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培训考试
题目详情:
发布时间:2024-02-29 20:02:46

[简答题]某教材“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的一节内容如下: 调查校园、公园或农田的生物种类。 目的要求: 1.了解校园、公园、农田或者周边其他环境中的生物,记录你所看见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 2.尝试对你所看见的生物进行归类,初步认识生物的多样性,以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3.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 材料用具: 调查表,笔,望远镜,放大镜,照相机等。 方法步骤: 1.选择调查范围。如校园生物种类调查,公园或绿地生物种类调查,某块农田生物种类调查,等等。 2.分组。6~8人为一个调查小组,确定一人为组长。 3.设计调查路线。选择一条生物种类较多、环境有较多变化的路线。 4.调查。沿着事先设计好的路线进行调查,注意边调查边将观察到的各种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的名称、数量以及生活环境的特点一一记录在事先设计好的调查表中。要特别注意树皮、草丛和枯枝落叶等处,那里常有容易被忽略的小生物,另外,也要注意空中偶尔飞过的鸟和昆虫。 5.归类。将全组调查到的生物按照某种共同的特征进行归类。归类的项目和方法可由全组同学讨论决定,并说明归类的理由。 6.整理。将归好类的生物的资料进行整理,写在记录本上。 要求: (1)设计该调查活动前的相关准备? (2)设计该调查活动的教学流程?

更多"[简答题]某教材“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的一节内容如下: 调查校园、"的相关试题:

[单选题]“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一节的内容,不适合采用的学习方法是( )。
A.探究学习
B.合作讨论
C.观察交流
D.自主阅读
[简答题]某版本高中生物教材“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一节中,“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部分的内容如下: 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部分) 19世纪末,欧文顿(E.Overton)曾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了上万次的实验.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一样: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20世纪初,科学家第一次将膜从哺乳动物的细胞中分离出来,化学分析表明,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一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好为红细胞膜表面积的2倍。他们由此得出结论: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思考与讨论: 1.最初认识到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的是通过对现象的推理分析,还是通过对膜成分的提取和鉴定 2.在推理分析得出结论后,还有必要对膜成分进行提取、分离和鉴定吗 3.磷脂是一种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等所组成的分子,磷酸“头”都是亲水的,脂肪酸“尾”都是疏水的。请运用相关化学知识,解释为什么为磷脂在空气一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而科学家如何从这一现象推导出“脂质在细胞膜中排列为连续的两层”这一结论。 要求: (1)确定该教学内容的教学重点和难点(10分)。 (2)设计上述内容的教学过程(20分)。
[单选题]教师在讲解“从生物圈到细胞”一节时.设计了如下板书,该板书属于(  )。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1.非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与细胞——病毒 2.单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与细胞——草履虫的运动和分裂 3.多细胞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细胞——人的生殖和发育 4.多细胞生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与细胞——反射的结构基础 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A.综合式
B.提纲式
C.问答式
D.图示式
[单选题]“举例说明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一节的教学目标之一。关于该目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目标是知识目标,属于了解水平
B.该目标是知识目标,属于理解水平
C.该目标是能力目标,属于独立操作水平
D.该目标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属于反应水平
[简答题]《传染病及其预防》是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介绍的是传染病的定义、流行基本环节以及预防措施。根据课标要求,学生能够:(1)说出传染病是由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病原体引起的;(2)说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能够解释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如空气、饮食、生物媒介等;(3)列举说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可以分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三个方面;(4)列举常见的寄生虫病,如蛔虫病、绦虫病等;列举常见的细菌性传染病,如淋病、白喉、伤寒等;列举常见的病毒性传染病,如艾滋病、肝炎、流行性感冒、狂犬病等。本节涉及的重要概念有:“按照是否有传染性,可将疾病分为传染性疾病和非传染性疾病”,“个人的生活习惯与行为选择能对一生的健康产生积极或消极影响”。 根据材料: (1)设计本节课的导入。(15分) (2)简述导入的结构。(15分)
[简答题]材料: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中对“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一节内容的具体要求是:“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某教师根据课标中要求和学情分析,拟采用科学史教学策略进行教学.同时确定本节内容的三维教学目标,其中知识目标如下: a)通过对科学史材料的分析与讨论,了解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b)知道植物生长素的作用; c)了解科学探索的一般方法; d)形成科学的研究态度。 问题: (1)结合这节课的内容,简要说明科学史教学策略的教育价值。(15分) (2)指出上述知识目标的不合理之处并做修改。(10分)
[简答题]列出教师在“生物圈中的各种生态系统”一节内容教学时可以使用的媒体资源、社区资源和学校资源(每种教学资源方式至少2种)。
[简答题]《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中对“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一节内容的具体要求是:“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某教师根据课标中要求和学情分析,拟采用科学史教学策略进行教学,同时确定本节内容的三维教学目标,其中知识目标如下: ①通过对科学史材料的分析与讨论,了解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②知道植物生长素的作用。 ③了解科学探索的一般方法。 ④形成科学的研究态度。 (1)结合这节课的内容,简要说明科学史教学策略的教育价值。(15分) (2)指出上述知识目标的不合理之处并做修改。(10分)
[多选题]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复制延长有如下不同
A.引物长度
B.引物生成的次数
C.冈崎片段长度
D.在一个复制子上的复制速度
[判断题]统计调查设计具体表现为统计指标、调查方法和调查表式等内容的调查方案。()
A.正确
B.错误
[多选题]在现场调查中,下列调查内容属于建筑物实物调查内容的有( )。
A.土地坐落
B.建筑规模
C.平面布置
D.房屋所有权证
E.基础设施及配套
[判断题]抽样调查就是对部分调查内容进行调查。(  )
A.正确
B.错误
[单选题]小红调查完公园的生物种类后,将有关的生物分成了动物、植物和其他生物三类。他所采用的分类依据是(  )。
A.生活环境
B.形态结构
C.生物用途
D.个体大小
[多选题]调查是生物学研究的方法之一,下列调查方法的应用正确的是( )。
A.在水草丰富的浅水区确定样方调查芦苇密度
B.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动物的活动范围和迁徙路线
C.定期从酵母菌培养液中取样并计数,调查其种群增长
D.在较大的样本人群中调查某单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

我来回答: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会员特权] 开通VIP, 查看 全部题目答案
[会员特权] 享免全部广告特权
推荐91天
¥36.8
¥80元
31天
¥20.8
¥40元
365天
¥88.8
¥188元
请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点击支付即表示同意并接受了《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系统将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订单号: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重要提示:请拍照或截图保存账号密码!
我要搜题网官网:https://www.woyaosouti.com
我已记住账号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