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计算机考试 > LTE认证考试
题目详情:
发布时间:2023-12-18 05:28:58

[单项选择]对于LTE系统切换相关的测量及报告描述错误的是()。
A. 切换判决是采用A3事件还是A5事件由数据库参数Intra-frequency Handover Strategy来控制;
B. 对于基于覆盖的频内切换算法,A1、A2事件测量不必下发;
C. EUTRA频内基于覆盖的切换由数据库参数IntraF Handover Method来控制频内是基于事件的切换算法还是基于周期的切换算法;
D. A3事件的进入条件为:Mn+Ofn+Ocn-Hys<Ms+Ofs+Ocs+Off。

更多"对于LTE系统切换相关的测量及报告描述错误的是()。"的相关试题:

[单项选择]对于LTE系统切换相关的KPI指标描述错误的是()。
A. 同频异站X2口切换准备成功率:该指标反映了同频eNB间通过X2接口切换准备过程的成功概率;
B. 同频异站S1口切换准备成功率:该指标反映了同频eNB间通过S1接口切换准备过程的成功概率;
C. 切换承载阻塞率指标反映了切换时由于资源受限的原因导致切换E-RAB接纳失败的概率,是统计某个业务(QCI)的失败概率;
D. 切换中断时间,包括用户面中断时间和控制面中断时间,实际上两者相差无几,因此重点关注用户面中断时间即可。
[多项选择]对于LTE系统内S1切换时延描述正确的是()。
A. 上行时延=S1切换前源基站收到第一个上行数据包的时间—S1切换后目标基站收到最后一个上行数据包的时间;
B. 上行时延=S1切换后目标基站收到第一个上行数据包的时间—S1切换前源基站收到最后一个上行数据包的时间
C. 下行时延=S1切换前源基站发送第一个下行数据包的时间—S1切换后目标基站发送最后一个下行数据包的时间;
D. 下行时延=S1切换后目标基站发送第一个下行数据包的时间—S1切换前源基站发送最后一个下行数据包的时间。
[多项选择]对于LTE系统内X2切换时延描述正确的是()。
A. 上行时延=X2切换后目标基站收到第一个上行数据包的时间—X2切换前源基站收到最后一个上行数据包的时间;
B. 下行时延=X2切换后目标基站发送第一个下行数据包的时间—X2切换前源基站发送最后一个下行数据包的时间;
C. 上行时延=X2切换前源基站收到第一个上行数据包的时间—X2切换后目标基站收到最后一个上行数据包的时间;
D. 下行时延=X2切换前源基站发送第一个下行数据包的时间—X2切换后目标基站发送最后一个下行数据包的时间。
[单项选择]对于LTE系统无线接通率的描述错误的是()。
A. 通常一个呼叫建立首先需要触发RRC建立,所以考虑接通率,需要考虑RRC连接建立成功率,不需要考虑E-RAB建立成功率;
B. 无线接通率是反映小区对UE呼叫的接纳能力,直接影响用户对网络使用的感受;
C. KPI计算公式:无线接通率=E-RAB建立成功率×RRC连接建立成功率(业务相关)×100%;
D. 无线接通率的统计区域为Cell。
[单项选择]对于LTE系统上行误块率描述错误的是()。
A. 上行误块率指的是PUSCH信道误块率,是反映无线接口信号传输质量的重要指标,是进行很多无线资源管理控制的依据,影响着系统的切换、功控、接纳等方面的性能;
B. 该指标体现了网络覆盖情况,还体现了组网干扰状况,是网络规划质量和相关算法质量的一个间接反映指标;
C. KPI的计算公式为:上行误块率=(收到的上行传输块CRC错误个数/收到的上行传输块总数)×100%;
D. 上行误块率的计算中,传输块是指的是码块分割的块,不是指完整的TB块。
[单项选择]对于LTE系统上行资源利用率描述错误的是()。
A. 反映系统无线资源利用情况,为系统是否需要扩容以及系统算法优化提供依据;
B. 计算公式为:TTI PUSCH PRB利用率=每TTI PUSCH PRB使用数/每TTI PUSCH PRB总数;
C. 一定程度反映系统接入能力,为系统参数优化提供依据;
D. PUSCH PRB平均利用率=统计周期内所有TTI PUSCH PRB利用率平均值。
[单项选择]对于LTE系统KPI性能指标描述错误的是()。
A. 覆盖类指标主要关注RSRP、RS-CINR、覆盖率;
B. 呼叫建立和保持类主要关注RRC连接建立成功率、E-RAB建立成功率、无线接通率、E-RAB建立阻塞率、RRC连接异常掉话率;
C. 系统资源类指标主要关注上下行误块率、上下行MAC层重传率等;
D. 移动性管理类主要包括eNB内切换成功率、X2口切换成功率、S1口切换成功率、系统间切换成功率(包含与GSM/WCDMA/TD/CDMA等系统的切换)、E-RAB掉话率。
[单项选择]对于LTE系统PRACH资源描述错误的是()。
A. PRACH资源使用数是基站成功解析出Preamble的PRACH信道数,包括公共Preamble和专用Preamble;
B. KPI计算公式:PRACH资源平均利用率=PRACH资源使用数/PRACH资源配置数;
C. PRACH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设备负荷情况,为设备是否需要扩容提供依据;
D. PRACH资源是考虑时域、频域、码域的总资源。
[单项选择]GSM系统在呼叫建立阶段需要(),用于来自移动台的测量报告信令和切换信令。
A. 广播信道
B. 公共控制信道
C. 专用控制信道
D. 业务信道
[单项选择]LTE系统对于覆盖空洞有效的解决措施是()。
A. 增加基站,增强覆盖;
B. 增加天线数,增强上行信号增益;
C. 天线拉远,增强边缘覆盖;
D. 增大导频功率,增加下行小区覆盖距离。
[多项选择]以下关于测量报告的描述,哪个是对的?()
A. 它包含了当前小区的信号强度和信号质量,以及最多六个最好的邻近小区的信号强度
B. 当移动台空闲时通过SDCCH来传送测量报告,而当移动台处于通话状态时通过SACCH来传送
C. BTS收到测量报告后,会将上行信号强度和信号质量加进测量报告,并传送给BSC处理
D. 测量报告大约每480ms传送一次
[多项选择]LTE系统对于上行链路受限可采用的解决措施是()。
A. 增加基站,减小下行小区覆盖距离;
B. 增加塔放,增加上行信号补偿;
C. 减小导频功率,减小下行小区覆盖距离;
D. 增加天线数,增强上行信号增益。
[单项选择]LTE系统对于覆盖空洞最合理的的解决措施是()。
A. 增加基站,增强覆盖;
B. 减小导频功率,减小下行小区覆盖距离;
C. 增大导频功率,增加下行小区覆盖距离;
D. 增加天线数,增强上行信号增益。
[单项选择]LTE系统对于下行链路受限时如下哪个不是有效的解决措施?()
A. 增加基站,减小下行小区覆盖距离;
B. 增加塔放,增加下行信号补偿;
C. 天线拉远,增强边缘覆盖;
D. 增大导频功率,增加下行小区覆盖距离。
[单项选择]某测量系统的线性偏倚研究报告如下,选出以下正确的描述()
A. 斜率较大,表明线性误差显著
B. 在4.0处的均值严重偏离,表明偏倚误差显著
C. 从点图可以看出,测量系统的变异很大,可以肯定其精度不是很好
D. 没有太大的问题,测量系统的线性和偏倚都很好
[多项选择]基于覆盖的异系统切换算法关于测量门限正确的说法是()
A. 决定于2D和2F门限
B. CS和PS业务使用同一套门限参数
C. 测量量可以是CPICHEcIo
D. 测量量可以是CPICHRSCP
[单项选择]LTE系统中,相对于16QAM,采用64QAM的优点是()
A. 提升了频谱利用率
B. 提升了抗噪声,抗衰落性能
C. 降低系统误码率
D. 实现更加简单
[多项选择]对于异系统切换时延的描述正确的是()。
A. 上行时延=异系统切换后目标基站收到第一个上行数据包的时间—异系统切换前源基站收到最后一个上行数据包的时间
B. 下行时延=异系统切换后目标基站发送第一个下行数据包的时间—异系统切换前源基站发送最后一个下行数据包的时间
C. 上行时延=异系统切换后目标基站收到最后一个上行数据包的时间—异系统切换前源基站收到第一个上行数据包的时间
D. 下行时延=异系统切换前源基站收到最后一个下行数据包的时间—异系统切换后目标基站发送第一个上行数据包的时间
[填空题]TD-LTE先对于TD-SCDMA系统的小区重选区别在于引入了()。

我来回答: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会员特权] 开通VIP, 查看 全部题目答案
[会员特权] 享免全部广告特权
推荐91天
¥36.8
¥80元
31天
¥20.8
¥40元
365天
¥88.8
¥188元
请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点击支付即表示同意并接受了《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系统将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订单号: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重要提示:请拍照或截图保存账号密码!
我要搜题网官网:https://www.woyaosouti.com
我已记住账号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