

【课题名称】《无标题音乐的欣赏》
【教学目标】
①了解两位有代表性的作曲家:巴赫、肖邦及其作品的创作背景。
②能初步领会无标题音乐自身的美和所蕴含的情感。
③总结出进行无标题音乐欣赏的方法。
【教学重点】①欣赏《C大调前奏曲》,并从中领会“音乐的自律美”。②欣赏《c小调练习曲》,并从中体会音乐所蕴含的精神内涵。
【教学难点】理解“音乐的自律美”,即音乐的美来自于音乐本身。
【教学方法】讲授、演示、欣赏、启发、分析等方法。
【教学工具】钢琴、录音机、DVD、黑板、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小结前几单元作品欣赏体会借助其他艺术,音乐间接具有“音响造型”与“音乐描述”的可能,但并非其所长,故音乐最擅长表达情感。
(2)引入新课对于无标题音乐,不可能在每部作品中去寻找音乐形象的具体对应物,否则对音乐的欣赏和理解会因流于表面而受到局限,由此引入新课“无标题音乐欣赏该从何处入手”。
二、新课
(1)【板书】《c大调前奏曲》(选自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
①作者简介巴赫:德国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巴洛克时期音乐的集大成者,其作品沉重、含蓄而又略显暗淡,充分体现了一种精神。
②《平均律钢琴曲集》分为上下两卷,是巴赫的代表作,其内容包括前奏曲与赋格曲。
③作品简析《C大调前奏曲》是一首典型的无标题音乐,是从没有升、降号的调性--即C大调开始,流动的“分解和弦音型”始终贯穿全曲,使音乐具有平静而明朗的抒情色彩。
④欣赏音乐(教师弹奏)
⑤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的自律美”。
音乐的美来自于音乐本身,音乐正是通过自身的运动方式,即旋律,音色、节奏、和声等的变化来实现人们对于美的体验。
⑥欣赏《圣母颂》。
⑦小结:因为“音乐的美来自于音乐本身”,所以,无标题音乐的欣赏应当从体会音乐作品自身的美入手。
(2)【板书】《c小调练习曲》(肖邦、作品10)
①由练习曲分类引入第二首欣赏作品。
②作者简介:肖邦,波兰音乐家,所有创作几乎都是钢琴曲。受波兰民族斗争的影响,他的

[简答题]

【课题名称】《玛依拉》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哈萨克族音乐的节奏特点,感受哈萨克族民歌热情、高亢的风格。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演唱、合作等方式,学会演唱歌曲。
(3)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了解哈萨克音乐的特点,了解音乐对于哈萨克民族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用明亮、欢快的声音准确地演唱歌曲。把握活泼轻快,富有弹性的节奏,掌握好音高音准,节奏与节拍。
【教学用具】钢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歌曲《爱我中华》,请学生思考歌曲的内容。
教师总结: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亲如一家。他们的风俗习惯、生活习惯各不相同,歌舞风格也不同,我们曾经学过哪些民族的歌曲,歌名叫什么?你能唱几句吗?
二、新课教授
(1)播放视频《玛依拉》。
(2)出示哈萨克民族的图片。
(3)出示歌谱,学唱歌曲《玛依拉》。首先,教师弹奏钢琴演唱一遍;其次,学生演唱曲谱;最后一遍填入歌词演唱。在这个过程中,要求学生用明亮、欢快的声音,准确的音高、节奏,自信地演唱。把握活泼轻快并富有弹性的音乐风格。
4.邀请两位学生分别演唱歌曲的前两段,第三段合唱。
三、巩固与提高
(1)欣赏由《玛依拉》改编创作的歌曲《玛依拉变奏曲》。
《玛依拉变奏曲》由《玛依拉》改编创作而成,在《玛依拉》的基础上加了花腔,使歌曲变得更加丰富。
(2)欣赏哈萨克族其他民歌《可爱的一朵玫瑰花》,了解哈萨克族丰富的音乐,体会音乐对哈萨克族的重要意义。
四、课后小结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各族人民亲如一家人。在五十六个民族里,无论是哪个民族,都离不开音乐和舞蹈。今天我们学习了哈萨克族的民歌,感受到哈萨克族人民对音乐的喜爱,以及音乐在他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那么下节课我们再去了解其他民族的歌舞。


[简答题]课例点评题:通过对下面八年级音乐课《唱脸谱》这一课例教学过程进行分析,并点评。【课题名称】《唱脸谱》教学目标:1.通过戏歌《唱脸谱》的学习,了解京剧与流行歌曲的巧妙融合,从而产生对京剧的兴趣。2.通过戏歌《唱脸谱》的学习,了解戏歌、脸谱、四击头、拖腔及京剧表演形式等知识;让学生感受倚音、休止符等音乐记号在戏曲音乐中的韵味。3.通过《唱脸谱》的学习提高学生感受音乐、欣赏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教学重点:了解脸谱知识,让学生感受体会京剧的韵味,对京剧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言:在众多的文艺晚会上,有很多非常精彩的节目。有这么一首歌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大家一起来看一下。播放《我是中国人》片段,导入新问题:这是什么唱腔?(京剧)旧知识回顾:京剧的起源。京剧是在北京形成的戏曲剧种之一,至今已有将近200年的历史。它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京剧发展到现在,出现了一个新名词:京歌!新知识的传授:什么叫京歌?京歌就是改良了的京剧,加上了流行音乐的元素。京歌比京剧更多了一些现代的东西,但是具备了京剧的韵味。《唱脸谱》就是其中比较优秀的作品。二、新课《唱脸谱》的学习教学流程:1.聆听范唱《唱脸谱》请大家边听边思考问题:歌曲唱的什么内容?(老师补充对歌曲唱词的分析。)2.音乐小知识:脸谱(学生欣赏脸谱图片并说说脸谱与人物性格的关系。)进行旧知识的回顾:京剧的行当。3.歌曲的曲式分析:既然这首歌曲是京歌,那么肯定是有京剧部分,也有歌曲部分,各部分音乐有何特点?(全曲有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旋律汲取了京剧音乐的素材,并采用了通俗音乐的创作手法,可谓雅俗共赏,别有风味。第二部分旋律完全使用了京剧音乐的西皮唱腔,从而与第一部分的音乐形象形成鲜明对比。)4.歌曲的分段学习第一乐段的学习:(1)4/4拍的强弱规律及划拍方法,弱起小节的准确演唱;(2)前倚音的模唱(老师范唱);(3)时值饱满的演唱长音、休止符的准确把握。(学生看谱、模唱,老师范唱、指挥;学生分组分唱、交替两乐句演唱、比赛;老师评价。)第二乐段的学习:(1)插入唱腔小知识(西皮、二黄的唱腔特点:西皮的曲调比较激越活泼,如《四郎探母》等都是从头到尾唱西皮的戏。二黄的曲调则比较平稳、深沉。);(2)拖腔的重点练习(看指挥、划拍、找感觉,注意长音的时值唱满
[简答题]课例点评题:对下面七年级音乐课《渴望春天》这一课例教学过程进行分析,并点评。【课题名称】《渴望春天》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反复聆听、歌唱《渴望春天》的过程中,感受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绪。培养学生对经典作品的兴趣和热情,唤起学生对音乐、对春天、对生活的乐观积极的情感体验。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从以“春”为主题的音乐作品中感受、体验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快乐。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演唱、欣赏、自制打击乐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走进音乐,感受音乐。二、教学重点歌曲的演唱。三、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准确掌握弱起起唱。四、教学过程教师演唱歌曲《田野的春天》创设情境,帮助学生自然地走近春天,学生从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在不经意间领略到春天的诗意、暖意和别样境界。(课前创设适当的艺术环境,突出音乐艺术美的氛围,为音乐课创造一种闲适、松弛的心情。)(一)导入新课教师演唱歌曲《田野的春天》。师:同学们好,刚才我为大家演唱了一首我非常喜欢的歌曲《田野的春天》,因为从这首歌中,我感受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再随着美妙的歌声去寻找春天的踪影!课件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师:春天在哪里呢?请同学们来谈谈对春天的印象!生:……师:同学们喜欢春天吗?你们想知道音乐大师又是怎样表达对春天的喜爱的吗?请听我为大家演唱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创作的歌曲《渴望春天》。(二)学唱《渴望春天》1.教师范唱歌曲《渴望春天》。请学生仔细聆听,请同学们说一下你从这首歌中感受到什么?2.教师简单介绍作品及作者(课件出示)。(歌曲以少年儿童那纯真的稚气,活泼生动的语言,表达了孩子们渴望满目绿色、鲜花盛开、小鸟歌唱的春天到来时的心情。)3.熟悉歌曲旋律:用“啦”代替歌词轻声演唱。4.视唱曲谱:帮助学生准确掌握弱起起唱及装饰音。5.用钢琴伴奏,学生填词演唱。6.用拍手和拍桌子打节奏为歌曲伴奏。师:为了更好地渲染气氛,我们一起为这首歌设计打击乐器伴奏。过渡:同学们今天表现得非常好,现在让我们来回顾一下《渴望春天》这首歌曲。(三)巩固练习想一想:1.歌曲是几拍子的?音乐的速度是什么样的?2.歌曲演唱的力度是什么样的?你认为歌曲应该用哪种力度表现最合适?3.应该用怎样的情感才能恰当地表达歌曲的情绪?4.你喜欢这首歌曲吗?为什么?谈谈对整首作品的感受。(四)拓展在我们感受了春的美,音乐的美之后,大家有没有想
[简答题]课例点评题:对下面八年级音乐课《大海啊,故乡》这一课例教学过程进行分析,并点评。【课题名称】《大海啊,故乡》一、教学目标1.感受大海的音乐形象,丰富音乐表现,体验人们热爱大海、热爱故乡、热爱生活的情感。2.能用优美、连贯、深情的声音演唱《大海啊,故乡》这首歌曲,体会并表现出歌曲所蕴含的情感。3.通过独唱、齐唱、合唱、朗诵、舞蹈的形式表现歌曲,加深对歌曲的理解。二、教学重点用连贯的、优美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这首歌曲。三、教学难点附点节奏。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师:诗人说,大海是一首诗;画家说,大海是一幅画;音乐家说,大海是世界上最美的交响乐。你听这是什么声音?(播放海浪声音)生:是海浪的声音。师:我们来一起看看这如诗如画的大海。(出示有关大海的图片)师问:大海美吗?请同学们用一些形容词或成语来形容大海。生答:排山倒海、一望无际、汹涌澎湃、宽广无垠、温柔恬静、平静等。师:同学们刚才都回答得很好,今天就学习一首有关大海的歌--《大海啊,故乡》。(出示歌曲,提示书上的页面)(二)激情教学1.聆听歌曲,感受歌曲。师:歌曲中所展现的大海带给你怎样的印象?歌曲抒发了怎样的情感?生:歌中的大海总体给人以微起波澜的印象,显得较为平和。师补充:这是由三拍子的节奏特点以及优美起伏的旋律、舒展的节奏决定的。2.请学生随着音乐哼唱并打拍子,体验三拍子的节奏特点。3.介绍作品背景:《大海啊,故乡》是王立平词曲,作于1983年。此曲是电影《大海在呼唤》的主题歌,作品以“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开始,通过对故乡、对大海如叙家常的深情描述,表达了主人翁对大海故乡和母亲深挚的热爱之情。4.学唱歌曲。(1)请学生跟音乐,用音哼唱歌曲旋律。(2)解决附点音符的唱法:大家听老师用两种不同的唱法来唱第一句,对照歌谱,哪种唱法是正确的?(3)教师强调长音的唱法,歌曲中哪里还有长音?找一找。(4)以不同的形式演唱歌曲,使学生更加熟悉歌曲(齐唱,领唱)。5.深入体验歌曲。教师指导学生一边唱一边划旋律线。师问:划出的旋律线像什么?生答:像大海的波浪。师问:这首歌曲节奏有何特点?运用到的典型节奏是什么?(运用得最多的是节奏型)生答:歌曲节奏平和,较为舒展,这一节奏运用得较明显,重复多次。师问:这首歌的旋律线的起伏和节奏特点与歌曲情感表达有联系吗?生答:节奏和旋律线的运用都真切地展现出大海波涛起伏的样子,两者结合在一起给人的感觉
[简答题]课例点评题:通过对下面九年级音乐课《月之故乡》这一课例教学过程进行分析,并点评。【课题名称】《月之故乡》一、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歌曲《月之故乡》,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深切的思乡之情。(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听、辨、感等活动,丰富情感体验,更好地理解音乐,感受音乐,体验音乐所表达的情感与内涵。(三)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月之故乡》,知道这是一首多段体的歌曲,能够在甄别相似乐句中的异同点中准确演唱并记忆歌曲。二、教学重点能够在甄别相似乐句的异同点中准确演唱并记忆歌曲。三、教学难点旋律中5、6节与13、14小节的区别。四、教学工具音乐教室、多媒体、音乐教学课件、钢琴。五、教学过程:(一)常规发声,声音铺垫1.师生问好。2.发声练习。(二)导入新课,激发情感导语:在这美丽的金秋十月,很高兴和同学们一起来完成这节音乐课的学习。提到“秋”,我们刚刚过完了一个和“秋”有关的节日,还记得是哪个节日吗?(中秋节)中秋节又叫团圆节,你们在这个节日里都与你的家人团聚了吗?有一位老人,59年没有在家乡过中秋节了,他思念自己的家乡,就写了一首诗叫《月之故乡》,有作曲家把这首诗谱上了曲,就变成了一首歌,现在,老师就为同学们来演唱这首歌曲,让我们来听一听这位诗人是如何思念他的家乡的。教师演唱--《月之故乡》。(三)学习歌曲,挖掘情感1.出示歌曲《月之故乡》曲谱,请学生观察歌曲的结构。2.学唱第一乐段曲谱。3.出示第二段曲谱,与第一段作比较:(1)比较节奏;(2)比较旋律;(3)视唱前两段乐谱。4.出示第三段曲谱,与第一段作比较:(1)比较旋律;(2)比较节奏;(3)视唱前三段乐谱。5.出示第四段乐谱,与第一段做比较:(1)比较旋律:有所不同;(2)视唱第四段乐谱;(3)视唱整首乐谱;(4)提示注意每一乐段的相同与不同之处。6.出示歌词,再次听范唱。7.跟教师钢琴演唱歌词。(四)理解歌曲,抒发情感1.介绍词作者彭邦正彭邦正(1919-2003年),20世纪闻名海峡两岸与大洋彼岸的诗人,也是一位心系故土的爱国游子。他以《诗玫瑰的花圈》代唱战歌、以《花叫》代唱建设、以《月之故乡》代唱祖国统一、以《梦·致花神之诗》代唱爱心……归乡的夙愿一直魂牵梦萦于其晚年。但由于健康状况,直到辞世,这位阔别故乡59年的海外华人诗坛巨匠,才终于实现了他毕生最大的夙愿--魂归故里,落叶归根
[简答题]课例点评题:对下面七年级音乐课《牧歌》这一课例教学过程的分析,并点评。【课题名称】《牧歌》一、教学目标1.学会唱《牧歌》。2.通过欣赏,了解蒙古族民歌的基本常识,能听辨马头琴音色。3.学会用竖笛吹奏《蒙古小夜曲》。4.对音乐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有初步体验。二、教学过程(一)唱歌1.请学生从课本的谱例上找出描绘颜色的字词,提示学生讨论这些美好的视觉形象是如何通过音乐来展现的。2.请学生从谱例上找出相近的旋律片段。(比如:第1、2小节与5、6小节,9、10小节在节奏上相同;最后4小节基本上是5-8小节的低五度变化形式。)3.采用跟随录音(CD唱片)哼唱、教师范唱、随琴教唱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学唱《牧歌》。4.组织学生演唱。可以采用全班齐唱、小组唱、上下句接唱等方式进行。5.跟随录音或钢琴伴奏放声高歌。(二)欣赏1.《牧歌》(1)向学生介绍:《牧歌》已经被改编为多种舞台表演形式,如大提琴独奏、小提琴独奏、无伴奏合唱等。下面我们听听由作曲家瞿希贤改编的无伴奏合唱《牧歌》。(2)播放录音。(3)提出问题:无伴奏合唱《牧歌》与原民歌在表演方式上有什么不同?(4)根据学生回答,介绍无伴奏合唱的有关常识:无伴奏合唱曾经被认为是合唱的最高艺术形式之一。顾名思义,它没有伴奏乐器,但由人的不同音色,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同样具有很强的音乐表现力。比如我们所听到的这首无伴奏合唱《牧歌》,在艺术价值、表现意境上与原民歌基本相同,但在表现的力度和表现幅度上较原民歌的单一声部要丰富。(5)请学生结合教科书中的画面和对蒙古族民歌的介绍文字,谈谈欣赏这首作品时的感受。2.《万马奔腾》(1)向学生介绍:马头琴是蒙古族最具代表性的乐器,因为琴头上雕有马头装饰,故称之为马头琴,马头琴的音色比较独特。马头琴的演奏也比较有特点,虽然它与二胡一样是两根弦,但演奏时琴弓像大提琴。(2)播放录音。(3)参看教科书上的两幅图,用语言描述你听这首乐曲的感受。(三)音乐表现--吹竖笛1.画出这首乐曲的拱形旋律线。2.了解这首小曲的节奏特点。3.自己练习5分钟,看谁先学会,看谁吹得好。4.以不同方式抽查。5.鼓励学生创作一条相关旋律或长音,与之形成对比。6.尝试着练习两声部的重奏。
[单项选择]下面的描述属于哪个音乐流派的作品风格()音乐作品大量运用民族民间音乐,直接引用民歌或民间舞曲进行加工创作,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以反映本民族的历史和人民生活为题材;主要的创作领域是歌剧、交响曲、钢琴曲等。
A. 古典乐派
B. 浪漫乐派
C. 民族乐派
D. 印象乐派
[名词解释]课题
[单项选择]《歌从黄河来——山西经典民歌交响音乐会》在汲取“原汁原味”的山西民歌元素上融入适应当代人审美意识和欣赏理念的新元素,通过山西民歌演唱、交响乐演奏和现代舞美科技的完美融合,展现了山西民歌在当今发展的新形态。材料说明()
A. 创意文化产业发展迅猛
B. 我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较强
C. 文化在创新中实现发展
D. 科技文明程度达到全新水平
[单项选择]此流派的音乐作品大量运用民族民间音乐,直接引用民歌或民间舞曲进行加工创作,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以反映本民族的历史和人民生活为题材;主要的创作领域是歌剧、交响曲、钢琴曲等,这个音乐流派的作品风格被称为()
A. 古典乐派
B. 浪漫乐派
C. 民族乐派
D. 印象乐派
[单项选择]汉武帝时,设立了主管音乐的机关“乐府”,采录民间歌谣,许多民歌得以保存下来,()在乐府民歌的基础上,产生了文人创作的五言诗。
A. 而后
B. 尔后
C. 后来
D. 以后

我来回答: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会员特权] 开通VIP, 查看 全部题目答案
[会员特权] 享免全部广告特权
推荐91天
¥36.8
¥80元
31天
¥20.8
¥40元
365天
¥88.8
¥188元
请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点击支付即表示同意并接受了《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系统将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订单号: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重要提示:请拍照或截图保存账号密码!
我要搜题网官网:https://www.woyaosouti.com
我已记住账号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