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招录类考试 > 党政公务员考试
题目详情:
发布时间:2024-03-12 19:43:06

[单项选择]阅读以下文字。完成5~8题。
一个国际科学家小组携带数吨硫酸铁粉末起航前往南极,以研究能否以硫酸铁为“肥料”促进南极海域海藻等微生物的生长来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
该小组的9名研究人员来自东英吉利亚大学和普利茅斯海洋实验室。预计科学家们将于2月开始进行实验,届时他们将把数吨硫酸铁倾倒入南极海域,同时还将向海中释放硫化六氟化合物示踪剂,该示踪剂可监测硫酸铁的变化和去向。
铁元素可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生产力的理论在20世纪20年代就被提出,此后科学家们一直在对这一理论进行检验完善。科学家们近年来在位于赤道的太平洋海域进行实验时曾发现,硫酸铁确实能起到让蓝色海洋变绿的作用。硫酸铁不仅可大幅度提高该海域硅藻等藻类的生长,而且一些微生物体内的叶绿素还因此增加了30多倍。
科学家们认为,在南极海域研究铁元素与海洋生产力的关系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因为南极海域据认为在地球海洋中是最“缺铁”的,而这种营养缺乏很可能对该海域海洋生产力造成了某种程度的限制;另一方面,与作为二氧化碳源的太平洋等海域不同,南极海域可吸收温室气体,其海洋生产力提高后可起到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目的。
不过,科学家们同时也指出,投放硫酸铁后海洋中浮游生物会增加,这是否会成为一个新的温室气体来源尚需研究。
国际科学家小组所进行的研究,其可行性的依据是:( )
A. 20世纪20年代即已提出的铁元素可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生产力的理论
B. 铁元素可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生产力,并已在某些海域试验成功
C. 南极海域在地球海洋中最为“缺铁”
D. 硫酸铁使微生物体内的叶绿素增加了30多倍

更多"阅读以下文字。完成5~8题。 一个国际科学家小组携带数吨硫酸铁粉末"的相关试题:

[单项选择]阅读以下文字。完成5~8题。
一个国际科学家小组携带数吨硫酸铁粉末起航前往南极,以研究能否以硫酸铁为“肥料”促进南极海域海藻等微生物的生长来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
该小组的9名研究人员来自东英吉利亚大学和普利茅斯海洋实验室。预计科学家们将于2月开始进行实验,届时他们将把数吨硫酸铁倾倒入南极海域,同时还将向海中释放硫化六氟化合物示踪剂,该示踪剂可监测硫酸铁的变化和去向。
铁元素可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生产力的理论在20世纪20年代就被提出,此后科学家们一直在对这一理论进行检验完善。科学家们近年来在位于赤道的太平洋海域进行实验时曾发现,硫酸铁确实能起到让蓝色海洋变绿的作用。硫酸铁不仅可大幅度提高该海域硅藻等藻类的生长,而且一些微生物体内的叶绿素还因此增加了30多倍。
科学家们认为,在南极海域研究铁元素与海洋生产力的关系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因为南极海域据认为在地球海洋中是最“缺铁”的,而这种营养缺乏很可能对该海域海洋生产力造成了某种程度的限制;另一方面,与作为二氧化碳源的太平洋等海域不同,南极海域可吸收温室气体,其海洋生产力提高后可起到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目的。
不过,科学家们同时也指出,投放硫酸铁后海洋中浮游生物会增加,这是否会成为一个新的温室气体来源尚需研究。
对文中画线处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同海域生成与吸收二氧化碳的情况不同,它们的相互作用保持了空气含量的平衡
B. 不同海域生成与吸收二氧化碳的情况不同,南极海域海洋生产力提高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将出现负增长
C. 不同海域生成与吸收温室气体的情况不同,南极海域海洋生产力提高后,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效果将更显著
D. 不同海域生成与吸收温室气体的情况不同,南极海域海洋生产力提高后,可吸收温室气体,并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
[单项选择]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题。
现在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高能物理、基本粒子。[a]这些学问实际上是说明:我们这个世界,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世界[b]

从17世纪的牛顿力学开始,我们研究的是宏观世界[c]。到了20世纪初,发生了两件事,一是量子力学的出现。量子力学研究的是比分子更小的东西。量子力学中分子的大小为10的负8次方厘米[d]。在这种尺度下,牛顿力学[ ],要用量子力学。二是广义相对论的诞生。如果范围扩大到比太阳系还要大,[]银河系像个大盘子,直径为10万光年,对这样大的范围进行研究就要用广义相对论。所以天文学家说,宏观尺度以上还有一个层次叫宇观。这样,科学研究可分为三个层次。
(),研究对象分别是银河星系、山川物体和基本粒子。
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现在发现微观世界中,物体之间有多种作用力。物理学家为了把这些作用力统一起来,就必须考虑一种新的作用力的场,这种场是英国爱丁堡大学希格斯发现的,被称为“希格斯场”。这种场远比基本粒子小,它的大小为10的负34次方厘米。所以,微观中又出现了一个新的概念,这是微观的一个层次,称之为“渺观”。

一、二段中加序号的语句,没有语病的是()。
A. a
B. b
C. c
D. d
[单项选择]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以下问题。
据外电报道,21世纪是生物工程大发展的一个世纪,但这种生物技术的飞跃却是喜忧参半。一些科学家担心,能够消灭某个或某些种族的基因武器将在5年内问世。一些科学家于10月25日警告说,能够使一个种族从地球上消失的基因武器有可能在5年内变成现实,原因是解决基因武器发展的“机会窗口”正在迅速缩小。此前,英国医学会(BMA)的一份报告称,未来十年内,基因研究的发展将催生出能够消灭一个种族的可怕的新型生化武器。
仿制病毒:指可能通过基因工程技术仿制的病毒,比如重造曾经造成4000万人死亡的1918年“西班牙”流感病毒。一些科学家认为,尽管评论家称重造像1918年流感病毒等致命病毒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却有可能存在“生化恐怖主义的巨大潜力”。
旨在消灭某个种族的武器:研究人员正在研制基因治疗方法,这种方法能够研制出只攻击具有反常结构的基因。在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使用一种能识别有害细胞的基因,触发它释放出摧毁疾病的病毒或毒物。健康细胞在治疗过程中毫发无损。这种武器的工作原理大体相似,那就是通过受害者的基因组成识别他们的身份,然后释放出消灭他们的病毒。
控制农作物:英国医学会的研究认为,人类应更加小心恐怖分子对农业系统可能发起的生化攻击。因为从技术上讲,恐怖分子能比较容易地实施这种攻击,同时又可能对食品生产造成严重破坏。
生物调节剂:有些科学家也称生物调节剂为“大脑炸弹”。生物调节剂是指能够攻击人类免疫和神经系统的药剂,比如俄罗斯当局用于结束2002年莫斯科剧院人质危机的芬太奴。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制造的炭疽热;研究人员现在已能够改变炭疽热基因,这种研究也带来新的疑问,那就是西方普遍使用的疫苗是否能有效预防新细菌。
合成小儿麻痹病毒:一些科学研究报告显示,用于制造合成小儿麻痹病毒的复制手段有可能被用于合成制造像埃博拉病毒一类病毒。
下列对生物调节剂这一概念阐述正确的是( )。
A. 生物调节剂又称为“大脑炸弹”
B. 生物调节剂是指能够攻击人类免疫和神经系统的药剂
C. 最早的生物调节剂是俄罗斯当局用于结束2002年莫斯科剧院人质危机的芬太奴
D. 生物调节剂可能对食品生产造成严重破坏
[单项选择]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以下问题。
当代环境伦理学是一个有开放性和包容性的新学科,形成了许多理论模式和学说。这些模式、学说既包括现代入类中心主义即浅环境论,也包括非人类中心主义即深环境论,还有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
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在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整体价值观方面与深环境论中的环境整体主义是一致的,不同之处在于可持续发展伦理观在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基础上,更承认人类对自然的保护作用和道德代理人的责任,以及一定社会中人类行为的环境道德规范。可持续发展伦理观对现代入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采取了一种[ ]的态度。它汲取了生命中心论、生态中心论等非人类中心主义关于“生物/生态具有内在价值”的思想,承认自然不仅具有工具价值,也具有内在价值,但又不把内在价值仅归于自然自身,而提高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整体性质。这样,由于人类和自然是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那么,不仅是人类,还有自然,都应该得到道德关怀。另一方面,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在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整体价值观的基础上,承认现代入类中心主义关于人类所特有的“能动作用”,承认人类在这个统一整体中占有的“道德代理人”和环境管理者的地位。这样,就避免了非人类中心主义在实践中所带来的困难,使之更具有适用性。
在共同承认自然的固有价值和人类的实践能动作用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人与自然的整体价值观是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的理论基础。现代生态学和系统科学研究表明,自然界(包括人类社会在内)是一个有机整体,生命系统表现为网络格局。自然界的组成部分,从物种层次、生态系统层次到生物圈层次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任何生物都有内在的目的性,都以其各自的方式在整体生态关系中实现其自然的善。因此,任何生物和自然都拥有其自身的固有价值(固有价值是一种实体为获得自身的善而独立于人类评价者目的的价值)。生物和自然所拥有的固有价值应当使它们享有道德地位并获得道德的关怀,为道德顾客。可持续发展伦理观把道德共同体从人扩大到“人一自然”系统,把道德对象的范围从人类扩大到生物和自然。与此同时,由于只
A. 深环境论认为自然具有内在价值,这种价值归于自然本身,它强调人类的“道德代理人”的责任
B. 深环境论认为自然具有内在价值,这种价值来自于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整体性质,自然与人同样处于道德主体地位
C. 深环境论认为自然具有内在价值,这种价值来自于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整体
D. 深环境论认为自然具有工具价值,这种价值来自于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整体性质,人类是环境的管理者
[单项选择]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以下问题:
像《红楼梦》这样的经典名著,在世界文学史中是可以陈列满满一个艺廊的。我国的古典诗文,从《诗三百》、《楚辞》,到李、杜,到龚自珍,小说从“四大奇书”,到《聊斋志异》、《儒林外史》;外国的名著,从荷马史诗到莎士比亚的戏剧,从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到托尔斯泰的《复活》,再到卡夫卡的《变形记》……几乎都是一座座永难挖掘尽的精神矿藏,其历史的深度和文化反思的力度,特别是它们永恒的艺术魅力与文化底蕴,值得我们和我们的后人反复品味。
名著需要重读。这不仅仅是因为它们经过时间的淘洗和历史的严格[ ],其本身的存在证明了它们的不朽,因而需要反复阅读;也不仅仅因为随着我们人生阅历的积累和文学修养的不断提高,而需要获得新的情感体验与生命感悟。我这里所说的重读名著,乃是从文化历史发展阶段着眼的。仅就我们这些年龄稍长的人的亲身经历来说,在“文革”前的一段时间和“文革”期间,阅读心态是何等的不正常,阅读空间和环境是何等的狭小和残破。那种以阶级斗争和阶级分析为经纬的阅读定势,使我们只懂得给书中人物划成分,或者千方百计地追寻作者的阶级归属和政治派别。那种刻板的经济决定论,使我们阅读名著时,到处搜罗数据,以理解时代背景。那种“通过什么反映什么”来概括作品的主题的阅读公式,死死地套住我们的阅读思维。那种所谓“受阶级局限,如何如何”的万能标签,夺去了多少传世之作鲜活的生命,使人们对名著产生了多少误解!
新时期以来,名著重印,给读书界带来了从未有过的生气。但如何重读名著呢我想,所谓“重读”,并非“再看一遍”,也非多看几遍。如果仅仅停留于“看几遍”,那也许只是“无用的重复”。“重读”应是指把名著完全置于新的阅读空间之中,即对名著进行主动的、参与的、创造性的阅读。

文中[]应填入的词语是()。
A. 筛选
B. 甄选
C. 挑选
D. 遴选

我来回答: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会员特权] 开通VIP, 查看 全部题目答案
[会员特权] 享免全部广告特权
推荐91天
¥36.8
¥80元
31天
¥20.8
¥40元
365天
¥88.8
¥188元
请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点击支付即表示同意并接受了《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系统将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订单号:

截图扫码使用小程序[完全免费查看答案]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 支付完成
  • 取消支付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重要提示:请拍照或截图保存账号密码!
我要搜题网官网:https://www.woyaosouti.com
我已记住账号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