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对于埋深2m的独立基础,关于建筑地基净反力,下列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的相关试题:
[单项选择]地基净反力中不包括()。
A. 基础自重
B. 上覆土重力作用
C. 上部结构作用在基础
D. A+B
[单项选择]地基净反力包括下列( )荷载引起的基底应力。
A. 上覆土自重
B. 基础自重
C. 基础及上覆土自重
D. 上部结构传来荷载
[单项选择]框架结构的柱下独立基础,承受由柱传下的轴向力N和弯矩M,地基土为黏性土,则地基反力分布何种说法是正确的
A. 底板上各点反力为等值
B. 底板中心反力大,周边小
C. 底板中心反力小,周边大
D. 底板一侧反力最小,另一侧反力最大,中间直线分布
[单项选择]建筑的受力因素中,建筑本身的自重,以及地基给建筑的土反力或土压力称为( )。
A. 永久荷载
B. 可变荷载
C. 活载
D. 偶然荷载
[单项选择]一多层砌体结构住宅的基础为筏板基础,地基土为砂土,上部建筑重心与筏板形心重合,则下列地基反力分布,何种说法是正确的
A. 底板中心反力大,周边小
B. 底板上各点反力为等值
C. 底板中心反力小,周边大
D. 周边反力为零,中心为最大,直线分布
[单项选择]关于建筑物基础表述正确的是( )。
A. 框架结构建筑物上部荷载较大、地基条件较差时,可选用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B. 满堂基础属于刚性基础
C. 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底面宽度的确定应考虑刚性角的限制
D. 筏式基础的承载力和刚度要比箱形基础大
[单项选择]确定单独柱基础高度时,用净土反力由()。
A. 由抗冲切承载力确定
B. 由受弯承载力确定
C. 由埋深确定
D. 由地基承载力确定
[单项选择]某建筑采用独立基础,基础尺寸6m×6m,埋深1.5m,作用基础顶面竖向荷载FK=600kN,持力层为粉质黏土,fak=120kPa,γ=18kN/m3,采用灰土垫层处理,垫层厚2.0m,计算垫层底面的附加压力接近()。
A. 94kPa
B. 90kPa
C. 89kPa
D. 92kPa
[单项选择]某民用建筑物采用柱下的独立基础,方形基础底面的边长为3.0m,基础埋深为2.5m,一般情况下,详细勘察时的勘探深度宜为()。
A. 自地面算起7.0m
B. 自地面算起7.5m
C. 自地面算起9.5m
D. 自地面算起11.5m
[单项选择]确定柱下单独基础高度时,除用净土反力外()。
A. 由受弯承载力确定
B. 由抗冲切承载力确定
C. 由埋深确定
D. 由地基承载力确定
[多项选择]对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的一般结构,下列哪些说法符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的规定要求( )。
A. 阶梯形基础的每阶高度宜为300~500mm;锥形基础的边缘高度不宜小于200mm
B. 基础垫层的厚度应小于70mm,垫层混凝土强度等级应为C15
C. 扩展基础底板受力钢筋最小直径不宜小于10mm;间距不宜大于200mm,也不宜小于100mm
D. 基础边长大于或等于2.5m时,底板受力钢筋的长度可取边长的0.9倍
[多项选择]对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的一般结构,下列说法中符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的规定要求的是( )。
A. 阶梯形基础的每阶高度宜为300~500mm;锥形基础的边缘高度不宜小于 200mm
B. 基础垫层的厚度应小于70mm,垫层混凝土强度等级应为C15
C. 扩展基础底板受力钢筋最小直径不宜小于10mm;间距不宜大于200mm,也不宜小于100mm
D. 基础边长大于或等于2.5m时,底板受力钢筋的长度可取边长的0.9
[单项选择]单独柱基础底板配筋时,采用扣除基础自重及回填土的净反力计算,是因为()。
A. 基础自重不产生内力
B. 这部分荷载较小,可略去
C. 由于假定基础为刚性
D. 它们不产生弯矩和剪力
[多项选择]对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的一般结构,下列()说法符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的规定要求。
A. 阶梯形基础的每阶高度宜为300~500 mm;锥形基础的边缘高度不宜小于200 mm
B. 基础垫层的厚度应小于70 mm,垫层混凝土强度等级应为C15
C. 扩展基础底板受力钢筋最小直径不宜小于10 mm;间距不宜大于200 mm,也不宜小于100 mm
D. 基础边长大于或等于2.5 m时,底板受力钢筋的长度可取边长的0.9倍
E. 当有垫层时,钢筋保护层的厚度不宜小于40 mm
[单项选择]刚性基础在中心荷载作用下,开始的地基反力呈()分布。
A. 马鞍形
B. 矩形
C. 三角形
D. 梯形
[单项选择]绝对柔性基础在梯形分布荷载作用时,基底反力分布图形为()。
A. 钟形
B. 矩形
C. 梯形
D. 马鞍形
[单项选择]在砖基础中,为保证基础外挑部分在基底反力作用下不致发生破坏,大放脚的砌法有( )两种。
A. 一皮一收和二二间隔收
B. 两皮一收和二一间隔收
C. 两皮一收和二二间隔收
D. 一皮一收和二一间隔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