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培训考试
题目详情:
发布时间:2023-12-19 01:50:03

[简答题]温室气体排放

更多"温室气体排放"的相关试题:

[单项选择]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国际公约是( )
A. 《巴塞尔公约》
B. 《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C. 《外层空间公约》
D. 《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
[多项选择]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要大幅降低( )。
A. 能源消耗强度
B. 废气排放强度
C. 二氧化碳排放强度
D. 万元GDP能耗强度
E. 节能减排强度
[多项选择]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是我国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任务,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推进新的产业革命具有重要意义,《“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中规定的措施包括( )。
A. 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管理体制
B. 明确工作责任,完善政策法规
C. 加大资金投入
D.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增强企业和社会各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意识和自觉性
[单项选择]我国大中城市环境综合治理的重点是:加强工业污染防治,加快燃煤电厂( )治理,重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妥善处理生活垃圾和危险废物。
A. 二氧化碳
B. 一氧化碳
C. 二氧化硫
D. 粉尘
[简答题]
低碳也可促进经济

低碳经济是指温室气体排放量尽可能低的经济发展方式,尤其要有效控制二氧化碳这一主要温室气体的排放。 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低碳经济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关注。低碳经济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其实质是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核心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的改变。发展低碳经济是一场涉及生 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革命。
在即将于20日落幕的全国节能宣传周中,低碳经济成了一个热门词汇。低碳意味着环保,彰显出我们应对气 候变化的努力方向,但它并不仅仅意味着减少使用化石燃料。从国际经验来看,低碳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低碳也 可以促进经济。
英国是全球低碳经济的积极倡导者和先行者。在2003年的能源白皮书中,英国首次以政府文件形式提出要创 建低碳经济,领先其他各国。英国将发展低碳经济置于国家战略高度,不仅是为了推动环保、应对气候变化,还希望 通过发展、应用和输出低碳技术来创造新的商机和就业机会,在未来可能的低碳大产业中占据先机。
以英国能源和气候变化部17日刚刚公布的“清洁煤炭”计划草案为例,评估认为,这一计划将在工程、制造等领 域提供3万到6万个就业岗位,到2030年它对英国经济的贡献值将达到每年40亿英镑。
其他发达国家在发展低碳经济上也不甘落后。美国奥巴马政府将把发展绿色能源作为重要的经济刺激手段, 计划在10年内创造500万个新能源、节能和清洁生产就业岗位;日本的《绿色经济与社会变革》政策草案被认为可 使日本环境领域的市场规模在2020年增长到120万亿日元(1美元约合96日元)。
具体来说,低碳目标最有可能在三个方面促进经济发展。首先是加速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这是 减少使用化石燃料,从而减排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治本之策。目前世界新能源产业已具备相当规模,并正得到各 国持续追加的投资。
其次是对传统产业的低碳化升级改造。前述英国“清洁煤炭”计划便是针对煤电厂的技术改造计划,要求煤电厂 具有捕捉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汽车产业中兴起的电动汽车、生物能源汽车,也是传统产业向低碳化发展的范例。
最后,全球碳交易市场本身也是一种新兴的经
[简答题]
低碳也可促进经济

低碳经济是指温室气体排放量尽可能低的经济发展方式,尤其要有效控制二氧化碳这一主要温室气体的排放。 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低碳经济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关注。低碳经济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其实质是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核心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的改变。发展低碳经济是一场涉及生 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革命。
在即将于20日落幕的全国节能宣传周中,低碳经济成了一个热门词汇。低碳意味着环保,彰显出我们应对气 候变化的努力方向,但它并不仅仅意味着减少使用化石燃料。从国际经验来看,低碳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低碳也 可以促进经济。
英国是全球低碳经济的积极倡导者和先行者。在2003年的能源白皮书中,英国首次以政府文件形式提出要创 建低碳经济,领先其他各国。英国将发展低碳经济置于国家战略高度,不仅是为了推动环保、应对气候变化,还希望 通过发展、应用和输出低碳技术来创造新的商机和就业机会,在未来可能的低碳大产业中占据先机。
以英国能源和气候变化部17日刚刚公布的“清洁煤炭”计划草案为例,评估认为,这一计划将在工程、制造等领 域提供3万到6万个就业岗位,到2030年它对英国经济的贡献值将达到每年40亿英镑。
其他发达国家在发展低碳经济上也不甘落后。美国奥巴马政府将把发展绿色能源作为重要的经济刺激手段, 计划在10年内创造500万个新能源、节能和清洁生产就业岗位;日本的《绿色经济与社会变革》政策草案被认为可 使日本环境领域的市场规模在2020年增长到120万亿日元(1美元约合96日元)。
具体来说,低碳目标最有可能在三个方面促进经济发展。首先是加速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这是 减少使用化石燃料,从而减排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治本之策。目前世界新能源产业已具备相当规模,并正得到各 国持续追加的投资。
其次是对传统产业的低碳化升级改造。前述英国“清洁煤炭”计划便是针对煤电厂的技术改造计划,要求煤电厂 具有捕捉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汽车产业中兴起的电动汽车、生物能源汽车,也是传统产业向低碳化发展的范例。

[单项选择]在八国峰会召开前夕,英国媒体认为这次八国会议,在温室气体排放问题上,欧美都将争取中国的支持。中国现在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同,其温室气体排放量约占全球排放总量的15%,而且这个数字仍在上升。在联合国发起的《京都议定书》中,中国也被归类为发展中国家,因此不受该条约中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要求的约束。
对欧美要争取中国的支持的原因,表述最准确的是( )。
A. 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居世界第二,并逐年增加
B. 中国具有较大世界影响力,但尚未加入《京都议定书》
C. 中国在发展中国家中经济最有潜力,对欧美国家经济影响巨大
D. 中国排放温室气体量大,但不受《京都议定书》中的条约约束
[单项选择]

1997年签署的《京都议定书》规定了六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其中二氧化碳是大家最为熟悉的一种气体,而三氟化氮吸收热量的能力比二氧化碳强12000到20000倍。因为三氟化氮比起极易挥发的碳氟化合物更有利于环境,过去的10年中,三氟化氮一直被当成是碳氟化合物的替代品。现在它作为活性氟原子源,被广泛运用于等离子电视以及其他平板显示器的生产中,用于蚀刻这些设备内的硅晶片。长期以来,大家都认为在这个生产过程中,只有非常少量(约2%)的三氟化氮逃逸到了大气中,所以在人类活动产生的致使全球变暖的气体中,它显得微不足道。今年年初,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区的一位大气化学家迈克·普瑞瑟尔(Michael Prather),最早对此观点提出了质疑,他对普遍认同的气体排放率存在不同看法。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和澳大利亚的塔斯马尼亚岛两个海岸清洁空气观测站对空气进行取样分析后,第一次证实,整个生产过程中,三氟化氮排放到大气中的百分率比预想的明显高很多。在加利福尼亚拉荷亚的斯克利普斯海洋学研究院,雷·威斯(Ray weiss)所领导的团队综合使用了气相色谱分析和质谱分析系统,对样品中的三氟化氮值进行了测量。他们发现,在过去的30年中,大气中这种气体的浓度翻了20番以上,从万亿分之0.02上升到了万亿分之0.454,大部分的气体排放都在北半球。在《地球物理学研究通讯》上发表的论文中,他们提到2006年大气中三氟化氮的估计总量为1200吨,实际总量为4200吨,现在已经上升到了5400吨。考虑到这种气体的巨大温室效应,以及其在大气中的存在时间约为740年,这个量(5400吨)的三氟化氮相当于6700万吨的二氧化碳所产生的影响,几乎是芬兰全年的二氧化碳总排放量。“研究已经结束了。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温室气体。”普瑞瑟尔说,他没有参加雷·威斯团队的研究。“现在我们需要得到的是从生产到废气处理整个过程中,究竟有多少气体在系统内流动。”“电子生产业内人士没有把迈克·普瑞瑟尔的论文当回事儿,他们认为那只是理论上的推测而已。”英国利兹大学的大气化学家皮尔斯·福斯特说道,“这篇新论文说明了三氟化氮的量相当大,而且还在不断增长之中。&rdqu
A. 三氟化氮比起极易挥发的碳氟化合物更有利于环境,过去的十年中,一直被广泛运用于蚀刻等离子电视以及其他平板显示器内的硅晶片
B. 三氟化氮吸收热量的能力比二氧化碳强12 000到20 000倍,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温室气体
C. 三氟化氮在今年以前一直被认为在人类活动产生的致使全球变暖的气体中,是微不足道的,因为只有极少部分(约2%)的三氟化氮逃逸到了大气中
D. 三氟化氮有着巨大的温室效应,在大气中的存在时间约为740年

[简答题]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是减缓全球变暖的有效方法之一。 2.把每篇英语课文背下来并不一定意味着能主动使用英语。 3.必须考虑到国与国习俗不同的这个事实。 4.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中国已发生的巨大变化。 5.我一直在琢磨这个句子是否有更好的译法。
[单项选择]甲乙两国是温室气体的排放大国,甲国为发达国家,乙国为发展中国家。根据国际环境法原则和规则,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 甲国必须停止排放,乙国可以继续排放,因为温室气体效应主要是由发达国家多年排放积累造成的
B. 甲国可以继续排放,乙国必须停止排放,因为乙国生产效率较低,并且对于环境治理的措施和水平远远低于甲国
C. 甲乙两国的排放必须同等地被限制,包括排放量、排放成份标准、停止排放时间等各方面
D. 甲乙两国在此问题上都承担责任,包括进行合作,但在具体排量标准,停止排放时间等方面承担的义务应有所区别
[单项选择]随着人类使用有机燃料的数量逐步增加,排人大气中的温室气体也越来越多。这些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水蒸气、臭氧、氟利昂等。有关资料显示,最近35年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了32.3%。最近35年间,地球的平均气温达到15.3摄氏度,比工业化以前提高了0.7摄氏度。这一趋势不改变,人类的生存将面临严重威胁。
下列不属于“这一趋势”范围的是( )。
A. 人类使用有机燃料的数量增加
B. 大气层中的温室气体越来越多
C. 地球的平均气温越来越高
D. 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单项选择]环境保护组织认为,澳大利亚对南太平洋上的小岛国负有义务,因为澳大利亚人均排放的温室气体超过其他工业化国家,而且与美国一样拒绝签署旨在控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我们正在替人受过”,图瓦卢灾害协调员苏美沃•斯鲁说,“我们希望有国家给我们资金修建防洪墙,保住这个国家”。
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论点,即图瓦卢( )。
A. 生存与否和《京都议定书》有重要的联系
B. 需要有国家给他们资金修建防洪墙,保住这个国家
C. 需要工业温室气体排放国的资助来保住国家
D. 出现生存危机,澳大利亚对南太平洋上这样的小岛国负有义务
[单项选择]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大量焚烧化石燃料和毁林,排放的温室气体不断增加,导致了20世纪全球明显升温。如果要控制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长期增长,各国就要进行人为干预。或者从源头上限制化石能源的使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或者增加温室气体的汇,即通过植树造林把排放到大气中的温室气体重新吸收起来。
据此,可以推出( )。
A. 如果从源头上限制化石能源的使用,就能避免全球明显升温
B. 如果通过植树造林增加温室气体的汇,就能避免全球明显升温
C. 如果各国既不从源头上限制化石能源的使用,又不增加温室气体的汇,就不能控制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长期增长
D. 如果各国从源头上限制化石能源的使用或通过植树造林增加温室气体的汇,就能控制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长期增长

我来回答: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会员特权] 开通VIP, 查看 全部题目答案
[会员特权] 享免全部广告特权
推荐91天
¥36.8
¥80元
31天
¥20.8
¥40元
365天
¥88.8
¥188元
请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点击支付即表示同意并接受了《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系统将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订单号: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重要提示:请拍照或截图保存账号密码!
我要搜题网官网:https://www.woyaosouti.com
我已记住账号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