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培训考试
题目详情:
发布时间:2024-01-26 21:59:26

[简答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20多年前,A村的农民为生计所迫而冒险探索,进行大包干,成为全国农村改革的一面旗帜。 20多年来,A村的粮食产量增长了20多倍,人均收入从改革前的20多元增长到2500元。A村人津津乐道,吃的是白面馍,住的是砖瓦房,认为改革已成功。10多年来,A村农业生产基本还是传统的一稻一麦的方式,村里没有一家像样的企业,集体收入更是寥寥无几。
材料2
B村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动了农业生产大发展。80年代中期,B村适时调整该村的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实行多种经营,使全村经济实力大大增强,人均收入达到5200元,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成了全国闻名的亿元村、明星村。90年代中期,B村又以发展产业化经营和优化经济结构为新一轮发展的契机,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科技进步,本村经济持续发展,人民过上了殷实的小康生活。进入新世纪,又决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升工业竞争力,并走出国门,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
(1)A、B两村20多年的发展道路,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请你谈谈对这一哲学道理的理解。
(2)两则材料是如何体现上述哲学道理的
(3)A、B两村20多年变化发展的经验教训给我们以什么哲学启示

更多"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20多年前,A村的农民为生计所迫而冒险探索"的相关试题:

[简答题]阅读下列关于农民问题的材料:
材料1
农民问题是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农民运动不赶快地做起来,农民问题不会解决;农民问题不在现在的革命运动中得到相当的解决,农民不会拥护这个革命。所以经济落后之半殖民地的农村封建阶级,乃是国内统治阶级国外帝国主义之惟一坚实的基础。
摘自毛泽东《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1926年9月1日
材料2
一切革命同志须知: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半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现在有了这个变动,乃是革命完成的重要因素。一切革命统治都要拥护这个变动,否则他就站到反革命立场上去了。
摘自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27年3月
材料3
农民占中国全人口之大多数,自然是国民革命之伟大的势力,中国之国民革命若不得农民之加入终不能成一个大的民众革命。但是农民居处散漫势力不易集中,文化低、生活欲望简单、易于趋向保守,中国土地广大易于迁徙难苟安,这三种环境是造成农民难以加入革命运动的原因。
摘自陈独秀《资产阶级的革命与革命的资产阶级》(1923年4月25日)
材料4
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没有他们自动的自觉的来参加,国民革命是决不会成功的。农民的精力,必能贡献于国民革命,如果农民的剥削机关能彻底解除。农民革命——打破封建制度——是建立民权制度的革命所不能离的。在通常社会的发展中,资产阶级能为农民破除封建的锁链。中国资产阶级忽视农民革命,他不但不能为民权自由而奋斗,反而作民权自由的敌人(蒋介石的分离革命即其一例)。
摘自《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土地问题决议案》1927年
请回答:
①比较材料1、2和3中关于农民作用的观点。
②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4的观点。
③结合所学知识及上述材料简述“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
[简答题]

阅读下列关于我党富农政策的材料
材料1
农民中,党的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发展农民群众一切反对捐税,反对高利贷,反对地租的斗争,发展分粮抢米,夺取土地的斗争,提高这些斗争到革命的游击战争与土地革命。在农村中,党要团结贫农、中农,坚决反对富农。在群众的反帝斗争中,党必须坚决地为着创造反帝的下层统一战线而斗争。
摘自《中共五中全会政治决议案》(1934年1月18)
材料2
富农已改变其仇视苏维埃革命而开始同情于反帝国主义与土地革命的斗争,苏维埃中央委员会为扩大全国抗日讨蒋之革命战线,特决定改变对于富农之政策。
(甲)富农之土地,除以封建性之高度佃租出租于佃农者,应以地主论而全部没收之外,其余富农自耕及雇人经营之土地,不论其土地之好坏,均一概不在没收之列。(乙)富农之动产及牲畜耕具,除以封建性之高利贷出借以剥夺农民者外,均不应没收。(丙)除统一累进税外,禁止地方政府对于富农之征发及特殊税捐。(丁)富农在不违反苏维埃法律时,各级政府应保障经营工商业及雇用劳动之自由。(戊)在实行平分一切土地之区域(乡、区),富农有与普通农民分得同样土地之权。(己)富农在违反苏维埃法令时应依法惩治之,进行反革命活动时应按暂行惩治反革命条例惩治之。(庚)富农仍无权参加红军及一切武装部队(包括赤卫军在内),并无选举权。
摘自《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关于改变对富农政策的命令》(1935年12月15日)
材料3
第一条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第二条废除一切地主的土地所有权。
第三条废除一切祠堂、庙字、寺院、学校、机关及团体的土地所有权。
第四条废除一切乡村中在土地制度改革以前的债务。(中共中央注:本条所称应予废除之债务,系指土地改革前劳动人民所欠地主富农高利贷者的高利贷债务。)
第八条乡村农会接收地主的牲畜、农具、房屋、粮食及其他财产并征收富农的上述财产的多余部分,分给缺乏这些财产的农民及其他贫民,并分给地主同样的一份。
摘自《中国土地法大纲》(中国共产党全国土地会议1947年9月13日通过)
材料4
在今冬开始的南方几省及西北某些地区的土地改革运动中,不仅不动

[简答题]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1
农民的举动,完全是对的,他们的举动好得很!“好得很”是农民及其他革命派的理论。一切革命同志须知: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现在有了这个变动,乃是革命完成的重要因素。一切革命同志都要拥护这个变动,否则他就站到反革命立场上去了。
摘自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材料2
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农民运动不赶速地做起来,农民问题不会解决;农民问题不在现在的革命运动中得到相当的解决,农民不会拥护这个革命。
摘自毛泽东《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
材料3
他们的这种理论的来源,主要是没有把中国是一个许多帝国主义国家互相争夺的半殖民地这件事认清楚。如果认清了中国是一个许多帝国主义国家互相争夺的半殖民地,则一,就会明白全世界何以只有中国有这种统治阶级内部互相长期混战的怪事,而且何以混战一天激烈一天,一天扩大一天,何以始终不能有一个统一的政权。二,就会明白农民问题的严重性,因之,也就会明白农村起义何以有现在这样的全国规模的发展。三,就会明白工农民主政权这个口号的正确。四,就会明白相应于全世界只有中国有统治阶级内部长期混战的一件怪事而产生出来的另一件怪事,即红军和游击队的存在和发展,以及伴随着红军和游击队而来的,成长于四围白色政权中的小块红色区域的存在和发展(中国以外无此怪事)。五,也就会明白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摘自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请回答:
(1)阅读材料1、2,说明为什么“中国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
(2)阅读材料1、2、3,分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实质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战争的原因以及中国革命要取得胜利的根本途径。
[简答题]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1
农民的举动,完全是对的,他们的举动好得很!“好得很”是农民及其他革命派的理论。一切革命同志须知: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现在有了这个变动,乃是革命完成的重要因素。一切革命同志都要拥护这个变动,否则他就站到反革命立场上去了。
摘自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材料2
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农民运动不赶速地做起来,农民问题不会解决;农民问题不在现在的革命运动中得到相当的解决,农民不会拥护这个革命。
摘自毛泽东《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
材料3
他们的这种理论的来源,主要是没有把中国是一个许多帝国主义国家互相争夺的半殖民地这件事认清楚。如果认清了中国是一个许多帝国主义国家互相争夺的半殖民地,则一,就会明白全世界何以只有中国有这种统治阶级内部互相长期混战的怪事,而且何以混战一天激烈一天,一天扩大一天,何以始终不能有一个统一的政权。二,就会明白农民问题的严重性,因之,也就会明白农村起义何以有现在这样的全国规模的发展。三,就会明白工农民主政权这个口号的正确。四,就会明白相应于全世界只有中国有统治阶级内部长期混战的一件怪事而产生出来的另一件怪事,即红军和游击队的存在和发展,以及伴随着红军和游击队而来的,成长于四围白色政权中的小块红色区域的存在和发展(中国以外无此怪事)。五,也就会明白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摘自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请回答:
(1)阅读材料1、2,说明为什么“中国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
(2)阅读材料1、2、3,分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实质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战争的原因以及中国革命要取得胜利的根本途径。


[单项选择]

材料一:以下是某省政府所发《通知》的部分文字,请阅读材料,完成61-66题。
农民有序进城就业,对于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满足城市劳动力需求,加快城市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贯彻国办发〔2003〕1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的通知》,各市及各有关部门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目前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①为进一步做好╳╳╳工作,根据省政府常务会议决定,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各市、各有关部门要取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职业工种限制,不得干涉企业自主合法使用农民工。要(甲)农民进城就业的手续,(乙)专为农民工设置的登记项目,(丙)暂住证一证管理。各行业和工种尤其是特殊行业和工种要求的技术资格、健康等条件,对进城就业农民和城镇居民要一视同仁。各市教育部门和学校对进城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在入学条件等方面与当地学生同等对待,不得违反国家规定乱收费。要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农民进城就业和落户的条件。要研究进城就业农民的住房问题。
开展有组织的劳务输出。②要充分调动政府职能部门,农村基层组织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整合乡镇劳动保障、农业、乡镇企业管理等部门在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方面的职能作用,形成合力,发展有组织的劳务输出。劳动力输出数量较大的市,应成立劳务输出工作领导小组。③各市要统筹做好开拓劳务市场、收集发布劳务信息、培训劳务人员、组织劳务输出、协调劳务管理、提供劳务服务和法律咨询、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等方面的工作。要加强跨市劳务工作和乡镇劳动服务工作,积极建立劳务基地,大力发展劳务协作,通过订单培训、定向输出,提高农民外出务工组织程度。④要制定扶持政策,规范发展劳务派遣组织,为农民进城就业提供职业介绍、培训、管理、和维护权益一条龙服务。
完善对农民进城就业的职业介绍服务。城市各级公共职业介绍机构要免费向农民工开放,积极为农民工免费提供就业信息和政策咨询,对求职登记的农民工免费提供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服务。有条件的城市,要开设面向农民工的服务窗口或建立专门的服务场所,集中为农民工提供就业服务。要不断完善和充分利用现有劳动力市场体系,建立农村劳动力输出地和输入地信息对接机制,及时发布供求信息,为农
A. 进一步做好促进农民进城就业的管理和服务工作
B. 进一步做好城市农民工的管理工作
C. 进一步落实中央政策精神,解决民生问题,加快城市化进程
D. 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满足城市劳动需求,加强对农民工管理

[简答题]请阅读下面的材料,按材料后面的要求进行公文写作。 农民工是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而形成的一个特殊群体。全国农民工数量已达到2亿多人,今后每年还会有1300万农民跨入城镇、融入工人阶级队伍。因此,关注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对于激发农民工的生产积极性和劳动创造性,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份专题研究报告显示:目前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包括其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社会心理、感情生活等,与城市居民相比,仍然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生活方式方面,其主流依然是消遣方式单调,生活方式简单。当问及闲暇时间如何度过时,回答睡觉或聊天的占52.2%。在回答“你工作的单位或居住地是否有业余文化生活设施”时,选择“有,比较多”的仅占8%,回答“没有”的达60%之多。在思想观念方面,现代性思想意识对农民工的影响正在扩大,但其落后性的一面仍不容乐观。据调查,农民工遇到矛盾纠纷时,31%的人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默默忍耐,28.6%的人通过打架斗殴等暴力手段解决问题,26%的人选择找熟人调解的方式。在随机访谈中,86%的人相信命运,40%的人承认自己参加过封建迷信活动。在社会心理方面,农民工积极乐观的心态与沉重的心理负担并存。在问及“对自己目前的精神文化生活现状是否满意”时,回答“很满意”的占13.2%,“基本满意”的占41.4%,“不满意”的占34.4%,“非常不满意”的占10.8%.当问及“你认为自己是否受到歧视”时,选择歧视严重的占32.7%,有歧视但不严重的占43.5%。在问及是否有长期留居城市的打算时,仅12.4%的人回答有信心,35.8%的人回答愿意留城但没有信心。在情感生活方面,感情空虚寂寞,爱情婚姻生活潜伏着危机。调查中,在回答“你平时是否感到孤独”时,感到很孤独的占68%,偶尔感到孤独的占19%,不孤独的仅点13%。掂某市妇联调查:2003年,农民工离婚的占全市离婚总数的54%,2004年为56%,2005年为57%,农民工日渐成为离婚的主要群体。 针对材料所反映的问题,请你以幸福县政府的名义,就如何全面改买善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现状,拟定一份给下级单位的工作意见。 写作要求: 1.书写要符合意见的公文格式,所提要求要具体,措施要可行; 2.字数不少于800字。
[简答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1980年,山西省左权县的一位农民为灭虱子,在被子上洒了敌百虫,致使两个小孩中毒,后经抢救脱险。然而,这位农民并没有听从医生关于这床被子不能继续使用的劝告,以为碱能去污必能去毒,用碱水洗后继续使用。敌百虫本是低毒剂,然而和碱相遇后发生化学反应,变成了剧毒的敌敌畏,致使两个小孩再次中毒,因抢救无效而死亡。
材料2 1987年某日,某建筑工地发生了40多名民工中毒的事件,其原因是:当天中午,炊事员做饭时发现盐没有了,就去搅拌机房拿了一些“防冻盐”(亚硝酸钠)。“防冻盐”是有毒的,结果酿成大祸。事后询问当事人,当事人说道:“我觉得‘防冻盐’也是盐,做饭时放点儿没关系。”
请回答:
(1)材料1与材料2中的当事人为什么会酿成灾祸他们所犯的共同的错误是什么
(2)这两段材料为我们做好工作提供了什么启示
[简答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纽约曼哈顿的时报广场,被称为“世界的十字路口”。在胡锦涛主席2011年访美前夕,从1月17日起,一抹亮丽的“中国红”在这里明艳绽放——首都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篇》在时报广场的大屏幕上持续滚动播放,路人纷纷驻足观看。   在这段时长60秒的宣传片中,不仅有袁隆平、杨利伟、姚明等各领域杰出代表,还有“轮椅天使”金晶、“抗震小英雄”林浩、“一辈子在献血”的郭明义等感动中国的普通百姓。他们都面带微笑,神色自信,于静默之间传递着中国的声音。   历史翻回到1904年5月的一天,在一家银行的外墙,贴出了时报广场上的第一张广告。100多年来,这里广告的每一次变幻刷新,都展示着时代的表情。可是在这当中,鲜有中国人的面孔和身影。百年沧桑,终以微笑定格,来到“世界的十字路口”,中国人自信、平和、友好。    摘编自 人民网(2011年1月20日)    材料2   作为《人物篇》的姐妹篇,一部时长17分钟的中国国家形象片《角度篇》自2011年2月3日起将陆续在亚洲、欧美等地的多家电视台播出。《角度篇》分为“开放而有自信”、“发展而能共享”等8个部分,向世界展现了一个更丰富、多元的中国,其中70%以上的画面呈现的都是中国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值得一提的是,它没有回避中国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农民工及其家属的生存现状在片中多次出现。这部国家形象片看似一些“视觉碎片”,但能够让世人从中读出一个比较真实、鲜活的当代中国。    摘编自 新华网(2011年2月2日)    材料3   从2009年“中
[简答题]下面是关于农民问题的一组材料:
材料1
农民——这是现阶段中国民主政治的主要力量。中国的民主主义者如果不依靠三亿六千万农民群众的援助,他们就将一事无成。
——摘自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材料2
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过去广大农民群众和农村干部,为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富强立下了丰功伟绩。在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中,他们发挥积极性、创造性,又做出了伟大贡献。工农联盟是我们国家政权的基础。巩固和发展工农联盟,是我们党的一个重要方针,也是我们党的一大政治优势。
——摘自《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材料3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仍然是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要求,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更多地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
——摘自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2005年3月5日)
结合材料,试用所学知识,分析“三农”问题在中国革命、改革以及在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重要意义。
[简答题]下列是有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材料:
材料1 在“三农”问题中,最为突出的是农民增收困难和农民负担过重,而这二者又相辅相成,互为因果,农业问题、农村问题、农民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长期积攒的结构、体制性矛盾尖锐化的产物。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农村人口在中国社会总人口中还会占相当的比例,“三农”的严峻性难以从根本上清除。“三农”问题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最大难题。
摘自人民网《瞭望:十大因素正在影响中国近中期的发展》2003年7月16日
材料2 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这是立足我国国情和农村实际做出的一个重大判断,在绝大多数群众稳定地解决温饱进入小康以后,今后10—20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完成这一伟大的历史性任务,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
摘自韩长赋《解决“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材料3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仍然是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要求,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更多地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要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从多方面加大支持力度。
摘自温家宝《在第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
请回答:
(1)结合材料l、2说明为什么“三农”问题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最大难题。
(2)结合材料3阐述发展现代农业、全面振兴农村经济和农民持续增收问题,
[简答题]“给定材料3”提到,“破解‘农民荒’,就应该让农民留得住”,根据给定材料3、4谈谈如何提高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从而让农民能够“留得住”。
[要求] 有针对性、可行性,字数控制在300字以内。
[简答题]阅读下列材料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总值
年代 美国(%) 法国、联邦德国、日本、英国之和(%)
1948年 54.6 19.6
1970年 37.8 31.5
材料二:
1950~1972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年平均增长速度
国家 美国 法国 联邦德国 日本 英国
增长(%) 4.6 5.9 7.9 14.5 2.9
材料三:
1948~197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口贸易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比重
国家 1948年(%) 1970年(%)
美国 32 15.2
法国 3.7 6.4
联邦德国 1.4 12.2
日本 0.5 6.9
英国 11.1 6.9
回答问题:
以上数字说明了什么问题
[多项选择]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不断增加,从1996年到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长率5.56%,其中有5个年份达到了6%。2004年~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7.5%。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比(以农民收入为1)1986年是1︰86。2000年是2.79,2007年是3.33,目前占总人口近2/3的农村居民购买了全国约1/3的消费品。
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力争农民人均收入2020年比2008年翻一番。意味着在今后12年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达到5.95%。所以,实现农民收入翻一番的目标难度是很大的,不能掉以轻心,更不能有丝毫的懈怠。一定要高度重视,加倍努力,扎实工作,毫不动摇地把促进农民收入作为农村工作的中心。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的基本情况是什么?()
A. 增长势头良好
B. 与城市居民收入差距很大
C. 年均增长不平衡
D. 与城市居民收入差距很小
[简答题]阅读以下材料:
在《人民日报》“说句心里话”栏目,重庆市城乡统筹综合改革先行示范区的一位农民说出了这样的心里话:
这些年,党和政府在想办法给农民更多实惠,直补种粮农民,免除了农业税,让我们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这些以前真是想都不敢想啊!
现如今,我们这个村先搞了“农民转市民”试点,全村131人今年全部将农村户口转为城镇户口,由农民开始变为市民啦!
我家承包的土地自愿流转给集体统一经营,每亩补贴我们青苗费4880元,以后每年按照亩产1000斤粮食的市场价补偿我们,村里把流转出来的土地集中起来,引进一些现代农业项目,经营赚了钱,我们可以分红,这些项目优先从村里招聘劳动力,我儿子就可以回来打工,离我们更近了。以前大家都出去打工,地荒在那里,流转以后可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我们又能从中受益,对村里经济也有好处。
我们现在住的房子是17年前盖的,已经破旧了,根据“农民转市民”的政策,房子拆迁以后,会补偿给我们两套75平方米的楼房,新房子离这不远,政府承诺我们明年9月搬家。
最高兴的是变市民以后,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像我们这样的老人,一次性缴4320元钱,男的从60岁起,女的从55岁起,就可以每个月领156元养老金。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结合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历史进程,说明为什么一些过去农民“想都不敢想”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或正在解决。

我来回答: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会员特权] 开通VIP, 查看 全部题目答案
[会员特权] 享免全部广告特权
推荐91天
¥36.8
¥80元
31天
¥20.8
¥40元
365天
¥88.8
¥188元
请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点击支付即表示同意并接受了《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系统将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订单号: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重要提示:请拍照或截图保存账号密码!
我要搜题网官网:https://www.woyaosouti.com
我已记住账号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