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李华步行以每小时4千米的速度从学校出发到20.4千米外的冬令营报到。0"的相关试题:
[单项选择]甲班与乙班同学同时从学校出发去某公园,甲班步行的速度是每小时4千米,乙班步行的速度是每小时3千米。学校有一辆汽车,它的速度是每小时48千米,这辆汽车恰好能坐一个班的学生。为了使这两班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那么,甲班学生与乙班学生需要步行的距离之比是( )。
A. 15:11
B. 17:22
C. 19: 24
D. 21:27
[单项选择]一船顺水而下,速度是每小时6千米,逆流而上每小时4千米。求往返两地相距24千米的码头间平均速度是多少( )
A. 5
B. 4.8
C. 4.5
D. 5.5
[单项选择]某船从上游东港开往下游西港,航速每小时16千米,共花了12小时。已知水的流速为每小时4千米,问从东港返回西港需要多少小时( )
A. 12小时
B. 15小时
C. 18小时
D. 20小时
[单项选择]甲乙两位老人经常上午八点从各自家出发相遇下棋,老人甲每小时走4千米,老人乙每小时走3千米,因乙最近身体不太好,因此甲乙商定:甲每天提前一刻钟从家出发,与乙相遇后再到乙的家中下棋,下完棋甲再返回家中,实际算甲每天走的路是乙的4倍。问甲乙两家相距()
A. 0.6
B. 1.2
C. 2.4
D. 4.8
[单项选择]小张一定想报考某中学。因为所有想报考某中学的小学生都参加了该中学举办的冬令营,而小张参加了该中学举办的冬令营。
下列哪项判断能够最好地加强上述论证?______
A. 所有想参加该中学举办的冬令营的学生都想报考该中学
B. 有的不想报考该中学的小学生也参加了该中学举办的冬令营
C. 小张在小学6年学习中成绩一直非常优秀
D. 小张参加该中学举办的冬令营是因为他父母强烈建议他参加
[单项选择]甲地到乙地,步行速度比骑车速度慢75%,骑车速度比公交慢50%。如果一个人坐公交车从甲地到乙地,再从乙地步行到甲地,一共用了一个半小时,则该人骑车从甲地到乙地需要多长时间?
A. 10分钟
B. 20分钟
C. 30分钟
D. 40分钟
[单项选择]小王8点整出门、步行到12千米远的同学家,他步行速度是每小时3千米,但他每走50分钟就要休息10分钟。则他( )时到达。
A. 12:30
B. 12:35
C. 12:20
D. 12:40
[单项选择]小王8点整出门步行到12千米远的同学家,他步行速度是每小时3千米。但他每走50分钟就要休息10分钟问他( )时到达。
A. 12:30
B. 12:35
C. 12:20
D. 12:40
[单项选择]小王步行的速度比跑步慢50%,跑步的速度比骑车慢50%。如果他骑车从A城去B城,再步行返回A城共需要2小时。问小王跑步从A城到B城需要多少分钟?
A. 45
B. 48
C. 56
D. 60
[单项选择]一条街上,一个骑车人与一个步行人同向而行,骑车人的速度是步行人速度的3倍,每隔10分钟有一辆公共汽车超过行人,每隔20分钟有一辆公共汽车超过骑车人。如果公共汽车从始发站每次间隔同样的时间发一辆车,那么间隔( )分发一辆公共汽车。
A. 10
B. 8
C. 12
D. 9
[多项选择]李华随本村的李利进城打工,经李利介绍,李华在李利所在的装修公司当业务员,装修公司并未跟李华谈及签订劳动合同一事。一次出差过程中,李华不幸摔下台阶,导致下半身瘫痪。李华所在的装修公司以双方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为由,拒绝支付医疗费。对此李华可以采取哪些方式来维护自己的权利
A. 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B. 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C. 应该先调解,调解不成的方可申请仲裁或提起诉讼
D. 应该先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此仲裁裁决不服,方可向法院起诉
[单项选择]红星小学组织学生排成队步行去郊游,每分钟步行60米,队尾的王老师以每分钟步行150米的速度赶到排头,然后立即返回队尾,共用10分钟。队伍的长度是( )。
A. 630米
B. 750米
C. 900米
D. 1500米
[单项选择]阅读下列短文,回答第36~40题:
古人比较重视步行,无论是走路的速度,还是步行、体态都有较为明确的划定和区别。步行须遵制合礼是古代礼法的一个重要内容。古代以右、前为尊。道路之上,男居右行,女居左行;与父辈外出,小辈随后相从,不得逾前;与兄弟朋友外出,须并行,有如雁阵,不得超速领先。否则为越位,越位即越礼,要受到非议。在古人看来,走路的速度、方式须在不同的场合有所区别。《尔雅》说:“堂上谓之行,堂下谓之步,门外谓之趋,中庭谓之走,大路谓之奔。”东汉人解释,两脚进曰“行”,徐行曰“步”,疾行曰“趋”,疾趋曰“走”,“奔”即后人所说的奔跑,如果不遵此行走,无疑既不合礼,又不合理。汉代还明文规定在帝王面前要“疾趋”。对朝廷有特殊贡献的人或皇上特别亲近的人,可以免去此礼,当然那是独沐皇恩、荣耀无比的事了。在官场之中,则有“趋礼”之说。对趋礼的要求也非常严格。如若行走迟缓则要遭到斥责,甚至有降职免官的危险。县令拜谒知府若行步迟缓,知府的守门人便可斥责县令。
在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在不背道逾礼的情况下,古人也十分讲究步行美,以此体现人的性格情趣和风度的教养。先秦君子步行鸣佩玉,既喻示着君子言行举止要符合德行的要求,而佩玉之声伴随着步行的节奏,又显示出一种庄重和谐的美。对待步行,儒道两家态度素不相同。儒家容美于善,道家容美于真。因此,庄子曾尖刻地批评了学行于邯郸的寿陵余子和亦步亦趋效仿孔子走路的颜回,借此嘲讽了儒士们拘守礼义、失去故我的荒唐。但同时,寿陵余子和颜回的行为又从侧面反映了一种“时尚”。寿陵余子认为首都邯郸人的步法独特优美,有节有度,有仪有威,是有许多可学之处的。颜回步、趋、走、奔处处要学孔子,除了他遵守纪律外,起码在他的眼里,这些是非学到手不可的特技,是他人无法企及的极美的东西。汉末至魏晋时代,随着儒学的日益衰落和人们思想的逐渐解放,人们对美的崇尚与追求更为显著,因此节度迟缓不迫、举止舒泰优雅的步行,作为衡量一个人的修养、气质和风度的重要标准,常为品评者称誉。乐府民歌《陌上桑》载秦罗敷在拒绝使君求婚时,就夸说自己的丈夫:“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古人还把与步行有关的词语用来表情达意。如常见的徘徊、彷徨、踟蹰等,就被演化为举步不定、犹豫不决的意思。“徒跣”一词,原义是脱掉鞋子赤脚走路,后演化为表示发怒、着急、匆忙和痛苦的情感。徒跣又如
A. 作者对古人步行要受礼法的严格限制颇不以为然
B. 作者写作本文主要是为了介绍一些历史文化现象
C. 汉末之后人们对步行美的崇尚象征着儒学的衰亡
D. 写儒道两家对步行的不同态度表明作者尊道贬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