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培训考试
题目详情:
发布时间:2023-10-31 06:39:06

[简答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方有些学者认为:“俾斯麦统一了德国,但是也分裂了德国。”
材料二:
恩格斯指出:“1848年的革命,也像先前许多次革命一样,有一个奇怪的命运。正是那些镇压它的人变成了——正如卡尔·马克思常爱说的——它的遗言执行人。路易·拿破仑不得不建立统一和独立的意大利,俾斯麦不得不在德国进行一种变革并还给匈牙利某种程度的独立,而英国工厂主则只好赋予人民宪章以法律效力。”
材料三:
列宁指出:“俾斯麦依照自己的方式,依照容克的方式完成了历史上进步的事业。”
材料四:
梅纳德·凯恩斯说:“与其说德意志帝国是建立在铁和血上,毋宁说是建立在铁和煤上更恰当。”
试分析19世纪德国统一的历史意义。

更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方有些学者认为:“俾斯麦统一"的相关试题:

[简答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方有些学者认为:“俾斯麦统一了德国,但是也分裂了德国。”
材料二:
恩格斯指出:“1848年的革命,也像先前许多次革命一样,有一个奇怪的命运。正是那些镇压它的人变成了——正如卡尔·马克思常爱说的——它的遗言执行人。路易·拿破仑不得不建立统一和独立的意大利,俾斯麦不得不在德国进行一种变革并还给匈牙利某种程度的独立,而英国工厂主则只好赋予人民宪章以法律效力。”
材料三:
列宁指出:“俾斯麦依照自己的方式,依照容克的方式完成了历史上进步的事业。”
材料四:
梅纳德·凯恩斯说:“与其说德意志帝国是建立在铁和血上,毋宁说是建立在铁和煤上更恰当。”
谈谈你对材料一的理解。
[简答题]

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古人讲,既要“读万卷书”,又要“行万里路”。这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人才成长的规律。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无不经过社会实践的力量和艰苦环境的考验。
              ——摘自2009年5月3日胡锦涛《在同中国农业大学师生代表座谈会时的讲话》
材料2
若我比别人瞭望得略为远些,那时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
——牛顿
请回答: 材料1反应了什么哲学原理
[简答题]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西方国家有些政治家、战略家和研究国际问题的专家认为,近代以来“迅速崛起的大国几乎无一例外是肇事者”:英国崛起,走向世界各地崛起,拿破仑的军队差不多踏遍整个欧洲;俄罗斯崛起,为开疆拓土、夺取出海口而东征西讨;美国崛起,先是在北美大陆上扩张,尔后东出大西洋,西出太平洋,把军队派到全世界;德国崛起,为争夺“阳光下的地盘”而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肇事者”;日本崛起,则有甲午战争、日俄战争、吞并朝鲜、全面侵华,直至在太平洋对美英等国开战。这就是西方所谓的“大国崛起规律”。 请回答: 所谓“大国崛起规律”是否适用于观察中国的崛起? 为什么?
[简答题]1750-1850年是西方文明突飞猛进的重要阶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6分) 材料一 1775年北美爆发独立战争,1789年法国爆发大革命,西方民主政治开始在欧美大国确立。法国学者托克维尔进行研究,先后写成《论美国的民主》和《旧制度与大革命》,提出了许多发人深省的见解。 材料二 ……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资产阶级)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创立了巨大的城市……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随着资产阶级即资本的发展,无产阶级即工人阶级也在同一程度上得到发展……基督教思想在18世纪被启蒙思想击败……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48年) 材料三 在1750年,中西方的差距并不大;到了1850年,双方的差距不含天壤之别。这不仅是中西方的差距,也是东西方的差距。到19世纪中期,印度完全沦为殖民地,埃及岌岌可危,地跨欧亚非的奥斯曼帝国风雨飘摇,伊朗横遭列强干涉。 关于中西方差距拉大的原因,学术界现有三大基本观点:①主要是中国落后了;②关键是西方腾飞了;③在中国落后的同时,西方腾飞了。 ——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整理 这一阶段前,西方已开始变革。试列举14—16世纪意大利、16世纪德国和17世纪后期英国出现的变革事件,并分别概括其历史意义。(9分)
[简答题]14.(1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   正当独裁者们兴风作浪之际,西方民主国家正在严重的和平主义支配下摇来摆去,没有定见。所谓和平主义,大体可以说是不顾后果而硬要坚特和平。英美两国许多人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实在是个错误,根本没有带来任何好处……对德国(的制裁)过于苛刻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约140万法国人死亡;在法国人看来,再重复这样的人类灾难实在是不可思议……在大不列颠和美国,情形也差不多。人们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流血与损失念念不忘,既悲伤又恼怒。 ——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英法等国一种什么思潮?为何出现这一思潮(4分)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近年来,一些发展中国家吃尽了照搬西方民主的苦头。在非洲,由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大多数非洲国家的政治体制发生了突变,被迫接受了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实行多党制的政治制度。结果不仅没有带来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而且,几乎所有国家都爆发了独立以来最严重的社会动乱,社会秩序瘫痪,经济危机不断,不少国家甚至还发生了无休止的内战。
试分析:
发展中国家照搬西方民主的影响。

[简答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近年来,一些发展中国家吃尽了照搬西方民主的苦头。在非洲,由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大多数非洲国家的政治体制发生了突变,被迫接受了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实行多党制的政治制度。结果不仅没有带来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而且,几乎所有国家都爆发了独立以来最严重的社会动乱,社会秩序瘫痪,经济危机不断,不少国家甚至还发生了无休止的内战。
试分析:
发展中国家照搬西方民主的影响。
[简答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党的十六大以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三上东北,在考察、研究“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问题时指出,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调整、改造和振兴,要用新思路、新体制、新机制、新方式,走出加快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新路子。 材料2 沈阳老工业基地形成于计划经济年代,不仅传统产业比重大,企业不适应市场经济运行机制,而且在设备、技术、产品结构、市场网络建设等诸多方面,都打着计划经济的深深烙印。沈阳拥有航空、机床、风动工具、电线电缆、重矿设备、通用机械和电力机械设备等众多全国排头兵企业,有全国领先的科技人员与训练有素的产业大军,这是我们振兴老工业基地的物质基础。 请回答: (1)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有什么重大的经济和政治意义 (2)分析东北地区经济重振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 (3)运用哲学原理谈谈怎样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简答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2004年的宏观,调控不是全面紧缩,而是有着很强的针对性,有保有压有重点。保的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市场供不应求、技术含量高、环保设施好、能够推动产品结构升级的产品。压的是过度投资、盲目发展的行业;生产能力过剩、附加值低、能耗高、污染严重的产品。其中主要解决部分行业投资过快增长和粮食生产连年下滑两个问题。 材料2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05年要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确保经济平衡较快发展。要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继续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过快增长。 请回答: (1)材料1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2)运用所学辩证法知识回答,在新一轮的宏观调控中,我国政府为什么要继续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过快增长
[简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这个统一战线将继续巩固和发展。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2
我们寄希望于一千七百万台湾人民,也寄希望于台湾当局。台湾当局一贯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反对台湾独立。这就是我们共同的立场,合作的基础。我们一贯主张爱国一家。统一祖国,人人有责。希望台湾当局以民族利益为重,对实现祖国统一的事业作出宝贵的贡献。
——摘自1979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
请回答: 当前发扬爱国主义的重要意义。

我来回答: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会员特权] 开通VIP, 查看 全部题目答案
[会员特权] 享免全部广告特权
推荐91天
¥36.8
¥80元
31天
¥20.8
¥40元
365天
¥88.8
¥188元
请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点击支付即表示同意并接受了《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系统将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订单号: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重要提示:请拍照或截图保存账号密码!
我要搜题网官网:https://www.woyaosouti.com
我已记住账号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