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招录类考试 > 党政公务员考试
题目详情:
发布时间:2024-08-31 01:14:27

[单项选择]甲、乙、丙三人都参加了今年的高考,考完后几个人在一起议论。甲说:“我今年一定能考上重点大学”。乙说:“我不会考上重点大学的”。丙说:“如果不考虑重点大学的话,我考上大学肯定没问题”。后来的事实证明,三人中考取重点大学的、考上一般大学的和没考上大学的各有一人,而且他们事前所说的话中只有一人是对的,另外两人的预计都错了,由此可知( )
A. 甲没考上大学,乙考上了一般大学,丙考上了重点大学
B. 甲考上了一般大学,乙考上了重点大学,丙没考上
C. 甲考上了重点大学,乙考上了一般大学,丙没考上大学
D. 甲没考上大学,乙考上了重点大学,丙考上了一般大学

更多"甲、乙、丙三人都参加了今年的高考,考完后几个人在一起议论。甲说:“我今"的相关试题:

[单项选择]甲、乙、丙三人都参加了今年的高考,考完后几个人在一起议论。甲说:“我今年一定能考上重点大学”。乙说:“我不会考上重点大学的”。丙说:“如果不考虑重点大学的话,我考上大学肯定没问题”。后来的事实证明,三人中考取重点大学的、考上一般大学的和没考上大学的各有一人,而且他们事前所说的话中只有一人是对的,另外两人的预计都错了,由此可知( )
A. 甲没考上大学,乙考上了一般大学,丙考上了重点大学
B. 甲考上了一般大学,乙考上了重点大学,丙没考上
C. 甲考上了重点大学,乙考上了一般大学,丙没考上大学
D. 甲没考上大学,乙考上了重点大学,丙考上了一般大学
[单项选择]小魏、小雷、小戴三个同学参加了今年的高考,考完后在一起议论:  小魏说:“我肯定考上重点大学”。小雷说:“重点大学我是考不上了”。小戴说:“要是不论重点不重点,我考上是没有问题的”。发榜结果表明,三人中考上重点大学、一般大学和没有考上的各一人,并且他们三人的预言只有一个是对的,另外两个人的预言都同事实恰好相反。可见( )。
A. 小魏考上一般大学,小雷没考上,小戴考上重点大学
B. 小魏考上一般大学,小雷考上重点大学,小戴没有考上
C. 小魏没考上,小雷考上重点大学,小戴考上一般大学
D. 小魏没考上,小雷考上一般大学,小戴考上重点大学
[单项选择]小魏、小雷、小戴三个同学参加了今年的高考,考完后在一起议论( )。小魏说:“我肯定考上重点大学”。小雷说:“重点大学我是考不上了”。小戴说:“要是不论重点不重点,我考上是没有问题”。发榜结果表明,三人中考上重点大学、一般大学和没有考上的各一个,并且他们三人的预言只有一个是对的,另外两个人的预言都同事实恰好相反。可见( )。
A. 小魏考上一般大学,小雷没考上,小戴考上重点大学
B. 小魏考上一般大学,小雷考上重点大学,小戴没有考上
C. 小魏没考上,小雷考上重点大学,小戴考上一般大学
D. 小魏没考上,小雷考上一般大学,小戴考上重点大学
[单项选择]王、刘、邓三个同学参加了今年的高考,考完后在一起议论:
王说:“我肯定考上重点大学”。
刘说:“重点大学我是考不上了”。
邓说:“要是不论重点非重点,我考上是没有问题”。
发榜结果表明,三人中考上重点大学、一般大学和没有考上的各一人,并且他们三人的预言只有一个是对的,另外两个人的预言都同事实恰好相反。可推出:
A. 王没考上,刘考上一般大学,邓考上重点大学
B. 王考上一般大学,刘没考上,邓考上重点大学
C. 王没考上,刘考上重点大学,邓考上一般大学
D. 王考上一般大学,刘考上重点大学,邓没考上
[单项选择]小魏、小雷、小戴三个同学参加了今年的高考,考完后在一起议论。小魏说:“我肯定考上重点大学”。小雷说:“重点大学我是考不上了”。小戴说:“要是不论重点不重点,我考上是没有问题”。发榜结果表明,三人中考上重点大学、一般大学和没有考上的各一人,并且他们三人的预言只有一个是对的,另外两个人的预言都同事实恰好相反。可见( )。
A. 小魏考上一般大学,小雷没考上,小戴考上重点大学
B. 小魏考上一般大学,小雷考上重点大学,小戴没考上
C. 小魏没考上,小雷考上重点大学,小戴考上一般大学
D. 小魏没考上,小雷考上一般大学,小戴考上重点大学
[单项选择]教育部提出,今年要研究高考改革重大问题,制定发布改革方案,指导各地根据实际探索本地区高考改革。目前自主招生、高校招生自主权的落实、异地高考、分省命题等都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教育部明确 (49) 要规范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逐步扩大改革试点范围。清理、规范高考加分。开展高职教育入学考试由省份组织试点,完善“知识加技能”的考核办法,扩大示范高职单招、对口招生规模。指导高中新课程省份探索高考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下面选项中有关社会关注的热点中哪一个没有提到:
A. 教育公平
B. 自主招生
C. 实行异地高考
D. 分省命题
[简答题]1.(新华网合肥2006年9月8日电)安徽省霍山县今年高考文科“状元”张强考取了华东政法学院,但面对每年1.2万元的学费,张强一家一筹莫展。为了让张强读高中,张家屡向亲戚朋友借款,已经背上了2万多元的债务,没有人再敢借钱给他家了。这是记者近日到大别山区等地调查大学贫困新生现状时了解到的一个事例。 大学贫困生问题近年来引起了社会关注,但记者调查发现,相当多的大学贫困生问题,实际上是在高中阶段就形成的。“家有高中生,拖得全家穷”,这在经济落后的农村地区是普遍现象。大别山区一个孩子读高中,一年花费至少3000元,相当于该地区一个农户全年的收入。 2.孩子考进大学对中国许多贫困家庭而言是既幸福又痛苦的事,在拿到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后,家在山区的杨再宏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重庆寻找暑期打工的机会,为了支付杨再宏和他哥哥的学费,几年来他家里已经欠下8万元的债。 在中国农村经常可以看到“知识改变命运”的标语,但是实现这一口号却变得越来越难。杨再宏说,过去和自己一起上小学的同学如今大多已外出打工,“要不是母亲的坚持,我很可能会以一个民工而不是大学生的身份来到北京。” 3.当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校长们忙于考虑添置多少电脑和多媒体教具提高学校硬件水平的同时,偏远地区的校长们正为如何修缮教室已经开裂的天花板,如何让孩子们不要坐在地上听课而发愁。 因地区差异和城乡差别造成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2002年,占中国总人口60%以上的农村只获得全社会5800多亿元教育投入的23%。 全国政协委员徐玉麟说,农村学校在财政投入的比例、办学条件、教师待遇、师资水平、师生比例等方面都远远低于城市,农村每个学生的平均教育经费比城市少60%至80%,中国尚未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地方都在农村,文盲人口也主要集中在农村,农村文盲率是城市的2倍以上。 不断扩大的城乡差距是造成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重要原因。1985年至2003年间,中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4.3%,而同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7%。2004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3.2:1,加上各种福利差距,实际达到6:1。 在倾斜的教育体制下,优秀教师越来越不愿意到贫穷的乡村任教,而已经在农村教书的老师一有机会就会选择“跳槽”。江苏省不久前所作的一项调
[单项选择]甲今年14岁,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地工作,甲与奶奶生活在一起。一日甲在楼下的自行车店赊销了一辆价值三千元的高档自行车,出卖人乙当即给甲的奶奶打电话要其确认甲的买卖行为,甲的奶奶认可但没有付款,双方约定等甲的父母回来时付款。五个月后,甲母回来得知此事表示反对。关于本案的说法正确的是哪一选项:
A. 甲与乙的买卖合同因甲的奶奶的追认而有效
B. 甲的父母对乙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C. 甲母的行为是违约行为
D. 甲的父母对乙的损失不承担赔偿责任

我来回答: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会员特权] 开通VIP, 查看 全部题目答案
[会员特权] 享免全部广告特权
推荐91天
¥36.8
¥80元
31天
¥20.8
¥40元
365天
¥88.8
¥188元
请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点击支付即表示同意并接受了《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系统将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订单号:

截图扫码使用小程序[完全免费查看答案]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重要提示:请拍照或截图保存账号密码!
我要搜题网官网:https://www.woyaosouti.com
我已记住账号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