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培训考试
题目详情:
发布时间:2023-11-10 19:33:46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货币羽化为资本的流通形式,是和前面阐明的所有关于商品、价值、货币和流通本身的性质的规律相矛盾的。……货币转化为资本,必须根据商品交换的内在规律来加以说明,因此等价物的交换应该是起点。我们那位还只是资本家幼虫的货币占有者,必须按商品的价值购买商品,按商品的价值出卖商品,但他在过程终了时取出的价值必须大于他投入的价值。他变为蝴蝶,必须在流通领域中,又必须不在流通领域中。这就是问题的条件。”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69、171页)请根据材料回答:
(1)资本流通公式的矛盾是什么?
(2)解决资本流通公式矛盾的条件是什么?为什么?


更多"阅读下列材料“货币羽化为资本的流通形式,是和前面阐明的所有"的相关试题:

[多项选择]下列关于商品流通形式和资本流通形式的表述,正确的是______。
A. 二者买与卖的顺序是不同的
B. 二者在流通中的媒介是不同的
C. 二者流通的起点和终点是不同的
D. 商品流通形式的起点和终点都是货币
E. 资本流通形式的媒介是商品
[简答题]阅读下列有关资本流通总公式的一组材料: 材料1 马克思说:“G—W—G事实上是直接在流通领域内表现出来的资本的总公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177页)。 材料2 马克思指出,“剩余价值的形成,从而货币转化为资本,既不能用卖者高于商品价值出卖商品来说明,也不能用买者低于商品价值购买商品来说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183页)、“无论怎样颠来倒去,结果都是一样的。如果是等价物交换,不产生剩余价值;如果是非等价物交换,也不产生剩余价值,流通或商品交换不创造价值”(《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186页)。即使在现实生活中,有某些狡黠和善于钻营的人,他们既能贱买又能贵卖,但这种现象也不能说明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因为他所赚到的,正是别人所亏的,就整个商品的价值量来说,并没有增加分文,只不过是原来既定价值量在资本家之间作了一次重新分配。 材料3 马克思指出,在资本流通过程中,“货币的所有者变成了资本家。他这个人,或不如说他的钱袋,是货币的出发点和复归点”(《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174页),而且,“货币羽化为资本的流通形式,和前面阐明的所有关于商品、价值、货币和流通本身的性质的规律相矛盾”(《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117页)。 请回答: (1)联系材料2理解材料1所说的“G—W—G事实上是直接在流通领域内表现出来的资本的总公式”。 (2)说明马克思所说的资本流通和“关于商品、价值、货币和流通本身的性质的规律”之间矛盾 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说明材料1和材料3之间的联系。
[简答题]阅读下列有关资本流通总公式的一组材料:
材料1
马克思说:“G—W—G事实上是直接在流通领域内表现出来的资本的总公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177页)。
材料2
马克思指出,“剩余价值的形成,从而货币转化为资本,既不能用卖者高于商品价值出卖商品来说明,也不能用买者低于商品价值购买商品来说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183页)、“无论怎样颠来倒去,结果都是一样的。如果是等价物交换,不产生剩余价值;如果是非等价物交换,也不产生剩余价值,流通或商品交换不创造价值”(《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186页)。即使在现实生活中,有某些狡黠和善于钻营的人,他们既能贱买又能贵卖,但这种现象也不能说明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因为他所赚到的,正是别人所亏的,就整个商品的价值量来说,并没有增加分文,只不过是原来既定价值量在资本家之间作了一次重新分配。
材料3
马克思指出,在资本流通过程中,“货币的所有者变成了资本家。他这个人,或不如说他的钱袋,是货币的出发点和复归点”(《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174页),而且,“货币羽化为资本的流通形式,和前面阐明的所有关于商品、价值、货币和流通本身的性质的规律相矛盾”(《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117页)。
请回答:
(1)联系材料2理解材料1所说的“G—W—G事实上是直接在流通领域内表现出来的资本的总公式”。
(2)说明马克思所说的资本流通和“关于商品、价值、货币和流通本身的性质的规律”之间矛盾
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说明材料1和材料3之间的联系。
[简答题]

阅读下列有关资本流通总公式的一组材料:
材料1
马克思说:“G--W—G’事实上是直接在流通领域内表现出来的资本的总公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177页)。
材料2
马克思指出,“剩余价值的形成,从而货币转化为资本,既不能用卖者高于商品价值出卖商品来说明,也不能用买者低于商品价值购买商品来说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183页)、“无论怎样颠来倒去,结果都是一样的。如果是等价物交换,不产生剩余价值;如果是非等价物交换,也不产生剩余价值,流通或商品交换不创造价值”(《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186页)。即使在现实生活中,有某些狡黠和善于钻营的人,他们既能贱买又能贵卖,但这种现象也不能说明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因为他所赚到的,正是别人所亏的,就整个商品的价值量来说,并没有增加分文,只不过是原来既定价值量在资本家之间作了一次重新分配。
材材3
马克思指出,在资本流通过程中,“货币的所有者变成了资本家。他这个人,或不如说他的钱袋,是货币的出发点和复归点”(《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174页),而且,“货币羽化为资本的流通形式,和前面阐明的所有关于商品、价值、货币和流通本身的性质的规律相矛盾”(《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117页)。
结合上述材料,请回答:
(1)联系材料2理解材料l所说的“G—W—G’事实上是直接在流通领域内表现出来的资本的总公式”。
(2)说明马克思所说的资本流通和“关于商品、价值、货币和流通本身的性质的规律”之间矛盾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说明材料1和材料3之间的联系。


[多项选择]货币资本流通公式和商品资本流通公式的区别有( )。
A. 前者先买后卖,后者先卖后买
B. 前者先卖后买,后者先买后卖
C. 前者的起点和终点都是货币,后者都是商品
D. 前者起媒介作用的是货币,后者则是商品
E. 前者起媒介作用的是商品,后者则是货币
[简答题]

“货币羽化为资本的流通形式,是和前面阐明的所有关于商品、价值、货币和流通本身的性质的规律相矛盾的。……货币转化为资本,必须根据商品交换的内在规律来加以说明,因此等价物的交换应该是起点。我们那位还只是资本家幼虫的货币占有者,必须按商品的价值购买商品,按商品的价值出卖商品,但他在过程终了时取出的价值必须大于他投入的价值。他变为蝴蝶,必须在流通领域中,又必须不在流通领域中。这就是问题的条件。”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69、171页)
请根据材料回答:
(1)资本流通公式的矛盾是什么
(2)解决资本流通公式矛盾的条件是什么为什么


[多项选择]资本流通公式与商品流通公式的区别在于( )。
A. 前者以商品为媒介,后者以货币为媒介
B. 前者以货币为媒介,后者以商品为媒介
C. 前者的目的在于获取使用价值,后者的目的在于获取更多的货币
D. 前者的目的在于获取更多的货币,后者的目的在于获取使用价值
[多项选择]商品流通公式与资本流通公式相比较,其区别有( )。
A. 买与卖的顺序不同
B. 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不同
C. 流通中的媒介不同 D。流通的目的不同
[简答题]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剩余价值是在生产过程中生产出来的,因此,资本流通过程不影响利润率。
[简答题]阅读下列相关材料。
材料1
国家资本与私人资本合作的经济为国家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在必要和可能的条件下,应鼓励私人资本向国家资本主义方向发展,例如为国家企业加工,或与国家合营,或用租借形式经营国家的企业,开发国家的富源等。
——摘自《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31条(1949年9月)
材料2
中国现在的资本主义经济,其绝大部分是在人民政府管理之下的,用各种形式和国营社会主义经济联系着的,并受工人监督的资本主义经济。这种资本主义经济已经不是普遍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是一种特殊的资本主义经济,即新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它主要地不是为了资本家的利润而存在,而是为了供应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而存在。不错,工人们还要为资本家生产一部分利润,但这只占全部利润中的一小部分,大约只占四分之一左右,其余的四分之三是为工人(福利费)、为国家 (所得税)及为扩大生产设备(其中包含一小部分是为资本家生产利润的)而生产的。因此,这种新式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带着很大的社会主义性质的,是对工人和国家有利的。
——摘自毛泽东《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1953年7月)
材料3
《共同纲领》第三十一条的方针,现在应明确起来和逐步地具体化。所谓“明确起来”,是说在中央及地方的领导人物的头脑中,首先肯定国家资本主义是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和逐步完成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经之路。
——摘自毛泽东《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必经之路》(1953年9月)
材料4
有些资本家对国家保持一个很大的距离,他们仍没有改变唯利是图的思想;有些工人前进得太快了,他们不允许资本家有利可得。我们应向这两方面的人们进行教育,使他们逐步地(争取尽可能快些)适合国家的方针政策,即使中国的私营工商业基本上是为国计民生服务的、部分地是为资本家谋利的——这样就走上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了。
关于国家资本主义企业的利润分配,见下表:
查看答案
[简答题]阅读下列相关材料。
材料1
国家资本与私人资本合作的经济为国家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在必要和可能的条件下,应鼓励私人资本向国家资本主义方向发展,例如为国家企业加工,或与国家合营,或用租借形式经营国家的企业,开发国家的富源等。
——摘自《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31条(1949年9月)
材料2
中国现在的资本主义经济,其绝大部分是在人民政府管理之下的,用各种形式和国营社会主义经济联系着的,并受工人监督的资本主义经济。这种资本主义经济已经不是普遍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是一种特殊的资本主义经济,即新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它主要地不是为了资本家的利润而存在,而是为了供应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而存在。不错,工人们还要为资本家生产一部分利润,但这只占全部利润中的一小部分,大约只占四分之一左右,其余的四分之三是为工人(福利费)、为国家 (所得税)及为扩大生产设备(其中包含一小部分是为资本家生产利润的)而生产的。因此,这种新式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带着很大的社会主义性质的,是对工人和国家有利的。
——摘自毛泽东《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1953年7月)
材料3
《共同纲领》第三十一条的方针,现在应明确起来和逐步地具体化。所谓“明确起来”,是说在中央及地方的领导人物的头脑中,首先肯定国家资本主义是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和逐步完成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经之路。
——摘自毛泽东《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必经之路》(1953年9月)
材料4
有些资本家对国家保持一个很大的距离,他们仍没有改变唯利是图的思想;有些工人前进得太快了,他们不允许资本家有利可得。我们应向这两方面的人们进行教育,使他们逐步地(争取尽可能快些)适合国家的方针政策,即使中国的私营工商业基本上是为国计民生服务的、部分地是为资本家谋利的——这样就走上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了。
关于国家资本主义企业的利润分配,见下表:
[填空题]资本流通总公式是______。
[简答题](2)解决资本流通公式矛盾的条件是什么为什么
[多项选择]商品资本的职能独立化为商业资本职能的条件是( )。
A. 商品资本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B. 商品资本从产业资本中分离出来
C. 商品的销售成为商人的独立业务
D. 商人有自己独立的投资
[简答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发生的经济危机,是有史以来资本主义世界最严重的经济危机,这场危机深刻动摇了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根基,危及资本主义的生存。1933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实施“新政”,加强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干预。2008年,美国爆发了70年来最严重的一场金融危机,这次危机对美国实体经济的影响逐步显现出来,有专家认为,美国经济已经濒临衰退的边缘。这次危机也迅速波及到世界许多国,造成世界范围内股市和汇市的剧烈动荡。应美国金融寡头的请求,布什政府制订了一项总额近8000亿美元的紧急援助计划,试图帮助美国金融业解决不良资产和债务问题。美国两党总统候选人奥巴马和麦凯恩均表示支持这一计划;美国国会也先后通过了这一计划。2008年11月15号,美国政府邀请召开了一次全球金融峰会,来寻找应对之策。
材料2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私人垄断资本和国家政权相结合的垄断资本主义。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获得广泛而迅速的发展。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的基本形式有: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融为一体(国家直接掌握国有企业垄断资本);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内部结合(国家与私人共有的垄断资本);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国家对私人垄断企业运行的干预和调节)。
材料3
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一方面是通过国有经济成分为资本主义整体生产过程创造必要条件,支持私人垄断资本的发展并获得高额利润。具体表现在:主要从事那些投资多、周转慢、风险大,私人垄断资本不愿经营的公共基础设施、基础工业产品;开发高新技术,为促进私人垄断企业提高技术水平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服务;通过采购和定货等方法直接向私人垄断企业提供支持,为私人垄断资本的发展服务。另一方面是国家通过政策措施干预和调节经济运行,战后已逐步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经济调控体系。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运行干预、调节的目标是:维持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基本平衡,保持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经济稳定增长,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干预、调节手段多样,其中最主要的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运用。
请回答:
1.材料1主要反映了当代垄断资本主义怎样的特征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当今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些国家推行“雇员拥有股票计划”,实行所谓“工人资本主义”。工人成为企业股东后,可以认真地经营企业,使企业充满了活力。据美国争取雇员拥有股票全国委员会对350家高技术公司所作的一项调查,利用雇员拥有股票计划的公司要比没有利用这种计划的公司发展快二至四倍。
材料2在我国一些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中,实行了“股份合作制”。劳动者共同投资,共同劳动,共担风险,共享利益。由此,他们热情地关心企业,使企业充满了活力。
请回答:
(1)有人根据材料1、材料2认为,无论资本主义企业还是社会主义企业,工人都可以既是劳动者又是股票持有者,因此,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可以趋同。这种观点是否正确请分析。
(2)阅读材料2,说明股份合作制何以促进生产的发展。
(3)阅读材料1、材料2,判断股份制是否具有社会制度的属性并阐述理由。


[简答题]运用马克思资本流通理论,分析说明海尔“业务流程再造”工程要解决企业什么问题。

我来回答: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会员特权] 开通VIP, 查看 全部题目答案
[会员特权] 享免全部广告特权
推荐91天
¥36.8
¥80元
31天
¥20.8
¥40元
365天
¥88.8
¥188元
请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点击支付即表示同意并接受了《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系统将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订单号: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 支付完成
  • 取消支付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重要提示:请拍照或截图保存账号密码!
我要搜题网官网:https://www.woyaosouti.com
我已记住账号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