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培训考试
题目详情:
发布时间:2023-11-09 02:42:38

[单项选择]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


A. 过量的Fe粉中加入稀HNO3充分反应后滴入KSCN溶液溶液变红色稀HNO3将Fe氧化为Fe3+
B. AgI沉淀中滴入稀KCl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AgCl比AgI更难溶
C. Al箔插入稀HNO3无现象Al箔表面被HNO3氧化,形成致密的氧化膜
D. 用玻璃棒蘸取浓氨水点到红色石蕊试剂上试纸变蓝浓氨水呈碱性

更多"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的相关试题:

[简答题]请就你感兴趣的某个问题或现象设计一个实验,通过实验对这个现象进行探讨或说明。要求写出实验目的、实验方法和结果分析。
[单项选择]根据物理实验提出假设,并用假设解释一些客观现象,进而建立新理论。玻尔关于氢原子结构的理论便是这种研究方法的成功典范,请问玻尔理论是从下列哪些现象推出的?()
A. a粒子散射实验现象
B. 慢中子轰击铀核产生的裂变现象
C. 天然放射现象中的α衰变现象
D. 氢原子光谱的特征谱线现象
[单项选择]下列化学实验事实及其解释都正确的是( )。
A. 向碘水中滴加CCl4,振荡静置后分层,CCl4层呈紫红色,说明可用CCl4从碘水中萃取碘
B. 向SO2水溶液中滴加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BaSO3难溶于盐酸
C. 向0.1mol·L-1FeSO4溶液中滴加少量酸性KMnO4溶液,KMnO4溶液褪色,说明Fe2+具有氧化性
D. 向2.0mL浓度均为0.1mol·L-1的KCl、KI混合溶液中滴加1~2滴0.01mol·L-1AgNO3溶液,振荡,沉淀呈黄色,说明AgCl的Ksp比AgI的Ksp
[单项选择]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用长颈漏斗分离出乙酸与乙醇反应的产物
B.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铜粉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NO
C. 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将氯化铁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再加水稀释
D. 将Cl2与HCl混合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可得到纯净的Cl2
[单项选择]下列实验操作导致实验结果偏高的是().
A. 用湿润的pH试纸测稀碱溶液的pH,所测定的pH值
B. 用容量瓶配置溶液,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所配溶液物质的量浓度
C. 滴定前滴定管内无气泡,终点读数时有气泡,所测消耗标准溶液体积
D. 测定中和热实验时,将碱溶液缓慢倒入酸中使其充分反应,所测得中和热
[单项选择]既能解释颜色互补现象又能解释颜色对比现象的色觉理论是______
A. 杨—黑理论
B. 拮抗理论
C. 位置学说
D. 频率匹配学说
[简答题]简述心理旋转现象及其实验逻辑。
[简答题]

对于学生探究实验"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难点不是实验操作,而是怎样通过实验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教材处理]将教材中的三个实验分成六个组来做:1、2两个组做"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3、4组做"碳酸钠粉末和盐酸反应"的实验;5、6组做"硫酸铜溶液和铁片反应"的实验。
[过程设计]环节一:分组实验,发现差异环节二:回顾反思,探究原因环节三:汇报交流,得出结论
[现场记录]当1、2、5、6四个小组的实验结果符合质量守恒定律,而3、4组做的实验与质量守恒定律不符时,同学们展开了讨论。学生甲:我们组发现在方案三中有气体生成了,产生的气体逸到空气中去,使得我们无法测量他们的重量。学生乙:我们通过联系以前的知识得知,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分子破裂,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的过程,从这里我们得知原子的种类、数量、性质在化学变化中并没有发生变化,既然反应前后原子没有发生变化,反应前后原子的总质量也应该没有发生变化,所以我们确定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等于生成物的质量。……

问题:
(1)上述案例中教师利用了哪些教学资源?
(2)上述案例中教师引导学生采用了哪些学习方式?
(3)上述案例中,该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两方面的做法体现了哪些课程理念?


[单项选择]在“观察牛蛙的脊髓反射现象”实验中,对健康牛蛙的脚趾皮肤进行环割剥除的操作是为了研究()
A. 脊髓在反射活动中的作用
B. 感受器在反射活动中的作用
C. 效应器在反射活动中的作用
D. 传入神经在反射活动中的作用
[单项选择]在实验过程中,教师一边讲授教学内容,一边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或引导学生观察教师的演示过程属于哪种实验教学?()
A. 探究性实验
B. 验证性实验
C. 伴随教授实验
D. 模仿式实验
[单项选择]反映实验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因果关系的真实性,决定实验结果解释的是______
A. 总体效度
B. 生态效度
C. 内在效度
D. 外在效度
[单项选择]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用石蕊试纸测定溶液的pH
B. 往试管里装放固体粉末药品时,一定要借助于纸槽来操作
C. 学生在实验操作时一定要带护目镜
D. 洗涤玻璃容器干净的标志是内壁附着的水不聚成水滴,自然成股流下
[多项选择]护理操作前解释用语包括( )。
A. 询问病人的感觉,是否达到预期效果
B. 解释本次操作的目的
C. 感谢病人的配合
D. 病人的准备工作
E. 讲解简要方法以及在操作中病人会产生的感觉
[简答题]案例: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对于演示实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难点不是实验现象的结论的得出,而是实验结果影响因素的分析,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在演示过程中反复强调操作注意事项,但效果并不能令人满意,下面是某教师为突破难点所采取的措施:教材处理将教师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探究实验过程设计环节 一:分组实验,发现差异环节 二:回顾反思,探究败因环节 三:汇报交流,分类汇总现场实录当多数小组的实验结果跟教材陈述有较大出入时,教师适时让差异较大的小组与差异较小的小组探究差异产生的原因。经过反思和探究,效果不理想的各组都把实验做成功了。学生的反思如下: 生1:"由于我们(女孩子)力量小,操作时广口瓶的塞子没有塞紧而导致装置入漏气。"(装置密封问题) 生2:"我们小组实验用的橡胶管可能由于用久了出现了老化裂口,更换了其他组的橡胶管后才做成功。"(装置密封问题) 生3:"我们组第一次做实验时效果较好,马上做第二次时效果不理想,是由于瓶内的气体中氧气含量低,换一个广口瓶再做时,进水刚好就达到1/5。"(空气质量问题) 生4:"我们组第一次实验时燃烧物红磷的量太少,造成空气中的氧气没有消耗完。"(燃烧物用量的问题) 生5:"燃烧匙伸入到广口瓶里太慢。"(操作规范问题) 生6:"火焰刚熄灭时就马上打开了止水夹,广口瓶内的气体没有冷却到室温,由于热胀冷缩造成了误差。"(操作规范问题)

问题:
(1)上述案例中教师利用了哪些教学资源?
(2)上述案例中教师引导学生采用了哪些学习方式?
(3)上述案例中,该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两方面的做法体现了哪些课程理念?(每方面回答一条即可)


[单项选择]下列实验操作可以达到预期结果的是()。
A. 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统计每一时期细胞数占细胞总数的比例,能比较细胞周期各时期的时间长短
B. 在"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中,计算紫红色区域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能反映NaOH进入琼脂块的速率
C. 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中,培养期内共三次取样测定密度,即可准确绘制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
[不定项选择]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过滤操作中,漏斗的尖端应接触烧杯内壁
B. 从滴瓶中取用试剂时,滴管的尖嘴可以接触试管内壁
C. 滴定接近终点时,滴定管的尖嘴可以接触锥形瓶内壁
D. 向容量瓶转移液体时,导流用玻璃棒可以接触容量瓶内壁

我来回答: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会员特权] 开通VIP, 查看 全部题目答案
[会员特权] 享免全部广告特权
推荐91天
¥36.8
¥80元
31天
¥20.8
¥40元
365天
¥88.8
¥188元
请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点击支付即表示同意并接受了《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系统将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订单号:

截图扫码使用小程序[完全免费查看答案]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重要提示:请拍照或截图保存账号密码!
我要搜题网官网:https://www.woyaosouti.com
我已记住账号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