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招录类考试 > 党政公务员考试
题目详情:
发布时间:2023-12-29 07:00:26

[单项选择]我们读书,总是从一本书的最高境界来欣赏和品评:我们使用绳子,总是从最薄弱的一段来断定绳子的质量。坐冷板凳的书呆子,不妨以读书之法待人,政治家或企业家则应该以衡量绳子的方法来规避用人过程中的风险。 这段话主要想表达的意思是:
A. 政治家、企业家和书呆子是两类人
B. 读书和生活是两码事
C. 待人宜宽,用人宜谨
D. 书呆子缺乏社会经验

更多"我们读书,总是从一本书的最高境界来欣赏和品评:我们使用绳子,总是从最薄"的相关试题:

[判断题]通常情况下核外电子总是尽先占据能量最高的轨道。
[单项选择]小明暑假在家看书,已知前18天只看了6本书。假设每本书阅读所需的时间相同,小明为早日出去旅游加快读书速度。看书速度比原来提高了20%,原打算42天看完的书现在只需要()天。
A. 28
B. 32
C. 36
D. 38
[判断题]在油气藏中,气总是占据圈闭的最高部位,形成气顶;水居中,油在最下面。
[单项选择]近年来我国国民读书率持续降低,有四分之一的读书人的读书时间也在减少。我们不能因为网络媒体的兴起,就疏忽国民图书阅读率的下降,因为网络阅读与传统阅读还是有很大的不同,还是要强调传统阅读。在我看来,传统阅读更利于人们的抽象思维,而且虽然现在有的图书比较娱乐化,但那绝不是图书的本质,图书的本质还是要体现出内容的深刻和文化积累。而这一点,对于提高国民素质是非常重要的方面。 对于我国国民读书率持续降低,作者认为其原因是( )
A. 国民的读书时间越来越少
B. 现在有的图书比较娱乐化
C. 国民的素质普遍降低
D. 网络阅读的兴起
[单项选择]我们党的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是
A. 发展先进生产力
B. 发展先进文化
C. 发展科学技术
D. 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名词解释]读书笔记
[单项选择]

文学翻译的最高理想可以说“化”。把作品从一国文字转变成另一国文字,既能不因语文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又能完全保存原作的风味,那就算得人于“化境”。十七世纪一个英国人赞美这种造诣高的翻译,比为原作的“______”,躯体换了一个,而精魂依然故我。换句话说,译本对原作应该忠实得以至于读起来不像译本,因为作品在原文里决不会读起来像翻译出的东西。因此,意大利一位大诗人认为好翻译应备的条件看来是彼此不相容乃至相矛盾的:译者得矫揉造作,对原文亦步亦趋,以求曲肖原著者的天然本来的风格。一国文字和另一国文字之间必然有距离,译者的理解和文风跟原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之间也不会没有距离,而且译者的体会和自己的表达能力之间还时常有距离。就文体或风格而论,也许会有希莱尔马诃(1786—1834,德国神学家、阐释学家——注)区分的两种翻译法,譬如说:一种尽量“欧化”,尽可能让外国作家安居不动,而引导我国读者走向他们那里去,另一种尽量“汉化”,尽可能让我国读者安居不动,而引导外国作家走向咱们这儿来。然而,“欧化”也好,“汉化”也好,翻译总是以原作的那一国语文为出发点而以译成的这一国语文为达点。从最初出发以至终竟到达,这是很艰辛的历程。一路上颠顿风尘,遭遇风险,不免有所遗失或受些损伤。因此,译文总有失真和走样的地方,在意义和口吻上违背或不很贴合原文。那就是“讹”,西洋谚语所谓“翻译者即反逆者”。中国古人也说翻译的“翻”等于把绣花纺织品的正面翻过去的“翻”,展开了它的反面:“翻也者,如翻锦绮,背面皆花,但其花有左右不同耳”(释赞宁《高僧体三集》卷三《译经篇·论》)。这个比喻使我们想起堂·吉诃德说阅读译本就像从反面来看花毯。(摘自钱钟书《论林纾的翻译》,《钱钟书论学文选》,花城出版社,1990)

结合上下文,文中“______”填哪个词比较合适()
A. 投胎转世
B. 点铁成金
C. 二度青春
D. 回光返照
[单项选择]我们都是求索之人,求知欲牵着我们的神魂,就让我们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地移动我们的神灯吧。随着一小片一小片的面目被认识清楚,人们最终也是能将整体画面的某个局部拼制出来。 这段话强调的主要意思是( )。
A. 探索是无穷的
B. 人类的认识非常缓慢
C. 有求知欲人类才有进步
D. 人类最终能认识整个世界
[单项选择]①苏老泉从27岁开始______读书,终于成为古文八大家之一。 ②这本书的______部分写得很精彩,可以说是全书的纲。
A. 发愤,绪言
B. 发愤,序言
C. 发奋,绪言
D. 发奋,序言
[单项选择]①苏老泉从27岁开始______读书,终于成为古文八大家之一。 ②这本书的______,部分写得很精彩,可以说是全书的纲。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发愤,绪言
B. 发愤,序言
C. 发奋,绪言
D. 发奋,序言
[单项选择]鲁迅在《读几本书》一文中曾谈到:“读死书会变成书呆子,早有人反对过了,时光不绝的进行,反读书的思潮也越加彻底,于是有人来反对读任何一种书。他的根据是叔本华的老话:倘是读别人的著作,不过是在自己的脑里给作者跑马。  这对于读死书的人们确实是一个当头棒。不过要明白,死抱住叔本华这句金言的天才,他的脑里却正被叔本华跑了一趟马,踏得一塌胡涂了。”可见( )。
A. 读别人的著作,只不过是重复别人的劳动,没有意义
B. 那些反对读任何一种书的人,实际上已把叔本华书中话当作金科玉律
C. 书读多了会成书呆子
D. 与其读别人的书,不如自己来创作
[单项选择]能使我们的学习从一种情境迁移到另一种情境的是()。
A. 获得
B. 消退
C. 泛化
D. 分化

我来回答: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会员特权] 开通VIP, 查看 全部题目答案
[会员特权] 享免全部广告特权
推荐91天
¥36.8
¥80元
31天
¥20.8
¥40元
365天
¥88.8
¥188元
请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点击支付即表示同意并接受了《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系统将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订单号:

截图扫码使用小程序[完全免费查看答案]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重要提示:请拍照或截图保存账号密码!
我要搜题网官网:https://www.woyaosouti.com
我已记住账号密码