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招录类考试 > 党政公务员考试
题目详情:
发布时间:2024-06-28 22:51:34

[单项选择]表面上看来,美国1982年和1964年的大学毕业生很像:相当保守,穿着入时,对传统有兴趣,并且尊重父母。但二者却存在着一个根本的不同点:1982年的学生有一大半的人在他们上大一接受调查时表示,有好的收入是他们决定上大学的一个重要因素。
上文最有效的支持了以下哪一个结论( )
A. 与担心经济的1982年大学毕业生相比,1964年的大学毕业生更加注重学习本身
B. 不到半数的1964年毕业生在大一接受调查时表示他们入学的重要原因是将来能挣得更多
C. 事实上,1982年的大学毕业生比1964年的大学毕业生更实际
D. 与1982年相比,1964年的教育背景并没有构成决定收入的重要因素

更多"表面上看来,美国1982年和1964年的大学毕业生很像:相当保守,穿着"的相关试题:

[单项选择]表面上看,1982年的大学毕业生很像1964年的大学毕业生。他们相当保守,衣着讲究,对传统感兴趣,尊敬父母。但他们却有一种根深蒂固的差异:大部分1982年的大学毕业生在大学一年级被调查中都认为,有一份好收入是他们决定上大学的一个重要原因。
上面陈述如果正确,最好地支持了下面哪个结论
A. 1964年的大学毕业生对收入问题的关心要比1982年的大学毕业生肤浅。
B. 1964年的大学毕业生中不到一半人在刚入学时宣称上大学是为了增加他们赚钱的能力。
C. 教育背景对收入的决定在1964年没有在1982年那么明显。
D. 大多数1964年的大学毕业生在入学的头一年和接受大学教育期间改变了他们上大学的理由。
[单项选择]一项对东华大学企业管理系94届毕业生的调查结果看来有些问题,当被调查毕业生被问及其在校时学习成绩的名次时,统计资料表明:有60%的回答者说他们的成绩位居班级的前20%。
如果我们已经排除了回答者说假话的可能,那么下面哪一项能够对上述现象给出更合适一些的解释( )
A. 未回答者中也并不是所有的人的成绩名次都在班级的前20%以外。
B. 虽然回答者没有错报成绩,但不排除个别人对于学习成绩的排名有不同的理解。
C. 东华大学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名次排列方式与其他大多数学校不同。
D. 成绩较差的毕业生在被访问时一般没有回答这个有关学习成绩名次的问题。
[单项选择]一项对东华大学企业管理系94届毕业生的调查的结果看来有些问题。当被调查毕业生被问及其在学校时的学习成绩的名次时,统计资料表明,有60%的回答者说他们的成绩位居班级的前20名。
如果我们已经排除了回答者说假话的可能,那么下面哪一项能够对上述现象给出更合适一些的解释
A. 未回答者也并不是所有的人的成绩名次都在班级的前20名以外。
B. 虽然回答者没有错报成绩,但不排除个别人对于成绩的排名有不同的理解。
C. 东华大学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名次排列方式与其他大多数学校不同。
D. 成绩较差的毕业生在被访问时一般没有回答这个有关学习成绩名次的问题。
E. 在校学习成绩名次是一个敏感的问题,几乎所有的毕业生都进行略微的美化。
[单项选择]美国大学毕业生进入公务员队伍,一般定为( )
A. 1—2级
B. 3—4级
C. 5—7级
D. 8—11级
[名词解释]毕业生发展潜力
[单项选择]
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反映的是美国高中毕业生参加SAT (Scholastic Aptitude Test,学习能力测验)和 GPA(Grade- Point Average,平均积点)模拟考试的分数,以及SAT、GPA成绩与这些学生最终升入大学的百分比之间的关系。
图中,%表示最终被大学录取的学生的百分比。
( )表示每个分数段高中毕业生的总人数。
受试学生GPA的成绩大于2.0的共 1,959人。
受试学生中最终升入大学的共744人。
GPA成绩在3.5~4.0之间,而SAT成绩在1,000~1,299之间的学生中有 ______人没能升入大学。
A. 84
B. 72
C. 32
D. 36
[多项选择]

(四) 小赵大学毕业那年由于大学毕业生的供给大规模增加,结果有很多大学毕业生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小赵因为家庭经济比较困难,所以就接受了一个餐馆服务员的工作机会。这份工作不仅工作时间长,体力耗费大,而且收入不高。于是一年之后,小赵到一家大公司去求职。这家公司对小赵和其他求职者的受教育程度、工作经验等都很重视,同时还采用了笔试、面试等多种手段来对他们进行筛选,小赵最终获得了一份白领工作。进入公司之后,小赵发现,这家公司的绝大多数中高层管理人员都是从基层逐步提拔上来的,只要业绩优秀而且对公司忠诚,不仅薪酬水平会逐年上涨,而且有不少晋升机会。

小赵大学刚毕业时的情况表明()。
A. 小赵当时处于内部劳动力市场上
B. 小赵当时在优等劳动力市场上很难实现就业
C. 当时的市场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相对不足
D. 大学毕业生也可能会在次等劳动力市场上就业
[单项选择]开始实行少数毕业生回家安排就业、多数毕业生“自主择业”的制度的教育体制改革是( )。
A.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B.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C.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D. 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单项选择]1999年大扩招,使毕业生进入一个高峰期。2003年大学毕业生将达到212万人,较2002年增幅扩大30%。但资料表明,2000年中国接受大学教育的是4571万人,平均10万具有大学学历以上程度的为3611人,即使加上2001年、2002年新增加的357万人,接受大学教育的仅为4928万人,平均每10万人具有大学以上教育程度的也不过3893人,也就是每100人中大约4个大学生,这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2002年我国应届大学毕业人数为( )
A. 212万人
B. 218万人
C. 163万人
D. 67万人

我来回答: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会员特权] 开通VIP, 查看 全部题目答案
[会员特权] 享免全部广告特权
推荐91天
¥36.8
¥80元
31天
¥20.8
¥40元
365天
¥88.8
¥188元
请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点击支付即表示同意并接受了《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系统将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订单号: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重要提示:请拍照或截图保存账号密码!
我要搜题网官网:https://www.woyaosouti.com
我已记住账号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